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学习城市规划的思考-浅谈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docx

上传人:randyorton 文档编号:639684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赴美学习城市规划的思考-浅谈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赴美学习城市规划的思考-浅谈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赴美学习城市规划的思考-浅谈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赴美学习城市规划的思考-浅谈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赴美学习城市规划的思考浅谈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 特征码 YJVlgrOQBbmpePDLXAhV * 浅谈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 赴美学习城市规划的思考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仍停留在封闭状态,承袭了计划经济 体制下政府包揽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的传统管理模式,缺乏一 个公众参与的机制。大部分领导和规划师只是在理论上承认公 众参与的重要性,但并没有把公众参与上升到城市规划决策以 至一切决策的最初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高度上来,绝大多数的规 划决策由城市的主要领导人立项定案,使公众难以关心和支持 城市规划与建设。尽管当前城市规划过程已有一定程度的公众 参与,但仅是一种事后的、被动的参与,是初级阶段的参与

2、。 然而在美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经过数年的发展已 倾于成熟,对我们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模式 具有重要启示。 一、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 2 页 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达到经济发展、社 会进步、环境优化的协调统一和最佳结合,使城市沿着可持续 发展的道路健康迈进。城市规划的着眼点,应该是城市广大居 民与自然的和谐,人们充分享受城市发展带来的文明和优美环 境。城市规划的前瞻性、广泛性、空间性、系统性、科学性、 可操作性很强,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以及经 济、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必须认真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举全社会之力,紧紧

3、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坚持以人 为本, “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真正让人民群众在城市规 划工作中当家作主,做到政府引导与专家指导相结合;专家参 与与公众参与相结合;政府管理与社区管理,专业管理与群众 管理相结合,让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工作的全过程。 1、公众参与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需要。加快建设节约型社 会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 决策。在实际生活中,一提到建立节约型社会,往往就会让人 联想到节约用水、用纸、用电、用煤、用地等显性节约,却忽 视了城市规划这一隐性节约。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城市发展的 蓝图和总纲领,是城市各项建设和管理的“龙头” ,是保证城市 土地空间和空间

4、资源得以合理利用和城市各项建设得以合理安 排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规则的决策是历 史性决策,城市规划的贡献是历史性的贡献,城市规划的遗憾 第 3 页 和错误则是历史性的遗憾和错误,造成的巨大浪费几乎是不可 弥补的。建立节约型社会应当首先从城市规划做起,规划上的 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规划上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 2、公众参与是城市功能变化的必然要求。城市的早期功能 定位是“居住机器”的聚会场所,它向公众提供生产生活的空 间。显然这种功能所要求的城市管理和规划,只是建筑物和道 路等的设计和布局,空间要素是城市管理关注的焦点。随着实 践的发展和理论的进步,人们认识到城市不只是为公众提供居

5、 所的物质空间,它还是公众个体感情归属的精神空间。新的城 市功能定位要求城市管理必须考虑人、空间和时间这三大要素。 城市的现代化功能要求对城市的时空使用方式的管理,必须以 给公众带来情感的乐趣为出发点。城市功能的变化表明,只有 公众才是城市生活的主体,因此, “只有公众生活的熟悉的空间 才是城市管理的真正基础” ,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城市功能的 变化要求公众参与城市管理。 3、公众参与是城市管理具有科学性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 大多数城市管理体制,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集权管理体制,实 行的是一套封闭式的审批模式。以城市规划为例,城市规划编 制,一般是由城市政府或者规划管理部门委托规划设计部门编 制

6、。对于规划的审批也是由规划管理部门提设计要求,建筑部 第 4 页 门做方案,交规划管理部门初审,最后由分管城市建设的副市 长审定并付诸实施。这种规划编制、审批程序方法表面上看来 无可非议,但从规划的编制到实施,自始至终仅是少数几个规 划设计人员和政府领导的事,使得城市规划的科学性难以体现。 少数几个规划师作为技术权威编制,某种程度上对城市未来的 发展具有“生杀予夺”的权力。但城市规划毕竟涉及技术、行 政、经济、社会等多个学科,涉及多部门、多主体的认可和协 作,即使仅就规划技术而言,也涵盖了规划理论、工程技术、 空间美学等内容。任何规划师竭尽毕生精力,也不可能成为规 划全才、通才,受专业和社会角

