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随堂练习一、选择题1 .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朝鲜东学党起义B.争夺朝鲜的控制权C.日本企图实现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野心D.清政府软弱可欺2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A.朝鲜东学党起义B.日本舰队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C.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D.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3 .在黄海海战中,率领致远舰官兵英勇抗击日军,壮烈牺牲的管带是()A.林则徐B.邓世昌C.丁汝昌D.左宝贵4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A.平壤战役B.黄海海战C,辽东半岛之战D.威海卫战役5 .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列强侵略方式转变的条款是()A.割辽
2、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6 .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中,干涉日本归还辽东半岛的三国是()A.英、法、俄B.俄、德、法C.美、英、法D.美、德、法7 .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其中德国的“势力范围”是()A.山东B.长江流域C,福建D,广东、广西、云南8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时间是()A.1894年B.1895年C.1899年D.1900年9 .下列关于马关条约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使中国半殖
3、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0 .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军事力量落后B.清政府腐败无能C.日本蓄谋已久D.列强对日本的支持11.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该对联反映了哪个条约签订后的情形()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2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在中国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危机。其中,把长江流域作为“势力范围”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德国D.俄国13 .下列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说法,错误的是()A.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蓄意挑起的一场
4、侵华战争B.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C.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海军力量落后于日本是战败的根本原因D.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4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是()A.尊重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B,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C.与列强共享侵华权益D.帮助中国发展经济15 .甲午中日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英勇抗敌的英雄人物。下列人物中,属于在这场战争中牺牲的是()邓世昌左宝贵丁汝昌关天培A.B,C.D.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材料二:“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
5、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1)材料一中的“公”指的是谁?他牺牲在哪次战役中?(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次战役的场景?在这次战役中,除了材料一中提到的人物外,还有哪些爱国官兵表现英勇?(3)从这些爱国官兵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哪些精神?三、简答题1 .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2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3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背景是什么?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内容和影响分别是什么?答案一、选择题1 .C2.B3.B4.D5.D6.B7.A8.C9.C10.B11.C12.A13.C14.C15.A二、材料分析题(1) “公”指邓世昌。他牺牲在黄海海
6、战中。(2)描述的是黄海海战的场景。在这次战役中,除邓世昌外,还有林永升等爱国官兵表现英勇。(3)我们可以学习到他们不畏强暴、勇于抗争、不怕牺牲、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顽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三、简答题1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通商: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原因:中国方面:清政府腐败无能,政治制度腐朽,官员贪污腐败,官场黑暗。经济落后,财力不足,导致海军军备落后,武
7、器装备陈旧。军事战略失误,如李鸿章采取消极避战的策略,使北洋舰队错失战机。日本方面: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力增强,军事力量强大,且蓄谋已久,全力备战。启ZF-要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国家的军事力量。走科技强军之路,不断发展先进的武器装备。要进行政治制度改革,保持政治清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1.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使西方列强看到了清政府的软弱可欺。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辽东半岛后,与俄国在中国东北势力的扩张发生矛盾。沙俄联合法德两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目的:美国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见其他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划定,为了与列强共享侵华权益而提出。内容: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影响: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列强不但划分了“势力范围”,而且彼此协调关系,共同奴役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