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地标北京市地标早拆模板施工技术规程早拆模板施工技术规程宣贯讲义宣贯讲义北京建工集团科技质量部胡裕新2010.6.4 1汇报内容简介 1、规程编制的背景资料规程编制的背景资料1.1模板早拆原理模板早拆原理。常温环境混凝土强度增长的一般规律。常温环境混凝土强度增长的一般规律。混凝土强度推算经验公式。混凝土强度推算经验公式。模板对水平构件的作用和时效性。模板对水平构件的作用和时效性。实现模板早拆的技术手段。实现模板早拆的技术手段。模板早拆的技术经济价值。模板早拆的技术经济价值1.2模板早拆施工简要历史模板早拆施工简要历史。我市模板早拆技术的应用历史。我市模板早拆技术的应用历史。其他省、市模板早
2、拆技术的应用历史。其他省、市模板早拆技术的应用历史1.3模板早拆模板早拆技术技术研究研究。早拆规程规定的三个核心问题(三个限定条件)早拆规程规定的三个核心问题(三个限定条件)。部分工程混凝土强度统计。部分工程混凝土强度统计。关于支撑间距与支撑形式。关于支撑间距与支撑形式。多层连支问题。多层连支问题。早拆的混凝土强度影响。早拆的混凝土强度影响。混凝土实体强度判定。混凝土实体强度判定1.4模板早拆的主要施工经验模板早拆的主要施工经验 2、规程内容简介规程内容简介2.1模板早拆技术演示模板早拆技术演示2.2规程的重要条文介绍规程的重要条文介绍 3、设计和施工注意事项设计和施工注意事项3.1流水施工与
3、早拆支撑设计流水施工与早拆支撑设计3.2模架的第一次拆除模架的第一次拆除3.3混凝土实体强度判定混凝土实体强度判定参考文献参考文献21、规程编制的背景资料1.1模板早拆原理。目前模板早拆的依据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规定“4.3.1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表4.3.1的规定。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报告。41.1.1.常温环境混凝土强度增长的一般规律51.1.2 混凝土强度推算经验公式天数强度%天数强度%天数强度%2215481069333653.71581441.6758
4、4209061.1.3.模板对水平构件的作用和时效性新浇筑混凝土(可塑性阶段)依赖模板成型;初凝(失去可塑性)侧压力减小(还不能说失去侧压力,新生成形态尚不能承受自身所受重力,此时拆除侧模,会发生“堆”的现象);终凝失去侧压力(结构具有承受自身重力的抗压强度);抗压强度继续增长(抗拉强度、弹性模量与其同步)达到能够承受次龙骨之间抗拉强度(模板面板失去支撑和成型作用,理论上可以拆除模板面板);抗压强度继续增长(抗拉强度、弹性模量与其同步)达到能够承受主龙骨之间抗拉强度(次龙骨失去支撑和成型作用,理论上可以拆除模架次龙骨);由于结构是整体连续的,此时楼板应当具备双向板结构能力,因而可以采用立杆点
5、支撑形式对其支顶。实现早拆。71.1.4 实现模板早拆的技术手段施炳华施炳华 施工技术施工技术1995年第年第4期(第期(第24卷卷 总第总第142期)期)快速脱模的设计与应用快速脱模的设计与应用 基本原理就是在施工阶段把结构构件跨度人为划小,降低其内力。从而达到早拆模板的目的。施工阶段采取加临时支撑的办法将梁、板和拱的跨度人为划小,这样施工阶段的板可以临时划分为单向或双向板,单向板的快速脱模模板由先拆模和后拆模组成(图1)。而双向板的快速脱模模板只有先拆模部分(图2)。8单向板支撑形式9双向板支撑形式101.1.6施工安全与结构质量主要是依据国内外工程实践以及其他构件情况。利用尚未达到设计1
6、00%强度的先例。竖向构件、混凝土与水泥楼地面;滑模施工可供参考:PKPM软件楼板强度计算:开裂弯矩:文献6111.1.7模板早拆的技术经济价值1)节约资源:a.大大降低非实体性材料的占用;b.加快周转材料的周转速度;c.减少垂直运输量;d.降低工时消耗;2)符合绿色施工的基本国策;3)及时掌握结构强度(特别是初期强度的增长情况),便于把异常问题消灭在初期,以避免更大的损失。4)经济技术效益 苇子坑50万元左右;主语城2/3与1/3。121.2模板早拆施工简要历史 1.2.1、我市模板早拆技术的应用历史19841986年,塑料模壳用作北京图书新馆l0万平方米工程现浇密肋楼板的工具式模板。以改性
