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关于“手指”和“太阳”.docx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618836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反思:关于“手指”和“太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学反思:关于“手指”和“太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反思:关于“手指”和“太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反思:关于“手指”和“太阳”.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教学反思:关于“手指”和“太阳” 特征码 PXeUIEvLbFWQUQhIaYSR 教学反思:关于“手指”和“太阳” 有一句佛教俚语说:用手指着太阳,如果你只盯着手指看,永 远也看不到太阳;反之,如果不借助手指又难以知道太阳的所 在。这无非是参禅悟道这的修身之阶,但却让我产生了那么强 烈的震撼,它让我想到了教育、想到了教学。 一、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曾几何时,教育界刮起了一阵风,美其名曰:“要让孩子知其 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于是一时间铺天盖地是说算理之风一刮 数年。孩子们俨然一个个小哲学家,道理讲的头头是道。记得, 我刚参加工作不久 ,一次偶然的听课,让我对能让学生“知其 所以

2、然”的老师佩服的五体投地。那算理要多麻烦有多麻烦, 要多拗口有多拗口,可孩子们居然说的顺畅自如,酣畅淋漓。 可随着阅历的增加和听课经验的丰富,我才慢慢知道了,那算 第 2 页 理是孩子们不眠不休、备受折磨、死记硬背来的。在说算理之 前,孩子们已经早就学会 了方法。如此算理说它何用?我们在 一次次的展示中放大这无用的芝麻,刻意美化的课堂,原来不 过是行尸走肉,岂不悲哀!都说是在培养孩子的能力,可能力 是什么啊?爱因斯坦不是说过吗?能力就是当人们把所学的东 西都忘了以后剩下的东西。如果我们什么都问个所以然,恐怕 穷其一生也学不完先人经验的皮毛。更何况那“所以然”是我 们不久就会忘记的呢?既然有那么

3、多先人的间接经验在传承, 我们何不留下宝贵的时间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偏要舍近求远, 绕路而行呢? 这就犹如指引人们看太阳之说,只盯着手指,被其牵绊,永远 也看不到太阳。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二、放任自流、漫无目的 还记得看过一篇关于陶行知先生的,说陶先生去演讲,带了一 只鸡。他先撒了一把米,然后按住机头,强迫鸡去吃,鸡不肯 吃。而后,他松开手,向后退了几步。鸡就放松了吃了起来。 看后不禁佩服陶行知先生的教学艺术,这让我受益匪浅。这无 非是对填鸭式教学的否定,要我们坏给孩子一个自由的学习空 间,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多么好的想法啊!可中国人做 第 3 页 事,往往矫枉过正。这些年来,许多教学模式随之诞生。有些 模式,将学生的空间放大、放大、在放大,以至于教师形同虚 设,以至于丢了指引孩子们看太阳的手指,弄的孩子们满世界 找太阳,弄得孩子们如同摸象的盲人。 “柱子” “绳子”嗾使象。 老师舍弃引领者的地位,俨然成了旁观者。 我认为教学要有度。把握好这个度就是一门艺术。不能说“说 算理”是错的,也不能说给孩子们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不 对。只能说这个度没有把握好我们 iushi 指引孩子看太阳的手 指,引领孩子求知之舟的舵。我们不是主体,但我们仍然很主 要,关键时刻需要我们去“画龙点睛” ,但不要“画蛇添足”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