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例文:探讨“中国新闻奖”得奖通讯文章中叙事视角演进 - 教科文体 - .docx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6341738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例文:探讨“中国新闻奖”得奖通讯文章中叙事视角演进 - 教科文体 -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文例文:探讨“中国新闻奖”得奖通讯文章中叙事视角演进 - 教科文体 -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文例文:探讨“中国新闻奖”得奖通讯文章中叙事视角演进 - 教科文体 -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文例文:探讨“中国新闻奖”得奖通讯文章中叙事视角演进 - 教科文体 - .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文例文:探讨“中国新闻奖”得奖通讯文章中叙事视角演进 - 教科文体 - .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例文:探讨“中国新闻奖”得奖通讯文章中叙事视角演进 - 教科文体 -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例文:探讨“中国新闻奖”得奖通讯文章中叙事视角演进 - 教科文体 - .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论文例文:探讨“中国新闻奖”得奖通讯文章中叙事视角演进 - 教科文体 - 论文x:探讨“中国新闻奖”得奖通讯文章中叙事视角的演进 绪 论0.1 文献综述0.1.1 国外研究 众所周知,新闻是一种叙事行为,或者说新闻里包含有叙事的行为。正基于此,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国外用叙事学理论对新闻文本进行研究的热情越来越高涨。从之前偏重于故事或话语的经典叙事学到如今多元化的后叙事学时代,叙事学的发展可谓方兴未艾、百花齐放。叙事学属于西方现当代文学理论的一部分,它起源于俄国的形式主义,通过一些杰出的结构主义理论家如托多罗夫、罗兰巴特、热奈特等人发扬光大。因此叙事学也大致分为两大阵营:俄国形式主义

2、和法国结构主义。俄国形式主义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文本的构成形式和手段而不是思想内容。它的代表人物有什克洛夫斯基和普洛普等人,结构主义文学家们主要关心的是文本的文学性,他们认为,文学的精髓就在于让人们通过阅读唤起人们对生活的感知,并由此产生一种审美的愉悦;而结构主义学者们则更加注重语言形式而不太注重文本的内容。它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托多罗夫、热奈特等人,他们更加注意语言形式法则的整体性,强调语言之间的各种组合关系。近年来经典叙事学家们继承了早起叙事学家们的传统研究成果,把重点的研究方向投向故事和话语有机整合上,试图重建完整的“叙事语法”,代表人物主要有查特曼、普林斯等人;随着经典叙事学理论的蓬勃兴旺,2

3、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叙事学家们也开始运用后经典叙事学对新闻文本进行研究。 0.1.2 国内研究 在我国,用叙事学理论对新闻作品特别是通讯作品进行分析起步时间较晚。前期出现的更多的是一些归纳总结和介绍国外理论的文章。比较有代表性的当属 1994年孙皖宁在新闻与传播研究第四期的文章传播学研究中的仪式派暨叙事文文本分析法介绍,这被称作“最早向新闻界介绍叙事学方法的文章”。此外,影响较大的还有范步淹的新闻叙事学刍议,文中作者提出了“新闻叙事学”概念,认为“新闻是一种最典型、最普遍、最有影响力的叙事,作者还提出了创建“新闻叙事学”的两个条件,“一是它必须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二是必须独特的研究方法。

4、”作者认为,这两个条件新闻都已具备,所以创建“新闻叙事学”是开拓新闻学视野的一个有效途径。 1 叙事视角之于通讯作品的文体意义1.1 叙事视角的界定和分类1.1.1 什么是叙事学 在弄清叙事视角的界定和分类之前,首先有必要了解叙事学的概念。叙事,简言之就是对若干个真实或者虚构事件的叙述,叙事可适用于任何事件,可以是过去发生的、正在发生的、将来发生的,亦可以是实际发生的或者叙事者所虚构的。人类的叙事行为自古有之,。西方对叙事结构和技巧的研究也由来已久,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可看做叙事学的鼻祖。自叙事诞生之日起,人类用来叙事的手段就十分丰富,主要有实物(如道具,人体姿势),图像,音乐,文字等