7、聚丙烯为原料,注塑成606033厘米14模壳,由四块l4模壳用螺栓联成12I2米整体模壳,用于浇筑柱网为6.06.0、6.07.2和6.09.0米的密肋楼板,板厚5厘米,肋高35厘米。模壳由带角钢的空腹钢龙骨,(或木龙骨)和活动钢支柱支撑,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号时可先拆除模壳,留下钢支柱,待强度继续增长后再拆。是我市最早应用模板早拆的工程实例。1314 在每一个网格平面内,每隔2.42.4m间距内布置一个“十”字固定支点,此支点为一独立系统,与整体的模壳支撑系统底托完全脱离,从而达到模壳早拆的目的。-长城饭店:飞模施工-(隧道模)-六建公司阳光广场工程,70系列钢框胶合板面板,箱型梁,碗扣支架
8、早拆柱头。1996年,北京市第四建筑工程公司在超高层住宅楼工程中应用快拆体系15-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模架技术研究所于96年完成门架式早拆模板国家级工法(工法编号:YJGF18-96)。16171819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早在98年应用在高层住宅工程的施工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于2000年与北京泰利城建筑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完成插卡型早拆模板体系国家级工法(YJGF44-2000)。北京六建公司9899冬季施工期间,应用早拆技术。演示文献3、文献10;20全市范围应用目前,北京建工集团、城建集团、住总集团等各大型施工企业均在不同程度上应用在各类建筑工程施工中,各自积累了一定的施工经验。
9、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早拆模板施工技术,为早拆模板施工技术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获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果,为早拆模板体系的实施与推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由于国内长期没有相关的施工标准,早拆模板施工技术应用尚未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的安全性和工程质量,制约了其推广和广泛应用。211.2.2、其他省、市模板早拆技术的应用历史天津二建天津嘉海嘉悦园住宅天津金融商厦密肋楼盖(据杜荣军混凝土工程模板与支架技术)221.3、模板早拆技术研究1.3.1早拆规程规定的三个核心问题(三个限定条件)1)混凝土抗压强度10Mpa(实际是抗拉强度线性对应关系);6.3.2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第一次拆模强度由同条
10、件养护试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第一次拆模强度由同条件养护试块试压强度确定,拆模时试块强度不得低于块试压强度确定,拆模时试块强度不得低于10MPa。2)时间限制:常温环境不少于3天。(自然养护条件下(变形控制)弹性模量问题);6.3.3 常温施工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第一次拆模时间不宜早于混凝土初凝后3d。233)楼板厚度不小于100mm。(构件的实际应力);1.0.2 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楼板厚度不小于100mm,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施工。不适用于预应力楼板的施工。插入:文献624。1.3.2部分工程混凝土强度统计1998年,国防科工委苇子坑营团职住宅楼冬期混凝土强
11、度统计2007年,双建花园现场混凝土初期强度统计现场混凝土初期强度统计;(见文献1)误差问题:1)、混凝土材料的离散性(同一组试块差异)2)、同条件试块作为结构实体强度的判定依据的偏差:表面系数(S/V),100mm楼板与100mm边长试块相差3倍。养护条件。3)、实体偏于安全还是同条件试块数值偏大需要分析。251.3.3 关于支撑间距与支撑形式转文献7稳定性计算的实质,取决于受压杆件出现挠度后,受拉一侧是否达到抗拉的极限强度。施炳华:早拆模板支承柱间距与板厚度的早拆模板支承柱间距与板厚度的关系关系施工技术1997年第3期;26施工技术施工技术1995年第年第4期(第期(第24卷卷 总第总第1
