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双过剩银行业风险对策.docx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636364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双过剩银行业风险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论双过剩银行业风险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双过剩银行业风险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双过剩银行业风险对策.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论双过剩银行业风险对策 特征码 WsQyesHyOhwxMXgiUuUv 摘要:产能过剩和流动性过剩是近年来宏观经济运行出现的新 问题,反映了我国宏观经济产业结构的深层次矛盾,二者具有 内在的联系。本文从银行监管角度阐述产能和流动性“双过剩” 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带来的压力,为防止产能和流动性“双过 剩”带来银行系统性风险,提出针对性的监管建议。 关键词:产能过剩;流动性过剩;银行监管 通过 ISLM 模型,新古典经济学有机地将商品市场的供求 平衡和货币市场的供求平衡归结为全社会经济均衡发展的基本 条件。各国经济发展多次印证了这个事实。然而,新古典经济 学信奉的商品和货币市场“双平衡

2、”在我国遇到了产能过剩和 银行流动性“双过剩”难题。在当前我国银行业体制改革和全 第 2 页 面对外开放的关键时期,产能和流动性“双过剩”的出现无疑 加大了银行增加盈利和管理风险的压力,同时也给银行监管工 作带来新的挑战。 一、当前我国产能和流动性“双过剩”状况 (一)我国产能和流动性过剩局势分析 1.产能过剩状况分析。 产能过剩是个相对概念,是指一定阶段社会生产能力所能 提供的产品总量与总需求量相比出现过剩。根据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发展可以简化为高峰衰退萧条复苏的周期循 环,产能过剩是经济处于高峰回落阶段时的经济现象。一定的 第 3 页 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但如果政府部门不能及时预警和

3、 调控,那么,市场严重供大于求的局面一旦出现并扩大,经济 运行将出现剧烈波动。 始于 20XX 年的贷款高速增长迅速提升了相关产业的产能。 当产能扩张超出了社会再生产的潜在需求时,部分行业出现产 能过剩不可避免。截至 20XX 年末,我国钢铁产业生产能力已达 4.7 亿吨,大于需求 1.2 亿吨;电解铝行业产能高达 1030 万吨, 其中 260 万吨生产能力闲置。汽车行业产能过剩 200 万辆;煤 炭行业产能已达 23 亿吨,过剩 5000 万吨;电力行业新增火电 装机 7000 万千瓦,违规在建的电站规模超过 8000 万千瓦,无 序发展潜伏着巨大风险;纺织行业的产能比市场容量过剩一倍 以

4、上,尤其是棉花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过剩高达 3 倍;电信行 业光纤利用率仅约 10%,90%的产能过剩,造成上千亿元的资产 被闲置浪费。 相关行业产能过剩不仅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而且还影响 到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统计数据显示,由于受产能过剩集中 第 4 页 释放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双重挤压影响,我国 20XX 年前三季度 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上升 57.6%,增幅同比扩大 50.4 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 20.1%,增幅同比下滑近 20 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的亏损额增长了 57.6%,增幅同比扩大 50.4 个百分点。新增亏损企业主要集中在石化、电子、机械、 电力、冶金这五大行

5、业,占整个规模以上工业新增亏损额的 80%。 2.流动性过剩状况分析。 商业银行流动性是指银行为资产的增加以及在债务到期时 履约的能力。一方面,为满足客户的取款和融资需求,银行至 少应保留一定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如果持有过多的流动性, 商业银行将承担较大的成本压力,同时也不利于储蓄向投资转 化,从而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 20XX 年 10 月 末报告指出,全国金融机构存贷差达到近 9 万亿元,是 2000 年 的 3.7 倍,存量贷存比降至 68%,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成为我 国目前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 第 5 页 (二)产能和流动性过剩的制度经济根源 产能、流动性“双过剩”

6、深刻反映了我国宏观经济的深层 次结构性矛盾。首先,产能过剩来自产业结构调整的滞后性。 发展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包括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 优化。始于 20XX 年的新一轮经济增长,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经济 总量。但与之相对应的是,产业结构并未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实 现升级。长期低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快是导致产能过剩的 一个主要原因。20XX 年至 20XX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 3 年维持 25%以上的高速增长,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后果如今 逐渐通过相关产业的产能过剩显现出来了。在此过程中,国家 虽然针对过度投资问题,采取了控制土地、信贷,严格市场准 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但由于地方利益驱动

