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中生物1.1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名师制作优质教学案3(无答案)苏教版选修1.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6247964 上传时间:2020-10-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1.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中生物1.1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名师制作优质教学案3(无答案)苏教版选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省高中生物1.1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名师制作优质教学案3(无答案)苏教版选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省高中生物1.1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名师制作优质教学案3(无答案)苏教版选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苏省高中生物1.1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名师制作优质教学案3(无答案)苏教版选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中生物1.1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名师制作优质教学案3(无答案)苏教版选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中生物1.1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名师制作优质教学案3(无答案)苏教版选修1.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第一节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三)课题课型新授-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1能简述纤维素酶的种类及作用,2能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了解这类微生物的应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3能掌握从土壤中分离某种特定微生物的操作技术【学习 重点 】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学习难点】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自主探究一、课题背景分析纤维素是一种由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植物每年产生的纤维素能被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是因为它们能产生。对这些微生物的研究与利用,使人们能够利用秸秆等废弃物生产,用处理服装面料等。二 . 基础知识:(一)纤维素和纤维素酶阅读课本27 页基 础

2、知识部分第一、二段,回答下列问题:1、纤维素在生物圈的分布状况?纤维素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都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其中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2、纤维素酶的组成及作用?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和,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第三种酶将分解成葡萄糖。(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阅读课本课本28 页相关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方法-,这种方法能够通过颜色反应直接对微生物进行筛选2、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方法的原理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纤维素形成,但并不和、发生这种反应。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

3、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为中心的。这样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针对性练习1下列关于纤维素酶的说法,错误的是A、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B、纤维素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C、纤维素酶可用于去掉植物的细胞壁D、葡萄糖苷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三、实验操作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实验流程:土壤取样梯度稀释。旁栏思考题本实验的流程与课题 2 中的实验流程有哪些异同?提示: 本实验流程与课题2 的流程的区别如下。课题2 是将土样制成的菌悬液直接涂布在以尿素为惟一氮源的选择性培养基上,直接分离得到菌落。本课题通过选择培养,使纤维素分解菌得到增殖后,再将菌液涂布在选择培

4、养基上。其他步骤基本一致。( 一) 土壤取样采集土样时,应选择富含纤维素的环境。若找不到合适环境,可将滤纸埋在土壤中一个月左右,也会有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生长。旁栏思考题取样的环境是怎样的,作出这种选择的理由是什么?选择的环境,如树林中多年落叶形成的腐殖土,多年积累的枯枝败叶等等。根据生物与环境的互相依存关系,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的含量相对提高,因此从这种土壤中获得目的微生物的几率要高于普通环境。旁栏思考题将滤纸埋在土壤中有什么作用?你认为滤纸应该埋进土壤多深?提示: 将滤纸埋在土壤中能使,实际上是人工设置纤维素分解菌生存的适宜环境。一般应将纸埋于深约cm左右腐殖土壤中。1名校名 推荐(二)选

5、择培养1. 选择培养的目的:增加,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要的微生物。2. 制备选择培养基:参照课本29 页旁栏中的比例配置,回答下列问题:旁栏中的配方是液体培养基还是固体培养基?为什么?是液体培养基,原因是配方中无凝固剂。这个培养基对微生物是否具有选择作用?如果具有,是如何进行选择的?有选择作用,本配方中的碳源是纤维素,所以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可以大量繁殖。你能否设计一个对照实验,说明选择培养基的作用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与之对照。3、选择培养将土样加入装有30ml 选择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将锥形瓶固定在摇床上,在一定温度下震荡培养1 2 天,直至培养液变浑浊。也可重复选择培养旁栏思考题为什

6、么选择培养能够“浓缩”所需的微生物?提示:在选择培养的条件下,可以使那些能够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得到迅速繁殖,而那些不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的繁殖被抑制,因此可以起到“浓缩”的作用(三)梯度稀释按照课题 1 的稀释操作方法,将选择培养后的培养基进行等比稀释101 107 倍。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四)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1. 制备培养基 : 参照课本旁栏中的比例配制。2. 倒平板操作。3. 涂布平板:将稀释度为104 106的菌悬液各取 0.1ml 涂布到平板培养基上, 30倒置培养,菌落周围会出现明显的透明圈。4. 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参照课本刚

7、果红染色法,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一般即为分解纤维素的菌落。)(五)刚果红染色法方法一:先,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方法二:在时就加入刚果红。旁栏思考题这两种方法各有哪些优点与不足?提示: 方法一缺点是操作烦琐,加入刚果红溶液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优点是这样显示出的颜色反应基本上是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方法二 优点是操作简便,不存在菌落混杂问题。缺点一是由于培养基中还含有淀粉类物质,可以使能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出现假阳性反应;缺点二有些微生物具有降解色素的能力,它们在长时间培养过程中会降解刚果红,形成明显的透明圈,与纤维素分解菌不易区分。针对性练习2有关选择培养正确的叙述是()A、可以增加纤维素

8、分解菌的浓度B、可以减少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C、所用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D、所用培养基是平板培养基四、结果分析与评价(一)培养基的制作是否合格以及选择培养基是否筛选出菌落?设置对照,若对照的培养基在培养过程中无菌落生长则说明培养基制作合格。如果观察到产生透明圈的菌落,则说明可能获得了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二)分离的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不同,分析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五、课题延伸本课题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进行了初步的筛选,但是这只是分离纯化的第一步。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 的实验,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进行定量的测定。巩固提升1下面是弗来明对青霉素的早

