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工业主体地位 全面实施县域突破战略 .docx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628981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出工业主体地位 全面实施县域突破战略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突出工业主体地位 全面实施县域突破战略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突出工业主体地位 全面实施县域突破战略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出工业主体地位 全面实施县域突破战略 .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突出工业主体地位 全面实施县域突破战略 特征码 UlkmDYffVEDeemkmjRpW * 县域突破的核心是经济突破,关键是工业突破。在 贯彻落实县域突破战略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把工业作为县域 经济突破的主体,咬定工业不放松,换人不换思想,换班子不 换战略,走出了一条“以资源开发为依托、以工业经济为主体、 以骨干企业为支撑、带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县域经济可持 续发展道路。总结敦化县域经济发展实践,主要有以下做法和 体会: 一、确立工业兴市指导思想,及时转移工作重心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敦化经济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以农为 主和突出工业两个大的历史阶段。八十年代以前主要是以农为 主,发

2、展思路和工作重点一直放在农村,长期沿用传统的农村 第 2 页 组织方式发展经济,以农为本、以粮为纲的思想观念始终束缚 着我们的手脚,经济发展十分缓慢。1985 年撤县改市后,我们 通过走出去参观考察、下基层深入调研、坐下来集中研讨,在 重新审视市情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敦化以农为主的经济发展 模式已很难适应发展要求,必须把以农为主转向突出工业,把 工业经济作为强市富民的主体,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突出发 展壮大。不发展壮大工业经济,敦化丰富的资源优势就得不到 开利用,就不能转化为强大的现实经济优势;不发展壮大工业 经济,农业就不稳、商业就不活、财力就不强、群众就不会富 裕;不发展壮大工业经济,就难

3、以扩张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运 行质量。基于这种认识,我们适时调整发展思想,转移工作重 心,突出工业主体地位。这一指导思想的形成和确立,为敦化 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从此以后,我们 不断丰富和完善工业经济发展思路,主要经历了四次战略性调 整:第一次调整是 1985 年,以撤县改市为契机,及时果断地把 经济发展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实施了“突出工业,大办工商” 的发展战略,中小企业遍地开花,形成了群体办工业的发展格 局。第二次调整是 1989 年,学习借鉴山东诸城经验,开展“商 品经济大合唱” ,实施“多轮驱动”发展战略,乡镇企业迅速崛 起,形成了弥漫型群体发展格局。第三次调整是九十

4、年代初, 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采取聚集优势资本、实施政策扶持、 加大科技投入等倾斜政策,重点培育制药、木制品、食品三大 第 3 页 骨干行业和华康药业、力源药业、福敦木业等 22 户骨干企业, 形成骨干行业和企业支撑经济运行发展格局。第四次调整是九 十年代中期,以特色农副产品资源精深加工为重点,食品加工 业迅速崛起,城乡经济相互依存、并重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推 动了敦化经济逐步从以农为主转向突出工业、从群体发展转向 骨干支撑、从城乡分割转向城乡一体、从计划封闭转向市场开 放,确立了工业经济在敦化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到 2000 年底, 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实现 3.4 亿元, “九五”期间年均增长

5、12.2%,工业经济实现税收 1.77 亿元,占财政收入的 68.6%。 二、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加速工业化进程 发展工业经济,各地有各地的特点,各地有各地的成功经 验,核心是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多年来,我们坚持把工业经 济发展重点放在壮大优势产业、培育骨干企业、放手发展中小 企业上,工业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工业经济整体素质不断 提高。 第 4 页 一是以创立工业开发园区为突破口,努力壮大三大产业。 经过市场筛选和改革重组,我们把药业、木业和食品加工业确 定为敦化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坚持把资本投向和发展重点逐 步向药业、木业和食品加工业三大优势产业转移,医药工业以 敖东药业、华康药业、力源药业

6、为主体,建立三大药业园区。 木材工业以福敦木业、敦林家具为主体,建立福敦木业园区和 家具工业园区。食品工业以开发区为主体,建立食品工业园区, 迅速壮大了三大优势产业的发展规模。依托中药材资源开发, 做大做强制药工业。立足实现中药现代化,加快 GMP 标准改造, 相继对制药生产企业进行资本重组和体制创新,敖东药业、华 康药业、力源药业三大药业集团迅速崛起。到 2000 年底,制药 工业实现销售收入 56570 万元,占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 25.5%, 实现税收 7054 万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 27.3%。依托林木资源 开发,做大做强木材工业。我们着眼于木才资源的精深加工, 对木材工业进行脱胎