7、、行业结构调整的 掣肘,一些行业在持续调控下仍然出现过剩局面。 第 6 页 其次,银行同质化竞争严重,创新能力不足是导致商业银 行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张为商 业银行带来大量的存款。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开展却 不能与存款业务保持相应的增长速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 同质化严重,创新不足造成各类银行目标客户重叠。在坚持以 传统业务为主的经营理念下,商业银行面对优质客户数量有限, 信贷业务开展乏力。另一方面,在中国银监会贯彻实施风险为 本的监管理念前提下,商业银行风险意识增强,责任追究逐渐 加大。为此,银行信贷人员贷款业务开展较为保守,市场开发 动力不够。存贷差的增大

8、使银行流动性出现过剩。与流动性过 剩相对应的是,部分市场前景较好、处于上升期的中小企业却 得不到资金支持,进一步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结构性 矛盾。 第三,产能过剩与流动性过剩具有内在联系。在整个社会 融资结构严重依赖银行的格局没有明显改变的前提下,宏观经 济的大起大落通过固定资产投资将产能过剩与商业银行流动性 过剩有机联系起来。流动性过剩彰显商业银行目标客户群体的 有限性。一旦相关产业或项目出现盈利局面使其符合商业银行 “优质”标准,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商业银行加大对客户或项目 第 7 页 的争夺力度。在市场前景良好和融资便利的情况下,银行客户 也愿意加大投资力度。由于缺乏政府指导和控制,固

9、定资产过 度投资很快演变为产能过剩。接着,产能过剩招致的国家宏观 调控压缩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使流动性过剩局面进一步加 剧,银行不得不寻找下一个“热点”行业或项目,一旦出现机 会,新一轮的过度投资又将出现。在国家产业结构性矛盾和以 银行为主渠道的社会融资体系改善之前,产能与流动性“双过 剩”总能相继出现。 二、 “双过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作为社会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媒介,在承担成本的前提下, 商业银行只有将更多的流动性转化为贷款才可能盈利。作为我 国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商业银行盈利受制于企业经营状况。宏 观经营运行中出现的产能、流动性“双过剩” ,一方面使商业银 行正常盈利的经济基础受到破坏,另

10、一方面,持有过多流动性 限制了商业银行的盈利前景。综合起来, “双过剩”加大了商业 银行增加盈利和防范风险的压力,不利于商业银行和宏观经济 第 8 页 的健康发展。 (一)产能过剩使企业违约风险加大 由于银行贷款的期权本质,发放贷款后,银行承担的风险 和获得的收益是非对称的。将贷款投资到项目上盈利后,企业 获得扣除银行利息后的项目利润,而银行只能获得事先约定好 的利息。一旦项目失败,企业违约,银行将面临本金和预期利 息损失的结果。所以,在银企关系中,银行自始至终处于被动 地位。一般情况下,产能过剩会造成相关行业利润下降和企业 亏损。20XX 年我国水泥全行业利润只有 35 亿元,比 20XX

11、年减 少 68 亿元,5148 家成规模水泥生产企业有 43.5%亏损。20XX 年前 10 个月,钢铁行业利润增幅 11.2%,同比回落 52.2%。汽 车行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 36.7%,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加 86.2%,20XX 年一季度,我国电解铝行业的实际亏损面高达近 80%。产能过剩导致的企业亏损极有可能诱发企业违约,加大银 行管理信贷风险的压力。 第 9 页 同时,产能过剩招致的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如压缩 过剩产能与产业结构调整,有可能将行业风险“转嫁”至商业 银行,使商业银行不得不为产能过剩埋单。 )产能过剩使银行面临信贷转向 面对紧随产能过剩之后的宏观调控,各商业银行正在积

12、极 采取措施,规避过剩行业信贷风险和贷款集中风险。事实上, 对于已属调控范围之列的行业,各商业银行正在逐渐退出,并 且原则上采取“不再进入”的政策。产能过剩迫使商业银行不 得不进行信贷转向以调整信贷结构。以往 3 年,11 个产能过剩 行业都曾是盈利大户,吸引了较多的银行信贷资金。当从这些 过剩行业退出或压缩贷款规模后,商业银行必须为资金寻找新 的出路。但目前国内银行业市场同质化严重,对优质客户的争 夺非常激烈,如何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信贷转向是商 业银行面临的直接挑战。 第 10 页 (三)流动性过剩使银行市场风险更加突出 20XX 年 12 月,我国全部金融机构的超额储备金率达到 4

