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数学评课-圆柱的体积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6326074 上传时间:2020-10-24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6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数学评课-圆柱的体积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数学评课-圆柱的体积人教新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数学评课-圆柱的体积人教新课标.docx(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下数学评课 - 圆柱的体积人教新课标听了刘老师上的圆柱的体积一课,深有感触。这节课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节课的一开始, 刘老师复习以前学习过的一些图形的计算公式, 再让学生把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v=abh 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aah, 统一成一个计算公式v=sh。并向学生提问:这个统一的计算公式是否也能用来求圆柱的体积?通过设疑揭题从而引入新课。 教者沟通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 衔接自然。新课引入“引”出了学习新知识的思路 , , 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新课教学,教者积极创设了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测、操作、交流等

2、有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理解数学。教者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足够大的学习空间,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者让学生拿出课前布置的预习单作业,把自己预习的结果在四人小组讨论,同时,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投入到学生学习小组活动中去,体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究新知过程中,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围绕预习单的问题去进行实践、探索、发现。学生四人小组用学具进行动手操作,把圆柱体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学生在操作、比较中,紧紧围绕圆柱体和长方体之间的联系,抽象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这个过程,学生从形象具体的知识形成过程(想象、操作、演

3、示)中,认识得以升华(较抽象的认识公式)。学生在逐题汇报预习单内容时,教师的 导 、 放 、 扶 层次分明 , 教师虽然没有讲太多东西,但保证了学生参与的广度。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评价与反思,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师与生、生与生间的交流评价, 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合作交流是学生体验的有效途径。使学生领悟了学习方法 , 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本节课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不足之处是:(1)处理推导过程不够到位,只讲清了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底面积,圆柱的高长方体的高,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没有进一步弄清圆柱和长方体之间的关系,如:圆柱的半径长方体的宽,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长方体的长。(2)本节课我觉得在练习上还可以下一番功夫,比如可以设计一些开放的习题。总之,本节课教师引导得法 , 学生学得灵活 , 体现了重在思 , 贵在导 , 导思结合的原则 , 体现了 教是为了不教 , 学会是为了会学 的素质教育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