12、42期)期)快速脱模的设计与应用 施炳华文献4 27早拆模板体系的设计与应用施工技术1996增刊;表1-2板在自重和施工荷载下的混凝土应达到的强度值(m)28德国配力(PERI)公司所给出的支承柱间距为1.86m时,拆模所需要的混凝土强度值,见下表1-3,表1-3中括号内数值为表1-2中的值,比较可知,施文献5与德国的基本一致。表1-3拆模时混凝土需要的强度值 支撑形式:单向板、双向板板厚板厚 m混混凝凝土土强强度度 N/mm2 20度度养养护护时时拆模时间拆模时间 d0.18 10(C10)3 0.20 8(C8)2 0.22 6(C7)2 0.240.80 5(C5.5)1 29本人在这方
13、面的研究成果参考混凝土本构关系研究成果:1、过镇海 时旭东著钢筋混凝原理和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12月第一版,2006年6月第4次印刷2、滕智明 朱金铨 著钢筋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 3、美 A.H.尼尔逊 著 过镇海、方鄂华、庄崖屏 等译校混凝土结构设计(第12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年9月第一版4、叶列平 编著混凝土结构(第二版 上册)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8月第一版杜荣军 编著混凝土工程模板与支架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见文献6301.3.4多层连支问题 不仅仅是早拆问题;美:四条假设:支撑刚度无限大(结构有挠度);支撑作用点各层挠度相同;楼板刚度与龄期
14、对应值成正比;地平或支座是刚性的。无锡薛惠敏先生:三拆一,杜荣军:上海某17层住宅楼荷载传递分析建工博海:多层连支试验问题 模板早拆的另外几个问题1、立杆支撑点的负弯矩问题;2、楼板支座负弯矩问题;3、先于结构设计强度受荷问题;311.3.4 早拆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实验验证情况试验依据:天津大学丁红岩教授研究小组基于国内20多年的实际施工,参照国外施工实践,所进行的验证性试验。缺点:实验组数少,配合比不合适,早期强度偏高,没有与施工现场施工成果结合,不能作为结论性依据。只能起辅助性的证明。(1)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2)混凝土早期弹性模量(3)混凝土早期与钢筋的握裹能力(4)应用有限元对混凝土结
15、构早期应力进行的分析(计算依据资料为3天龄期以后的试验资料)32(5)、试验情况:天津大学丁红岩教授研究小组天津大学实验验证模板早拆仿真计算采用了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分别对混凝土楼板在第3天、第4天、第5天以及第6天实施第一模板拆除时的楼板受力状态进行了详尽的计算分析在项目组对钢筋混凝土楼板早拆进行计算分析时,首先讨论了早期混凝土单轴抗压强度、早期混凝土抗拉强度、早期混凝土弹性模量等混凝土早期计算参数的确定,然后对混凝土楼板第一次拆模时的混凝土最大压应力、混凝土最大拉应力以及楼板中钢筋最大应力进行了分析分析计算,并对混凝土楼板的最大挠度和裂缝值进行了计算,最后在以上计算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
16、钢筋混凝土楼板第一次拆模强度和拆模时间的限定条件,即(1)楼板模板第一次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值;(2)楼板模板第一次拆模时,拆模时间天或小时,拆模时间从混凝土初凝开始计算;(3)必须在规定(1)(2)均满足的条件才能进行第一次模板拆除。说明:该规定适用范围:(1)早拆柱头横、纵向间距均;(2)混凝土楼板板厚。为了校核以上有限元仿真计算中关于混凝土早期计算参数的确定状况,最后项目组进行了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棱柱体抗压强度试验、混凝土弹性模量试验和钢筋拔出试验。通过混凝土早期试块试验实测值和经验公式选取值的对比和分析可以看出:混凝土早期强度和弹性模量的试验实测值均较大程度的大于根据规范规定和经
