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单元教案北师大版.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6252473 上传时间:2020-10-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4.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第三单元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3第三单元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3第三单元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3第三单元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3第三单元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第三单元教案北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第三单元教案北师大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5. 岳阳楼记教学目标: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结合的写法。3 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4积累和运用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教学重难点:1 重点:(1) 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2) 积累和运用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虚词的用法。2 难点:(1) 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结合的写法。(2) 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教学准备:1 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的电脑展示图片。2将课文的知识整理成PPT.幻灯片。设计思路

2、:1 这篇文章是千古传诵的名篇,立意高远,文采斐然,句式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 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品位,体会文章的特点, 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2 引导学生自读,教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启发引导。3教 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名楼导入同学们,我国古代的很多名胜古迹,大多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共同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 什么样的感情。二、电脑示图解题,作者及文体简介简介。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 ) ,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 ,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1046 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4、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即景抒情, 托物言志。 你们知道哪些?学生讨论,多媒体出示。(小石潭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 、满井游记等。 )三、初步感知,自读疏通文意。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时应注意节奏。 本文骈散结合。 读骈句, 节奏必须整齐划一, 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 T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2 读懂文句。借

5、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师提示重点词语与句子,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幻灯显示。 )(1)积累词语:实词: ( 名词 ) 赋、国、景、大观、迁客、骚人、宠辱( 动词 ) 谪、属、把虚词:夫、斯、其、微、则、然则四字短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薄暮冥冥樯倾楫 摧虎啸猿啼满目萧然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一碧万顷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把酒临风喜气洋洋(2) 阅读思考:范仲淹写本文的缘由是什么?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处境如何?找出本文中写景的句子,想一想它们所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文章中分别起了怎样的作

6、用 ?本文的中心句在哪里?四、理解关键句(多媒体出示)1.哪些 语句记载滕子京的政绩?讨论并归纳: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属予作文以记之。 ”中“之”指代什么?讨论并归纳: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3.哪些句子写岳阳楼大观?讨论并归纳:(洞庭湖全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湯湯,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4. 为什么略写岳阳楼之大观?讨论并归纳:前人之述备矣。5. 第二段哪两句话引起下文情景交融?讨论并归纳: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6. 描写洞庭湖阴天景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讨论并归纳: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7

7、. 描写洞庭湖晴天景色。讨论并归纳: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 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8. 迁客骚人悲的感情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9. 迁客骚人喜的感情 ?讨论并归纳:心旷神怡,宠辱偕忘。10. “或异二者之 ”中“二者之 ”指什么? 并 :去国 , 畏 。心 神怡, 辱偕忘。11. “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 堂之高 其民, 江湖之 其君。12. “ 亦 , 退亦 。”中“ ”、“退” 各照 什么? “ 亦 ”、“退亦 。”各照 什么? 并 :居 堂之高 其民, 江

8、湖之 其君。13. 作者的 大胸襟,政治抱 ? 并 :先天下之 而 ,后天下之 而 。( 警句、名句、 勉滕子京的 、主旨句、中心句、 点)五、分析重点段1. 提 :“古 仁人之心”是怎 的 ? 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提 :“古仁人”的 是怎 的? 并 : 先 “ ”,“居 堂之高 其民; 江湖之 其君” ,“先天下之 而 ” 。后 “ ”,“后天下之 而 ” 。3. 提 :“ ”指什么 ?“退”指什么 ? 并 : “ ”指“居 堂之高” ,在朝廷上做官; “退”指“ 江湖之 ” ,不在朝廷上做官。4.提 :“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并 :指“古仁人” ,也暗指滕子京,表示 滕子

9、京的慰勉之意。5.提 :怎 理解“先天下之 而 ,后天下之 而 ” 句 ? 并 :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 ”的思想。孟子 :“ 民之 者,民亦 其 ; 民之 者,民亦 其 。 以天下, 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里 的“ 以天下, 以天下 ?l 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 展成 “先天下之 而 ,后天下 之 而 ”的 点,并以此作 待仕途 退的原 ,表 他 达的胸襟和 大的抱 。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 和教育的意 。6.提 :文章最后一自然段是怎 推出 个警句的? 并 : 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 方式逐 推 ,最后才点出警句。 先用比 方式 ,以“不以物喜

10、其君” 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示了“古仁人”的 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 亦 ,退亦 ”的 断,突出一个“ ”字,自然引出第二个 “何 而 ” ,使文章又推 一 。 后而警句出 , 人印象极深。六、表 手法(1)对比迁客 人或悲或喜的 物之情“古仁人之心”的内涵阴天景色迁客 人的悲晴天景色迁客 人的喜( 2) 叙、描写、抒情、 相 合七、小 本文 岳阳楼 ,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 却是借 , 一个人 有的政治抱 : 并以此 箴友人。 文章先由叙事人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 到岳阳楼的 “大 ”,再写“迁客 人”登楼 一悲一喜的情 ,最后将 种情 跟“古仁人之心”作 比,自

