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doc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6347372 上传时间:2020-10-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意识障碍意识障碍一、 以觉醒度改变的意识障碍:A、 嗜睡。B、 昏睡。C、 昏迷:a、 浅昏迷。b、 中昏迷。c、 深昏迷瞳孔散大,生命征明显改变。大脑和脑干功能丧失脑死亡。标准:1、 对外界无反应,脊髓反射可存在。2、 脑干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固定。3、 自主呼吸停止。4、 脑电图显示无脑电活动,体感诱发电位示脑干功能丧失。5、 TCD无脑血流灌注。6、 经各种抢救无效,时间持续12小时。7、 除外药源性、内分泌性、中毒性、低温的原因。二、 以意识内容改变的意识障碍:1、 意识模糊:注意力下降、反应淡漠、定向力下降、活动下降、语言受损。2、 谵妄(急性所致):对外界的认识和

2、反应下降,伴幻觉,波动性症状。三、 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1、 去皮质综合症:双侧大脑皮质广泛受损对外界无反应、眼球仅无意识活动、睡眠周期存、脑干反射存。2、 无动性缄默症:脑干上部丘脑网状激活系统障碍肌张力下降、无锥体束征、睡眠周期存、外界无反应。3、 植物状态:A、 大脑半球严重受损+脑干功能保存:反射性睁眼、睡眠周期存、脑干 反射存、外界无反应。B、 持续植物状态:脑外伤植物持续状态(12月),其它原因的则为3月。四、 鉴别诊断:1、 闭锁综合症:脑桥基底部障碍:双侧锥体束、皮质脑干束障碍意识清楚、仅能眨眼、眼球垂直运动示意,不能水平运动。2、 意志缺乏症:双侧额叶障碍清醒状态,但无始动性

3、、不语少动、额叶释放反射。3、 木僵:精神障碍伴有蜡样屈曲、违拗症、情感性自主神经改变。五、 伴发不同症状和体征意识障碍的病因诊断: 认知障碍认知:外界信息加工处理心理活动获取知识or应用知识。认知包括:记忆、语言、视空间、执行、计算、理解、推断。一、 记忆障碍:A、 瞬时记忆2秒。B、 短时记忆1分钟。C、 长时记忆。 根据长时记忆分:A、 遗忘:a、顺行性。b、逆行性。c、系统成分性。d、选择性。e、暂时性。B、 记忆减退:指识记、保持、回忆、再认均减退。C、 记忆错误:a、记忆恍惚似曾相识。b、错构在时间顺序上错构。c、虚构。D、 记忆增强:指对远事记忆异常性增加。二、 失语:包括:自发

4、说话、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书写。根据解剖-临床来分类:(一)、外侧裂周围失语:共同特点均有复述障碍。 1、Broca失语: 优势额下回后部自发性说话障碍为主,仅简单的句式or词,其他各方面均有障碍。 2、Wernicke失语: 优势颞上回后部听理解障碍,言语增多,词不达意,其它各方面均有障碍。 3、传导性失语: 优势缘上回、Wernicke外侧裂周围弓状束障碍Wernike区与Broca区联系障碍言语流利、大量错词、句式完整、听理解障碍较轻、其它各方面亦受损、复述障碍最重。(二)、经皮质性失语综合症:共同特点:复述相对保留。 1、经皮质运动性失语: 优势额叶分水岭区障碍优势Broca附近

5、or优势额叶侧面类似于Broca失语,但较Broca失语轻。 2、经皮质感觉性失语: 优势颞顶叶分水岭区障碍优势Wernike区附近类似于Wernike,较Wernike轻。 3、经皮质混合性失语: 优势大脑半球分水岭区大片病灶额顶颞叶障碍复述较好,其他功能严重受损。(三)、完全性失语最严重各功能均严重受损。(四)、命名性失语优势颞中回后部障碍,伴说话时缺乏实质词。(五)、皮质下失语丘脑、基底节、内囊、皮质下深部白质。 1、丘脑性失语: 丘脑及其联系通路障碍急性期缄默症or不语进展期各方面均障碍,复述功能保留。 2、内囊、基底节损害: A、内囊、壳核障碍类似Broca失语,流利性下降,语速慢,

6、理解正常,复述轻度障碍,看懂字但不能读or读错。 B、壳核后部障碍类似Wernike失语,听理解障碍,语言空洞。三、 视空间障碍:指患者因不能准确地判断自身及物品的位置而表现功能障碍。四、 执行功能障碍:指确定目标,制定和修正计划,从而进行有目的活动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运用知识,信息的能力。额叶-皮质下环路障碍执行功能障碍。五、 计算力障碍优势半球顶叶,特别角回损伤。六、 失用:(一)、观念性失用: 双侧大脑半球障碍对复杂的动作不能按逻辑分解来执行。(二)、观念运动性失用: 优势半球顶叶障碍在自然状态下能完成,口述动作过程;但不能按指令完成。(三)、肢体运动性失用: 双侧or对侧皮质运动区障碍执

