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教学依据与原则.ppt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6361030 上传时间:2020-11-0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教学依据与原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教学依据与原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教学依据与原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教学依据与原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教学依据与原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教学依据与原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教学依据与原则.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教学依据和原则,一、依据,(一)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培养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的根本性质问题,它是教育活动设计的出发点和主要依据。 1.为教育活动的方向提供依据 2.为教育活动的范围提供依据 3.为教育活动的难易程度提供依据,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目标1 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目标2 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目标3 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目标2 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一、依据,(二)教育对象 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也是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另一条

2、主要依据。 1.儿童在数学方面的基础和发展水平 2.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整体的发展水平和特点,二、原则,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 是指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过程中,成功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而应该遵守的基本准则与规范。 它是在一般教学论的原则指导下,根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的、教育规律,在总结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实践经验和学前儿童学习活动的实践经验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而来的。,二、原则,案例比较 数字宝宝3和4 vs 六节虫,数字宝宝3和4 活动过程: 1.复习1到10数字歌。 2.教师问小朋友家里有几口人,回答多集中在3和4,教师在黑板的两端写下3和4,开始学习数字宝宝3和

3、4。 3.教师取出3支粉笔放在手里,问幼儿如果要将3支粉笔放到两只手里,要怎么分?幼儿开始各抒己见。教师响应幼儿的回答,并在数字3下划上分解号,写下第一种分解方法。写的 同时引领幼儿念“3可以分成1和2,1和2合起来就是3”。,追问:还可以怎么分?按同样的方法写下第二种分解方法。 4.那“4”呢?请小朋友自己探索。给每名幼儿分发4个雪花片,让幼儿在桌上摆出他们自己的分解方法。教师再总结幼儿的分解方法,并写上黑板。 5.学习写数字3和4。,六节虫 活动过程: 1.螳螂妈妈带着螳螂宝宝外出游玩,经过一片西瓜地时,发现西瓜地里有很多的六节虫,螳螂妈妈请每个螳螂宝宝抓一只虫子,帮助农民伯伯除害虫。 2

4、.引导幼儿观察六节虫,让幼儿数数它有多少节,讨论消灭方法,引出剪刀后,螳螂妈妈一刀将六节虫一分为二。再次引导幼儿观察“我将虫子分成了几段?”“左边有几节?右边有几节?”将结果记录在表格里。,3.幼儿分组自由探索消灭六节虫的方法,并记载至表格。 4.每一组自行选择最好的记录表格,贴至黑板。让幼儿评价:你最喜欢谁的?为什么?引导幼儿总结6分解的规律。 5.游戏。将幼儿分成4组,每组6人。 “螳螂宝宝告诉我,6可以分成1和几?” “螳螂妈妈告诉你,6可以分成1和5.”,二、原则,发展儿童思维结构的原则,让儿童动手操作的原则,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原则,联系儿童生活的原则,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二、原则,

5、(一)发展儿童思维结构的原则 “发展儿童思维结构”的原则,是指数学教育不应只是着眼于具体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应指向儿童的思维结构的发展。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思维是一个整体的结构,儿童思维的发展就表现为思维结构的发展。思维结构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它是儿童学习任何具体知识的前提。 eg.长短木棍的排序,二、原则,(二)让儿童动手操作的原则 让儿童动手操作的原则是指要让儿童根据一定的要求与任务,通过自己亲自动手操作实物材料参与各种数学实践活动而建构数学认知结构。 儿童思维的逻辑结构的建构,是从动作开始的。动作是儿童建构思维结构的最坚实的基础。,数学知识的建构,需要儿童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6、操作活动能够给予儿童在具体动作水平上协调和理解事物之间关系的机会,是适合儿童特点的学习方法。 操作活动还为儿童内化数学概念,理解数的抽象意义提供了基础。 eg.小班儿童认识数量,大班儿童认识球体,二、原则,实施让儿童动手操作的原则需要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创设良好的动手操作环境; 灵活选用不同的操作活动; 加强对学前儿童操作过程中的指导; 善于总结和提升操作经验,对操作活动进行综合评价; 加强数学操作区的建设。,二、原则,(三)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科学性原则 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是指在设计和实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中应该遵循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性、渐进性和系统性。 eg.数的教育内容安排

7、小班:对应,排序 中班:认识数序,数与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大班:数的组成与分解,科学性是指在设计和实施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应该是科学的。 1.内容的科学性 eg.圆形和球体 2.方法的科学性 eg.对于新旧知识的不同教学方法,二、原则,(四)联系儿童生活的原则 联系儿童生活的原则是指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知识和技能的选择、教育方法的运用必须要遵循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学前儿童年龄特点以及学前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 现实生活是学前儿童数学概念的源泉。 eg.分享东西的经验与数的分解组成 制作串珠与规律,渗透性原则:是指在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中将数学与儿童的生活、与各种不同教育领域的内容有机的融合,将其作为一个互

8、相联系而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 黄瑾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eg.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扮演售票员、商店经理、收银员时,可以利用计数知识和测量知识;在美术建筑结构的游戏活动中需要幼儿关于数量和空间概念的知识,以及几何形体和长度知识。,教师要在数学教育实践活动中实施联系儿童实际的原 则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本班学前儿童近阶段发展水平,确定教学目标的起点; 把握学前儿童的兴趣点,组织学前儿童感兴趣的数学活动; 教学内容应该源于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是学前儿童熟悉的、容易理解的。,二、原则,(五)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个别差异也称为个体差异,指一个人由于遗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不同,在心里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生理、心理特点。 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发展步骤、节奏和特点。在数学教育中,儿童的个别差异表现得尤其明显。这主要因为数学学习是一种高强度的智力活动,能够充分反映儿童的思维水平和思维特点。,重视个别差异要求教师需做到: 树立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营造无压力的学习氛围; 积极研究相关教育教学技能和策略,尊重学前儿童差异,使其各自原有水平得到发展; 树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科学的多元评价观和差异性评价体系。,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