17、验公式所推导的混凝土早期强度和早期弹性模量值,说明我们在计算中关于混凝土早期参数的选取是偏于安全地,也就是说在钢筋混凝土楼板早拆模型计算中所得到的结果具有较大的安全储备。基于国内20多年的实际施工,参照国外施工实践,所进行的验证性试验。缺点:实验组数少,配合比不合适,早期强度偏高,没有与施工现场施工成果结合,不能作为结论性依据。只能起辅助性的证明331.3.5 混凝土实体强度判定如何对结构实体早期强度做出准确的判断,以确定拆模时机。同条件试块;回弹仪测定;经验判断;341.4 模板早拆的主要施工经验目前规程编制的主要依据,是参照国内外的施工实践和比较成熟的施工经验。以上研究有些属于施工成果的总
18、结。有些是理论性的探讨。施工试验数量很少,还远远不能揭示、建立混凝土早期的本构关系,并用于指导设计和施工实践。支撑与早拆装置。常温施工。北京地区的冬期施工352、规程内容简介本规程根据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07年北京市标准年编制计划的要求,根据多年施工数据的积累分析、现场施工方案的制定、施工工艺及质量验收标准的总结制定、试验室及现场试验验证数据收集分析,借鉴国内外不同形式的模板早拆体系,以国家现有标准为依据,编制完成。本规程为强制性标准,其中以黑体字标志的第3.0.2;4.0.4;5.0.6;6.3.2条为强制性条款,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第3.0.3、7.3.4和
19、6.1.2条是引自国家标准GB50204;第4.0.2条是引自国家标准GB50204、GB/T13793、GB/T3092、GB/T700、GB15831;第第5.0.6条是引自行业条是引自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标准行业标准JGJ104;请按上述标准中相关条款的规定严格执行。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构配件5.模板早拆设计6.模板早拆施工;7.检查与验收。本规程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附录D是资料性附录。由于本规程为国内首次编制,为了提高标准质量,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反馈至编制单位,以供下次修订时参考。本规程由北京市住房和城
20、乡建设委员会归口管理。本规程主编单位: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北京泰利城建筑技术有限公司本规程参编单位:天津大学362.1模板早拆技术演示切换文献8。372.2规程的重要条文介绍1.0.2 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楼板厚度不小于100mm,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施工。不适用于预应力楼板的施工。早拆模板 Early removing form 在楼板模板支撑系统中设置早拆装置,当楼板混凝土达到早拆强度时,早拆装置升降托架降下,拆除楼板模板;支撑系统实施两次拆除,第一次拆除部分支撑,形成间距不大于2m的楼板支撑布局,所保留的支撑待混凝土构件达
21、到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拆模条件时再进行第二次拆除。382.0.2 早拆装置 Early removing fitting 由支撑顶板、升降托架等组成,安装在竖向支撑上。可将龙骨及模板降下,实现模板早拆的装置。早拆支撑 Early removing support 可实施一次支撑,两次分别拆除的模板支撑系统。设置早拆装置,以确保模架第一次拆除时,保留支撑不受扰动。水平拉结杆件拆卸灵活方便的支架。39 .第一次拆除模架 Removing form and support for the first time 当早拆支撑模架所支承的楼板混凝土达到早拆强度时,所拆除的主次龙骨、