13、.17%,有 2 万亿元资金转存中央银行,反映出商业银行过多的 流动性资金找不到合适的运用渠道。流动性过剩迫使商业银行 将过高的流动性投向货币市场,结果导致货币市场利率走低, 甚至和存款利率倒挂。到 20XX 年底,三年期国债即期收益率跌 至 2.23%,三个月期限央行票据发行利率跌至 1.8%,两年期金 融债利率跌至 2.09%。截至目前,净利息收入仍是国内商业银 行最重要的利润。过剩的流动性使商业银行不得不面对越来越 小的赢利空间。随着货币市场短期利率的走低,商业银行面临 的市场风险还会进一步加大。 (四)流动性过剩容易引发操作风险 流动性过剩导致商业银行之间竞争更加激烈。随着对风险 第

14、11 页 管理要求的日益严格,商业银行对业务规模和质量的要求使工 作人员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大。为完成工作任务,银行业务人员 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可能采取以降低贷款条件等违规行为发放贷 款,从而使信贷操作风险加大。除此之外,难以完成规定的业 绩任务导致收入减少还会诱发业务人员铤而走险从内部作案, 使银行发生操作性风险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三、银行监管部门应该采取的监管措施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无论产能过剩还是流动性过剩, 本质上都是结构性过剩,反映了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潜在的结 构性矛盾。作为我国企业融资主渠道的商业银行,目前正处于 制度变革时期,自身的流动性过剩矛盾亟待解决,而产能过剩 问题的出现又迫

15、使商业银行必须适应宏观调控进行信贷转向, 同时还要面临汇率和利率市场化的挑战,这对商业银行的资产 负债平衡能力、定价能力、盈利能力都是很大的挑战。为防范 银行业系统风险、维护金融秩序稳定,银行业监管部门有必要 采取有力措施监督和引导商业银行积极应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 第 12 页 新形势、新问题,统筹安排,共同解决难题,促进国民经济健 康、持续发展。 (一)加强宏观引导 首先,银行监管部门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银行业监管 工作,认真领会和贯彻中央产业规划和宏观调控政策,加强对 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协调发展。 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对经济金融运行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加 强与宏

16、观经济部门、重点行业、大型企业集团、各商业银行、 地方政府的联系和沟通,加强信息交流,努力提高监管工作的 前瞻性和有效性。最后,要努力提高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区别 不同类型的银行情况,督促银行业机构科学管理,合理控制贷 款投放规模和节奏。 (二)构建合理的风险监管体系 第 13 页 为防范银行系统风险,巩固改革开放成果,银行监管部门 尤其要加强对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监管。刚刚投入使用的银监 会“1104 工程”非现场监管报表体系严格贯彻风险为本的监管 理念,对商业银行的各项风险进行了全面反映。所以,监管部 门应全面发挥“1104 工程”非现场监管报表的监测、预警功能, 针对不同的银行的风险态势,实

17、施不同的监管要求,抑制流动 性过剩带来的行业盲目扩张,降低产能过剩信贷风险,切实保 障商业银行的经营与行业、经济呈现良性互动的局面。对商业 银行经营风险按月进行监测分析,加强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提示。 根据各银行资本充足率、拨备抵补率、不良贷款率及其分类准 确的偏差状况,按照审慎经营的原则,进行分类监控各行的信 贷新增情况,确保把全年贷款增长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三)促进商业银行优化信贷结构 第 14 页 银行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风险分析、预警和提示,通过 审慎“窗口”指导,围绕结构调整目标和宏观调控的要求,积 极引导商业银行调整优化银行信贷结构。一是继续引导银行业 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小企业金融服

18、务。从政策层面真正落实到商 业银行的经营层面,密切跟踪各行在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中出 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调研和总结,提出切实可行的 政策措施,为小企业融资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二 是鼓励商业银行开展资产业务的创新,开发以拉动消费为重点 的信贷产品业务,促进消费信贷业务健康发展,支持扩大消费 需求。三是大力开展中间业务,改善资产负债结构,为社会提 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四)引导商业银行加快产品和技术创新 解决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最有效方法是扩宽资金运用渠 道问题。为此,从防范流动性风险的角度出发,银行监管部门 应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加快金融产品和技术创新,积极拓展资金 应用渠道,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一方面,通过一系列的产品 第 15 页 与技术创新,开拓完善个人消费信贷、企业贷款等优质信贷市 场,同时利用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有利商机,培育新的中 间业务增长点。另一方面,拓展商业银行的运作空间,发展货 币市场基金、公司和私人理财增值服务,发展商业银行资产负 债表外的理财托管产品,逐渐改变商业银行的生存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