7、色局限,编制规划的规划师团 体也无法客观独立地处理好影响规划的方方面面的复杂因素。 因此应吸引多学科专家、多层次多部门人士参与规划,为规划 献计献策,集思广益,避免规划脱离实际而造成的判断失误, 使规划结果更为科学和合理。国家建设部颁布,4 月 1 日正式 实施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就明确规定,城市规划是保障公 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编制城市规划,应当 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 原则,应当考虑人民群众需要,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 4、公众参与是保障公众利益实现的有效途径。公众是城市 管理最直接的受益者。把城市建设、管理好,其根本目的是改 第 5 页

8、 善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公众作 为城市管理的“用户” ,就要求管理以人为本,创造美好的生活 空间,必然对其“产品”的质量最为关心,在这一“产品”的 生产过程中,公众就会自发地进行质量把关,严格要求。近年 来在城市建设中,开发和投资的多元化已形成气候,打破原来 由政府统包统揽的格局,而在旧城改造、道路两侧土地出让等 方面,广大公众最为关心。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从开发商角度 来讲,尽可能增大开发强度,甚至常以牺牲大多数公众利益为 代价,以求得开发利润的最大化。这里除城市政府有严格政策 和法规对开发商的行为加以规范外,公众也会自发地关心城市 的规划建设,他们从公众利益出发,对

9、建筑物退让“红线” 、造 型、色彩、绿化、建筑、小品、环卫及配套设施都很关注,要 求政府和执法部门尽可能对开发地段按详细规划要求实施。因 此,公众是保证城市建设按规划要求进行以保障公众利益实现 的最可靠的捍卫者和监督者。 5、公众参与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在当前公共管理学界广 泛研究的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国家的治理是一个上下互动的 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 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公众的价值观念多元化, 需求多元化、民主素质提高和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增强对政府 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随着行政许可法的实施,还权于民 第 6 页 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政府必须更加灵

10、活、更加高效,具有较 强的应变力和创造力,对公众的要求更具有响应力,更多地使 公众参与管理。它要求政府官员及其他公共部门服务人员由 “官僚”转变为“管理者” ,由传统的“行政”向“管理”和 “治理”转变,提倡顾客导向,政府提供回应性服务,满足公 众(顾客)的要求和愿望,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政府与社会的 关系。作为管理公共事务的政府应具有回应性,它的基本意义 就是公共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必须对公民的要求做出及时的和 负责的反应,不得无故拖延或没有下文,在必要时还应当定期 地、主动地向公民征询意见、解释政策和回答问题。公众参与 恰如其分地阐释了这种新的管理理念。 公众参与实际上是国家的权力向社会的回归

11、,公众参与的 过程就是一个还政于民的过程。正如托马斯杰弗逊所说: “我不相信世上有比把权力放在人民手上更安全的作法。如果 我们认为人民没有足够的智慧去行使这权力,解决的办法不是 把权力拿走,而是开启他们。 ”公众参与城市管理强调公众对管 理过程的决策、实施和监督,体现了政府和公众之间的良好合 作。公众参与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将促使城市管理由上而 下逐步向自下而上的转变,最终达到两种形式的平衡。 二、可借鉴的美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 第 7 页 在美国,城市规划不是政府或设计师单独的工作,而是经 由公众各方的共同努力以实现城市发展的重要事业,公众参与 是政府决策的重要步骤,并贯穿在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12、中。公众 参与就是在社会分层、公众需求多样化、利益集团介入的情况 下采取的一种协调对策,它强调公众(市民)对城市规划编制管 理过程的参与。它起源于美国、加拿大,最初是为了宣泄市民 的“不满”情绪,以稳定民心,保持社会安定,而后上升到寻 求公众政策,城市规划制定、决策、管理民主化的高度。 美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行为,缘于联邦政府要求市民 参与政府对地方项目投资经费开支的决策。为了保证公众参与 的力度,联邦政府将公众参与的程度作为投资的重要依据,并 制定了相应的法规。从 1956 年的联邦高速公路法案,到 70 年 代的环境法规,再到 90 年代的新联邦交通法,对公众参与城市 规划的程度、内容进

13、行了不断深化。 在美国的城市规划体系中,非常重视规划师的联络作用, 强调在规划的不同阶段应该确定公众参与的不同方式。美国城 市规划分为十个阶段,依次为社区价值评价、目标确定、数据 收集、准则设计、方案比较、方案优选、规划细节设计执行、 规划修批、贯彻完成和信息反馈。不同规划阶段公众参与的作 第 8 页 用是不同的,一般认为市民在社区价值评价、目标确定、方案 优选、规划修批和反馈中起主要角色作用,而在其它阶段起促 进或支持作用。美国公众参与规划的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 问题研究会、邻里规划会议和机动小组等,而在市民起主要角 色作用的规划阶段,主要是公众会议,多以公众评议和公众听 证会展开。规划方

