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之山西面食文化.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6335323 上传时间:2020-10-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6.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之山西面食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传统文化之山西面食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传统文化之山西面食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传统文化之山西面食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传统文化之山西面食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之山西面食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之山西面食文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传统文化之山西面食文化-作者 : _-日期 : _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题目 _班级 _组数 _小组成员 _中国传统文化之山西面食甲天下调查背景: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地带,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其历史文化脉络清晰,框架完整,文明进程从未间断,影响深远。山西历史从旧石器时代发端,历经尧、舜、禹和夏商周三代数千年的演进,到晋国和三晋时期已经形成有别于其它地域文化的显著特征。秦汉以来,山西历史文化更加多姿多彩,灿烂辉煌。山西历史文化的完整性、先进性和艺术性,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华夏五千年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山西成为地方文化特色最浓厚的地区之一,而追溯山西面食文化的源头,更能体现

2、山西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调查目的 :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品味山西面食的精彩和蕴含其中的风土人情调查地点 :山西大同市,临汾市,朔州市,忻州市及部分餐馆饭店调查时间 :2017 年暑假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1. 您是山西本地人吗A. 是B. 不是,我是外省的人2. 您爱吃山西的面食吗A. 很爱吃B. 爱吃C. 一般D. 不很喜欢3. 您通常多长时间吃一次面食A. 几乎天天吃B. 两三天吃一次C. 一两个星期左右D. 一两个月左右4. 您通常吃哪(几)种面食?您最爱吃的是哪种?A. 油面栲栳栳B. 高粱面鱼C. 刀削面D. 龙须面5. 您吃面喜欢浇哪种调和A. 杂酱B. 番茄酱(西红柿酱)C. 打卤

3、酱D. 羊肉臊子E. 其他6. 您知道的山西地方面食大约有多少种A. 2030 种B. 3150 种C. 5170 种D. 70 种以上E. 其它种7. 您吃过多少种山西的地方面食A. 1020 种B. 2140 种C. 4160 种D. 60 种以上E. 其它种8. 您会做多少种山西的地方面食A. 14B. 510C. 1115D. 其它种9. 您了解山西的面食文化大约有多少年的历史A. 不太了解B. 几百年C. 几千年10. 您了解山西各种面食的起源吗?大约了解多少种?A. 不太清楚B. 14 种C. 510 种D. 其它种11. 您知道为什么山西的面食品种繁多吗 ?A. 不太清楚B. 知

4、道一些C. 知道面食简介 :山西面食羊杂揪片剔尖拉面刀削碎汤儿儿面山西面食, 史悠久,迄今至少有两千年的文化 ,且在中国独 一 。自古以来,晋人主食乃面食,以花 多,品 好,影响大而 出名,故海内外早有“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的 法。 到娘子关,西到黄河 ,南到 陵渡,北到雁 关,一般家庭 女都能以面粉 原料加工数种面食。山西面食在 称之 “煮 ”;魏晋 名 “ ”;南北朝 “水引”;而唐朝叫“冷淘”。面食名称推 出新,因 因地而异,俗 : 儿 称多。面食众多的称 与名堂,正 明山西人 它的重 和喜 。山西境内名吃 ( 美食 ) 种 繁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面食在山西按照制作工 来

5、,可分 蒸制面食、煮制面食、烹制面食三大 ,有据可 的面食在山西就有 280 种之多,其中尤以刀削面名 海内外,被誉 中国著名的五大面食之一。其他如大拉面、刀 面、拨鱼、剔尖、河捞、猫耳朵、蒸、煎、烤、炒、烩、煨、炸、烂、贴、摊、拌、蘸、烧等多种,名目繁多,让人目不暇接。另外还有太原“认一力”蒸饺、平遥牛肉、太谷饼、闻喜煮饼、芮城麻片、太原羊杂割汤、灌肠,高平烧豆腐、介休贯馅糖、忻州瓦酥、平阳泡泡糕都有独特风味,是名吃中的上品。,说到面食,就不得不说面食中的一种调味品-醋。前几天,一个同学和我说她们舍友让她从山西带点儿醋过来,她们海南那边儿的醋不酸,没有味儿。由此可见山西的醋是闻名中外的。山西

