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片段观后感:有限的条件 无限的可能.docx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623098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片段观后感:有限的条件 无限的可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片段观后感:有限的条件 无限的可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片段观后感:有限的条件 无限的可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片段观后感:有限的条件 无限的可能.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教学片段观后感:有限的条件 无限的可能 特征码 FBRwUfChfRHJJvlXSmTm 教学片段观后感:有限的条件 无限的可能 为期六天的远程研修已经结束,虽然六篇作业只推荐了一篇, 但这些作业都是自己写的,都是自己的心血,水平有限,也不 免有纸上谈兵之嫌,可我做到了全程参与,自己撰写,我做到 了! 研修的第四天,清晨依旧大雨如注 打开研修平台看到作业要求,依次看完几个专题的视频,期待 “王老师”的出现,终于这位“王老师”在最后一个专题的最 后一个案例里面出现了,说实话,王老师的形象就是我们乡村 中学一线老师的典型形象,就像我身旁的“李老师”或是“张 老师”一样亲切而朴实。但是就

2、是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师, 视频中不到几分钟的镜头,给我也给很多老师留下了极深刻的 印象。 第 2 页 王老师在视频中匆匆闪过的几个画面就是开启我多年困惑的一 把钥匙。记得是在刚刚参加工作时,分配到一所乡镇中学,好 奇心使我很快的翻看了所有的初中美术教材,我发现教材里面 有很多欣赏课,并且欣赏课上的作品都是我非常熟悉的中外经 典,我就想呀,假如让我上这样的课,要讲的可是太多了。可 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发现欣赏课并不像我想象的那 样好讲,我只是一味的讲解,刚开始学生们还在听,可是时间 长了就听不下去了,现在我知道了,这是因为我没有能够调动 起学生的积极性,没有精心设计课堂活动使学生参与到

3、活动中 去,总而言之,是没有考虑到教学策略的问题。 而王老师她做到了。对于毕加索这样一位优秀的艺术家,其作 品风格多样又较难理解,课堂上王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学 生不断的互动,让学生在非常平实、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了解了 毕加索,这看似轻松的课堂,实际上是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和 准备的,也就是说需要教师正确的利用课堂策略。导入阶段, 王老师提出了“2+1=?”这样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一下子就 把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这样简单的问题谁不会回答呢?原 来在毕加索上小学的时候就不会,学生就想,这个毕加索到底 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就是教师要得到的效果,引发学生思考。 后面在了解毕加索绘画风格时,王老师用了

4、“魔术师” “小偷” 第 3 页 “疯子”这样的词语,这些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但这 几个词语恰恰能准确的代表毕加索的创作风格, “魔术师”就是 他能把一些生活中的器物重新解构组合形成新的形象;“小偷” 是说毕加索借鉴不同地域的艺术风格,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疯子”是指他独创的立体主义风格。多么形象的比喻,王老 师并不是信手拈来,而是在课前反复的推敲,最终确定的。另 外,对于格尔尼卡欣赏,学生们对战争没有感知,王老师 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最恐惧最害怕的时候的表情,她始终关注学 生已有的经验来对艺术作品进行了解、学习和认知。她利用风 趣的语言不断激发学生兴趣,缓冲课堂气氛,关注学生的思维 拓展。这对广大农村教师如何上好欣赏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 例,就像艺术家在构思过程中的灵感闪现。 在最近的一期书法杂志上有幸读到著名书画家、西泠印社 第三任社长张宗祥先生论书的美学思想,他说,对美的追求, 不在于以环境与条件作唯一的依托,也不在于工具器皿的高下, 而在于凭各自胸中文化素养的积累以及对自己审美主体性积极 的把握发挥之中的自然生成,而驾驭其中的,便是审美主体的 审美精神与审美眼光了。我想,对于我们农村的美术教学也是 一样的道理,我们不能一味的埋怨教学条件如何的差,而是利 用有限的条件,发挥自身的优势,以对美术事业的执着与热爱, 创造出无限的可能。 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