7、行精细动作障碍,自发动作障碍,执行口令障碍,模仿障碍。(四)、结构性失用: 非优势顶叶or顶枕叶联合区障碍对空间分析和对动作概念化的障碍。(五)、穿衣性失用非优势顶叶。七、失认:(一)、视觉失认枕叶分为物体失认、面容失认、颜色失认。(二)、听觉失认双侧颞上回中部及其听觉联络纤维障碍。(三)、触觉失认双侧顶叶角回及缘上回障碍。(四)、体像障碍非优势顶叶。 A、偏侧忽视。 B、病觉缺失。 C、手指失认。 D、自体认识不能。 E、幻肢现象。八、轻度认知障碍: 介于正常痴呆之间。认知减退以满足以下要点:1、 认知功能下降,满足以下一条:A、主诉or知情者报告认知损害,客观检查确存在。B、客观检查认知功

8、能较前减退。 2、复杂的工具性日常能力轻度损害。 分类:1、 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单纯记忆损害型。B、多认知域损害型。 2、非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 A、非记忆单一认知域损害型。 B、非记忆多认知域损害。九、痴呆:是由于脑功能障碍产生的获得性,持续性智能损害综合症。必须有两项以上认知域受损+导致日常和社会能力明显下降。 痫样发作和晕厥一、 痫样发作:大脑皮质神经元异常放电,短暂性,脑功能障碍。二、 晕厥: 大脑及脑干低灌注姿势张力丧失,发作性意识障碍。临床表现:1、 晕厥前期先兆症状。2、 晕厥期血压下降,瞳孔散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3、 恢复期。 眩晕 是指一种运动性or位置性错觉,造成人

9、与周围环境空间关系在大脑皮质中反应失真,产生旋转,倾倒及起伏的感觉。分: 真性眩晕:存在自身or对外界环境空间位置的错觉。 假性眩晕:仅有一般的晕动感,而无对自身or环境空间位置错觉。分: 前庭神经系统病变系统性眩晕。 前庭神经系统以外的病变非系统性眩晕。(一)、系统性眩晕 分:周围性眩晕、中枢性眩晕。鉴别点见书P80。(二)、非系统性眩晕假性眩晕。 视觉障碍一、 视力障碍:1、 单眼视力障碍A、 突发视力丧失颈内动脉系统的TIA,见于:a、 眼动脉or视网膜中央动脉闭塞。b、 一过性单眼视力障碍。B、 进行性单眼视力障碍,常见于:a、 视神经炎,亚急性。b、 巨细胞(颞)动脉炎。c、 视神经

10、压迫性病变。 Foster-Kenmedy综合症:额叶底部肿瘤同侧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伴同侧嗅觉丧失。 2、双眼视力障碍: A、一过性双眼视力障碍双侧枕叶视皮质TIA。 B、进行性视力障碍中毒、营养缺乏症、原发性视神经萎缩、颅高压。二、视野缺损: 视野:当眼球水平直向前注视某一点时所见到的全部空间。1、 双眼颞侧偏盲:垂体瘤、颅咽管瘤视交叉中部病变。2、 双眼对侧同向性偏盲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视皮质病变。3、 产生黄斑回避的原因:枕叶视皮质损害时:A、 黄斑区部分视觉纤维存在双侧投射。B、 接受黄斑区纤维投射的视皮质具有大脑前-后循环的双重供血。4、 双眼对侧同向上、下象限盲:A、

11、 双眼对侧同向上象限盲颞叶后部障碍。B、 双眼对侧同向下象限盲顶叶障碍。 听觉障碍一、 耳聋:1、 传导性耳聋:外耳、中耳向内耳传递声波的系统病变内耳Cori器冲动产生下降。临床特点:A、 低音调的听力受损明显,高音调的听力正常or影响不明显。B、 Rinne Test阴性,骨导气导。C、 Weber Test偏向患侧。D、 无前庭功能异常。2、 感音性耳聋Cori器、耳蜗神经、听觉通路病变。临床特点:A、 高音调听力明显减低or消失,低音调听力正常or影响不明显。B、 Rinne Test阳性,气导骨导,但两侧均减少。C、 Weber Test偏向健侧。D、 前庭功能障碍。二、耳鸣:分:主观