6、做醋的历史大约有 3000 年之久。北魏贾思勰在其名著齐民要术中总结的 22 种制醋法,有人考证认为就是山西人的酿造法。其中“作米酢法”便是“山西老陈醋”的酿制方法。醋古称“醯”,据说“山西老醯”便由此而来。也许是由于常吃面食的缘故,所以,醋在山西百姓的餐桌上是必不可少的。广泛的需求促进了制造业的繁荣,于是山西便以醋的生产数量和质量闻名全国了。山西的醋尤以老陈醋为最佳,传统、正宗的老陈醋是以高粱、大麦、豌豆为制作原料,经过磨、淋、薰、蒸等复杂的手工酿造过程之后,再辅之以“夏伏晒、冬捞冰”的陈放过程,使醋中的杂质沉淀,水分通过蒸发或结冰析出,使醋的浓度越来越高。同时醋中的物质充分地进行化合和分解

7、。在经过至少 1 年的陈放后,才可以称为“老陈醋”。老陈醋经过一系列物理和化学的变化,醋的色泽黑紫、体态清亮,闻之香酸、宜气扑息,食之口味醇厚、绵甜、柔和。它除了是餐桌上的佐餐佳品外,还具有美容、保健、养胃的作用,对人体的健康极 有益。据本草 目中 :“醋可消 痛,散水气,理 ”。本草 疏曰:“醋惟米造者方可入 ”。醋内除含有大量醋酸外,并含有 、 、乳酸、甘油、氨基酸及 化合物。老 醋按 放期可分 1 年、 2 年、 3 年 5 年、 10 年, 10 年 放的老 醋食之既苦又酸,液体已极 黑稠,其 用价 大于 味价 ,一般 放的老 醋市面上已 以 到, 它的人也大都冲着它的 用价 。据 ,

8、老 醋 降血脂有独特的功效,而且 放 越 , 效越好。用 手工工 造的老 醋已成 醋中的极品,在国内市 上根本看不到,大都出口海外。至于百姓餐桌上的所 老 醋, 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先 的工 机械加工制造而成,并未 放期,是百姓餐桌上的常用 味品。面食分 1、羊 碎 (羊 ):羊 碎 :是一道街 常 小吃。在一只大 中放入羊肝、肺、胃、 、心、蹄筋等煮得 熟,然后加入葱、姜、香菜、粉条、豆腐等同煮,熟后盛入碗中, 上羊肉 ,再放香菜、醋、 、辣椒等 料即可食用。 香气扑鼻, 色乳白, 辣 美,是冬季常 小吃。2、揪片揪片又称掐疙瘩,也是晋中民间传出的一种家常面。当地人讲究在婚嫁时男女双方在启程前

9、必吃此面,名谓“岁数掐疙瘩”。结婚时的年龄为多少就吃多少片。这里的“片”是指半成品而言的,即用一小瓢面和好后擀成圆形,切开对折,然后根据岁数先切成大片,再将大片用手分别揪入沸水锅内,捞出后约半饭碗。吃此饭有岁岁平安之意。做揪片需先用面、水21 的比例和好面(水温为夏凉,春、秋、冬温),盖湿布稍醒。把面团揪成若干小面团,用拇指和食指将面团掐薄,揪成指甲盖大小的片。为使揪片不粘锅,不粘手,可蘸少许清水或食油。3、剔尖剔尖儿,顾名思义是把做拨鱼儿的手法变更了。剔尖儿拨下去的面浆不带两头尖,而成了短短的细面条(比投鱼儿的条子约长一倍,有三四寸长的样子)。相传,唐朝贞观年间,唐王李世民有一叔妹,名唤世姑

10、,在山西介休县境内的绵山上诵经修行。一日,世姑为一患病的老妪边配药,边做饭,因自幼生长在皇宫,不曾学会做饭,无奈,软了加面,硬了加水,最后,还是将面活成了稀软,无法擀,只好将面贴在盘子里,用一根尖头筷子试着往开水锅里拨,竟然拨成了粗细均匀的一根根面条。老妪吃的上口,就问世姑“这叫什么?”,世姑因心慌,听成了“你叫什么”便随口把乳名说成了“八姑”,老妇误听成“拨股”,因“拨股面”是鱼肚形,所以有人亦叫他为“拨鱼儿”,又因面条呈两头尖,又有成为“剔尖”。4、拉面说到拉面,大家首先会想到的是兰州牛肉拉面,其时不然,在我们山西,拉面也是独属我们山西的一种面食文化。山西拉面,又叫甩面、扯面、抻面,是西北