9、期研究过程:发现问题:在培养细菌的器具中发现一种青霉菌,在这种青霉菌的周围有没有其它细菌生存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 提出假设:2名校名 推荐设计实验:在液体中培养青霉菌后,考察这种液体对细菌增殖的影响。实验结果:培养液使细菌的增殖停止。结论:下面几项最适合作为该实验假设的是A青霉菌与细菌之间是共生关系B青霉菌污染了细菌生存的环境C青霉菌产生了对人体有益的物质D青霉菌能产生抑制细菌增殖的物质2培养流感病毒时,应选用A固体培养基B含有多种无机盐的培养液C活的鸡胚D无菌的牛肉汤3以下关于微生物对氧的需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产甲烷杆菌属厌氧呼吸,但氧的存在不影响其生存B链球菌进行厌氧呼吸,不能接触

10、空气C黄色短杆菌在氧气充足时才能产生谷氨酸D谷氨酸棒培育杆菌是厌氧呼吸4可以使微生物细胞内蛋白质、核酸发生不可逆破坏的环境加素是A高温B.营养成分的变化C.氧含量D.温度、 pH、氧的共同作用5微生物(除病毒外)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并通过代谢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繁殖。下列有关微生物营养的说法正确的是A乳酸菌与硝化细菌所利用的碳源物质是相同的B微生物生长中不可缺少的一些微量的无机物称为生长因子C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越高对微生物的增殖越有利D生长因子一般是酶或核酸的组成成分,微生物本身合成这些生长因子的能力往往不足6下列有关味精生产的一些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用的菌种是谷氨酸棒状杆菌和金黄色葡

11、萄球菌B培养基是含有五种营养成分的合成培养基C在发酵中要控制的只是温度、pH、通气量D味精是谷氨酸经Na2CO3中和后,再经过过滤、浓缩、离心分离而成7菌落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细菌有鞭毛B细菌能运动C培养基有琼脂D子细胞成为群体8在接种操作的过程中,不正确的是A要将接种环灼烧灭菌B取下棉塞后要将试管口灼烧灭菌C将接种环伸入试管内,先接触长菌多的部位D 接种后还要将管口灭菌加塞9高压蒸气灭菌的原理是A高压使细菌 DNA变性 B 高压使细菌蛋白质凝固变性C 高温烫死细菌D 高温使细菌 DNA变性10某种细菌每 30 分钟分裂一次, 开始接种时为3 个细胞, 在对数生长期培养5个小时后, 问此时有多少

12、细胞?A15B 48C1024D 307211某同学在做微生物实验时,不小心把圆褐固氮菌和酵菌混在一起。该同学设计下面的实验,分离得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1) 实验原理:圆褐固氮菌是自生固氮菌,能在无氮培养条件下生长繁殖而酵母菌则不能;青霉素不影响酵母菌的生长繁殖,而会抑制圆褐固氮菌的生长繁殖。(2) 材料用具:(略)(3) 主要步骤:制备两种培养基,一种是培养基,另一种是培养基,将两种培养基各自分成两份,依次标上 A、 a 和 B、 b。分别向 A、B 培养基中接种混合菌,适宜条件培养了3 4 天。分别从 A、B 培养基的菌落中挑取生长良好的菌并分别接种到a、 b 培养基中,适宜条

13、件下培养3 4 天。(4) 请同答:将题中的空处填充完整:培养基和培养基。本实验中,根据上述原理配制的培养基的类型属于培养基。根据所需目的配制上述培养基时除营养要协调外还应注意。实验步骤中第步的目的是。圆褐固氮菌与酵母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差异为。青霉素抑制圆褐固氮菌的生长繁殖,其作用机理是破坏或抑制其细胞壁的形成。请据此推测不影响酵母菌等真菌生长繁殖的原因是。12为了研究细菌对青霉素抗药性形成的机理,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3名校名 推荐步 1取培养皿A 若干 (A 1、 A2、 A3 ) ,加人普通 菌培养基;取培养皿B 若干 (B 1、 B2、 B3 ) ,加入含青霉素的 菌培养基。步 2将适

14、量 菌培养液涂抹在培养皿A1 的培养基表面, 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 ,培养基的表面会出 一些 菌菌落。步 3用 菌后的 包上棉花制成的一枚“印章” ,在 A1 上 盖一下,再在B1 上 盖一下, A1 中的 胞就按一定的位置准确的“复制”到了B1 之中。将B1 培养一段 后,B1 中一定部位出 了少量菌落。步 4根据 B1 中菌落出 的方位,将A1 中 位置的菌落取出,均匀涂抹在A2 表面,培养一段 后,培养基表面又会出 多菌落。反复重复步 3、 4,在 B2、B3中保留下来的菌落越来越多。直到最后,所有“复制”到B 中的菌落全都保留下来,都具有 青霉素的抗 性。(1) 普通培养基中的 养要素物 有。根据培养基的用途,加人青霉素的培养基属于。 程中 了 短 ,最好在 菌生 的哪一个 期接种?(2) 菌抗 性的 生是 胞出 的 果。根据 代 化理 ,青霉素在 菌抗 性形成 程中起的作用。 中所用的 菌的代 型属于。(3) 如果 B1 中没有菌落保留下来, 就无法 行下去。若要使 行下去,可以采用的方法有。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