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许可中利害关系人的权利保护.docx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633552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许可中利害关系人的权利保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行政许可中利害关系人的权利保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行政许可中利害关系人的权利保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许可中利害关系人的权利保护.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行政许可中利害关系人的权利保护 特征码 hSXnZauSdzdXwDoWzlRl 【摘要】 行政许可法是行政程序法治化的重要里程 碑,对行政许可进行立法是我国的特色,它设定了一系列重要 的制度和规则,其中告知 、听证制度成为一项核心制度,它彰显了公民在行 zd 律关 系中的主体地位,在这些制度和规则中,特别值得关注是对利 害关系人的权利保护制度。由于现实的复杂性、立法的局限性, 该制度的的不足也日益显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的关 键就在于正当法律程序的确立。 【关键词】:行政许可 听证 正当法律程序 行政许可法是继行政诉讼法 、 国家赔偿法 、 行 政处罚法和行政复议法之后,对

2、行政权力行使加强规制、 对公民权利予以充分保护的又一部重要法律,被学者们称为行 政程序法治化的重要里程碑。其重要性体现在它不仅在行政许 可领域为行政机关设立了较规范的操作步骤,而且引入了正当 法律程序以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我国通常将行政许可分为五种类型。第一种被称为一般许 可,它涉及到安全、环境、调控而需要批准的事项,它的性质 是公众事先有这个权利,只是国家为了管理,将一般性禁止作 第 2 页 为从事其些行为的前提。第二种被称为特许,我国宪法规定公 有资源、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主体是国家,一般社会公众个体不 拥有天然的权利,因此,这种开发利用权的转让是一种特别许 可。第三种被称为认可,指提供

3、公共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 益的职业、行业,需要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特殊技能等 资格资质的事项。这里的资质和能力不是行政机关赋予的,而 是主体本身就有,只是需要行政机关予以承认。第四种被称为 核准,指对一些特定的物(设备、设施、产品、物品)进行检 验、检测、检疫,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其 性质是将物与一个参照标准进行比照而予以审定。第五种被称 为登记,指企业或其他组织的设立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 原则上讲只要主体具备条件即可获得许可。因此,行政许可的 范围是广泛的、内容是丰富的,它涉及到众多的行政领域和部 门。 一、许可管制中的利益 现代行政管理模式历经着几个变化的阶段,从

4、十九世纪的 “夜警国家”到二十世纪初的“全能政府”再到二十世纪中后 期的“有限政府” ,这几个阶段体现了政府行为方式的转变。政 府行为方式指的是行政的规则,而行政的规则在很大的程度上 主要是行政许可问题。在不同的行政管理模式背景下,行 政许可制度有着较大的区别,从世界范围看,19 世纪末 20 世 纪初,强化管制是主流,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国际上出现了 第 3 页 放松管制的浪潮,这种放松体现在政府的管制范围、管制力度、 管制方式受到严格的限制,也体现了相对人或利害关系人的权 利更加得到尊重和保护。 行政许可制度的社会效果具有二重性,一方面,许可是对 社会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它

5、和行政处罚等手段相比, 具有诸多的优越性,因为它是一种事前的监督和规范,可以提 前将相对人的行为纳入进监管的视野,减少了行政相对人违法 的概率,另一方面,它的缺点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许可的前 提是自由受到限制,故而许可设定的越多,公众的自由就越少。 因此,行政许可事项的设立,体现着国家对公民权利进行保护 与限制的权衡,需要加以限制的事项,往往是可以获益的事项, 无论许可的性质是“普遍禁止的解除” ,还是“特定权利的赋予” ,其核心都是社会主体对其种资格的期待。既然需要管制,往 往意味着对资格的需求量要大于给予量,资格的取得也就意味 着获取利益的可能性,因此,行政许可对社会公众而言,就是 利益的

6、分配。一项行政许可的法律后果关系到众多相对人、利 害关系人的权利与义务,因此,我们说行政许可是管制中的利 益。 从前述五种行政类型来看,许可会在社会上形成不同程度 序的竞争局面,特许最强,一般许可次之,认可、核准、登记 较为宽松而且从理论上讲甚至是没有数量的限制以致于不会产 生竞争。但从我国当前的许可制度来讲,设定许可的目的就在 第 4 页 于管制,绝大多数许可都存在着数量限制,广泛地影响着社会 公众的公平竞争权、相邻权、环境权等等。享有上述权利的人 我们通常称之为利害关系人,对利害关系人权利的有效保护, 无疑是正当行政许可制度不可回避的课题。 二、利害关系人的权利保护范围 作为一部较好体现民

