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3 ELISA法测定乙肝.ppt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6354471 上传时间:2020-11-01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3 ELISA法测定乙肝.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实验3 ELISA法测定乙肝.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实验3 ELISA法测定乙肝.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实验3 ELISA法测定乙肝.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实验3 ELISA法测定乙肝.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3 ELISA法测定乙肝.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3 ELISA法测定乙肝.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实验七 ELISA法测定乙肝,:是指用可微量测定的标记物(放射性核素、荧光素、酶等)对抗原或抗体进行标记,并在标记免疫物质反应结合后,测定结合物中的标记物来反映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技术。 目前最常用的是酶标记免疫技术、荧光标记免疫技术、放射性核素标记技术。这类免疫标记技术的应用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敏感性。,酶标记免疫技术,以酶作为标记物,通过显色反应指示抗原-抗体反应的标记技术称为酶免疫技术。 可分为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酶免疫测定技术两大类。目前应用最广的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免疫测定技术的代表。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掌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原理、方法和结果判断及临床应用。,实验目的:,将抗原(或抗体)结合于某种固相载体的表面,并保持免疫活性,再以标本中的待检抗体(或抗原)与之结合,然后使酶标抗体与已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分别洗去未结合的抗原与抗体,最后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出现呈色反应,该反应中的有色产物含量与待检抗体(抗原)的含量直接相关。,实验原理:,ELISA测定方法有: 间接法:检测抗体最常用的方法; 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抗原最常用的方法; 竞争法:既可用于测抗原,又可用于测抗体;,(1)间接法测定抗体 A. 将抗原吸附于固相载体表面(试剂盒生产厂家已经做好); B

3、.加抗体, 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C.加酶标抗体(多为37孵育) ; D.洗液洗去多余未结合酶标抗体 E.加底物,显色反应, 测定底物的降解量和抗体量有关。,(2)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抗原 A. 将抗体吸附于固相表面; B. 加抗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C. 加酶标抗体; D. 洗液洗去多余未结合酶标抗体 E. 加底物显色。底物的降解量与抗原量有关。,(3)竞争法测定抗原 A.将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 B.加入酶标抗原和待测抗原,竞争结合抗体; 对照只加入酶标抗原; C. 加底物。对照孔与样品孔底物降解量的差未知抗原量。,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诊断试剂盒,测定原理: 采用单克隆抗-HBs(

4、HBs Ab)包被反应板,加入待测标本,同时加入多克隆抗HBs-HRP(辣根过氧化物酶),当标本中存在HBs Ag时,该HBs Ag与包被抗-HBs结合并与抗HBs-HRP结合形成抗-HBs- HBs Ag-抗HBs-HRP复合物,加入显色TMB(四甲基联苯胺)底物产生显色反应,反之则无显色反应。,试剂盒组成:,1.包被好的微孔反应板 2.酶结合物 3.阳性对照 4.阴性对照 5.洗涤液 6.显色剂A、B,测定步骤,1.每孔加入待测样本50l,设阴性、阳性对照孔,每孔加入阴性对照(或阳性对照)各一滴,并设空白对照1孔。 2.每孔加入酶结合物一滴(空白对照孔除外),充分混匀封板,置37孵育30分

5、钟。 3.手工洗板:弃去孔内液体,洗涤液注满各孔,静置5秒,甩干,重复5次后拍干。洗板机洗板:选择5次程序洗板后拍干。 4.每孔加入显色剂A、B液各一滴,充分混匀,封板,置37 孵育15分钟。 5.用酶标仪读数,取波长450nm,先用空白孔较零,然后读取各孔OD值。,结果判断:,判断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阴性对照OD值低于0.05时作0.05计算,高于0.05按实际OD值计算。,样品OD值,阴性对照平均OD值,2.1,HBV抗原抗体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 HBV感染或无症状携带, 急慢性乙肝或无症状携带, 急慢性乙肝(大三阳), 趋于恢复(小三阳), 既往感染恢复期 感染过HBV, 既往感染或接

6、种过疫苗,酶标板,酶标仪, ELISA法有哪几种类型?其原理是什么? ELISA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ELISA的结果判断及临床应用?,思考题,胶体金技术(金标法),氯金酸(HAuCl4)在还原剂作用下,可聚合成一定大小的金颗粒,形成带负电的疏水胶溶液。由于静电作用而成为稳定的胶体状态,故称胶体金。胶体金颗粒由一个基础金核(原子金Au)及包围在外的双离子层构成,紧连在金核表面的是内层负离子(AuC12),外层离子层H 则分散在胶体间溶液中,以维持胶体金游离于溶胶间的悬液状态。 胶体金颗粒的基础金核并非是理想的圆球核,较小的胶体金颗粒基本是圆球形的,较大的胶体金颗粒(一般指大于30nm以上

7、的)多呈椭圆形。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胶体金的颗粒形态。胶体金标记,实质上是蛋白质等高分子被吸附到胶体金颗粒表面的包被过程。吸附机理可能是胶体金颗粒表面负电荷,与蛋白质的正电荷基团因静电吸附而形成牢固结合。用还原法可以方便地从氯金酸制备各种不同粒径、也就是不同颜色的胶体金颗粒。这种球形的粒子对蛋白质有很强的吸附功能,可以与葡萄球菌A蛋白、免疫球蛋白、毒素、糖蛋白、酶、抗生素、激素、牛血清白蛋白多肽缀合物等非共价结合,因而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实验中成为非常有用的工具。 免疫金标记技术(Immunogold labelling techique) 主要利用了金颗粒具有高电子密度的特性,在金标蛋白结合处,在显微镜下可见黑褐色颗粒,当这些标记物在相应的配体处大量聚集时,肉眼可见红色或粉红色斑点,因而用于定性或半定量的快速免疫检测方法中,这一反应也可以通过银颗粒的沉积被放大,称之为免疫金银染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