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信息技术教案-机器人行走南方版.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6325022 上传时间:2020-10-2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23.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信息技术教案-机器人行走南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六年级下信息技术教案-机器人行走南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信息技术教案-机器人行走南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信息技术教案-机器人行走南方版.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1课 机器人行走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通过画流程图的方式来实现机器人直行和转弯两个动作。流程图的编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并且还会涉及程序语言的相关知识,内容的逻辑性和发散性较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对以前的认知思维习惯做相应地调整。二、学习者特征分析六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在认知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仍缺乏一定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有关机器人的知识技能基础,在逐步深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地提高。三、教法建议( 1)这是一节实践性很强的课,为了能顺利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许多值

2、得注意的地方。流程图的编写方式,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教师应该注意及时引导与点拨。另外,机器人的应用兼具较强的逻辑性与创新性,教师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教材中的 “练功坊 ”所提供的活动任务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巩固。“益智园 ”中的活动任务给学生主动探索机器人的直行与转弯运动提供了机会。 “竞技场 ”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探索任务,可供有兴趣的同学作进一步研究。四、参考教案科目信息技术年级六班级任课教师课型新授课时课题第 11课 机器人行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画流程图来实现机器人的运动。2理解流程图中各模块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掌握添加、删除模块和调整各模

3、块属性的方法。2学会在仿真环境中测试程序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编程实现机器人的运动来激发学习兴趣、感受自我价值。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画流程图来实现机器人的运动。难点:理解流程图各模块的作用及其参数的意义。教学准备1VJC 仿真软件。2多媒体计算机教室。教学过程学习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上节课,我们观察了机器人的熟悉 VJC 仿真软件的激 发一、引入各种运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动手学 生 的 学基本操作过程。编程,让机器人动起来吧!习兴趣。(一)机器人的前进打开 VJC 仿真软件,让 学单击 “执行器模块库 ”中的 “直添加 “直行 ”模块,并设置生 在 实 际二、课堂学习行 ”

4、模块,移动鼠标到流程图生成区,其参数,在仿真环境中进操 作 过 程在 “主程序 ”模块下方单击鼠标左键,行测试,观察机器人的运中 掌 握 相“前进 ”模块与 “主程序 ”模块间便被动特点。应的方法。箭头连接起来,最后添加“结束 ”模块。教师演示设置“直行模块 ”参数的方法,并测试仿真机器人的运动。(二)机器人转弯添加 “转向 ”模块,并让 学展开 “执行器模块库 ”,单击 “转设置其参数,在仿真环境生 在 实 际向 ”模块,将其拖动到 “直行 ”模块的中进行测试,观察机器人操 作 过 程下方,单击鼠标, “转向 ”模块便与 “直的运动特点。中 掌 握 相行 ”模块连接起来了,最后添加“结应的方

5、法。束 ”模块。 在 “转向 ”模块上单击鼠标学会删除模块的方右键,同样可对运动的方向、 速度和法,并养成及时保存文件时间进行设置。的习惯。教师演示删除模块的方法。1将全班同学随机分为两大组,加 深选定组长。各组成员准备好课堂上已各小组分别为流程图对 流 程 图经完成的具有 “直行 ”和 “转向 ”两个添加 “直行 ”模块与 “转向 ”编 写 方 式模块的流程图。模块,探讨模块中不同的的理解,并2通过设置不同的参数值,观参数值与机器人运动的关学 会 设 置察机器人在仿真环境中运动情况的系,并做好相关记录。各 模 块 的变化,探究 “直行 ”和 “转向 ”模块中的不 同 参 数参数值与机器人运动的关系。(若在来 控 制 机三、课堂活动“学乐器 人 的 相活动过程中遇到困难可借助园 ”中的 “课堂讲解 ”释疑。)关运动。3. 组长收集本组成员的探究结培 养果并进行综合, 上台向全班同学展示学 生 的 团本组的探究成果, 教师做相应的点评队 合 作 精和总结。神。(具体活动计划可参考 “活动室 ”中的内容。)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你发现了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培 养“转向 ”模块中的速度值和时间值与找出其中的规律。学 生 的 自四、课外探究主 探 究 意机器人转向的角度的关系了吗?识。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