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督脉循行看其与脑血管病的关系.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6344805 上传时间:2020-10-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督脉循行看其与脑血管病的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督脉循行看其与脑血管病的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督脉循行看其与脑血管病的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督脉循行看其与脑血管病的关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督脉循行看其与脑血管病的关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督脉循行看其与脑血管病的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督脉循行看其与脑血管病的关系.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从督脉循行看其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摘 要:通过研究督脉循行路线。发现在素问灵枢难经等经典中对督脉的循行路线叙述各不相同。 虽然难经版的循行路线现在普遍被中医院校中医类专业的教科书所采用,但它其实只描述了督脉循行的一部分。 关键词:督脉;素问;灵枢;难经;阴升阳降任督二脉首见于黄帝内经。在奇经八脉中 占有重要地位,对临床诊治疾病有着显著的指导作 用,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就经脉而言,其循行路线是 非常重要的,这是体现中医从独特视角认识人的生 命活动过程的重要窗口之一。 目前,关于任脉循行路线争议不大,但对督脉 循行路线却认知不一。在素问灵枢难经 这3本中医早期的经典中对督脉的循行路线,均有 不同描述,尤

2、其是灵枢 经脉灵枢 营气和素问 骨空论对督脉的循行不但和难经 二 十八难的不同,而且各自循行路线均也不同,加之 后世道家丹道学所修炼的周天功法,又给任督二脉 带来一些玄学的色彩。这使得后世学者对此感到茫 然无序,不利于对中医形成正确的认知态度。 1 难经二十八难所论督脉循行路线 督脉的循行路线在中医药高等院校本科中医 学类各专业的教材多依据难经版本来描述,如新 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 学对督脉的循行路线为难经二十八难(下 称难 经版):“督 脉 者,起 于 下 极 之 输,并 于 脊 里, 上至风府,入属于脑”1。这是比较公认的督脉循行 路线,即从后背下往上行。 由此来看

3、,难经版所 说循行路线只是入脑,没有到上唇系带,也就是没有 到督脉最后一个穴位“龈交穴”。 难 经版所论任督二脉均是起于下焦,而又分别从人 体前后上升,这就很难与传统的阴升阳降的理论相 吻合。 2 灵枢所论督脉循行路线 在灵枢中,对督脉的论述,有灵枢 经脉 灵 枢 本 输和灵 枢 营 气等 篇。 其 中,灵枢 经脉说道:“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 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3。此说 与难经版相似。 其中所说“挟膂上项”。这 个“挟”字提示我们督脉沿后背向上循行不独一条, 而是分为两条从脊柱两侧往上循行。“膂”在现代 汉语规范字典说到:“膂,脊梁骨。”4而在说文 解字校订本是

4、:“膂,篆文呂,从肉,从旅。”5后 汉书 董卓传也道:“卓膂力过人,双带两鞬,左 右驰射。”6这里的“膂”字在简注一书 里可以找到更贴切的答案,其曰:“膂。力举切,上 语 来”7,广 雅:“膂,力 也”8。 由 此,笔 者 认 为 在 内经时代“膂”是指肌肉。“挟膂上项”,就是指其顺 着今日解剖学所说的竖脊肌上行到项。 可 见 在灵枢 经脉中讲的督脉是督脉别络,灵枢本输谈到督脉主要是穴位,灵 枢 营气说的则是人体大周天的循环,而此篇 章中督脉只是循环的一部分。故笔者认为要把几个篇章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才能较完整地把握督脉的内容。3 素问谈督脉循行路线 在素 问中对督脉论述较多的就是素 问 骨空

5、论,原文曰:“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 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 器合篡(会阴部)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 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 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 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其男子循茎下 至篡,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 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2 通过前后对比研究,我们会发现:第一部分是 说督脉起于少腹,从下往上循行到臀部后,再合少 阴贯脊属肾。第二部分与灵枢 营气所论督 脉循行十分相似,即从上与足太阳膀胱经往下行。 只不过灵枢 营气讲起于上额,素问 骨空 论说起于目内眦,两篇所说

