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起花鼓的“乐呵大爷”_花鼓敲法教程.docx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6345522 上传时间:2020-10-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敲起花鼓的“乐呵大爷”_花鼓敲法教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敲起花鼓的“乐呵大爷”_花鼓敲法教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敲起花鼓的“乐呵大爷”_花鼓敲法教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敲起花鼓的“乐呵大爷”_花鼓敲法教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敲起花鼓的“乐呵大爷”_花鼓敲法教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敲起花鼓的“乐呵大爷”_花鼓敲法教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敲起花鼓的“乐呵大爷”_花鼓敲法教程.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敲起花鼓的“乐呵大爷”_花鼓敲法教程 在中央电视台的我要上春晚栏目上从6月20日在中央电视台 我要上春晚栏目亮相后,万荣县南景村71周岁的王企仁老人凭着他万荣特色的机智幽默和精彩表演,不但成为“人气王”,而且赢得这么一个叫遍全国的外号“乐呵大爷”。7月4日晚,央视综艺频道重播了王企仁和两名同伴的那期节目,我们拜访这位“乐呵大爷”,虽然没有了上节目时装扮的白胡子、白眉毛,但当天企仁老汉绝对有“大爷”的派头,而他的“乐呵”也是真乐呵,只要涉及到表演,当即眉飞色舞,活力四射。不过,王大爷的“乐呵”并非一日之功,而是有着几十年的锤炼,以及河东大地千年悠久文化的滋养。果树地里忙完再加紧排练南景村文化中心

2、内气氛热烈,在两名成年人指导下,12个孩子正在舞台上背着花鼓排练,鼓声脆如爆豆。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兵说,王企仁以及他的两名搭档田高师、王明,通过表演万荣花鼓老来乐,已经获得我要上春晚节目的“人气王”之一。7月13日,6个“人气王”将在央视竞争“最佳人气王”,最终决出能否上春晚。这些孩子是王企仁他们的新搭档,12日将进京一起演出。“这些孩子练了多长时间?”“五六天了吧。”王兵说。“练这么几天就敢拉到北京?”我们表示惊讶。“没事,我们村的娃娃随便拎出来一个都能敲两下。”正给孩子们排练的是南景小学的音乐老师史忠云。他说,万荣花鼓是南景小学学生的音乐必修课,这些孩子最小的7岁,最大的9岁,是在该

3、校二、三、四三个年级中选出来的,“其实目前敲得最好的是五六年级的学生,但为了做好传承,还是选择了低年级的孩子参加。”半个多小时后,王企仁才骑着自行车来了。不是正加紧排练么?怎么他倒迟到了?“家里种着8亩苹果和桃子,和老伴去地里给苹果套袋去了。”王企仁解释说,他和搭档每天下午也练,运城市原群艺馆的杨晋兴老师做编导,也是下午来。这乐呵老汉,临阵的状态真是放松。“让董卿跟着我说”和企仁老汉的话题先从上央视说起,“自己要求去的还是被选上的?”王企仁说,他一直是村里的花鼓“头儿”,之前他和村里的另外两个人搭档,曾经参加过别的比赛,演的也是老来乐这个节目,还拿回一个金奖,这段视频网上一直有。今年5月中旬,

4、中央电视台我要上春晚节目组人员看到了这段视频,几经周折联系到了他,随后就发来了邀请函。“我原来的那两个搭档一个身体不太好,一个家里有事。我就重叫了两个人,田高师、王明。我说,走,耍去,人家管吃管住管路费,一分钱不用自己掏,到北京逛一圈去。两人就应下了。”不过最终成行的不是三个人,而是四个,企仁老汉还叫上了另外一个老伙计杨晋兴。杨晋兴是原运城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运城舞蹈家协会主席,运城市很多文艺演出都是他组织的,多年来确实给王企仁的创作和演出出过不少主意,节目播出时,字幕上编导一栏就打着杨晋兴的名字,也算当之无愧。“其他两个人都没有去过北京,我又耳朵背,招呼不了,必须有人张罗,我们这是私人行为,

5、不好叫其他的人,杨晋兴退休了,又是好朋友,正好。”王企仁说。几天后,四个老头搭伴,坐着火车就“耍”到了北京。上节目的时候,三个老头兴高采烈的出场赢来现场一片掌声和笑声,王企仁更是花白胡子白眉毛,还专门摘掉了假牙,说话走风漏气,把一个老而不服老的快乐老头形象展现到了极致。正如我要上春晚的主持人董卿在节目中所说的那样,万荣花鼓开场之前有一段相当于脱口秀的顺口溜,基本上见什么说什么,即兴发挥。“怕我临场发挥不好,人家原本给我编了一段。可是上了台,我总觉得这几句不得劲、别扭,我就现场重编了一段。”企仁老汉显示了他的真功夫,眼搭到哪里话说哪里,还要押韵:“走进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好气派,五位评委端庄坐,

