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石头书(第2课时).doc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6183155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石头书(第2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石头书(第2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石头书(第2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石头书(第2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石头书(第2课时).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内容石头书主备人杨丽平授课人杨丽平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2.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石头书指的是什么。领悟对话写作方法。教学难点领悟对话写作方法。突破难点主要策略反复朗读,小组讨论。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学法点拨一、复习导入新课。1.复习词语。2.整理课文思路。3.指名读第1-5自然段。二、刨根问底,理解石头书1.指名说。我们一起来读读。像他们这样不断追问,直到把问题弄明白为止,用文中的一个词就叫板书:刨根问底。学习就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为什么说石头就像一本书?

2、你知道了吗?再自由读课文,看看你能找出几点理由(用波浪线圈画出关键词句)。2.交流:你找到石头像书的第一个理由是(1)石头书上有字(板书:字)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笔在书上用直线画出石头书上的字。认识波痕雨痕。认识矿物,关注省略号。石头中蕴含的矿物种类丰富,神奇美丽。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2)石头书中不仅有神奇的字,还有美丽的画(板书:画)(出示化石图)你知道什么叫化石吗?交流。出示:化石是古代生物死后,其遗体或遗迹被埋藏在地层里,经长期的石化作用,变成了像“石头”状的东西。师述:老师今天带了一块珍贵的三叶虫的化石,想不想看一看?它来自5.6亿年前,一亿年就是一万万年,5.6亿年前,就是

3、五万万六千万年前。谁想触摸一下这古老的化石?你看,这么一块小小的石头,却能告诉我们在5.6亿年前就生活着三叶虫!那么这些化石(课件图片)能告诉我们什么秘密呢?自由读11小节。经历了这么长时间,叔叔是怎么知道这些变化的?让我们通过图片看一看这个地方变化的过程。指名推断。小结:补充“沧海桑田”。这一切都是石头书上的字和画告诉我们的。(3)读懂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了解了地质变化,对我们还有哪些帮助?指名读第13节。交流:这里的省略号告诉我们总结:化石就像书一样,不仅因为外形相似,更因为它有字、有画,而这字画就像我们的课本一样,给我们!(板书:有学问)3.小结:一块看似不起眼的石头,竟然有这么多学问!

4、老师这里有两个问题想让大家在课后继续刨根问底:是不是所有石头都是书?是不是只有石头才是书?三、领悟对话写法,尝试小练笔。1.同学们,石头书还有一个值得大家刨根问底的地方:这篇文章一共有多少小节?这么多小节,除了第一小节,其他都是对话。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把要介绍的科学知识写清楚,使我们和文中的川川、磊磊一样“刨”到了很多学问。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好对话。欣赏课文对话片段:作者除了写对话内容,还写了提示语。一般来说,提示语有这么几种情况。位置的变化有什么好处呢?写对话时,不仅要灵活变化提示语的位置,还要关注内容,根据人物的特点,加上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等。3.小练笔。出示画面,认识“雨痕”、“波痕”、“矿石”。认识石头书上的“树叶”、“贝壳”、“小鱼”用“因为所以”说话:因为_,所以石头书是书。小练笔可单独一节课练习。教学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以课题为突破口,让学生找到课文的六问六答,逐一学习。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较感兴趣,教学法方法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但有那么几个学生老走神,如何调剂新鲜的课堂,值得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