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诗歌鉴赏练习.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6304017 上传时间:2020-10-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7.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诗歌鉴赏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诗歌鉴赏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诗歌鉴赏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三诗歌鉴赏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三诗歌鉴赏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诗歌鉴赏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诗歌鉴赏练习.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三语文晚练(六)命题:审核:时间: 10 月 28 号班级: _序号13456题号姓名: _一、阅读下面唐诗 , 完成问题。又呈吴郎堂 前 扑 枣 任 西 邻 , 无 食 无 儿 一 妇 人 。不 为 困 穷 宁 有 此 ? 只 缘 恐 惧 转 须 亲 。即 防 远 客 虽 多 事 , 便 插 疏 篱 却 甚真 。注 : 呈 : 呈送。吴郎 : 杜甫的吴姓亲戚。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 这位亲戚住下后 , 即有筑“篱”护“枣”之举。 西邻妇人向杜甫诉苦, 杜甫便写此诗劝告吴郎。转须 : 反而更应该。甚 : 太。征求 : 指赋税征敛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 , 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作者过

2、去之所以放任邻妇扑枣, 是因为这位妇人没有吃的, 也没有儿女 ; 诗人其实是暗示吴郎应该让她打点枣。B. 颔联紧接一、二句 , 叙述邻妇扑枣是因为生活太贫困, 目的是希望吴郎能够体谅对方 , 对邻妇更加亲善友好C. 颈联出句“防”的主语是妇人, 对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 这两句诗 , 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妇人的多心与敏感。D. 尾联看似与诗歌主题无关, 实则借邻妇的诉苦 , 揭示当时百姓贫困的根源, 表达诗人对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2、清人卢德水说 : “杜诗温柔敦厚 , 其慈祥恺悌之衷 , 往往溢于言表。”你从本诗中看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_阅读下面唐诗 , 完成

3、问题。关山月 李 白明 月 出 天 山 , 苍 茫 云 海 间 。长 风 几 万 里 , 吹 度 玉 门 关 。汉 下 白 登道 , 胡 窥 青 海 湾 。由 来 征 战 地 , 不 见 有 人 还 。戍 客 望 边 邑 , 思 归 多 苦 颜 。注 : 关山月 : 乐府横吹曲调名。 乐府古题要解 : “关山月 , 伤离别也。”白登 , 山名, 在今山西大同市东, 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3、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将只有在大海上才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 , 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 , 尤其是“明月出天山” , 从征人的角度再现了雄浑的景色。B. “长风几万里 , 吹度玉门关”

4、言成边将士身处边疆 , 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 ,只觉长风浩荡 , 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 , 横度玉门关而来。C. “汉下白登道 , 胡窥青海湾”两句诗 , 化用白登山的典故,歌颂了戍边将士为击破胡虏 , 甘愿远离故土 , 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D. 诗歌最后四句 , 用“戍客”与“思妇”对举 , “望边邑”与“当此夜”相应 ,在广阔的背景下 , 揭示了战争中人的命运及其为民族冲突付出的代价。二、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 1-3 题。谜语文化如一条河流 _,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产物, 在我国汉;.文化中 _。谜语主要指暗涉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 也可引申为蕴涵奥 秘的 事物

5、 。史 料表明 , 大 约在 奴隶 社会时 期 , 先民 们已 开始用_的歌谣来表达思想感情。民间谜语除少量的字谜外, 大都以事物的外表特征入谜。谜面用拟人、比喻、夸张等形象化手法_地描绘事物特征 ,( )。它们的谜面一般是合辙押韵的歌谣 , 语言通俗 , 朗朗上口 , 适合传诵。灯谜 , 又叫“文虎”“灯虎”。猜灯谜要着眼于谜面上文字的几个属性。灯谜的制作利用了中国汉字的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笔画组合、摹技相形等义、音、形变化的特点 , 通过会意、别解、假借、运典、拆字等手法, 使谜面和谜底在字义上或字形上相扣合。比如以“花生”为谜底的灯谜谜面是“木兰之子” 。正是由于谜语这种变化的魅力 ,

6、谜语也逐渐流行起来。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 , 在央视马年元宵节期间重磅推出了“中国谜语大会” , 节目形式、内容都十分充实 , 再掀收视狂潮。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 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 , 央视在马年元宵节期间重磅推出了“中国谜语大会” , 节目形式、内容都十分充实 , 再掀收视狂潮。B. 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 , 央视在马年元宵节期间重磅推出了“中国谜语大会” , 节目形式新颖、内容充实 , 再掀收视狂潮。C. 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 在央视马年元宵节期间重磅推出了“中国谜语大会” , 节目形式新颖、内容充实, 再掀收视狂潮。D

7、. 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 在央视马年元宵节期间重磅推出的节目“中国谜语大会” , 节目形式、内容都十分充实, 再掀收视狂潮。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 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们通过推理、联想来猜中它B. 人们通过推理、联想来猜中它C. 供人们通过联想、推理来猜中它D. 供人们通过推理、联想来猜中它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 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源远流长熠熠生辉隐晦曲折拐弯抹角;.B. 历史悠久 熠熠生辉 隐约其辞 拐弯抹角 C. 源远流长 煜煜生辉 隐约其辞 迂回曲折 D. 历史悠久 煜煜生辉 隐晦曲折 迂回曲折三、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

