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咕咚语文S版(2016).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6256260 上传时间:2020-10-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咕咚语文S版(201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咕咚语文S版(201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咕咚语文S版(201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咕咚语文S版(201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咕咚语文S版(201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咕咚语文S版(201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咕咚语文S版(2016).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课题12 咕咚课时教学1.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咕、咚、湖、突、腿、喊、狐、狸、耍、追、转、清、楚、朵” 14个生字;会写“传、乱、树、棵、朵、突、追、赶”8个生字。(2 )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读懂课文内容,弄明白咕咚是什么。2. 过程与方法:(1 )以读为主,分角色读,从朗读中感悟课文的意思;(2 )结合课件,启发想象,根据角色的言行体会其心情。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知道做事不能盲目跟从;(2 )引导学生知道“听到任何事情,都应该动脑筋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3 )对“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有初步感受。重点1.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

2、读课文。难点2. 识字、写字,积累词汇。3. 读懂课文,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教具1. 生字词卡片。准备2. 多媒体课件。3.投影仪。4.实物:木瓜。教材1.听声导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2.结合课件学习,分角色朗读句子、品味重点词语,让学生在学情充分的诵读中感悟文本的含义。分析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知道“听到任何事情,都应该动脑筋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教学过程复备第一课时(一)听声导学1. 播放东西掉进水里的声音录音:小朋友,你听这是什么声音?你能学一学这种声音吗?(学生回答)(展示课件第三屏)2.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1.

3、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给不认识的字做标记,并借助汉语拼音读准这些字的字音。2. 课件播放全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注意不认识的字如何发音,检查自己的拼读是否准确。(展示课件第四屏)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咕、咚”等14 个生字教师带读课文,学生跟读,要求学生模仿教师的读法,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和语调。5. 数一数,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学生回答)6.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全班评议朗读情况。7. 小朋友,你现在知道课文中的“咕咚”是什么了吗? (木瓜落到湖水中发出的声音)(三)学习生字1. 课件出示 8个生字:“传、乱、树、棵、朵、突、追、赶”,指名拼读。2. 小老师带读,全班跟读。(展示

4、课件第五屏)3. 读音:(1 )前鼻音:传、乱、赶(2 )翘舌音:传、树、追(3 )三拼音:传、乱、朵;(三拼音节的两种拼法都多带读几遍)(4 )多音字:传,在这篇课文里读()。4. 字形:区分形近字“传”和“转”,它们的部首不一样;5.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6. 随机选择几份学生练习投影展示、评价。7. 学生练习用生字组词、造句,教师相机点评。8. 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学生认读: (展示课件第六屏)传说、乱跑、树木、一棵、云朵、突然、追赶教学过程复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上节课我们大体了解了一下课文,说说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 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兔子听见“咕咚”

5、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狮子问“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是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2. (教师出示实物木瓜。)看!这就是木瓜,它是一种味道挺不错的水果。你觉得它看上去可怕吗?它是怪物吗?(学生回答)3. 可是,小动物们一开始害怕极了,它们都被吓成啥样了?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课文就知道了。(二)品读课文1. 最先听见“咕咚”的是谁?(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展示课件第七屏)(1 )理解“撒腿就跑”:撒腿:放开脚步。撒腿就跑:拔腿就跑,形容跑得很快。兔子为什么会“撒腿就跑”呢?(因为他被吓了一跳,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图中兔子的表情和动作)(2

6、)练读兔子的话。朗读指导:这是兔子喊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所以要读得又快又急,读出兔子惊慌失措的语气。2. 还有哪些小动物都被吓得跑起来?(学生汇报:狐狸、猴子、小鹿、松鼠)课件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展示课件第七屏)(1)理解“慌张”:指名读词,要求读准字音。(教师点评。)指名说词意。(学生自由表述)教师小结:慌张指的就是不镇定,是一种因为害怕而做事显得毫无头绪、不从容的样子。大家看插图,图上的小动物们都显得非常害怕,跑起来的样子就是慌慌张张的。你什么时候慌张过?(学生回答)学生练习用“慌张”造句。(2)理解“乱哄哄”:学生自由读词,想一想“乱哄哄”是什么意思?提示:这是一个 ABB式叠词,词

7、语意思的重点落在第一个字上。学生反馈,教师小结:“乱哄哄”就是很乱、没有秩序的样子。朗读时重读这个词,就能很好地体现出当时的情况有多么糟糕。学生对比朗读、体会:( 课件出示句子 ) (展示课件第七屏)“猴子啊,小鹿哇,松鼠哇,都跟着他们跑了起来。” “猴子啊,小鹿哇,松鼠哇,都乱哄哄地跟着他们跑了起来。”3. 谁没有跟着大家跑?(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他追上去好奇地问:“你们跑什么?”(展示课件第七屏)“狮子愣了一下,又问” “我们还是回去看看吧!”(1)这三句话都在描写狮子。请小朋友们轻轻地读一读,想一想:带点的字词应该怎么读?(学生自由轻声读)(2)学生汇报,教师小结:这几个地方要读重

8、音、拉长音。(3)为什么要这样读呢?(指名回答)(4)课件出示课文第三幅插图。(展示课件第七屏)(5)教师小结:狮子真不愧为百兽之王,他可没有稀里糊涂地跟着瞎跑。他不会因为莫名其妙的“咕咚”而害怕,他只是看见小动物们乱哄哄的样子,而感到好奇。所以,读的时候,要读出狮子的镇定、从容不迫。4. 事情的真相是什么?( 1)课件出示句子:“哦!原来是一个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了下来,落到了湖里。”(学生自由读)(展示课件第七屏)朗读指导:“哦”字拉长音,用曲折调读,显出恍然大悟的语气;“木瓜”重音强调读,表示正是这平淡无奇的水果,让动物们乱哄哄地瞎跑。 学习给长句断句:“原来 / 是一个成熟的木瓜 / 从树上掉了下来”( 2)课件出示课文第四幅插图,学生仔细观察,注意图中各种动物的表情和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 (展示课件第七屏)(三)总结、讨论1. 分角色朗读全文。朗读指导:读出小动物们不同的语气和表情。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