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利辛县城关镇逸夫小学 郭 强一 目前听课、评课现状n n1 重形式,轻内涵。n n2 重数量,轻质量。n n3 重流程,轻跟进。n n4 重锦上添花,轻雪中送炭。n n5 评课偏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n n6 关注学的结果,忽视学的过程。n n7 评价停留在浅层次。n n8 评价形式单一。二、听课评课现状分析 1、主观原因:对听课评课认识不足。没有形成评课可以增强教师主动运用教学思想指导教学实践行为的意识。不理解先进的教学思想是课堂教学 的灵魂,也是好课的前提。同时听、评课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途径。听课评课现状分析 2、客观原因:对评课缺乏理论支撑对评课缺乏理论支撑 新的教学理念未融
2、入教学,新课程观未新的教学理念未融入教学,新课程观未根本形成根本形成 3 3 操作原因操作原因 听课前准备不足 听课过程中记录的有效教学信息过少 (角色定位不准、缺乏反思实践、评课技术和(角色定位不准、缺乏反思实践、评课技术和深刻性)深刻性)三 听课、评课转变方向n n1 1 由由“听课、评课听课、评课”向向“观课、议课观课、议课”转变转变n n2 2 课堂观察由课堂观察由“关注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变关注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变”。n n3 3 评价课堂目标由评价课堂目标由“一维向三维转变一维向三维转变”。n n4 4 教师评价理论自觉转变与提升,有教师评价理论自觉转变与提升,有“套话套
3、话”向向“行话行话”转变。转变。n n5 5 课堂评价有课堂评价有“粗放型粗放型”向向“精细化精细化”转变。(好像、似转变。(好像、似乎、感觉向情境分析转变)乎、感觉向情境分析转变)n n6 6 由由“离散式离散式”向向“聚焦式聚焦式”转变。(传统的听评课是无转变。(传统的听评课是无题变奏曲,跟着感觉走;什么问题都谈到了什么问题都没题变奏曲,跟着感觉走;什么问题都谈到了什么问题都没解决)。解决)。n n7 7 由由“范式化范式化”向向“情境化情境化”转变(改变转变(改变321321模式)模式)四、新课改理念下的课程观 1、教师观: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是课程,教师
4、就是一本书。教师是课程,教师就是一本书。教师是研究者,不是教书匠。教师是研究者,不是教书匠。教师是平等对话的首席。教师是平等对话的首席。2、学生观:学生是有生命、有理想、有智慧的。学生的潜学生是有生命、有理想、有智慧的。学生的潜能要靠教育教学来开发。学生是有个性、有差异能要靠教育教学来开发。学生是有个性、有差异的,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学生是教学的主体。3、师生观:由服从、认同、同化到平等、对话、合作。由服从、认同、同化到平等、对话、合作。4、学习观:*不仅要学知识还要学方法、学做人、有不仅要学知识还要学方法、学做人、有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 *学习应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学习应是主动的,而不是
5、被动的 *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 *要培养终身学习的思想和方法要培养终身学习的思想和方法 5、教学观:教学目标和功能是多元的。教学目标和功能是多元的。关注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单一的关注教学结关注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单一的关注教学结果。果。五、观课、议课的实施n n1 1 观课前准备观课前准备-读读 (1 1)读教材)读教材 深入研读授课者授课内容,以授课者的角色深入研读授课者授课内容,以授课者的角色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2 2)读学生读学生 了解被授课班级学生的全面信息了解被授课班级学生的全面信息 (3 3)读课标)读课标 认真研读课程目标,并根据
6、教材内容制定认真研读课程目标,并根据教材内容制定恰当的课程目标恰当的课程目标五、观课、议课的实施n n2 聚焦主题 没有主题就没有研究,主题是课堂观察的灵魂(1)主题是课堂教学研究的聚焦点 课堂观察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开展主题性观察与研究,是课堂观察的指向,能引导每一个听课教师带着任务去进课堂,带着问题去观课,做到认真听、深入思、积极评。五、观课、议课的实施 (2 2)主题是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着力点)主题是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着力点 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不同旨趣与研究基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不同旨趣与研究基础,通过础,通过“基于主题的观察基于主题的观察”,容易形成自己的,容易形成自己的教学
