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教学生学会“试探”人教版新课标.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6330529 上传时间:2020-10-2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6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教学生学会“试探”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教学生学会“试探”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教学生学会“试探”人教版新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教学生学会“试探”人教版新课标.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 文 - 教学生学会“ 探”人教版新 心理学告 我 , 解决 包括 、 分析 、 提出假 方案和 假 方案四个相互 系的 段。小学生的解 程,与解决 的 程很相似,又稍有不同:条件、 是 成的。 多的 可以凭着学 的知 与技能,按教材提供的方法、步 直接解答出来,由于一 成功, “提出假 方案”与“ 假 方案”两个 段几乎揉合一 。但也有部分数量关系或空 关系比 复 、 蔽的 ,没有 成的解答方案,解 , “提出假 方案”和“ 假 方案”两个 段比 明 。 里, 先提出的 是“假 ”的方案,不一定是切 可行的, 需要在解 的思考 程中不断地与条件、 相 照, 不断地修正或推翻原假

2、,提出新的假 ,直至 的解决。也就是 ,解 往往需要 “ 探碰壁返回又 又碰壁再 探成功”的 程。笔者 , 目前有相当部分的小学高年 学生在解 中 没有学会“ 探”。容易的 就凭“ ”一解了之,当解 遇到困 ,或者因 缺乏 探的心理准 ,把 置一旁; 或者因 缺乏 探的策略, 面 而百思不解;或者因 缺乏不懈的 探精神,使解 半途而 。要改 种状况,关 是:教 做出 探示范,教 具体的 探策略,鼓励学生自行 探。在某些例 的教学中,在某些稍 的 前指 、 后 ,教 可以故意模 各种 生率高的 思路、 行不通的方法, 沿着 种思路、 方法 探下去,最 此路不通。 要教育学生不能泄气, 冷静地回

3、来,再从整体上 条件与 , 重 眼前的信息和 中存 的信息, 挖掘它 之 的潜在关系, 整思路或方法,重新 探。在 探的示范中,特 要 具体 ,教学生如何 “此路不通”,如何再 行条件、 的分析 合, 它 之 新的 系。例如除法 商,本来就有个“ ”字, 探 程十分明 。在教学 商 ,要突出“初商 不准 商定商”的 探 程。新教材就很注重“ ”的 程,例 与 中均出 不准的情况,启 学生根据初商与除数的 的情况,逐 准。我 会新教材的 写意 ,通 浅 事例 (如 137 个糖果平均分给 16 个同学, 13716),作出 商示范。首先突出两种情况可以判断 的商不准:( 1)余数大于除数, 明商

4、大校(如果商6,每人分 6 个糖果,才分掉96个,还剩 41 个,每人还可以再分 2 个,说明商 6 太校)(2)商与除数的积大于被除数,说明商太大。(如果商 9,每人分 9 个糖果,要分掉 144 个,而实际只有 137 个,缺少 7 个,每人不够分 9 个,商 9 太大。)其次,让学生悟出调商的原则:商大了要调小,商小了要调大,调大调小的幅度,要看初商与除数的积同被除数比相差多少(剩下的糖果越多或缺少的糖果越多,调的幅度就越大)。思考稍难的应用题,经常需要运用分析(从问题推向条件)、综合(从条件推向问题)相结合的策略。要经历“初定中间问题这个中间问题从条件无法推出或者对求问题无用更换中间问

5、题找准中间问题, 确定解题分几步, 每步求什么”的试探过程。像应用题“一个化肥厂原计划 5 天完成一项任务,由于每天多生产化肥 36 吨,结果 3 天就完成任务。 原计划每天生产化肥多少吨?”教师应做出解题的试探示范: 先用分析法, 要求“原计划每天生产化肥多少吨”,往往习惯于寻找“原计划生产的总吨数”与“原计划生产的天数”这两个“需求”的中间问题;再从条件推向问题, “原计划生产的总吨数”显然是无法预先求出的。于是,条件与问题无法“接轨”。“需求”与“可求”的矛盾,说明刚才的试探是失败的。此时,应该再回到题目的整体,发现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的新的联系:( 1)同一项任务,原计划用 5 天完成,而实际只用 3 天,少用了(53)天;( 2)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 36 吨,实际生产的 3 天里,一共多生产( 36X3)吨;( 3)思索( 1)、( 2)的因果关系,为什么实际能比原计划少用 2 天?正因为实际 3 天里,除了完成原计划里 3 天的产量外,还多生产了( 3 6x3)吨,所以这( 3 6x3)吨顶替了原计划里 2 天的产量。这样,可以把实际 3 天多生产的吨数转化为原计划里2 天的产量,原计划里的 2 天与相对应的产量( 108 吨)的关系显现了,问题便可求了。至此,条件与问题“接轨”,“需求”与“可求”吻合,试探获得成功。的的 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