14、案在公众听证会进行公众意见听证,对规划 方案中意见分歧很大的问题,将责成规划编制部门对其进行修 改,并留交下一次听证会继续讨论。最终的规划方案交由城市 规划委员会、城市议会规划委员会审阅表明态度,再由议会全 会对其审查表决,规划方案需获三分之二以上的赞成票方能通 过。在审查审批阶段,亦同时伴有公众会议。 例如:美国规则修建一条高速公路,由城市规划委员会、 市议会、公众会议和听证会等组成规划决策实体,由特别小组、 机动小组、企业团体和居民顾问委员会等通过问题研究会、邻 里会议、听证会和比赛模拟等方式进行参与,规划师起着激发 公众参与、选择合适的参与方式、公众教育和协调各方的利益 等作用, 高速公

15、路法则作为规划过程中的法律保障。最后在 规划执行中,由公众听证会和法院等作为成监督实体。整个规 划从决策到编制实施严格依照法定程序,不会因为城市领导个 人的喜好或党政的换届选举或某一集团的利益而受到影响,从 而充分体现了最广大市民的根本愿意和切身利益。再如:美国 第 9 页 城市规划法规定,在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之前必须征求市民意 见。大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必须先做一个方案,表明性质 和工程造价,在新闻媒体上公布,让公众发表意见,并备有替 代方案。申报重要建设工程和开发区的项目需附有供公众查询 的有关环境、社会、经济利害冲突报告,建设许可文件必须张 贴公布。为了在城市规划中体现多数人的意志和利

16、益,公众可 以自发成立协会,派驻代表参与监督城市规划工作。个人、企 业和协会对政府有关规划工作的决定持有异议时,可向行政法 官起诉,并且不需要付费。 概括起来,美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具有以下特点。第一, 公众参与具有法律保障。法律明确规定城市规划过程中要有公 众的参与,没有经过公众讨论、反馈的城市规划是不能得到上 级主管部门审批的。规划如果被公众反对,就必须修改。第二, 参与方式多样。美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如各种手册、会议和展览会等等,从而使公众全面、彻底地参 与到规划当中。第三,公众参与面广、程度深。美国的公众参 与不是表面形式上的几个代表或利益团体参与,而是市民的普 遍参

17、与。公众参与不仅体现在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还表现在 规划的审批和执行阶段。尤其是在其执行阶段,公众可以对不 合规划要求的行为向法院或仲裁监督机构进行申诉。 第 10 页 三、我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城市规划已在公众参与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深圳、 上海、天津等一些城市率先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但总的来说, 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基本上还是处于决策已经批准后的实 施阶段的参与,即属于较低层次的参与。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 划就目前而言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众参与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城市群众的公众参与活 动,由于受市民自身环境、利益、性别、年龄、职业等条件的 限制

18、,除了一部分政府官员、专业人士和知识分子以外,其他 群众的参与热情不高。尤其是外来人口,由于对当地的地理环 境、历史文脉、文化景观不那么熟悉,感觉无从参与,参与少。 公众参与活动尚处于起步阶段,普通市民规划法律意识淡薄, 认为只要不涉及自身眼前利益,不管城市规划如何决策、编制、 实施,都是事不关己。 2、公众参与规划普遍性不足。城市管理的目的是体现市民 意识,并为市民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公众是城市管理的主 体,他们必须参与城市规划工作的全过程。但由于诸多的原因, 当前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只是少数城市的“创新之举” ,大多 数城市规划的各项内容几乎与公众分离,常常成为极少数技术 第 11 页

19、专家和领导封闭式自我意志的充分表现。这种封闭式、内向型 的城市管理工作方式客观上造成规划不能同公众对话,这样, 公众连规划是什么都不知晓,更谈不上主动参与规划了。同时, 现有的公众参与技术手段有限,涉及面不广,再加上多数市民 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念,对事关每一个公民甚至子孙后 代发展的规划大事熟视无睹、漠不关心,最后对规划决策产生 影响的只是少部分人,这与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参与还有相当大 的距离。当然造成这种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普遍性不足除以上原 因外,也与政府管理部门的工作不到位、轻视公众的作用分不 开。政府官员片面认为城市建设资金是由上级划拨或自筹的, 政府如何建设体现其“宏伟政绩”的工程、