11、然引出 , 明作者意 。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 自然 合起来,句式上 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愉悦。八、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三题。2选用本课的作业设计。作业设计1. 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语言表达方式?2. 解释下面句中的“或” :或以钱币乞之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3.“二者之为”指上文所说的()()两种心情。4.“ 居 庙 堂 之 高 ” 和 “ 处 江 湖 之 远 ” 运 用 了 () 修 辞 方 法 , 分 别 指()和()。5.与“是进亦忧,退亦忧”中“是”用法相同的是()A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B是天时不如地利也C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D不耻下

12、问,是以谓之“文”也6.“ 进 亦 忧 , 退 亦 忧 ” 中 “ 进 ” 指 (),“ 退 ” 指()。7. 找出这段文字中反映课文主旨的句子。6. 登岳阳楼教学目标:1、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和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2、领会无题中所表达的身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悦和悲喜交集的心理。3、掌握律诗和绝句的特点。4、背诵两首诗歌。教学重点:1、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和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2、领会无题中所表达的身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悦和悲喜交集的心理。3、背诵两首诗歌。教学方法:朗读法

13、+分析法教学工具:录音机、投影器等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上一课时导入二、初步感知1、回顾作者及作品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有“诗圣”之誉。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有“诗史”之称。诗作:“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2、关于律诗和绝句(见课后练习五)3、背景此诗作于代宗大历三年(768 年)冬,当时杜甫57 岁,漂泊于湖南一带,正值国家动乱,人民多难之际, 他个人境况又异常困苦, 加之既老且病, 心情悒郁苦闷, 杜甫晚年饱经磨难,却在诗歌创作, 特别是律诗创作上日趋成熟。 这首五律正是诗人晚年诗歌艺术造诣高深

14、的代表作之一。4、熟读、背诵、了解大意5、找出押韵的字,并指出押何韵。6、找出对偶句,并分析其特点。二、分析理解首联:1、分析对仗。2、上联反映了诗人怎能样的心情?下联呢?明确:上联:心仪已久的仰慕之情下联:如愿已偿的兴奋之情今昔对比3、律诗开头两句本可为必对仗,作者却破格写成一联且自然流畅,是何用意?明确:加强“今” “昔”对比,突出今日登楼赏景,夙愿得偿的兴奋之情。颔联:1、分析对仗。2、此联主要写什么?明确:描写洞庭湖的雄浑壮阔的景象。3、大意?明确:吴楚这片辽阔的原野从这里东南分割,天地万物在你的怀抱中日夜沉浮。4、上下联各侧重写什么内容?明确:上联侧重写洞庭湖水面广阔,汪洋万顷;下联

15、侧重写洞庭湖气势宏大,吞吐乾坤。5、“浮”字用得妙,妙在何处?明确:自然贴切,使意境更加辽阔雄浑,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颈联:1、分析对仗。2、大意?明确:亲朋好友没有一个字的音讯,年老多病只有一叶孤舟相随。3、主要内容?明确:写登楼沉景而生在感慨。分析:在宏大壮阔的洞庭湖面前, 诗人顿感自己的涉小无助, 自然联想到自己艰难的处境,“无一字”,突出了孤独; “有孤舟”表现了悲苦。写湖景壮阔叙处境凄凉,触景生情,前后对比,诗境顿时不同。这是诗人的精心构思,有意拿二者对照,前后映衬,借此引出更深的思索和感慨。尾联:1、大意?明确:北面的关山仍然饱经战火,倚靠着楼窗远眺,我不禁涕泪交流。2、

16、内容?明确:抒发诗人忧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感慨。3、此联与颈联有何联系?明确: 由颈联自伤凄苦到尾联不禁感时伤世,这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由“亲朋无一字”,作者联想到正是连年的战乱,造成音书不至前后形成对比。山河依旧,国难家愁,年老多病,壮志难酬,怎不叫人悲从中来,怆然涕下。尾联绾上结下,对拓宽诗的意境,深化其思想内涵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小结此诗并非一般的游兴之作,而是一首表现诗人热爱祖国河山和人民的重大主题的抒情诗,诗人通过 对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景象的描绘, 触景生情, 抒发了自己年老多病,不能为多难的国家出力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写作特点:1、对比强烈。2、对仗工整。3、用字精当。4、感情深沉。三、巩固练习1、熟读、背诵这首诗,在朗读中进一步理解全诗的意境和感情。2、完成课后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