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记讲党课: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共12篇)目录篇一书记讲党课: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2篇二党课讲稿: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提升党员理论素养15篇三、党内主题教育党课讲稿:牢记党的宗旨忠心耿耿为民19篇四、党课:青年干部要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担当作为,践行初心使命33篇五党课讲稿: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看新时代党员的使命担当41篇六党课:学习全会精神,以高质量“三服务”工作助推高质量发展46篇七党课:深学笃行新思想青春建功新时代51篇八专题党课:共产党人应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55篇九党课:党员要严守纪律规矩,自觉规范自身网络言行(支部
2、书记)63篇十专题党课:通过调查研究提升政治能力71篇十一、党课:学深悟透思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75篇十二、专题党课:学思践悟守初心实干担当谱新篇81篇一、书记讲党课: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同志们,万山磅礴看主峰,大海航行看灯塔。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的二十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和
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均明确要求“全党必须深刻领悟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自觉地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更加自觉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两个确立”是人民的呼唤、时代的呼唤,持之以恒地坚持、做好“两个维护”,是全党必须遵守的最高的政治原则、最重要的政治纪律、最严肃的政治规矩。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从回应新时代重大课题的要求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习近平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概念,并概括
4、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临的重大课题。从一定意义上说,“两个确立”是为回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课题的要求提出来的。因此,要深化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认识,首先必须明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层面系统回答这一重大课题的根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一个具有原创性的崭新论断。其认识基础包括对当今世界历史发展总趋势的认识和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把握。当今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就是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大时代的基本特点一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大趋势没有变;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当代中国
5、基本国情内涵丰富,择其要有:其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万众一心、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刻影响世界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其二,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把制约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关键及其解决的着力点凸显出来,需要党和人民在新的历史方位和新的时代坐标上加以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其三,党在历史交汇期的奋斗目标丰富了新的内容,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从未有像今天这样清晰可见;其四,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世界正处于大
6、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中国正处在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时期,外部环境极其复杂,面临着重要战略机遇和严峻挑战。我们党依据当今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提出了新时代面临的重大课题,即是: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等。新时代重大课题聚焦为党在今天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确立”的重大决定,是在宏大的历史背
7、景下做出的。从根本上说,这是从政治上层建筑最核心的层次上,对重大时代课题做出的最集中、最紧要的回应。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根本方向、发展道路、前途命运,皆由此而定。我们之所以自信于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集中到一点说,就是有成熟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而“两个确立”,在政治上、组织上要解决的,正是党的坚强领导核心问题;在思想上、灵魂上要解决的,正是党的科学的理论指导问题。这两个方面都是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乎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性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
8、的必胜信念,对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和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正是以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历史发展总趋势为依据的。当代中国发生的伟大变革,也是坚定不移地做好这“两个坚持”的胜利成果。我们党在不断深化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两个确立”的重大政治成果,是对坚持党的领导制度的进一步提升,这就为回应重大时代课题提供了根本保障。“两个确立”的提出彰显我们党重大的责任担当。从制度上明确规定“两个确立”,就意味着向全党全国人民,同时也是向世界各国人民宣布,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
9、获得巨大成就、实现伟大变革的基础上,始终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肩负起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华章的光荣使命。同时也就意味着,“两个确立”的明确规定,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为我们党在回应重大时代课题的进程中,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二、从领导国家事业的核心力量的不可替代性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认为,无产阶级国家和任何其他阶级的国家一样,是一种力量的概念和社会的正式代表,只是其历史类型、阶级本质、实行民主和专政的对象不同。无产阶级国家力量的整体
