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案2(八年级语文).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6301761 上传时间:2020-10-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说教案2(八年级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马说教案2(八年级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马说教案2(八年级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马说教案2(八年级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说教案2(八年级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说教案2(八年级语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23 课 马说章、节第五单元 课时 第 1 课时 课型1、了解作者、体裁及写作背景。教学2、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句式结构。目标3、疏通文意,理解文章蕴含的寓意。4、指导朗读。重点1、 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句式结构。难点2、指导朗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古代,由于受腐朽的选拔体制所约束,有许多人因才华得不到施展而写下许多直 抒胸臆的诗文,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其中最著名的一篇马说 。二、简介作者、体裁及写作背景。1、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先生集。他和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2、说,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

2、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马说 ”即谈马、论马。特点:写法灵活,讲究文采,跟杂文相近。往往托物寓意。3、写作背景: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 795 800)间。其时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封建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三、指导预习。1、教师范读。2、正音。伯乐祇骈槽枥辱一食食马者策外见邪一石粟3、学生齐读课文。三、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实、虚词语。1、学习第一段。( 1)男生齐读第一段。( 2)结合课文注解,找出难懂的词语。实词: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

3、指人才伯乐擅长相马之人, 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辱辱没骈一同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称自读课文教师复备教师复备第 1 页共 3 页著称虚词:而表转折, 但故因此于在之结构助词, 的以 因为虽即使。( 3)学生翻译,教师补充。( 4)背诵第一段。教学过程2、学习第二段。( 1)女生齐读第二段。( 2)结合课文注解,找出难懂的词语。实词:一食吃一顿食马者通“饲”,喂才美才能,美好的素质外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表现。等等同,一样常普通的虚词:或有时其代“千里马”是这种,作代词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能够千里之能能力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安怎么( 3)学生翻译,教师补充。( 4)背诵第二段。3、学习第三段。( 1

4、)学生齐读第三段。( 2)结合课文注解,找出难懂的词语。实词:策之用鞭子打执策马鞭子道方法,正确的方法。尽 竭尽材通“才”,才能鸣鸣叫通通晓执拿着临面对知 识别,了解虚词:策之作代词, 代千里马以按照鸣之助词,无意义。其真无马邪表反问语气, 难道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语气,恐怕( 3)学生翻译,教师补充。( 4)背诵第三段。四、课堂练习。完成补充习题 P52“积累与运用” 1、2、3 题。五、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第 2 页共 3 页2、背诵全文。3、完成指导用书 P107108 基础题。板书设计:马说韩愈: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昌黎先生集说:议论体裁托物寓意教学反授思年月日课时间:第 3 页共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