22、模板以及横向支撑和竖向支撑。3.0.2 模板早拆的设计与施工应符合下列规模板早拆的设计与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定:1 在模板第一次拆除过程中,严禁扰动保在模板第一次拆除过程中,严禁扰动保留部分的支撑体系。留部分的支撑体系。2 在第一次拆除模架后,竖向保留支撑应在第一次拆除模架后,竖向保留支撑应始终处于承受荷载状态,支撑体系与结构始终处于承受荷载状态,支撑体系与结构荷载传递的转换应可靠。荷载传递的转换应可靠。403.0.4 冬期施工采用模板早拆技术所浇筑的混凝土,宜采用综合蓄热法,确保混凝土结构不受冻,强度不受影响。4.0.4 早拆装置承受竖向荷载的设计值不应早拆装置承受竖向荷载的设计值不应小于小
23、于25kN。5.0.6 第一次拆除模架后保留的竖向支撑间第一次拆除模架后保留的竖向支撑间距不应大于距不应大于2m。6.3.1 应增设不少于1组与混凝土同条件养护的试块,用于检验第一次拆除模架时的混凝土强度。416.3.2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第一次拆模强度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第一次拆模强度由同条件养护试块试压强度确定,拆模时由同条件养护试块试压强度确定,拆模时试块强度不得低于试块强度不得低于10MPa。6.3.3 常温施工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第一次拆模时间不宜早于混凝土初凝后3d。6.3.4 模板的第一次拆除,应确保施工荷载不大于保留支撑的设计承载力。附录、条文解释423、模板早拆施工技术要点3.1
24、流水施工与早拆支撑设计 。合理规划流水施工。综合考虑的问题:混凝土强度的龄期要求;第一次拆除的模架材料运输;竖向结构与水平构件模板施工两支队伍分别进行。进行详尽、准确的模板设计。各个不同类别房间模架平面布置(上下对齐);立杆高度组合;板缝分配;433.2 模架的第一次拆除3天与10Mpa问题。课题组针对混凝土浇筑后第三天、第七天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以及其早期发展规律进行的混凝土试块早期试验。443.3混凝土实体强度判定同条件试块确保同条件问题:试块密实度与实体差异不大;理论上,试块的养护温度应与实体结构测温情况相符;多备一组以防第一次试压强度不够。回弹仪测试:位置:判定强度增长缓慢的部位(外侧
25、迎风面),立面(阳台、烟道)数据不用修订;回弹仪的检定;回弹仪与试块的校核;经验判断:指甲、钢筋、铁丝45养护条件变化的影响:楼板下表面模板,无疑对混凝土保湿养护防止表面开裂起一定作用。推迟拆模对楼板养护和防止结构收缩有利。但楼板一般较薄散热快内部与表面温差差异不大。楼板下表面不受阳光直射,流动空气略小于上表面。施工经验表明,未观察到影响。年463.4提倡专业模板公司专项承包模板早拆工程项目早拆模板设计、配置、供应、施工、服务等宜由模板专业公司实施完成。a.支撑体系、早拆装置宜采用租赁形式;b.专业设计和施工经验;c.周转材料划分:以含和不含模板面板为界;473.5早拆模板工艺改进设想1)设
26、置两套支撑系统,灵活调整支撑模架间距:2)少使用早拆头以节约租赁费用;3)主次龙骨改用钢木复合材料:4)使用一次性模板,提高工作效率,改善顶棚功能:5)采用硬架支模工艺,解决墙体根部受荷问题;、484、几个问题1)单立杆支撑49快速脱模的设计与应用 施炳华施工技术施工技术1995年第年第4期(第期(第24卷卷 总第总第142期)期)独立管式支撑可按下式进行稳定验算:502)楼板开裂问题 现浇混凝土楼板较为普遍的质量问题。原因:a.混凝土的收缩(一般不会裂通)不只存在于水平构件 =3.2410-4(1e-0.01t)M1 M2。Mn 表层收缩:水泥浆体收缩(没有骨料的约束,受风、温度影响)收缩值
27、可达:=(20003000)10-6 b.施工原因 混凝土初期强度承受动荷载:承受吊运物料;布料机;对于早拆模板来说,问题发生在模板的第一次拆除之前。51参考文献:1、施炳华快速脱模的设计与应用 2、施炳华早拆模板支承柱间距与板厚度的关系早拆模板支承柱间距与板厚度的关系 3、施炳华 早拆模板体系的设计与应用 4、杜荣军混凝土工程模板与支架技术5、薛惠敏 等“三拆一”楼板支模方案的荷载传递计算6、天津大学丁红岩教授课题组研究报告7、夏正红、李雁鸣等厚板转换层连支支架设计荷载传递分析与研究8、北京建工三建公司双建花园早拆模板研究小组资料9、胡裕新从砼水平构件的开裂弯矩推断模架的早期拆除10、胡裕新、曾钢TLC早拆模板体系的冬施应用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