7、特长、教学个性及教学风格。教学特长、教学个性及教学风格。(3 3)主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生长点主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生长点 教师在课堂观察中不断发现有价值的主题,教师在课堂观察中不断发现有价值的主题,继而对主题进行实践研究,提升自己具有个性的继而对主题进行实践研究,提升自己具有个性的实践智慧,因此主题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起始点实践智慧,因此主题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起始点和生长点。和生长点。五、观课、议课的实施(4)(4)观擦主题的确定观擦主题的确定 课堂观察主题的确立不能随意,要科学建立,要防止下列四种倾向课堂观察主题的确立不能随意,要科学建立,要防止下列四种倾向*太大太大 课堂观察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平
8、常教学中的问题,甚至是很细节的问题,主题太大,包含课堂观察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平常教学中的问题,甚至是很细节的问题,主题太大,包含的内容太多,会使观察者精力过于分散,发现细微问题的可能性可能也会减小,更不的内容太多,会使观察者精力过于分散,发现细微问题的可能性可能也会减小,更不用说去挖掘微观问题背后折射出的教育理念和行为了用说去挖掘微观问题背后折射出的教育理念和行为了*太浅太浅 课堂观察注重的是与观察主题相关的课堂教学现象,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泛泛而谈。课堂观察注重的是与观察主题相关的课堂教学现象,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泛泛而谈。*太乱太乱 课堂观察注重的是某些课堂课堂现象,而不是所有的课堂现象一次课堂
9、观察确定的主题课堂观察注重的是某些课堂课堂现象,而不是所有的课堂现象一次课堂观察确定的主题要少而精,切入点要少,但切口要深。主题不能太多太乱。要少而精,切入点要少,但切口要深。主题不能太多太乱。*划一划一 不同个性的教师在教学上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方法,不同层次的教师在教学上也有显著不同个性的教师在教学上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方法,不同层次的教师在教学上也有显著的区别,骨干教师有着高超的教学艺术水平,而刚工作的青年教师还处在学习掌握课的区别,骨干教师有着高超的教学艺术水平,而刚工作的青年教师还处在学习掌握课堂基本教学技术阶段。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也有很大的差异。堂基本教学技术阶段。
10、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也有很大的差异。这些事实要求我们在进行课堂观察时,确定的主题不可以整齐划一而要有针对性。这些事实要求我们在进行课堂观察时,确定的主题不可以整齐划一而要有针对性。五、观课、议课的实施 (5 5)常见的课堂观察主题常见的课堂观察主题 1 1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教师提问的有效性。2 2 教师讲解的有效性。教师讲解的有效性。3 3 课堂训练的有效性。课堂训练的有效性。4 4 教师评价的有效性。教师评价的有效性。5 5 课堂教学中生成问题的处理策略。课堂教学中生成问题的处理策略。6 6 学生学习的投入状态。学生学习的投入状态。7 7 师生互动与教育成效。师生互动与教
11、育成效。8 8 课堂生生互动习惯的形成于建立。课堂生生互动习惯的形成于建立。9 9 课堂的有效管理与监控。课堂的有效管理与监控。10 10 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建立。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建立。五、观课、议课的实施 3 制作量化评价表 (1)课堂提问有效性量化评价表 *有效提问类型:铺垫型、思考型、提醒型 *低效提问类型:过易的、过难的、无意义重复的、表达含糊的。*无效提问类型:是吗、对不对、齐答式 提问总数、各类型所占比例五、观课、议课的实施 (2 2)教师课堂评价行为行为量化评价表)教师课堂评价行为行为量化评价表 *情感性评价:评价目的事例是否是清晰事例、情感性评价:评价目的事例是否是清晰事例、评价
12、时机事例是否成熟、评价态度是否是正面积评价时机事例是否成熟、评价态度是否是正面积极事例极事例 *内容性评价:评价目的事例是否是清晰事例、内容性评价:评价目的事例是否是清晰事例、评价时机事例是否成熟、评价态度是否是正面积评价时机事例是否成熟、评价态度是否是正面积极事例极事例 *方法性评价:目的事例是否是清晰事例、评方法性评价:目的事例是否是清晰事例、评价时机事例是否成熟、评价态度是否是正面积极价时机事例是否成熟、评价态度是否是正面积极事例事例五、观课、议课的实施(3 3)学生学习投入状态课堂观察量表)学生学习投入状态课堂观察量表 *学生课情况:听课状态人数(积极的、一般的、消极的)学生课情况:听
