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尊重幼儿、加强幼儿常规教育的体会.docx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618959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尊重幼儿、加强幼儿常规教育的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尊重幼儿、加强幼儿常规教育的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尊重幼儿、加强幼儿常规教育的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尊重幼儿、加强幼儿常规教育的体会.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浅谈尊重幼儿、加强幼儿常规教育的体会 特征码 sUtgrhNTEGwOoNkJPXeK 浅谈尊重幼儿、加强幼儿常规教育的体会 所谓常规,是指沿袭下来经常使用的“规矩” 。 “规矩”即是一 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幼儿园的常规是在幼儿园保教工作过 程中沿袭下来的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标准、法 则或习惯。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则是指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和幼 儿发展的特点、需要,以这些标准、法则或习惯为教育内容对 幼儿施行教育的过程。 长期以来,由于在教育理念、方法及途径上的偏差,在幼儿常 规教育上存在这样的现象:规则内容的成人化。即无论是社会 行为规则,还是班级日常行为规范都是由成人制

2、定的,孩子只 是被动地接受者和无条件地服从者,教师不考虑幼儿的实际需 要,单纯根据权威的意志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来制定标准,导 致班级生活规则的繁冗累积,尤其在许多生活活动的细节上也 充满了大量不必要的规定,结果使幼儿的活动处处受到限制。 规则教育的形式化。即教师既不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又不考 虑知识之间的整体性,片面地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宣讲规则,使 规则流于形式,结果是幼儿的认知和行为脱节; 第 2 页 规则执行的他律性。即否认孩子也可以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和共 同生活中适应、内化、形成规则意识,而只是以教师的裁判和 纪律的约束来训练孩子,导致幼儿的主体意识和行为受到压制。 凡此种种不仅没能帮助幼儿

3、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反而造成了 孩子对规则的无所适从,更甚者还引起了孩子的抵触情绪,引 发了师生间的对抗,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为了切实管理好孩子们的一日生活,贯彻我园实施的幼儿园 建构式课程的理念,真正体现“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 主角” ,又是社会建构者的“以儿童为本”的思想,我们依据社 会的要求,结合我园幼儿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生活常规,并 引导幼儿根据日常活动的需要,自己确定规则,并在类似情境 中不断巩固,而形成稳定的行为规则。这种常规具有自律的性 质。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幼儿既要理解和遵守他律常规,更 要生成和遵守自律常规。无论是何种性质的常规,教师都必须 以尊重幼儿为前提。在制定和

4、执行常规的过程中了解并尊重幼 儿合理的需要以及个性特征,让幼儿从他律走向自律,并且学 会讨论制定规则。 有了良好的生活常规,能够让孩子对环境产生信任与安全感。 常规的设计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 例如:希望孩子做到离开座位时要把椅子靠近桌子里,那就要 让孩子了解到,如果椅子不靠近桌子里,很可能让别人走路时 第 3 页 撞到椅子而受伤,而且教室也会变得很小,那样让人看了也不 整齐。只有让孩子了解常规的意义,能够真正地认同常规,并 且能够切实遵守,这样才能顺畅地进行每一天的活动。 常规既然订了,就要贯彻执行。在学校里,我们该用什么心态, 什么方式维持班上的常规呢?当老师在执行

5、常规时,老师的态 度如何,孩子的感受又是什么?当孩子做出违反常规的举动时, 我们该先想想,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无法遵守常规。是孩子忘记 了?是孩子不懂?还是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上的差异?有时 也要换个角度想一想,不一定问题都出在孩子身上。什么时间 进行什么活动,活动中应达到什么要求,哪些事情应该做,哪 些事情不应该做,做事要采取什么方式等等这样的要求,就是 幼儿园的常规或纪律。 常规除了能维持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外,还能培养孩子的良好 行为习惯。例如班上的常规是“在教室里不跑步、要慢走” ,可 是偏偏许多孩子都喜欢在教室里横冲直撞。这时老师就要考虑 到是不是教室空间太宽阔了?教室就好像运动场一样,暗

6、示着 孩子赶快跑步,针对这种情况,我便告诉孩子们“在教室,我 们都是轻轻地走的,尽量不打扰别人”如此一来用正面的语言 代替负面的语言,效果大不一样。又如:课间的洗手问题,教 师左叮咛右嘱咐,说了千遍万遍,可收到的效果就是不大,每 天都有幼儿因为水池太滑而跌跟头,甚至有的孩子额头上竟摔 出了一个包,究其原因,发觉是老师的督促工作做得不够。可 第 4 页 是问题又来了,老师照顾到水池这边的幼儿又照顾不到教室里 的孩子呀!于是我们便让孩子们在解小便洗手时集体排队一起 去,然后再集体排队一起回来,可是这样却造成了不要解小便 的孩子要跟集体跑一趟和互相等待的现象。对此,我们便采取 让孩子当“小老师”的措施,即当孩子们去水池时,请一名幼 儿专门在那边看着有没有人玩水,是不是洗过手后手上的水在 水池里甩干的,喝过豆浆洗茶杯的水是不是倒在水池里等等。 实践证明,这个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一份工作在做之前,老师总不忘示范给孩子看。同样,常规也 是如此,不能只用讲的,还要做给孩子看!因为,幼儿园的孩 子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 老师就像园丁,孩子就像种子!园丁为种子准备一个完整、符 合种子需求的环境,让种子藉以发展它生命的潜能。我们一定 要站在尊重幼儿,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角度上去认识常规教 育,并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才能收到实质性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