12、性耳鸣、客观性耳鸣。神经系统所致耳鸣高音调,外耳、中耳病变所致耳鸣低音调。三、 听觉过敏:中耳炎三叉神经鼓膜张肌支障碍。面神经炎时可引起镫骨肌。 眼球震颤分:水平性、垂直性、旋转性。分:钟摆样,跳动样眼震神经系统病变。一、 眼源性眼震视觉系统障碍or眼外肌麻痹水平摆动性眼震。二、前庭性眼震前庭终末器、前庭神经、脑干前庭神经核及其传导通路、小脑。分:1、 前庭周围性眼震半规管、前庭神经节、前庭神经内听道部分。特点:水平性or水平旋转性眼震、幅度小、持续时间短、听力障碍、前庭功能障碍、肢体和躯体偏向患侧、注视可抑制、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2、 前庭中枢性眼震前庭神经颅内部分、前庭神经核。特点:

13、眼震无方向性、多样性、幅度大、持续时间长、听力和前庭功能正常、倾倒方向无规律、注视不能抑制、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3、 脑干和小脑病变所致眼震:A、 脑干病变眼震:a、 延髓病变:左侧延髓障碍顺时针旋转性眼震;右侧延髓障碍逆时针旋转性眼震。b、 脑桥病变内侧纵束障碍水平性眼震。c、 中脑病变垂直性眼震,以向下垂直性眼震多见。d、 鞍区肿瘤、间脑中脑移行区障碍跷板性眼震一侧向上内旋,对侧向下外旋。B、 小脑病变眼震小脑顶核、绒球、小结节与前庭神经核有联系。特点:a、 眼震与头部位置明显有关。b、 眼震方向不确定,多变。c、 向病侧注视时更明显。A、 小脑蚓部上跳性眼震。B、 绒球障碍水平性眼

14、震伴下跳性。C、 小结障碍上下跳性眼震。 瘫痪一、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1、 肌力减弱,特点:A、 远端近端(肢体)。B、 上肢伸肌群屈肌群瘫痪。C、 上肢外旋肌群内收肌群。D、 手部屈肌伸肌。E、 下肢与上肢相反特点。2、 肌张力增高3、 腱反射活跃or亢进。4、 浅反射减弱。5、 病理反射。6、 肌萎缩。二、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肌肉萎缩 指肌肉营养不良肌体积缩小,纤维变细甚至消失。一、 神经源性肌萎缩:指神经肌肉接头之前的神经结构病变肌萎缩。根据病变部位: 1、前角细胞障碍节段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2、神经根、神经干障碍呈根性or干性损害,前根障碍类似前角细胞损害。 3、多神经根or神经

15、丛障碍近端为主的肌萎缩。 4、单神经病变。神经源性肌萎缩肌电图示纤颤电位or高大运动单位电位。二、肌源性肌萎缩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以后的病变: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 躯体感觉障碍一、 抑制性症状:1、 完全性感觉缺失。2、 分离性感觉障碍。3、 皮质感觉缺失:指患者深浅感觉正常,无视觉障碍下,对刺激部位、物体形状、重量等不能辨别。4、 痛觉性感觉减退or痛性麻痹:指当一神经分布区有自发痛,同时又存在痛觉减退者。二、刺激性或激惹性症状: 1、痛觉过敏:指一般情况下对正常人不会引起不适感觉or只能引起轻微感觉的刺激,患者却感觉非常强烈,甚至难以忍受。 2、感觉过度 特点:a、潜伏期长。 b、感觉性降

16、低兴奋阈增高。 c、不愉快的感觉暴发性。 d、扩散性。 e、延时性。 3、感觉倒错:对刺激产生的错误感觉顶叶障碍or癔症。 4、感觉异常:无外界刺激下,产生的异常感觉。 5、疼痛: A、局部疼痛。 B、放射性疼痛根性or干性病变。 C、扩散性疼痛神经分支扩散至另一神经分支。 D、牵涉性疼痛。 E、幻肢痛下行抑制系统脱失。 F、灼烧性神经痛损伤神经表面产生异位性冲动,损伤部位的无髓鞘轴突之间发生神经纤维间接触。 共济失调共济运动:指在前庭、脊髓、小脑、椎体外系共同参与下,完成运动的协调和平衡。共济失调:指小脑、本体感觉、前庭功能障碍导致的运动笨拙、不协调。一、 小脑性共济失调小脑、小脑脚的传入、

17、出纤维、红核、脑桥、脊髓障碍1、 姿势和步态异常:A、 蚓部头和躯体共济失调。B、 上蚓部障碍前倾;下蚓部后倾。C、 半球障碍同侧肢体协调不能,肌张力降低。2、 随意运动协调障碍:半球病变辨距不良,意向性震颤,精细运动,协调障碍。3、 言语障碍爆发性or吟诗性语言。4、 眼球运动障碍双眼粗大眼震。5、 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or消失,钟摆样腱反射。二、大脑性共济失调: 大脑额、颞、枕叶与小脑半球之间的额桥束、颞枕桥束障碍对侧肢体共济失调。1、 额叶性共济失调额叶、额桥小脑束障碍。特点:A、 类似小脑性共济失调,程度轻。B、 Romberg Sign,辨距不良,眼震少见。C、 上运动神经症状。D