7、主意识的法律, 行政许可法确立了 一些重要的制度和规则,其中告知、听证制度成为一项核心制 度,它彰显了公民在行 zd 律关系中的主体地位,在这些制度和 规则中,特别值得关注是对利害关系人的权利保护制度。 行政 许可法第三十六条、第四十七条规定“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 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该利害关系人。 ”、 “行政许可直接 涉及申请人与他人间重大利益关系的,利害关系人享有听证的 权利” 。这里的利害关系通常表现为相邻权、竞争权、环境权。 在行政许可的过程中,对非行政相对人所主张的相邻权、竞争 权、环境权的保护机制,一般有两种,一是行政机关主动考虑 相关因素后,理性的作出决定,另外就是为行政机

8、关设定一定 的义务,用义务来保障权利的实现。第一种机制存在的前提是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具有高度的理性,能自觉地、主动地避 免错误的发生,但社会常识告诉我们,这只能是美好的愿望。 而第二种机制则是理性社会的通常手段,以可能出现错误为前 提,为行政机关设定义务的机制,而告知、听证制度就是为行 政机关设定预防性机制,将其对利益的分配置于阳光之下。 第 5 页 为保障公众权利, 行政许可法为行政机关设置了一系列 的义务,在这个制度设计中,对相对人(许可申请人)的程序 性保障,对其优缺点进行判断在理论上没有多大的障碍,但对 于利害关系人(相邻权人、环境权人)的程序性保障,有着很 大的伸缩空间。该法条的

9、用语是“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 、 “申请人与他人间重大利益关系” ,其中“直接” 、 “重大”均是 对程度的表述,与其相对应的词是“间接” “、轻微” ,二者之 间的界限怎样划分?标准何在?立法上的模糊用语往往导致自 由裁量的出现,既然是义务就意味着约束,而趋利避害又是人 的本能,这种情况下,很多利害关系人对有关行政许可事项往 往没有被告知,更没有称述、申辩的机会。因此,就告知、听 证问题为行政机关设计刚性的义务性规则是发展和完善行政 许可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利害关系人的权利保护机制 我国的行政许可法在制定、颁布之时有很多颇具特色 的地方,近来,很多学者视告知、听证制度为行政许可法 的

10、核心制度,同时也指出:告知、听证制度尚不完善,保障听 证制度的落实还需要进一步努力,笔者认为,所谓保障与 落实是指:告知、听证制度不仅应当具备其应有的形式,更应 当承载一定的内在价值,如此才能被称为正当的行政许可制度。 对于正当的行政程序判断标准问题,争论久矣,功利主义 第 6 页 分析法学派的先驱边沁以“增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 “衡量法律的好坏”的标准。这种模式认为:程序的正当 性在于结果的有效性, “只要结果好,过程也就是好的,过程的 意义在于结果之中”,之后的德沃金对此观点有所修正, 但仍是强调工具性重于其内在正义。这种绝对工具主义观过分 强调了程序立法的形式,而没能体现对公民权

11、利保护的内在价 值,这种思想指导下的程序存在着大量的不正当程序。经济分 析法学的代表波斯纳及 20 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将 经济效益作为衡量程序正当性的标准,以各方利益之间的量化 比较结果作为判断标准,表面上看,它让程序的正当性变得明 确宜于操作,但它所欠缺的仍是正当性往往无法用算式计算。 我们称的正当性到底是什么呢? 美国法学家罗伯特萨斯于 1974 年首次提出了法律程序的 独立价值标准,贝勒斯、马修相继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与论证, 以美国宪法上的“正当法律程序”的内涵为基础,提出正当的 法律程序应当是具有正义性的,而正义性就是通过“平等、可 预测性、透明性、参与”的程序“使人的尊严获

12、得维护” , 这种程序本位主义观彻底地坚持和论证了程序正义的独立性, 赋予程序内在价值以全新的意义。但这种理论的缺陷在于将重 实体、轻程序的错误推向另一个极端,极易让程序变成繁文縟 节而走上形式主义道路,它既可能让当事人的权利受到限制, 也有可能让公共利益得不到维护。 第 7 页 以上几种判断模式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行政程序的正当性 进行了揭示,提出了很有见地并各成体系的思想,但均存在着 一定程度的片面化、绝对化的缺陷。这种缺陷表现在:单一的 标准、僵化的规则无法对繁纷复杂的行政事务做出统一的要求, 行政关系中时间、事项、相对人等因素的改变将导致程序正义 向其另一面转化。我们知道,行政程序约束的