8、孟 子 鱼 我 所 欲 也 中 说 , 虽 然一 点食 物 即可 关 乎 生死 , 但 若 “ _”, 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 ; 若“_”,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2)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_,_”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 , 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3) 苏轼 赤 壁赋 中 描写 明月 初升的句 子是 “ _,_”。;.高三语文晚练(六)参考答案一、 1、 C项 C“表达了妇人的多心与敏感”理解有误。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 她本来就是提心吊胆的 , 你不该再插上篱笆。2、同情弱小 , 富有悲悯情怀。即便自己穷困潦倒, 依然任凭老妇人打枣 ,还特意写诗劝告吴郎 , 希望他能对老人亲善 , 体

9、现出诗人对穷困人民的深切同情。关注社会 , 忧国忧民。由一个穷苦的寡妇 , 由一件扑枣的小事 , 诗人竟联想到整个国家大局 , 以至于落泪。解析 : 诗人写即便自己穷困潦倒 , 依然任凭老人打枣 , 还特意写诗劝告吴郎 , 希望他能对老人亲善。 首句中的“任”是“随意 , 不加干涉”的意思 , 从这一个字 , 不难体会到诗人对西邻老妇的无限关怀和同情。 尾联“已诉征求贫到骨 , 正思戎马泪盈巾” 由近及远 , 由老妇人联想到整个社会 , 提示出她的贫穷是因为苛政和战乱 , 表达了诗人对苛政和战争的不满。诗歌翻译 : 来堂前打枣我从不阻拦 , 任随西邻 , 因为她是个无食无儿的老妇人。若不是由于

10、穷困怎会做这样的事 ?正因她心存恐惧反而更该与她相亲。见你来就防着你虽然是多此举 , 但你一来就插上篱笆却太较真。她说因官府征租逼税 , 家里已经一贫如洗 , 我想起时局兵荒马乱不禁涕泪满巾。诗歌鉴赏 : 诗的第一句开门见山 , 从诗人自己过去对待邻妇扑枣的态度说起。三、四两句紧接一、二句 , “困穷” , 承接第二句 , “此” , 指扑枣一事。这里体现了杜甫的悲悯情怀。以上四句 , 一气贯串 , 是杜甫自叙以前的事情 , 目的是为了启发吴郎。五、六两句上下一气 , 相互关联 , 相互补充 , 措辞十分委婉含蓄。这是因为怕话说得教训意味太重 , 会引起吴郎的反感 , 反而不容易接受劝告。最后

11、两句“已诉征求贫到骨 , 正思戎马泪盈巾” , 由一个穷苦的寡妇 , 由一件扑枣的小事 , 诗人联想到整个国家大局 , 以至于落泪。一方面是他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 ;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点醒、开导吴郎。3、(1)C 项 C “歌颂了戍边将士为击破胡虏甘愿远离故土 , 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错 , 曲解诗意。译文 : 一轮明月升起在天山之上, 在苍茫的云海中徘徊。 萧瑟的秋风吹着明月 , 东渡玉门雄关 , 照耀着守边的征人。在这苍凉的关塞上 , 不由得使征夫们想起在这边关上频起的战事 : 昔时汉高祖 , 曾遭匈奴的白登山之围 ; 胡人的兵马 ,;.至今仍对青海湖虎视眈眈。从

12、来这里就是夷夏相争的征战之地 , 多少战士抛身塞外 , 埋骨黄沙啊 ! 征人们望着这月光下荒凉的边色 , 脸上现出思归的愁容。遥想家中的妻子 , 她一定是在倚楼盼望征人的归来 , 望月而兴叹 , 未曾得闲。写作背景 : 李白看见征战的场景 , 因此他感叹唐朝国力强盛 , 但边尘未曾肃清过。此诗就是在叹息征战之士的辛苦和后方思妇的愁苦时所作。二、 4、B 项A 项,“形式”与“充实”不搭;C配项、 D 项主语残缺。5、C 项“供人们通过联想、推理来猜中”与前面主语一致语气贯通,“猜中”“谜面“不合;先适“联想”再“推理”6、A 项源远流长 :兼顾过去和将来。历史悠久:则只侧重于过去。煜煜生辉 :煜煜 ,明亮 ,炽盛的样子。用来形容实物的表象。熠熠生辉:熠熠 ,光耀 ,鲜明。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也可用来形容虚物,比如形象。隐晦曲折:指写文章或说话时用隐隐约约、转弯抹角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思想。隐约其辞:指故意不明说。拐弯抹角 :意思指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迁回曲折 :弯弯曲曲 ,绕来绕去。常比喻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三、 (1)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2)五陵年少争缠头 ,一曲红绡不知数(3)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解析 :本题应注意“蹴、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