11、城乡独具地方风味的面食名吃,为山西四大面食之一。拉面源于何时尚待考究。但据清末陕西薛宝辰所著秦食说略记载,当时在山西、陕西一带流行一种“桢面条”( 按:桢一扯、拉 ) :“其以水和面,入盐、碱、清油揉匀,覆以湿布,俟其融和,扯为细条,煮之,名为桢面条。作法以山西太原平定州,陕西朝邑、同州为最”。现在,拉面在山西的太原,晋中、运城等地流传甚广,特别是晋中地区及阳泉等地及太原阳曲县的拉面最为著名。拉面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技艺,学会拉面这一技法,可制作出几十种不同口味、形态各异的姊妹品种。如空心拉面、夹馅拉面、水拉面、油拉面、龙须面、小拉面、银丝卷、一窝酥、清油饼、鸡丝卷等等,均基于拉面这一基本技法。

12、历史拉面这种食物,其实当年是由中国流传到日本去的,事实上,在日本的三大面 ( 乌龙,拉拉,荞麦 ) 中,只有荞麦面勉强可以算得上是日本的传统面食,而中华料理中为人所熟知的拉面,正是现今日本拉面的原身。在日本对拉面最早的历史记载,是在西元一七零四年,一位名叫安积觉的历史学者在舜水朱式谈绮书中提到中华面,以及水户黄门曾经吃过类似乌龙面的面食。就一般的认定,拉面的技术是在西元一九一二年时由日本人自中国引进到横滨。由於明治五年时日本和满清签订了日清友好条约,使得大批华侨迁徙定居在三大港口横滨、神户和长崎,因此中国人聚居的地方便有了中华街的形成,而拉面的技术也就是从这些地区流传出去的。5、刀削面,刀削面

13、是山西的特色传统面食,为“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流行于北方。它的操作过程简单,将面粉和成团块状,左手举面团,右手拿弧形刀,将面一片一片地削到开水锅内,煮熟后捞出,加入臊子、调料食用,其中以山西大同刀削面最为著名。山西刀削面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它与北京的炸酱面、河南的烩面、湖北的热干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中国五大面食,享有盛誉。在山西大同,刀削面店比比皆是,比较出名的也有很多,如:七中刀削面、东关刀削面、小南街刀削面、老柴家刀削面等。其中“东关刀削面”是大同刀削面里最

14、出名的一家,很多外地客人宁可舍弃大鱼大肉的豪华宴席,也要来这里专门品尝。据说,最热闹的时候这个店一天就用掉18 袋白面,卖出 2500 碗刀削面。由此可见刀削面在大同的魅力真的令人叹为观止。调查总结:一些农村在夏秋暖和时节,有站街吃饭的习惯。人们盛一大碗饭走出院门,或站蹲门口,或到街中、大树下,聊天吃饭两不误,趣闻笑谈、家长里短得以交流。这一风俗的形成,大概与农村信息长期闭塞,农民文化生活单调有关。村民利用吃饭的机会聚在一起,一边吃饭,一边谈论家常,有的相互交流种植、养殖经验,有的则传播时事新闻。天寒季节,农家老小共同就餐,长辈居中央,子女坐两旁,媳妇边上坐,方便盛饭、添菜。一家老小,热闹红火。新中国成立以后,合家围桌共食日渐成风。广大农村居民夏秋两季仍有端碗上街吃饭的习惯。山西面食文化能体现出山西人的智慧和聪明,山西人与面食的关系有如生命之伴随,没有面,吃饭就不香;没有面,生命就无味。实践调查想通过揭示山西面食的形成因素、面食种类及习俗,让世人能够真正地了解山西面食文化的内涵。令人遗憾的是,山西面食在全国还只是徒有虚名,其真正的文化内涵还远远没有为世人所了解,因此,研究山西面食文化,让他人对其更多了解是有积极意义的。-THE END, THERE IS NO TXT FOLLOWI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