7、换骨的改造,相继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设备, 建成了中纤板生产线、模压门生产线、胶合板生产线、家具生 产线、高档复合地板生产线、集成材生产线,迅速提高了木才 工业技术装备水平,形成了福敦木业、敖林家具、乾康木业、 华田木业、敦新木业、德昌木业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到 2000 年底,全市木材工业实现销售收入 93813 万元,占乡以上工业 第 5 页 销售收入的 42.4%,实现税收 4439 万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 18.11%。依托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做大做强食品工业。我们把 食品工业作为振兴敦化经济的新兴产业,按照“群体发展、民 营为主”的工作思路,制定食品工业发展规划,力求把机制做 新,把基地做

8、优、把加工搞大、把流通搞活,正在开发玉米方 便面、关东煎饼、山野菜、果仁、小粒豆、食用菌、糯玉米、 江豆宽豆角等特色食品,食品工业正在向深层次推进。到 2000 年底,食品工业实现销售收入 20269 万元,占全市工业销售收 入的 9.43%。 二是以技术改造和资本重组为突破口,努力培育扶持骨干 企业。我们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努力聚集生产要素,推动骨干 企业规模扩张。为满足制药企业技改和新上项目用地需要,我 们重新修改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并提交市人大常委审议批准, 为敖东、力源、华康三大药业集团新增发展用地 25 公顷。三大 药业集团充分利用政府创造的优越环境,加快医药企业 GMP 改 造和新产品

9、开发步伐。敖东药业集团通过上市融资,发展规模 不断壮大,1999 年,实现产值 42919 万元,实现利税 17699 万 元。2000 年投资 13000 万元,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设备,进行四 期改造工程。华康药业与长春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五 第 6 页 家发起人共同创办了长春高新华康制药有限公司,实现强强联 合,2000 年,实现销售收入 22000 万元,实现利税 5100 万元。 与长春高新共同投入 3546 万元,正在建设中药生化针剂车间。 力源药业先后兼并市彩印厂、市东北亚制药厂、珲春制药厂后, 规模不断壮大,2000 年,实现销售收入 10000 万元,实现利税 3100 万

10、元。现正在投资 12000 万元进行 GMP 改造,建设冻干粉 针车间,开发中药镇痛产品。三大药业集团通过技改和新上项 目,年产值可增加到 20 亿元。为扩大福敦木业建设规模,我们 剥离有效资产,与香港大福集团先合作后合资,投资 2.4 亿元, 以木材三剩物为原料,新上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和模压门生产 线。把市林综合厂整体划拨给福敦木业公司,投资 500 万元, 改造成年产 150 万平方米高密度强化地板生产线。2000 年,福 敦木业实现销售收入 18000 万元,实现利税 3050 万元。以此为 带动,在全市形成了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成为敦化经济发展主 力军。到 2000 年底,全市 22 户

11、骨干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万元,占全市工业销售收入-%,提供税收-万元,占全 市财政收入的-%。 三是以民营经济和股份制改造为突破口,放手发展中小企 业。通过放手发展中小企业,培植税源,提供就业机会 ,创新 第 7 页 发展模式。经过几年实践,我们主要创造并形成了三种中小企 业发展模式:第一种是以整体出售为主的国退民进发展模式。 在推进企业改革过程中,我们把长期不能达产达效的国有和集 体企业有效资产剥离出来,面向社会整体出售,使一大批国有 和集体企业转制成为民营企业,一大批民营骨干企业脱颖而出, 逐步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到目前,全市民营企 业发展到 459 户,民营工业经济实现

12、产值 11.8 亿元。第二种是 以社会筹资为主的股份制改造模式。围绕建立多渠道资金保障 体系,我们以股份制改造为重点,广泛筹集社会资金,使企业 逐步成为投资扩张的主体。福敦木业公司通过高级职员股份筹 资 500 万元,组建了大福门业公司。禾丰有机肥厂通过股份制 改造,吸收社会资金 1118 万元,创建禾丰有机肥股份有限公司。 为开发天蛾精口服液产品,通过股份运作筹集社会资金 200 万 元,创立天蛾精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利用东北亚药厂现有设备 进行生产,产品已投放市场。第三种是以产业化龙头建设为主 的发展模式。成立产业化办公室和产业化联合会,组建各类企 业和龙头公司,形成龙头连基地、基地连农户、

13、贸工农一体、 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投资 3100 万元建成烟叶 复烤厂和烟叶公司,烟叶公司通过服务每年创利税 300 万元, 烟叶复烤厂通过加工每年创利税 150 万元,市乡财政每年增收 600 万元,农民垧均收入达到万元以上。投资 2700 万元,建成 年产万吨马铃薯淀粉生产线。投资 950 万元,建成菊花造粒加 第 8 页 工企业,2000 年开始运作投资 4500 万元,新上菊花色素提取 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年产色素 300 吨,年销售收入 12000 万 元,利税 1800 万元。大山镇以小粒豆为主导产业,组建“雁鸣 湖工贸有限公司” ,募集股本 300 万元,公司 19