6、董卿漂亮好口才。”只是因为眼睛一直看着董卿,把后两句颠倒了。不过,这个失误,倒是出了意外效果,不仅更为真实,而且更正失误的过程,更显出了万荣人地域文化中的那种执拗的机智,因而更有乡土气息。另外,王企仁为了宣传万荣,还夹带了“私货”,说要给各位评审送苹果桃子,以打趣玩笑的方式给万荣的特产插播了把广告。为了表达自己对万荣花鼓传承的决心,他要董卿在演出服上签名并说要把它留给传承人,所有这些都是现场即兴穿插,没有进行过事前编练,而且所有过程让他弄得自然协调而又机智,不断引来会心的笑声,以至于最后评审笑林佩服地说:“这位大爷从他上台到刚才说话,整个就是完整的一台戏,从他身上能感受到万荣精神,万荣人的那种

7、乐观,那种喜悦,还有万荣人的机智。他虽然没说笑话,但是语言上一点都不输于任何人。”聊天的时候,王企仁说出了自己当时的心理,就是要让主持人跟着自己的思路走,“我知道,表演节目的前后主持人要有采访问答,我70多岁了,她问我答,反应不过来准晕。那就丢丑了,所以我就主动提话题,让董卿跟着我说。”创新不断的“非遗”传承人一进入表演,王企仁似乎就是一个没心没肺的老顽童形象,而实际上,他还算是一个严谨的民间学者关于万荣花鼓以及河东民俗文化如民歌等,他有着令人意外的深入研究,表述的时候,用词专业而又准确,一些古老的碑文及文献资料,他都能随口背诵。面对判若两人的巨大反差,让人惊讶之余,不得不问起他的文化程度。“

8、我1954年高小毕业,那时候,这个文化就可以被推荐去政府部门上班了。只是当时家里人口多,经济条件不好,为了照顾家,我没去。”王企仁说。王企仁介绍,现在所说的万荣花鼓,其实就是南景花鼓,因为这门技艺几乎为南景村人独有。南景村1500多口人,绝大多数姓王,他们是一个老祖先,家谱记载,王家本为官宦人家,后来落难,在艰难生存的过程中,创造了花鼓这门用以上门乞讨的技艺,因而有编好话奉承人的前奏,“丰年的时候南景人搞社火,花鼓是主要活动,灾年的时候又恢复乞讨用途。”1948年,7岁的王企仁在同村两名长辈的教授下学会了花鼓。成年后,每每有社火或者宣传活动,他都是花鼓头儿,至今已经做了几十年。x年,万荣花鼓被

9、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企仁被确定为传承人之一,他的家还被多家大学院校挂牌为万荣花鼓教学基地。王企仁之所以能有这种待遇和地位,除了表演出色,还得益于他能够跟着社会大形势不断创新变化。花鼓原本有头鼓、胸鼓、腰鼓和脚鼓,表演时一般为一个人身负4到5个鼓。1964年,王企仁对其加以变化,去掉胸鼓,增加了臂鼓和膝鼓,花鼓数量达到8个,使得花鼓表演更加具有观赏性。“花鼓是被列入舞蹈类别的,只有鼓的数量多,才能动作变化多、灵动、好看,胸鼓架在胸前,影响动作,还遮挡表情,就不要了。”王企仁说。改革开放后,因为外出打工的村民越来越多,南景花鼓有表演的时候经常组织不起来人,王企仁再次创新,原本可以容纳10

10、0多人同时参与、最少也要十几个人的表演队伍,只要3个人就可以表演了,而且还是鼓、锣、镲齐全。为了宣传计划生育的国策,王企仁编了一个一家三口的花鼓节目。“花鼓本名娲鼓,女娲的娲,女娲是河东的送子娘娘,古时候人口成活率低,意思是让人多子多福,人多就是财产多,体现了人口文化,农耕文化。我改变之后,也把这个含义继承下来了。”王企仁说,“现在国家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关爱老年人,我就编了老来乐这个节目。一种文化要发展,要不断根,不淘汰,必须和社会的大形势合拍。”为了让花鼓影响更多的人,王企仁还把万荣花鼓编成健身操,免费教授大家学习。现在,王企仁最高兴的是,随着农村经济林业的发展,村里的人靠着种果树可以安居乐业,出现了人口回流,虽然大家还是很忙,但组织四五十人的演出也不是太难的事,“娃娃们也能呆在村里学校上学,不用担心没有人学花鼓了。”“国家现在提倡文化产业,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发掘,我觉得现在是一个中国文化复兴的时代,我很欣慰,虽然花鼓给我带不来什么大收入,但是我会担起我自己的责任的。其实,是不是真能上了春晚,我不是很肯定,毕竟这是一个非常原生态的东西,但是我要尽最大努力,让最多的人认识它、了解它。”王企仁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