20、向上级交代、向上 级负责是第一位的,而把真正的城市主人公众放在了第二 位。 3、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缺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的有关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有权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 理国家事务。城市管理作为政府的公共行政职能,涉及城乡居 民的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决策的制定、实 施和监督应该得到法律保障。但由于现行的法规中缺乏将公众 参与纳入具体的城市规划方案编制审批、规划申请以及违章建 设监督的程序中,公众参与规划在程序上的缺乏造成参与的随 意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划法第 28 条明文规定的仅仅是 第 12 页 “城市规划经批准后,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公布。 ”也即批准后的 参与,

21、属于较低层次的参与。最近实施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也仅仅规定的公众参与这一基本原则。至今为止,我国还没有 一部从规划决策到编制到审批到实施到监督的公众参与的法律 法规和实施细则。因此,公众在获取政府有关规划信息、获取 有关规划申请的情况和表达意见等方面没有明确和畅通的制度 渠道,因此在规划方案与市民意愿相冲突、规划实施遇阻时, 不愿满足于“象征性参与”的城市居民为表达自己对规划建设 意见时,常常会临时自发地组织起来,到规划管理部门寻求 “说法” 。这在实际上成为市民要求参与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 规划决策的主要形式。这种参与形式的弊病是具有临时突发性, 往往干扰管理部门的正常工作秩序,不利于问题的

22、解决,有时 还伴随发生违反国家法律的行为。这种现象充分表明政府为市 民参与城市管理建立的制度渠道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 4、公众参与管理效果欠佳。通过公众参与活动,规划部门 从市民中采纳了不少真知灼见,但是尚缺乏连续性和互动性。 在公众参与过程中,参与反馈再参与的机制没有形成,一 方面规划部门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向市民反馈其意见与建议是 否被采纳;对建议已被采纳的市民,规划部门也没有对其作出 适当的奖励,鼓励激发其再参与;另一方面市民几乎没有比较 正式的再参与机会,并且在自己利益被损害忍无可忍时到规划 第 13 页 局上访,而这种上访与再参与达到的效果相差甚远。公众参与 缺乏连续性和互动性,参与采

23、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几乎是一个 单向过程,参与也似乎成为一种变相的“收集资料” ,而这些资 料在实际规划中所占的分量又微乎其微。公众参与没有贯穿城 市规划与管理的整个过程,而仅是集中在方案出来以后,或者 某些违章建筑已建成之后。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模式 1、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主体。 我国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涉及到四种主体,即普通市民、 利益团体、规划人员和政府官员。普通市民是具有不同价值观 和目的的群体,他们中许多人不但难以考虑与其不直接有关而 又高度概括的目标,而且很难想象超越直接经验范围以外的远 期景象;利益团体对各种信息掌握得较多,对规划决策的潜在 影响也能够做出技术性的判

24、断,但是他们为了实现自身利益往 往不会考虑由此带来的对外部经济的影响;规划人员是从技术 角度按照规划的原则、规范和标准,对城市的各种利益、需求 和问题进行分析、比较、论证,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提出解决问 题的综合方案供政府和业主的决策和选择;政府官员是决策者, 他们确定规划目标、选择规划方案、落实建设资金、组织施工 第 14 页 队伍,通过财政、税收、行政手段去平衡各种集团的矛盾。 普通市民:维护权益,减少纠纷。对于一般市民而言,他 们更愿意参加与其利益直接相关的规划活动,如在社区改造中 防止后来开发的项目对其现有居住条件带来不利影响,如阻隔 视线、遮挡阳光、噪声侵扰、强占绿地等。当然,如能够改善

25、 其居住环境市民更欢迎。市民参与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规划的决 定与他们价值和目的一致,使他们的既得利益不受侵犯从而减 少规划实施时的障碍。然而,市民公众参与对抽象的、概括的、 远期的规划问题效果不佳,所以在组织市民参与时,规划技术 人员必须给予充分的知识准备和正确引导。 利益团体:干预规划,谋求寻租。利益团体参与规划则更 多的是为了寻租行为,即以开发投资为筹码,改变甚至操纵规 划以谋求超额利润。财力雄厚的大地产商抓住城市建设资金短 缺这一弱点,经常漫天要价、为所欲为,极大地损害了城市规 划的尊严、危害了城市的整体利益。在决策中应该正确区分 “公意”与“众意” ,千万不要被小集体利益所蒙蔽。 规划人