6、的起始位置其实基本 靠近,二者又均是在腰骶部再络于肾而终止。第三部分说的却是任脉的循行路线。或者说是描述督脉循行到腹部的路线。 督脉循行路线的动态观 由上可知,在内经中,督脉的循行路线看似 纷杂,但如果我们以一个整体动态的眼光将把这 些循行路线综合来看,就会发现彼此前后并不矛 盾,倒是还蕴含着人体气血运行的奥秘。我们把人体看成一个圆来看待这个问题,则圆的一头是:与太阳起于目内眦开始考虑(骨空论 篇),上额交巅。这句话给我们传递了3个重要信息。第一,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均起于目内眦(睛 明穴)。人体卫气每天开始足太阳膀胱经的睛明 穴,又随着手、足三阳到阳跷脉再到足少阴肾经, 再通过阴跷脉回到睛明穴

7、。这可以为解释伤寒 论所说的“太阳主外”提供依据。第二,督脉被 称“阳脉之海”,这点也符合中医所讲的“阴升阳 降”理论。第三,督脉上额交巅(肝经所主)。这 不但是大周天的循行,也是营气的运行路线(详见灵枢营卫生会)。由此可见,督脉可以直接或 间接的影响营卫之气在人体内的运行。圆的另一 头是: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少阴上股内 后廉贯脊属肾素问 骨空论。这句话又有两层 意思。第一,督脉另一点起始于从骨中央(命门); 第二,此处开始了小周天的循行。同时一个半圆 的循行路线是(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 系两目之下中央。从下往上运行,会合目内眦)(骨 空论篇);另一个半圆的循行路线是(其支别者

8、,上 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从上往下, 会和肾间)(营气篇)。这样,从整体动态学的角度 来看,就会发现督脉的循行其实就是近乎完美的 阴升阳降立体三维图,也就是人体气血阴阳的动 态平衡图。 难经二十八难 云:“督脉者.起于下极之腧 , 并 于 脊 里 , 上 至 风 府 , 入 属 于 脑 ” ; 素 问 骨 空 论 载 督 脉 的 一 条 分 支“ 上 额 交 巅 上 ,入 络 脑 ”,进 一 步说明督脉与脑的密切联系。肝肾二脏与督脉也有 密切的经络联系。足厥阴肝经“循股阴入毛中过阴 器.与督脉会于巅”;足少阴肾经与督脉同“上股内 后 廉 ,贯 脊 属 肾 络 膀 胱 ”。 督

9、脉痹阻是中风发病的经络学基础,历代素有 “ 病 变 在 脑 ,首 取 督 脉 ”之 说 2 。督 脉 络 脑 ,中 风“ 脑 髓 损伤”又必将加重督脉总督诸阳功能失司,出现全 身经脉气血运行失常,进而导致躯体运动功能障 碍。其次,在功能联系上,督脉与任脉相衔接,任为 阴脉之海,主一身之阴。中风病之脑髓气血逆乱、肾阴亏虚、肝火内动病机,实乃人体气血、阴阳失调。 而针刺督脉可协调气血,平衡阴阳3。 从功能联系上看,督脉通髓达脑,是阳气阴精 入脑的途径,其通过十四经经气的循环,将肝肾等 脏腑之精气上输于脑,以奉元神。督脉与肾、肝、脑 不仅生理相关,病理亦相互影响。肝肾同属下焦,肝 体阴用阳,需要肾的

10、滋养。肾水不涵肝木,则肝热生 风、肝火内动,因督脉与足厥阴肝经交会于巅且通 于 脑 ,故 风 火 易 上 攻 而 致 中 风 。 因此,从经络学发病基础来 看,督脉功能失调导致中风(脑髓损伤),中风继而 加重督脉功能失调,由此恶性循环,可能是中风病损严重、致残率高、恢复困难的重要原因。而针刺督 脉腧穴可起到调节督脉、阴阳等作用,从而达到治 疗中风的目的。参考文献:1.石学敏 . 针灸学 M .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02. 2.佚名 . 黄帝内经 素问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17-218,270.3.佚名.灵枢经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37,48, 113.4.吕叔湘,李行健 . 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M . 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8:335.5.许慎,说文解字校订本 M . 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207. 6.范晔,后汉书 M . 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115.7.王宝刚 .方言简注 M .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199. 8.殷衍韬,王琳 . 小雅 北山“旅”字考辨 J . 诗经研究丛刊, 第二十五辑,2013 ( 3 ):108.9.龙伯坚,龙式昭 . 黄帝内经集解 素问 M . 天津:天津科学 技术出版社,2004:7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