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重叠问题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6316187 上传时间:2020-10-2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65.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重叠问题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重叠问题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重叠问题人教新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重叠问题人教新课标.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重叠问题教学反思重叠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内容。 接下来我对这一课做一个反思:一、研读教材。教材例 1 编排的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 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 和实际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总人数不相符合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渗透并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 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集合是比较系统、 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 认知水平,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 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教学时老师不需要使用集合、集合的元素、基数、交

2、集、并集等数学化的语言进行描述。二、反思教学环节为了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我在设计本节课时创设了 “装苹果” 的游戏情境,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黑板上的两个圈圈重叠,直接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重叠问题”。同时让学生对韦恩图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准备。1、注重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因为新课标明确指出: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2、课堂重视小组讨论合作。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讨论是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当学生发现统计表上名单和总人数不符时,我让学生先让小组同学讨论, 然后再合作画一画, 用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知识冲突,从而进行韦恩图的教学,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3、重视算法的多样性。新课标提倡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算法和解法,因此在学生根据韦恩图列式的过程中,当学生列出8+6-410(人)时,能够让学生说出其它不同的算法,并说明算理。几点不足:1、提问不够明确,提问的有效性不够。在学生发现统计表上和人和参赛总人数不等时, 我马上就问学生 “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方式来表达, 让我们看得更清楚吏直接”,学生还没

4、有充分感受到这个知识冲突,马上要让学生讨论并尝试画图,学生有些茫然不知道要画什么?要怎么画?只有部分聪明的孩子知道要懂得根据黑板上的圈圈来画。这个环节直接影响到了后面的整个流程。2、对课堂的调控不够。由于前面没上好,课堂的节奏有点乱了,后来学生以展示不同算法时,第一同学说出了 8+6-4 这种基本的算法,后来想引导学生也可以分三部分来列式, 用 2+4+4 这种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韦恩图的含义。 让两位同学来展示都没有展示我想要的结果, 结果就急了,没再让其他同学来说想法。我原本是要体现算法多样的, 可以执行的过程中还是和我设计的初衷有所出入,这也是比较失败的一个地方。3、文本的执行力有待加

5、强。整堂课下来,我感觉自己的话太多,太啰嗦了,怎么看也像一个有近两年教龄的人, 好像是刚毕业出来的。甚至比我以前还差劲。后来想想,我觉得可能是在教学设计上有问题,环节之前设计不够紧密。三、练习的设计两道课内两道课外的, 体现了练习设计的层次性。 第 1 题,是为了巩固韦恩图各部分含义, 对学生来说难度不是很大。 在讲评练习过程中, 我注意让学生解决问题时要考虑先后次序,培养学生 思考和解题的有序性。第 2 题学生可以自己画图分析, 也可以不借助图进行思考, 旨在实现由具体到抽象, 提升学生思维层次,引导学生找出重复部分,直接点数,或用加减法进行计算。第 3 题和第 4 题,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根据文字信息, 并把文字信息转化成韦恩图进行分析解答,层次相对拔高。特别是第 4 题,让学生根据总人数来求重复部分人数, 学生会求,可能并未真正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