26、员:界定目标,维护尊严。社会分层导致规划技术 人员很难正确、全面地了解公众的需求和价值观。对于规划人 员而言,通过公众参与来判别、选择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预 测、展望发展中将遇到的问题,为科学地界定规划目标提供必 要的依据。但是,也不排除规划人员利用市民参与来抵制政府 第 15 页 的行政干预,以保护自己的规划理想、维护规划学科的尊严。 政府官员:交流信息,沟通百姓。对于政府而言,通过公 众参与既可以使政府与公众之间保持畅通的信息渠道,增加市 民的信任,又能倾听群众反馈的信息,使决策更趋公正、合理。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不断完善,这种形式的公众参与会更 加普及。当前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举

27、办总体规划方案的 展览和展示以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其作用就在于通过公开政 府决策、征求公众意见以达到交流信息、沟通百姓的目的。 2、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三个阶段。 美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 不能照搬照抄,毕竟我国公众参与的条件与美国不同。首先是 长期的中央集权思想根深蒂固;其次是我国公众受教育水平相 对较低。因而我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范围和深度是个逐步扩 大和增加的过程。 在目前公众参与的初期阶段,规划重点应放在规划知识的 普及和传播上,让公众、开发商和政府官员真正了解规划的实 质。公众参与的主体应以专业人士为主,尤其是高校和研究机 构的相关专业教师、研究人员和学生。他

28、们作为学者,能用比 较理性的眼光分析规划的利弊。同时注重调动媒体舆论的力量, 第 16 页 这往往能使决策者或开发商的个人利益让位。可以通过专家会 议、媒体报道等形式进行参与,参与组织主要是规划师组织的 专业人土团体、电视台等,这一阶段实际上是公众参与的萌芽 阶段。 当公众对规划有一定认识时,规划师可以尝试扩大公众参 与的范围,由公众选出社区代表,参与规划的编制和决策。规 划师组织各种座谈会、展览会,编制各种手册、目录等方便公 众参与。参与组织以社区代表委员会、专业人士团体为主,并 选择一些效果好的地区为参与立法试点,这一阶段为公众参与 的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则是公众参与的成熟阶段,将公众参与

29、规划进行 立法,要求规划的审批应有规划对公众意见的处理目录。公众 参与方式多种多样,有讨论会议、图形模拟展览会等,参与的 深度也从规划的编制阶段过渡到规划决策和实施的阶段。在这 一阶段,公众参与的组织也多种多样起来,可以是社区特别小 组、居民顾问委员会等等。 3、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程序建议。 城市规划初步草案向市民公布。城市规划编制机构做 第 17 页 出编制规划的决定,必须在全市范围内公开宣布,使公众参与 开始进入规划程序中。公开宣布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在城市 主要报纸上刊登公告,向城市住区发放通知单和宣传册。公布 的内容应该有:规划地域区位、规划项目名称、性质以及编制 规划的正式决定。 规

30、划方案形成阶段市民意愿调查。市民意愿调查所采 用向市民发放填写调查表的方式征求公众意见。对公众的意愿 运行调查和摸底。把公众的意愿带入规划草案之中,使规划方 案与公众利益一致。 规划方案及初步成果成阶段公众评议。这是市民参与 城市规划的重要阶段之一,规划方案及初步成果完成后,形成 图纸、文件,规划纲要,应吸引市民参与规划讨论。可采用现 场接待,征求意见,亦可向社会公开展示,设立意见和收集反 馈后进行取舍工作。 规划成果审查阶段公众听证会。目前规划成果审查制 度还不尽完善,既邀请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委会集中评审,又 由规划管理者来定夺,这样规划,公众的利益就会被忽视。所 以在规划成果审查阶段,应由

31、规划成果评审机构与市民或市民 代表来共同参与成果的审定,由全体城市居民来决策自己的城 第 18 页 市规划。 规划成果完成阶段公众展示会。为了极大地方便市民 了解城市规划,规划成果展示尽量采用直观易懂的形式:包括 模型、表现图、照片、详细的文字说明等。 规划实施监督阶段设置仲裁机构。除现有的城市规划 管理机构、设计研究机构、决策咨询机构外,还应设专门的城 市规划仲裁机构。通过常设的仲裁机构使公众投诉有门,避免 规划管理部门腐败。当今,城市规划已成为我国政府干预社会 发展的重要手段,城市管理者已经从消极管理城市转向积极经 营城市。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约束机制,那么“规划不如领导 一句话”的命运将在