10、由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四大力量相互联系、互为支撑而成。无产阶级政党是领导无产阶级国家事业的核心力量,无产阶级政党的领袖是国家核心力量中的核心。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无产阶级政党领袖的领导作用具有绝对的不可替代性。无产阶级领袖无论是个人还是集团,都是无产阶级国家领导力量中最重要、最核心、最权威的部分。如果说,人民群众是全部国家生活的基础和国家政权的主体,那么无产阶级政党的领袖则是统率全社会、引领无产阶级国家事业发展的核心和主导力量。所以马克思借用爱尔维修关于时代呼唤伟大人物的论断,来论证无产阶级政党领袖的作用,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
11、那么,无产阶级政党领袖为什么具有这种不可替代性的历史作用呢?首先,这是根源于社会内部物质生产活动的要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多次指出,在社会物质生产活动中,客观存在着一种权威和服从的对立统一关系。即一方面必须有权威,另一方面必须有服从。这种权威和服从关系,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物质生产活动的不断发展扩大而复杂化,其永恒性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只是在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其作用的具体性质不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历史深层的这种机理,指出“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并形象地提出“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
12、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1873年,恩格斯在论权威一文中进一步论证了这一道理,指出:“一方面是一定的权威,不管它是怎样形成的,另一方面是一定的服从,这两者都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而不管社会组织以及生产和产品流通赖以进行的物质条件是怎样的生产和流通的物质条件,不可避免地随着大工业和大农业的发展而扩展起来,并且趋向于日益扩大这种权威的范围。所以,把权威原则说成是绝对坏的东西,而把自治原则说成是绝对好的东西,这是荒谬的。”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需要指挥的权威,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更是如此。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否则社会主义的活动规律和
13、发展规律就不能发挥作用,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不能发挥。然而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特别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全体劳动者服从一个统一的意志。关于这个问题,列宁继承并发扬恩格斯的思想,有过非常明确的论断。列宁在1918年曾指出,社会主义是大机器工业的产物,只有全体劳动者服从一个统一的意志,即服从一种权威,才能进行工作。列宁讲得很深刻,即“如果没有统一的意志把全体劳动者结合成一个像钟表一样准确地工作的经济机关,那么无论是铁路、运输、大机器和企业都不能正常地进行工作。社会主义是大机器工业的产物。如果正在实现社会主义的劳动群众不能使自己的各种机构像大机器工业所应该做的那样进行工作,那么也就谈
14、不上实现社会主义了。”无疑,使全体劳动者服从一个统一的意志、一种权威的任务,只有无产阶级政党领袖的领导和由他们所锻造的科学理论的指导才能完成。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开展斗争并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决定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开展斗争并取得胜利,需要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建立起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核心。列宁誉称领袖集团是“无产阶级之花”、“社会主义的权威人士”、“先进代表”、“伟大人物”、“职业革命家”。他指出,推举出政治领袖、先进代表和领导核心,是无产阶级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并取得统治地位的先决条件。在列宁看来,历史上任何阶级想坚持不懈地进行斗争,取得统治地位,都必须推举出富有天才、经过考验、
15、受过专门训练和长期教育,又彼此配合得很好的政治领袖来组织领导运动。这种领导者组织还必须能够保持稳定,保持继承性,否则是不可想象的。所以“由最可靠、最有经验、经过最多锻炼的工人组成的人数不多的紧密团结的核心”是革命家组织得以构建并发挥领导作用的首要条件。最后,这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胜利与挫折、前进与后退、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提供的启示。人们历史活动中的经验,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是遵循或违背历史规律的记录。就建立坚强的领导核心之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正面的经验贯穿于整部科学社会主义史。在科学共产主义创立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在1847年起草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就坚持要维护代表大会和党章的权威。
16、1850年,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强调了党的组织体系中的中心和核心的重要作用。他们根据当时党支部具有基础性地位的情况,提出要使支部具有“工人协会的中心和核心”地位。苏联共产党在这方面的经验特别值得关注。苏共建党之初,因对领袖的重要作用缺乏正确的统一认识,加上其他条件限制,未能形成领导核心。当时漠视科学理论指导的俄国一些激进的知识分子,迷恋和崇拜工人运动的自发性,鼓噪不要党的核心。列宁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高度,系统地阐述了确立党的领袖的核心地位和坚持科学理论指导的意义,为建立坚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1920年4月至5月间,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著中,针
17、对“左派”幼稚病的严重危害,深刻揭示了无产阶级政党建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即领袖与政党、阶级、群众的关系,特别是对党的领袖的重大作用做了完整而系统的论述。列宁认为政治是一种科学、一种艺术。无产阶级只有造就本阶级的“政治家”,才能战胜资产阶级。列宁还从“确定一个党是不是真正工人的政党”的标准上强调,作为一个真正工人的政党,“不仅要看它是不是由工人组成的,而且要看它是由什么人领导以及它的行动和政治策略的内容如何。只有根据后者,才能确定这个党是不是真正无产阶级的政党”。而后,列宁又从达成无产阶级“意志统一”的必要性上做出论证:“造就一批有经验、有极高威望的党的领袖是一件长期的艰难的事情。但是做不到
18、这一点,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意志统一蹴只能是一句空话”。回望过往历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更加证明了党的领导核心的重要性。遵义会议前,中国共产党在十多年奋战中多次惨遭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形成成熟的领导核心。名垂史册的1935年的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此后,如遵义会议决议所预见的,“全党同志像一个人一样团结在中央的周围,为党中央的总路线奋斗到底,胜利必然是我们的二再后,经过延安整风运动到党的七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以矛盾论实践论为哲学基础,在思想统一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中国革命才不断开创未来,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
19、波澜壮阔的百年斗争史雄辩证明,形成并坚决维护一个坚强正确的领导集体及其核心,有多么重要的意义。毛泽东强调“要建立领导核心,反对一国三公邓小平也强调领导核心的重要性,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这些精辟论断是对我们党成功经验的高度概括。从反面经验说,首先是巴黎公社的教训。它的灭亡与缺乏集中和权威领导直接相关。1872年恩格斯针对诅咒革命权威和集中领导的怪论,尖锐指出:“说这种话的人,要么不知道什么叫革命,要么只不过是口头革命派。”苏共的覆亡和苏联的瓦解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大悲剧、大曲折、大灾难、大倒退。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和继后巩固革命政权斗争的胜利,最