14、99 年实现利税 200 万元。 三、凝聚群体发展合力,为工业经济发展创造广阔空间 近几年来,在推进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牢固树立 “合力兴工”思想,坚持不争论 、争议论,调动方方面面积极 性,尽全力为工业经济创造广阔发展空间。一是通过招商引资 上项目,壮大工业经济规模。我们以招商引资为主旋律,以优 势产业和企业闲置资产嫁接改造为主攻方向,层层落实目标任 务,建立健全各项保障体系,广泛开展招商活动。从 1998 年开 始,我们坚持“群体招商要氛围、重点招商要成果”的工作方 针,开展以上项目为重点的招商活动,成立了项目开发管理中 心,强化项目储备和项目包装,对市级重点招商项目实行包保 和负责人

15、制度,每位市级领导包保一个重点项目,并面向社会 第 9 页 招聘重点项目负责人,组成项目班子专职抓项目招商,从域外 引入了大量资金,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九五”期 间,累计引进域外资金 20 亿元, “三资”企业发展到 53 户,全 市投资 200 万元以上技改和新上项目 79 项,计划总投资 114133 万元,实际完成投资 83195 万元,这些项目全部达产后, 计划新增产值 213306 万元,新增利润 36820 万元,新增税金 21929 万元。二是通过企业改革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 “九五” 期间,我们加快企业改造步伐,以股份制改造和资本重组为重 点,先后完成改制企业

16、449 户,盘活资产 3.2 亿元,使企业逐 步成为投资扩张的主体。仅去年就完成企业改制 46 户,盘活资 产 1.05 亿元,为企业卸掉包袱 5444 万元,支付各项改革费用 2580 万元,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三是注重把人才 向工业经济倾斜。几年来,我们先后选派 25 名具有经济专业知 识、懂经营、善管理的局级领导干部到企业任职。每年选派一 大批机关干部投身经济主战场。每年从企业和机关中选送一批 有培养前途的后备干部到清华、北大、吉林工学院等大专院校 学习深造,努力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四是通过改革 外部发展环境,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九五”期间, 我们大力弘扬和

17、实践敦化精神,全面创新敦化精神形象,先后 完成全国卫生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 体创建任务。在软环境建设上,逐步从整顿治理新老“三乱” 转变为机制创新,投资 200 万元,建立了集收费、办证、审批 第 10 页 和综合服务四位一体的一站式办公政务大厅。成立退休职工管 理服务中心、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在 维护稳定、推进改革和发展经济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 硬环境建设上,我们按照“政府策划、市场运作”的工作方针,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完成。 “九五” 期间,全市基本建设规模达到 150 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投资累 计完成 30 亿元,比

18、“八五”增长 21 亿元。发展环境的改善 , 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依靠工业带动,形成竞相发展格局 几年来,敦化走 的是一条工业带动的路子,依靠工业带动农村经济,实现农村 经济工业化,依靠工业带动第三产业,靠工业增长带动商贸繁 荣,依靠工业培植税源,增加财政收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 平。工业经济的崛起带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一大批 龙头加工企业相继建成,带动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形成了 “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到 2000 年,全市粮经作物比调整到 25:75,农村一、二、三产业产值 比重达到 35:35:30。烟叶、小粒黄豆、万寿菊花、参药、马

19、 铃薯、甜菜、柞蚕等 13 项特色主导产业实现总收入 86198 万元, 占第一产业总收入的 94.5%。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 23.98 第 11 页 亿元, “九五”期间年均增长 15.8%。工业经济的崛起带动了商 贸流通业异常活跃。流通企业逐步摆脱困境,专业市场建设步 伐加快,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各类专卖店和精品店、连销店、 小型超市应运而生。到 2000 年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 现 11.75 亿元, “九五”期间年均增长 9.8%,城乡集市贸易额 实现 5.02 亿元, “九五”期间年均增长 11.4%。工业经济的崛 起带动了敦化向强市富民奋斗目标不断迈进。到 2000 年底

20、,全 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33.1 亿元, “九五”期间年均增长 11.6%,财政全口径一般预算收入达到 2.58 亿元,年均增长 10.5%,城镇从业人员年货币工资达到 6643 元,农民人均纯收 入达到 2818 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 41 个县市中名列第 3 位。 各位领导、同志们,敦化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才刚刚起步, 与先进发达地区差距还很大,面对新世纪,寻求新发展,我们 对“十五”期间敦化经济如何跨越式发展进行了重新定位,归 结到一点,就是把敦化建设成具有辐射带动功能的区域经济中 心城市,核心任务是把敦化经济总量做大,把经济实力搞强。 我们将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决不辜负省、州委领导和 全市人民对我们这届班子的殷切期望。 第 12 页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