13、课状态人数(积极的、一般的、消极的)倾听同学发言人数倾听同学发言人数:(积极的、一般的、消极的)(积极的、一般的、消极的)听课中的辅助行为人数听课中的辅助行为人数(笔记、查阅、思考、发言)(笔记、查阅、思考、发言)其他其他 *学习活动情况:个人活动人数(高效、低效、无效)学习活动情况:个人活动人数(高效、低效、无效)小组参与度人数(积极、消极、一般)小组参与度人数(积极、消极、一般)师生互动人数(高校、低效、无效)师生互动人数(高校、低效、无效)自主学习人数(时间、效果)自主学习人数(时间、效果)课堂练习人数(时间、完成情况)课堂练习人数(时间、完成情况)*典型事例典型事例 *特殊事例特殊事例
14、 *总体评价或建议总体评价或建议五、观课、议课的实施 (4 4)课堂教学互动情况观察量表课堂教学互动情况观察量表 *师生互动(次数)师生互动(次数)上行互动:学生对教师的请求、征询、展示、汇报、寻求帮助和指导的互动上行互动:学生对教师的请求、征询、展示、汇报、寻求帮助和指导的互动 下行互动:教师对学生发出的要求、指令、提醒、约束、帮助指导和照顾的下行互动:教师对学生发出的要求、指令、提醒、约束、帮助指导和照顾的互动互动 平行互动:学生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教师共同游戏、主动表述客观现象、平行互动:学生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教师共同游戏、主动表述客观现象、提问和主动替老师做事的互动提问和主动替老师做
15、事的互动 *生生互动生生互动 被动型互动:学生在老师的要求、指令下发生的分享、合作、共同游戏的被动型互动:学生在老师的要求、指令下发生的分享、合作、共同游戏的互动互动 主动型互动:学生因自身的需求而发生的分享、合作、共同游戏的互动主动型互动:学生因自身的需求而发生的分享、合作、共同游戏的互动 *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 有意型互动:学生在活动中为完成任务而发生的有计划、有目的的互动有意型互动:学生在活动中为完成任务而发生的有计划、有目的的互动 无意型互动:学生在活动中与环境材料发生的无目的的摆弄、操作的互动无意型互动:学生在活动中与环境材料发生的无目的的摆弄、操作的互动五、观课、议课的
16、实施(5 5)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量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量表 方式:注重教学目标实现满堂灌(方式:注重教学目标实现满堂灌(A A)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交流互)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交流互动(动(B B)兼而有之)兼而有之 角色:课程的执行者、领导者(角色:课程的执行者、领导者(A A)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B B)态度(师):耐心(态度(师):耐心(A A)不耐烦()不耐烦(B B)中性()中性(C C)态度(对学生):礼貌的、友善的、鼓励的态度(对学生):礼貌的、友善的、鼓励的 (A A)要求)要求的、粗鲁的、专制的(的、粗鲁的、专制的(B B)中性的()中性的(C C)调
17、控:易操作的目标控制(调控:易操作的目标控制(A A)难把握的控制()难把握的控制(B B)置之不理()置之不理(C C)应变:对突发事件做出机智的反应(应变:对突发事件做出机智的反应(A A)灵活调整活动进程()灵活调整活动进程(B B)处)处理不当、置之不理理不当、置之不理 (C C)应答:以适当的形式对学生的行为做出积极的反应()只注重自己应答:以适当的形式对学生的行为做出积极的反应()只注重自己预设的问题()不作应答预设的问题()不作应答 (6 6)课堂观察笔记设计)课堂观察笔记设计 (7)(7)学生分区图表设计学生分区图表设计 (8 8)五、观课、议课的实施 4 明确分工 课堂观察是
18、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保证操作的规范性,遵循课前研讨、课中实施、课后反思这个流程每一阶段必须分工明确,防止角色不清、责任不明、任务不细的倾向(可以按观察方向,时间段等分工)五、观课、议课的实施 5 5 有效课堂观察有效课堂观察-观观 (1 1)关注细节:细节是观察的第一主题,没有)关注细节:细节是观察的第一主题,没有细节就没有观察,只能叫看看、听听,传统的听细节就没有观察,只能叫看看、听听,传统的听课比较重视整体,课堂观察更重视系统中的细节。课比较重视整体,课堂观察更重视系统中的细节。*敏锐地捕捉细节:教学中的细节很多要用一双敏锐地捕捉细节:教学中的细节很多要用一双慧眼捕捉蕴含教育理念的细节,可以
19、是凸显教师慧眼捕捉蕴含教育理念的细节,可以是凸显教师正确理念正确理念 的,也可以是反应教师教育问题的,也的,也可以是反应教师教育问题的,也可以是会引起争议的。可以是会引起争议的。*客观地重现细节:定格客观地重现细节:定格-放大放大-回放回放 *深刻地分析细节:要深刻地专业性地对细节进深刻地分析细节:要深刻地专业性地对细节进行解读,触动教师的理念,打动教师。行解读,触动教师的理念,打动教师。五、观课、议课的实施(2 2)关注对象)关注对象 课堂教学包括三个方面教师、学生、教学内课堂教学包括三个方面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个方面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因此课堂观容,三个方面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因此课堂
