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中语文九下《23愚公移山》word教案(2).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6296448 上传时间:2020-10-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初中语文九下《23愚公移山》word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初中语文九下《23愚公移山》word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初中语文九下《23愚公移山》word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初中语文九下《23愚公移山》word教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初中语文九下《23愚公移山》word教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初中语文九下《23愚公移山》word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初中语文九下《23愚公移山》word教案(2).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愚公移山【教学目标】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教学重点、难点】 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重点) 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 “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难点)【教学方法】1、朗读法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2、讨论点拨法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

2、的见解。3、辩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内容及过程】课时 1一、新课导入,欣赏江涛演唱的歌曲愚公移山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面对着满堂儿儿孙,了却了心中祈愿。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愚公移山这首歌同学们恐怕不陌生吧。刚才大家听了,听出了什么?(学生谈感受)好,刚才同学们谈了那么多,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愚公移山吧。文学常识识记: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列

3、子,名寇,又名御寇)著,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寓言,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节比较简单,篇幅较小,寓意深刻而含蓄。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读准字音。1仞( r n)荷( h)叟( su) 措( cu) ( chng)塞( s)迂( y)箕畚( j b n)孀( shu ng) ( chn) ( ku)亡( w)以 厝( cu)(二) 准句 。示例: 山北之塞曾不能 魁父之丘遂率子 荷担者三夫 人京城氏之孀妻有 男命夸娥氏二子 二山(三)

4、 懂字 。学生根据注 提示,借助工具 ,疏通文句,圈点勾画 句。同桌之 交流,教 巡 ,答疑解惑。教 案: 重点字 :方(方 )七百里年且(副 ,将近)九十河阳(黄河北岸。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之北 (苦于, 所苦)山北之塞(阻塞),出入之迂(曲折、 的意思。)也吾与汝(你。 里做复数看, 你 的意思。) 力平 ( 除 峻的大山) 然( )相 ( 同)箕畚(用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其(在“如何”前面加 反 气)如土石何(“如何” ,把怎么 )何苦(愁)而不平 (即使)我之死曾(在否定副 “不”前,加 否定 气, “ 都”)不能 (削减)魁父之丘寒暑易(交 ) 汝

5、心之固,固不可 (你思想 固, 固到了不可改 的地步。 ,通。)子子 无 ( 尽)也命夸娥氏二子 (背)二山聚室而 (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其妻献疑(提出疑 )且(况且)焉置(安放)土石始一反焉(始,才。反,通“返”。焉, 气助 。 ) 通假字: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 明。河曲智叟亡以 亡同无,没有。一厝朔 厝同措,放置。指通豫南,达于 阴。指“通”直“一直无 断焉 同 , ,就是高山。 文言句式: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汝之不惠,甚矣你太不 明了】(四)会 文。课时 2三、 文分析:(一) 文1 2段,思考:1、愚公家周 的 境如何?(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6、。)22、愚公为什么要移去这两座山?(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3、愚公要把山移成何种程度?(指通豫南,达于汉阴。)4、愚公这一壮举是否得到家人或邻里的赞同,从哪里看出来?(杂然相许;杂曰;“邻人京城氏之孀。 )5、大家都知道,对于愚公来说移山是艰难的,难在何处? “年且九十” (说明年老) “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说明移目标之宏伟) “其妻献疑的理由” (说明移山困难之多)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说明搬运土石路途遥远)小结:这一节突出了愚公的“毕力平险”的大无畏精神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二)齐读课文第3段,思考:(分析讨论人物)1、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智叟:“以残年余力,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2、那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智叟:眼前的停滞的观点。愚公:长远的,发展的观点。3、但也有人说愚公“有愚”,智叟“有智” ,你的看法呢?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寓言只是用假托的故事,就某一点来晓喻一个道理,决不能以今天的科学技术进步来看待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也不能以今天提倡的“巧干”来要求愚公。4、把智叟的话与愚公之妻的话比较,看看有哪些不同?愚公之妻:“献疑”(关切、忧虑)智叟:“笑而止”(嘲笑、讥讽) 小结:这一节愚公和智叟的对话,进一步表现了愚公移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心。板书:愚公与智叟愚公:目光长远

8、积极奋斗全面发展持之以恒雄心壮志对比智叟:目光短浅冷漠逃避片面静止5、课堂辩论:学生分两组,展开课堂辩论。辩题:愚公、智叟到底谁愚?正方:愚公实愚反方:智叟不智示例:正方:愚公实愚两座山雄伟高大实难移走;愚公年且九十,山未移身先死。如何享利?全家人力量微弱,况且只有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帮忙;工具落后,敲石挖土,用畚箕装了土石远运山外;路途遥远。运土石到渤3海之尾, 土之北。反方:智叟不智愚公痛感迂塞之苦,有 苦 斗的精神;”指通豫南,达于 阴”,确知移山之利,有 期 斗的思想准 ;有子 的支持,使移山之役得以 利开始;深明可移之理, “子子 无 也,而山不加增”,有 展 化的 点;感 天帝,将山搬

9、走, 示愚公移山力量之大,精神感人至深;智叟知 而止,无所作 , 阻 愚公移山是真正的愚。教 : 一番激烈的 ,愚公智叟孰智孰愚已成不争的事 ,那就是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三) 文第4段,思考:(把握本文的 特征)6、提 :如何理解 文的神 尾?学生自由 言。学生可能会 “ 是作者迷信思想的反映” ;“ 反映了作者 的局限性” ;“ 是 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 大精神的肯定和歌 ,也表达了古代人民借助想象、寄托于神 向自然斗争并取得 利的愿望。 个神 尾,增 了故事的 效果,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 高大、感人”教 点 :神 不同于迷信,在生 力极不 达的社会条件下,人 只能幻想通 具有超人力量的神

10、来帮助人 征服自然。 个神 式的 尾反映了古代 人民的美好愿望。(四)研 文, 主 7、提 : 是一篇古代寓言,它通 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 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学生 交流。示例:要克服困 ,就必 下定决心,只要 持不懈,成功 会属于我 。做任何事。都要有 定的信念,要有恒心和毅力。凡事 立,不 。大小、多少是相 的,都可以向自己的 立面 化,成功、失 亦如此。8、提 :我 个 代 需要愚公精神 ?学生 交流。 。教 小 :愚公精神的 是排除干 万 不达目的决不休止。我 个 代仍然需要 种精神。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里会有 代的 展?哪里会有人 的 步?六、 堂小 写作特色1、反 :以两山高大反 移山 。2、 比:移山人力的 薄与移山任 的 巨。(突出愚公排除万 的 毅精神)智叟和愚公(表 了“愚”者并不愚,“智”者并不智)3、情 曲折 文章主 :愚公移山是一 寓言,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 人民改造自然的 大气魄和 毅力, 明了要克服困 就必 下定决心, 持不懈地 斗。七、布置作 41、完成课后 1-3 题。2有人说,愚公精神就是苦干精神,仅有苦干是远远不够的,苦干加巧干才等于成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写一段话阐明你的观战场点。【教学反思】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