32、所难免。城市规划仲裁机构应具备法院性 质,如果政府违法也应追究相应责任,给参与中的正当权力以 法律保护,否则,百姓会逐渐丧失参与的热情。 4、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其他措施建议。 加强公众教育。我国公众参与规划的根本问题是公众 教育问题,为了使公众在参加规划时充分发挥作用,必须设立 相应的机构,对选举出来的机构代表、工商界领导、政府官员, 应当对其组织专门的讲座,对他们系统地进行规划知识的教育。 第 19 页 规划管理部门应组织更广范围的群体进行规划学习考察。同是, 城市规划意识深入人心是个渐进的过程,为了达到此目的,必 须比过去花费更多的人力和财力。 提高规划师素质。我国城市规划过程中,规划人员

33、的 作用贯穿始终,其素质直接决定了规划质量的好坏。我国规划 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过于偏重物质规划和图纸设计外形,而 忽略了规划城市的社会、经济属性,忽视了规划的“公平性” , 这使得在实际工作中产生了许多错误。因而,规划人员首先应 注重自身专业理论素质的提高。 放权规划管理。公众参与和政府分权是共生的,管理 权限下放实质上为公众参与提供了可能性,真正的公众参与在 于政府把某些原来由政府包办的社会功能下放或“交还”给社 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转变职能,简政放 权,把其所包揽的社会管理权归还给社会,实行 “政社分开” 。 政府只能通过规划决策、管理权力下放和立法才能保障公众参 与的

34、实施。 政务公开和透明。公开和透明是公众参与的前提条件, 城市规划管理应对社会和公众有更大的开放性,要以法的形式 赋予公民获得公务活动公开的主体权利。政府应及时公布有关 第 20 页 规划的政策、法规和管理程序,提供公众规划技术,增进公众 在城市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管理权,广泛吸引公众参与现 代城市管理。只有把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各项原 则贯彻到城市规划管理全过程中来,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城市 人民管” ,实现城市管理的现代化。 增强公众参与法律保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建立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1990 年实施的城市规划法的 一些规定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亟需修订完善。还应

35、当制 定操作性较强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全过程的具体实施细则。内 容规定在城乡规划编制中,应当充分听取公众和有关部门的意 见,健全专家咨询制度,强化规划的强制性和严肃性。城乡规 划许可要严格规划审批规则和程序,建立健全规划公示制度, 减少规划许可的自由裁量权,保证规划许可公开透明、高效便 民。切实解决任意修改规划强制性内容、随意修改规划许可条 件等以权谋私问题。 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应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议 作用,在城市总体规划送审前,应先经人民代表大会审批,由 于人民代表是由市民选举产生,他们对总体规划的审议是一种 代表性的公众参与,公众通过人民代表或政协委员对城市发展 提出建议;其次,在城市

36、规划管理部门采用专家组咨询的方式, 第 21 页 因为专家来自各行各业,所以各种不同利益的专业意见可得以 反映;第三是社区组织是公众参与发展决策的主体。目前,我 国的社区组织 (居委会) 实质上是政府在基层的延伸和代表, 还不是独立的非政府组织。从美国公众参与的历史发展来看, 一个独立于行政组织之外的、又受法律保护和支持的、由关心 城市建设的公众组成的团体其参与力度最大,代表市民的利益 最为真实。因此可改革居委会为参与城市规划管理的非行政机 构“社区参与和发展委员会” ,使其拥有一定的决策、管理 权限和法律支持,代表各个阶层公众的价值观和利益,参与政 府规划决策、管理。 五、结束语 公众参与不仅是社会公平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和 城市提高竞争力的需要。它既需要规划人员、政府、开发者和 公众等社会各利益群体的共同协调和努力,更需要从全民意识 和法制角度上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规划部门组织赴美 参观学习城市规划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先进 的规划理论和实践成果,此后可将学习的群体从政府逐步扩大 到规划人员、开发者和普通市民,除出国学习外,还可到其他 省市、区县交流学习,从而让更为广泛的公众参与到城市规划 中来,寻求建立中国式的有效公众参与方式,不断促进规划事 第 22 页 业健康发展。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