5、。在语言诞生之前,人类主要通过图像和舞蹈来完成叙事行为,比如远古时期的岩画已经具备了近代连环画故事情节的雏形;而一些原始部族中的舞蹈有些情节也类似于现代的歌舞剧。自从语言产生,讲故事便成为人类最重要的叙事手段。随着文字的形成,文字叙事又代替了讲故事成为人类最主要的叙事方式,并延续至今。虽然在现阶段,电影电视的冲击使文字叙事的主导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但由于语言是人类最根本的思维方式,所以文字叙事的“最重要叙事方式”的地位暂时不可能发生太大变化。 2 全知视角:主导地位的日渐弱化2.1 全知视角的优势 全知视角也叫零聚焦或者无聚焦,在全知视角的作品中,叙事者无固定视角,像一个全知全能的神,世间

6、的一切东西似乎都在其掌控之下。一般来说,记者报道一个新闻事件,他(她)不会直接参与其中,这也与新闻客观性的本质特征相吻合,所以新闻中采用全知视角的文章占有很大比例。我们在分析了这二十年中国新闻奖的通讯作品后发现,从 1990 年到 2000 年这十年间,全知视角占全部叙事视角的比例都在 50%以上,可以说,这十年全知视角占据着通讯叙事视角的主导位置。具体来看,全知视角的优势表现在如下几点:第一,视角转换灵活自由,全知视角的时、空突破是其重要特点。对于通讯这种结构相对复杂、叙事相对多元的新闻文体而言,全知视角叙事者因其位置比较灵活,可以从多侧面、多角度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分析,全面剖析事件真相,报

7、道受众欲知的新闻事实,所以应用十分广泛。“没有固定的观察位置,上帝般的全知全能的叙事者可以从任何角度、任何时空来叙事,既可高高在上地鸟瞰概貌,也可看到在其他地方同时发生的一切:对人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均了如指掌,也可任意透视人物的内心”。第二,全方位、全景式地描述事件。全知视角能够比较完整的描述新闻事件,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事件的始末,抓住事件的来龙去脉。对于一些意义比较重大的事件,新闻报道比较多的采用全知视角来进行叙事,可以进行全方位、全景式地描述。 目录3 叙事视角从单一向多元化趋势的转变. 203.1 限知视角:成功挑战单一视角新闻叙事的“先锋”. 203.1.1 限知视角叙事在新闻文本中

8、的发展历程 . 203.1.2 “中国新闻奖”获奖通讯中限知视角的分类. 233.2 纯客观视角:艰难的探索和发展 . 254 新闻叙事视角多元化的原因和实质. 314.1 新闻叙事视角多元化的原因 . 314.1.1 对西方新闻学的去伪存真 . 314.1.2 记者主动回到新闻现场 . 32结论 叙事视角的选择和应用决定着新闻的表达及审美效果,也决定着受众不同的感受方式。叙事视角的研究,对增强新闻作品的传播效果无疑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新闻叙事视角的变化既能增加作品的可信性,又可以使作品强化其表现力,受众觉得生动自然。本文在叙事学的框架下以中国新闻最高奖中国新闻奖为样本,全面分析了 20 世

9、纪 90 年代以来新闻通讯作品中的叙事视角的演变。经过对样本的分析,在新闻通讯作品中大致存在着四种叙事视角:全知视角、人物限知视角、纯客观视角以及复合视角。四类叙事视角都有其特点和局限,但四类叙事视角本身并无高低优劣之分,它们都只是一种丰富新闻叙事的表现手段。 在 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新闻从业人员对四种存在于新闻作品中的叙事视角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探索,这也表现了我国新闻工作者对叙事视角的日渐重视以及对新闻改革创新的热情。经过分析我们发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新闻叙事视角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新闻通讯作品中全知视角的比例在整个叙事视角中呈总体下降的趋势,而运用

10、人物限知视角和纯客观视角的作品在逐年增加,全知视角的主导地位正在渐渐丧失,如今新闻通讯作品中的叙事视角基本上呈现出由全知视角为主、四种叙事视角并存的局面,新闻叙事视角的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但是,也应该看到,虽然如今文学界对于叙事视角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新文学理论家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学创作的叙事特长或其叙事理论,重视叙事视角问题是最突出的表现之一。但是新闻界对于新闻作品中的叙事视角研究仍然有待加强,研究新闻叙事视角的文章或者专著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无法与其他文学类型在此领域中的研究成果相比,让更多的新闻从业人员能够真正自如地、自觉地运用叙事视角来提升作品的阅读效果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