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6306242 上传时间:2020-10-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5.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情表》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陈情表》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陈情表》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陈情表》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陈情表》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情表》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情表》优秀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陈情表教案【设计说明】陈情表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两“表”之一,是一篇经典篇目,让学生在阅读中正确断句,读懂文意,读出情感,读出属于自己的感悟,体味感恩之情,是设计陈情表教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表格的形式设计教案,对学生、教师各自任务、作用的明确规定。【教学目标】1、通过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积累“茕茕独立、形影相吊”等成语;2、通过翻译课文,理顺思路,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和语言表达的委婉、畅达及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3、通过课外探究,资料补充,体会文章深挚朴实的感情色彩,理解“忠 ”“孝 ”的含义。【教学重难点】1、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 ”字,体会本文悲恻

2、动人的原因。2、把握本文陈述的层次及语言特色,体会情之深,理之透。【课时安排 】两课时【教具准备 】 PPT 课件音频朗读【教学方法 】诵读法 自主、合作、探究讨论点拨法【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情境导入】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两篇“表”让人感动之极,一篇是初中时学1、 听配乐朗读创设情境,过的出师表 ,另一篇是什么呢?(预设回答:陈情表)2、 学生在预习的基激情引趣。正如苏轼所说: “读出师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础上,谈读课文的总读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可谓忠则出师孝体感受。则陈情【见课件】【相关知识简介】1、检查了解学生预1、 陈情的含义?

3、陈述自己的感情,陈述事情的理由。充分预习, 自主答疑。习情况。2、表:文体,属奏议类,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2、引导学生熟悉相【见课件】关内容。3、作者介绍,写作背景【感知课文内容】对照注释,圈点加注、译文,初步把握课文思考:向谁“陈情”?为什么要“陈”?“陈”什么情?“陈情”目的是什么?如何“陈”?【内容梳理】“陈”的原因:除臣洗马,辞不就职。“陈”的目的:愿乞终养。怎样陈情?历述自己的悲惨遭遇1、学生读课文并分组朗读。要求:朗读整齐、声音洪亮、读音正确、断句清楚。2、给优秀学生掌声。3、学生完成相关提问1、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2、 了解学生的文言知识水平,巩固相关字

4、词及文言知识。;.叙写进退两难的处境愿乞终养及投影练习。提出孝之大理提出先尽孝、后尽忠【见课件】(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以情动人。)学生相互讨论,教师知识整合: 1、文言实虚词引导、明确。2、翻译句子.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探究第一段】第一段陈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一段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夙遭闵凶(父丧母嫁多病零丁门衰祚薄祖母夙婴疾病)故不能“废远”为下文伏笔目的: 博得晋武帝的同情怜悯。【见课件】【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完成练习。背诵第一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翻译文句,并质疑难懂字句学生总结课文内容。背诵课文可以灵活调整教学内容

5、和步骤。第 二 课 时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图【复习上节课内容、检测】1、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1、 温 故 而 知【鉴赏第二、三段课文内容】课文。新1、 讨论:李密先后被举荐或任命做什么?2、 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2、 训 练 学 生2、假设你是晋武帝,李密在此提出终养祖母的请求,你能不能3、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对 文 章信 息 的用一两句话就把他驳得哑口无言?师提问。筛选能力, 归纳晋武帝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4、 学生质疑,落实文能力。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尔既须终养祖母, 为何出仕伪朝?)言字词。3、 在 教 师 的5、 学生谈论合作回答引导下,通过学教

6、师提问生 的 自主 、 合6、 找出文中感人至深作、探究并质疑3、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孝与忠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的语言进行品读。课文内容, 使学生 进 一步 了 解这个办法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4、看结果:李密是否打动了晋武帝呢?【见课件】小结: 本段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理念,陈述自己的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 并强调自己的特别处境,进一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求得体恤。【见课件】5、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身世孤苦悲凉小结:身世孤苦悲凉祖母情深似海(孝情)孝治天下(理)尽忠日长沐清化蒙国恩(忠情)祖母病笃(情)尽孝日短圣朝恩

7、重如山先尽孝后尽忠6、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1、融情于事的方法。 。2、形象生动、自然精粹的语言。3、陈辞婉曲,屈伸适宜7、你能说出哪些成语出自本文吗?8、小测试: 1、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 )2、下列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1、 学生质疑,落实文言字词。2、 学生谈论合作回答教师提问学生谈论合作回答教师提问。学生总结本文学到的知识学生讨论、合作探究找出喜欢的语句和成语,相互交流.课文,培养学生阅 读 文言 文 的能力。1、 学 会 给 不同 类 型的 信 息归类并分析2、训练学生归纳 总 结文 章 特色的能力训 练 学生 归 纳总 结

8、 文 章 特 色的能力。进 一 步 训练学生筛选、 总结信息的能力。学习知识,理解知识, 运用知识学习知识, 理解知识,运用知识;.3、下列“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C)【拓展、探究】谈谈孝道1、 恣蚊饱血、扇枕温衾、亲尝汤药、芦衣顺母、鹿乳奉拓展、探究培养感恩父拓展、探究亲、母的意识2、 阅读学案上的两则材料,学习李密的写法,给这类子女写一封信, 要求能打动他们,唤起他们尽孝的良知。【背诵、练习、检测】 (见学案)教学反思:知识链接中国的孝文化“百善孝为先” ,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历史悠久,源源流长。在传统文化中,孝文化最受推崇。孔子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

9、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 ” 汉代“以孝治天下” ,孝悌则成为人们做人的准则和行为的规范。孝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表现。在选官制度上,也体现出对孝的提倡。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就是“孝廉”,孝廉就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如果乡里有人以孝出了名,地方长官是有责任向上推荐的,而且还可以直接任用。“孝”在古代具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所谓圣朝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管文官武官,也不管官做多大, 碰到父母之丧, 如果不马上请假还乡, 那是不对的, 监察御史马上提出弹劾, 可以处分到永不录用的程度,是很严重的。不过有一点例外,以武将来说,他正在前方作战,假使父母死了,仍然要向朝廷请假还乡,皇帝可以下诏书,着他移孝作忠,予以慰留,这才可以不还乡。古代连皇帝也要守丧三年。譬如说丧期之间是不准结婚的,年轻皇帝登位前若要结婚,除非由皇太后下命令才可以。在唐代、宋代、明代、清代都有,老皇帝一死,新皇帝没有就位以前,丧事没有发布,先办婚事,第二天再发丧,否则就违犯礼制。这种古礼连皇帝都要遵守,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