18、、 精神症状,额叶释放症状。2、 颞叶性共济失调颞叶、颞桥束障碍。特点:A、 肢体共济失调。B、 颞叶受损的其它症状。3、 顶叶性共济失调:特点:A、 闭眼时症状明显。B、 深感觉障碍不明显。C、 两侧旁中央小叶后部障碍双下肢感觉性共济失调,大小便障碍。4、 枕叶性共济失调枕叶、枕桥束障碍。特点:A、 对侧肢体共济失调,程度轻。B、 深感觉障碍。C、 枕叶其它症状。三、感觉性共济失调:脊神经后根、后索、丘脑至大脑皮质顶叶的通路障碍深感觉障碍,无前庭功能,语言功能受损。四、 前庭性共济失调:特点:A、 躯体共济失调严重,向患侧倾倒。B、 改善头位症状加重。C、 肢体共济正常。D、 语言功能正常。

19、E、 前庭功能障碍。 步态异常一、 痉挛性偏瘫步态单侧皮质脊髓束障碍。二、痉挛性截瘫步态双侧皮质脊髓束障碍。三、慌张步态。四、摇摆步态躯体及臀部肌群肌力减退。五、跨阈步态(鸡步)胫前肌群障碍or腓总神经障碍。六、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关节位置觉,肌肉运动觉障碍,传入通路障碍。七、小脑步态。 不自主运动一、 震颤:主动肌与拮抗肌交替收缩引起某一部位有节律的震荡运动。1、 静止性震颤:16次/秒。2、 动作性震颤:A、 姿势性震颤以上肢为主,维持某种姿势时出现,如肝性脑病。B、 运动性震颤(意向性震颤)小脑、丘脑、红核障碍。二、舞蹈样运动:尾状核、壳核障碍上肢比下肢重,远端比近端重。三、手足徐动症(指

20、划动作、易变性痉挛)由于上肢远端的游走性肌张力增高或降低手部做缓慢、交替性伸屈动作。四 扭转痉挛基底节障碍。躯体和脊旁肌受累引起围绕躯干or肢体长轴,缓慢旋转性不自主运动。五、 偏身投掷对侧丘脑底核障碍,纹状体丘脑底核通路障碍肢 体近端为主。六、 抽动症。 尿便障碍一、 排尿障碍神经源性膀胱神经系统病变所致。 (一)、感觉障碍性膀胱(感觉性无张力性膀胱)脊髓排尿反射弧的传入障碍脊髓后索or骶神经后根。 特点: 1、充盈性尿失禁。 2、膀胱内压510cmH2o。 3、容量增多500600ml。 4、残余尿增多,4001000ml。 5、感觉丧失。 (二)、运动障碍性膀胱(运动性无张力性膀胱)脊髓

21、排尿反射弧传出障碍骶髓前角or前根。 特点: 1、充盈性尿失禁。 2、膀胱内压1020 cmH2o。 3、容量增大,400500ml。 4、残余尿增多,150600ml。 5、感觉存在。 (三)、自主性膀胱膀胱失感觉、运动性,称为自主器官排尿反射中枢(S24or马尾神经or盆神经)。 特点: 1、早期尿潴留,压力性尿失禁,后期为充盈性尿失禁。 2、膀胱内压随容量正相关。 3、容量增多,300400ml。 4、残余尿100ml。 5、感觉丧失。 (四)、反射性膀胱(自动膀胱)排尿反射亢进骶髓以上的横贯损伤影响两侧椎体束后,完全由骶髓中枢控制排尿。 特点: 1、牵张反射亢进尿频、尿急、间歇性尿失禁

22、。 2、膀胱内压与容量正相关,压力达到一定值自行排尿。 3、容量正常容量。 4、残余尿100ml。 5、感觉丧失。 6、无抑制性收缩波。 (五)、无抑制性膀胱对骶髓排尿中枢的抑制减弱皮质和锥体束病变。 特点: 1、尿频、尿急、尿失禁,排尿后仍有膨胀感。 2、膀胱内压10 cmH2o。 3、容量正常容量。 4、无抑制性收缩波。 5、无残余尿。 6、感觉正常。 病变多见于旁中央小叶,内囊,弥漫性病变。二、排便障碍: (一)、便秘(23日排便1次)。 原因:1、大脑皮质对排便反射的抑制增强。 2、骶髓24以上的脊髓病变。(二)、大便失禁。(三)、自动性排便排便反射增强高级中枢对排便中枢抑制减弱脊髓病变。(四)、排便急迫躯体疾病,腰骶部神经刺激性病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