20、根本的原因是有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党中央的坚强领导。苏联赢得反对德国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取得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辉煌成就,以及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因为有坚定继承列宁伟业、以斯大林为核心的苏共领导。可是斯大林逝世后,以赫鲁晓夫为始,以戈尔巴乔夫为终,苏共领导集团日益加深背离,最后彻底背叛马列主义原则,彻底背叛苏联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彻底抛弃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使党中央失去权威,党内思想混乱,政治纪律松弛,最终亡党亡国。以上正反面的经验教训,确证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党的领袖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历史作用。三、从无产阶级政党领袖的特殊贡献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如果
21、说上述两点是从时代背景、客观要求方面来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这里再从无产阶级政党领袖的主观方面,即做出的特殊贡献来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第一,革命领袖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创造科学理论,指出正确道路,发挥着卓越思想家的特殊作用。人类社会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历史上人们的行动始终是由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制约的。然而,与自然规律发生作用的性质不同,社会发展规律的作用不能自然而然地发生,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当某一任务已经提出而且实现这一任务的客观历史条件也已具备时,能否完成该任务的决定性因素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或者取决于人民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自觉性的高低、组织性的
22、强弱。人民群众只有自己认识到自己阶级的利益,才会形成为阶级进而组织成政党,并在本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然而人民群众依靠自发的斗争不可能认识到自己阶级的利益从而形成为阶级,进而组织成政党,这就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这时科学理论的创立便成为主要的和决定性的因素。在这种条件下,无产阶级政党的领袖就会应时代的热烈呼唤,发挥不可替代的卓越思想家的作用,肩负起创立科学理论的历史重任,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指出前进的方向、奋斗的目标和求得解放的道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袖之所以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是因为他们“善于比其他人更早地解决运动的物质因素咱发地遇到的一切理论的、政治的、策略的和组织的
23、问题”。在科学社会主义史上,马克思是“第一个给社会主义,因而也给现代整个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基础的人:他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列宁根据帝国主义时代的特点,把马克思主义发展为列宁主义。毛泽东发挥主要的决定性作用,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的领袖,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守正创新,继往开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习近平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今天我们之所以能有明确的奋进目标、正确的道路,能获
24、得光照千秋的历史性成就,首先都应当归功于革命领袖的伟大理论创造。第二,革命领袖善于说服群众,使群众组织成强大无产阶级的革命队伍,发挥着杰出组织家的特殊作用。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领袖,在理论上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实际生活中,深信“具有优秀精神品质的是少数人,而决定历史结局的却是广大群众”,始终作为人民群众中的一员,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血肉相连,为人民谋幸福,深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衷心爱戴,在人民群众中有崇高威望,因而获得了运用科学理论说服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最深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能够组成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为无产阶级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斗争。第三,革命
25、领袖制定出正确的纲领和策略,领导无产阶级政党及其广大群众夺取斗争的胜利,发挥着伟大战略家的特殊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但是,理论只有转化为政治纲领、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才能变成改造世界的力量。无产阶级政党的领袖是伟大的理论家,又是优秀的实践家、精明的战略家,善于把科学理论与革命实践结合起来,及时提出、制定指导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革命的战略和策略、方针和政策,领导无产阶级政党及其广大群众夺取斗争的胜利。第四,革命领袖具有坚强的党性,坚定不移地坚持“具有大原则性质的政策才是真正实际的政策”,在历史转折关头,发挥着力挽狂澜的特殊作用。无产阶级政党
26、领袖的难能可贵之处还在于,在历史转折的特殊关头,当党的领导机关存在着对党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战略部署和策略方针有极大危害的意见情况下,他们总是凭借对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现实客观实际的精准把握和对真理始终不渝的坚持,高瞻远瞩,以科学的预见、非凡的胆略和空前的毅力捍卫党性,坚定不移地坚持“具有大原则性质的政策才是真正实际的政策。哪怕处于少数,甚至独自一人也绝不随波逐流,而总是高举党性的旗帜,“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勇敢地去反对党内错误的甚至是占多数的意见。同时以惊人的耐心和坚忍的精神,做好说服教育和团结工作,尽快地把优秀分子争取到正确意见方面来,以扭转形势之危难,争取斗争的胜
27、利。无产阶级政党的领袖都具有这样的胸襟气魄和远见卓识。1962年,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回望过去艰苦卓绝的斗争时,从历史经验中概括出一段富含哲理性的论断:“许多时候,少数人的意见,倒是正确的。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事实,起初,真理不是在多数人手里,而是在少数人手里。马克思、恩格斯手里有真理,可是他们在开始的时候是少数。列宁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也是少数。我们党内也有这样的经验我们党在一九二一年成立的时候,只有几十个党员,也是少数人,可是这几十个人代表了真理,代表了中国的命运”。这种规律性现象出现的原因,就在于如恩格斯评价马克思时所说,无产阶级政党的领袖有过人之处。“马克思比我们大家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