20、观察的对象也是三个方面,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察的对象也是三个方面,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二者通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二者通过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课堂观察不能只注重课堂过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课堂观察不能只注重课堂教学现象,而教学现象,而“目中无人目中无人”,要更关注学生的学,要更关注学生的学的情况来折射教师教的请况,从而观察出教学目的情况来折射教师教的请况,从而观察出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标的达成度。五、观课、议课的实施 *观察学生学习状态的几个维度:观察学生学习状态的几个维度:(1 1)参与: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是否还参与教。)参与: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是否
21、还参与教。(2)(2)交往:看课堂上是否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交流交往:看课堂上是否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是否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与合作的氛围。与反馈,是否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与合作的氛围。(3 3)思维:看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问题和)思维:看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问题和见解是否具有挑战性和独创性。见解是否具有挑战性和独创性。(4 4)情绪: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能否自)情绪: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能否自我控制我控制 调节学习情绪。调节学习情绪。(5 5)生成:看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感到踏实和满足,对)生成:看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感到踏实和
22、满足,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更有兴趣。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更有兴趣。五、观课、议课的实施*观察教师教学行为的几个纬度:观察教师教学行为的几个纬度:(1 1)组织能力:组织教材能力、组织教学活动能力、组织)组织能力:组织教材能力、组织教学活动能力、组织语言能力。关键是组织教学活动能力。语言能力。关键是组织教学活动能力。(2 2)注意中心:教师在授课时能否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注意中心:教师在授课时能否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当学生自主活动时教师的注意中心能否在及时反馈与调节当学生自主活动时教师的注意中心能否在及时反馈与调节学生的活动上。学生的活动上。(3 3)教学机智:观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敏
23、锐、快速第)教学机智:观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敏锐、快速第捕捉各种信息、根据学生的需要灵活的调整教学策略、恰捕捉各种信息、根据学生的需要灵活的调整教学策略、恰当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当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4 4)教学态度:观察教师是否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以热)教学态度:观察教师是否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以热情和宽容善待学生。情和宽容善待学生。(5 5)教学境界:能否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给学生充分的)教学境界:能否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空。自主学习的时空。五、观课、议课的实施6、记录有效教学信息-记 (1)记什么 *记教学目标的达成 *记教师的教学行为 *记学生的学习行为 *记时间、记细节 (2)怎么记 *巧用符号,借助表格五、观课、议课的实施7、倾听授课者陈述-听 (1)听教学设想 (2)听教后反思8、客观评议-评 (1)情境回放-定格 (2)发现问题-剖析 (3)解决问题-建议总结拥一颗敏感的心-读以一双敏锐的眼睛-观用一双敏捷的手-记借一双灵敏的耳朵-听凭一番明敏的表达-评 让教更为从容 让学更为轻松 让课堂更为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