13、是行政机关而非 民众,这种约束机制的正当性应体现出民主、责任、法治、参 与。现代行政的明显特点是行政程序与实体总是相互交织、同 时存在,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行政目标、不同的行政过 程判断相应行政程序的正当性,既要反对程序工具主义又要反 对程序本位主义,努力实现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辩证统一。 高秦伟老师提出,正当行政程序的判断基准应当包括以下四组 参数的辩证统一:程序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公平与效率、 个人权利和公共利益、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 程序对于任何一种价值的舍弃,都必须有足够充分的正当 理由予以说明,并进而提出,以具备某些基本要素的最低 限度的基本程序来保障程序的正义性,所谓基本程序

14、是指面对 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在程序保障与个案需求之间设立一些最 低的标准进行调和,这种最低标准是确保程序正义实现的必要 条件。这种最低限度的基本程序,就是我们熟知的自然正义、 正当法律程序,对于“最低限度”的认识,学界的分歧也还是 有的,二大法系的学者们都对最低限度的要素进行了深入的分 第 8 页 析, “三要素说” 、 “四要素说” 、 “五要素说” 、 “六要素说”都表 明了“最低限度”的核心是告知、陈述、说明理由,至于在此 过程中产生的异议及其解决机制,应当属于后行政程序中的权 利救济问题。 行政许可法将告知、陈述做为行政机关的义务、公民 的权利进行了原则性规定,但对其适用范围及其保障

15、的程度 (如是否应说明理由、异议产生的制约)未进一步规定,造成 实践中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余地过大,而过于自由的裁量往往 造成权利保护的缺失、行政权力的恣意行使。如城市规划行政 许可中,公民申请建房许可时,相邻关系人应否被告知?可否 提出异议?对提出的异议行政机关应否给予说明?这就关系到 建房能否被视为涉及申请人与他人间重大利益关系,实践中, 建设规划部门往往不愿进行如此归类而给自己带来过多的麻烦。 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许可中,非竞争人(原使用权人)可否 提出异议?实践中,挂牌出让公告应当可以解决被告知问题, 但原使用权人及其职工(享有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单位职工)提 出的异议往往不能被视为具有法律

16、效果的陈述予以对待,不能 当然的启动告知听证程序,不能产生阻却行政许可进程的法律 效果。 又如在排污许可中,环保部门在审查排污许可申请时,往 往只对申请人的条件进行审查,而该许可对相邻权人、环境权 人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却无法启动相应的强制审查机制。在 第 9 页 公益诉讼制度尚未建立的今天,由于缺少最低限度的程序公正, 公众无法了解行政许可的过程,更无法通过一个对抗性的机制 来维护自己及公众的权利,公众的竞争权、相邻权、环境权因 缺少制度保障而往往受到漠视。许多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国 土资源的破坏、国有资产流失、城市规划侵权事件屡屡发生, 其制度根源即在于此。在种类众多的行政许可领域,告知、

17、陈 述是正当许可程序中公民与行政机关权利义务关系的纽带,而 正当性则体现在将告知与听取陈述并说明正当理由做为行政机 关的义务予以强调,这是通过设定义务来保障权利的积极依法 行政方式。当然,竞争权、相邻权、环境权涉及到社会主体的 具体权利,而具体权利的属性也是可以做出基本的权重比的, 如生命健康权总是高于获取财富的权利,生存权利总是高于享 受娱乐而愉悦的权利,这种权重比在正当法律程序的保障下, 会在最低的标准下获得最高的保障,从而使行政程序具备了基 本的正当性。 正当法律程序所承载的价值理念,推动了西方 sss 的发展, 成为一条宪法基本原则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纳。但这一理念在我 国仍停留在理论的层

18、面,并未成为明确的法律原则出现在成文 法中, 行政许可法所设定的告知、陈述制度隐约中折射出正 当法律程序的光芒,但仍有一步之遥,这一步就是本文所关注 的、有待进一步确立的“最低限度” 。愿我们在立法实践、行政 实践乃致司法实践中形成良性互动,在正当法律程序的指引下 第 10 页 构建起具有我国特色的正当行政许可制度。 注释 参见:江比新教授在行政许可法培训班上的讲话 , 20XX 年 6 月 29 日。 应松年:行政许可法实施以来所暴露的问题 , 政府法制半月刊,20XX 年第 5 期。 谷春德主编:西方法律思想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处 社,2000 年版,第 186 页。 高秦伟:正当行政程序的判断模式 ,载法商研究 ,20XX 年第 4 期。 高秦伟:正当行政程序的判断模式 ,载法商研究 ,20XX 年第 4 期。 高秦伟:正当行政程序的判断模式 ,载法商研究 ,20XX 年第 4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