28、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无产阶级政党领袖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战略家,其思想境界是常人难以达到的,其历史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第五,革命领袖具有高尚情怀、无畏担当和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发挥着伟大榜样的特殊作用。无产阶级领袖具有钢铁般的果敢坚毅、卓尔不群的政治远见、英勇无畏的担当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以伟大榜样的精神力量感化社会、涵养人民,长此以往,化为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毛泽东曾深刻指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勇敢地负起责任,克服困难,不要怕挫折,舍得一身副,敢把皇帝拉下马;我们在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斗
29、争的时候,必须有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无产阶级政党领袖是“把整个一生贡献给革命的人”。其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如马克思多次所吐之真言,“至于说个人的牺牲,我为阶级,而不是为个人作的牺牲不比其他任何人少”。1867年,马克思在一封信中诉说了他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我一直在坟墓的边缘徘徊。因此,我不得不利用我还能工作的每时每刻来完成我的著作,为了它,我已经牺牲了我的健康、幸福和家庭。我希望,这样解释就够了。我嘲笑那些所谓实际的,人和他们的聪明。如果一个人愿意变成一头牛,那他当然可以不管人类的痛苦,而只顾自己身上的皮”。同样的经典名言莫过于习近平讲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些话掷地有声,最生动地诠释了革
30、命领袖伟大榜样作用和奉献精神。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一代一代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都以这种精神发挥了伟大榜样作用。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是我们全党和党中央的领导核心。习近平同志之所以能成为我们党的核心,有很多论文解读。如有文将其归纳为七大方面:”首先是因为他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不动摇,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动摇,这是我们党的主心骨。”“第二条,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为人民服务。”“第三条,他具有长远的眼光,能够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规划中国的将来。”“第四条,他具有宽阔的世界视野。”“第五条,他狠抓党的建设,这是一个要害问题。”“第六条,他有果断作风、担当精神、实干
31、精神、开拓进取精神。”“第七条,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党史国史,深刻了解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事实证明,选择习近平同志做党的总书记、做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正确的选择,体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意愿”。结束语同志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繁重艰巨,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我们就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中,始终坚持正确方向,保证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2、思想科学指引,我们就能在谋划事业发展、应对风险挑战中始终把握发展规律,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在迈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篇二、党课讲稿: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提升党员理论素养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党的创新理论如同璀璨星辰,照亮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道路。作为党员,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不断提升自身理论素养,是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也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将
33、从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学习方法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来提升党员的理论素养。一、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性(一)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就会迷失方向。党的创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是指导我们前进的灯塔。(二)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只有不断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才能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科学判断形势
34、制定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三)提升党员素质的关键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可以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境界,使党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成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二、党的创新理论的主要内容(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
35、指南。它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系统的理论指导和行动遵循。(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党的基本理论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这些理论相互衔接、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宝库。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党的基本方略是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包括坚持党对
36、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等十四个方面的基本方略。三、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方法(一)系统学习,全面把握学习党的创新理论,首先要进行系统学习,全面把握其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要通读原著、原文、原话,深入理解其理论渊源、历史背景、逻辑体系和实践意义。同时,要注重学习党的历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形成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二)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不仅要注重理论学习,更要注重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要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紧密结合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查我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办法
37、同时,要注重总结经验、提炼规律,不断推动工作创新和发展。(三)持之以恒,不断深化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不断深化。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风,坚持每天学习、经常学习、深入学习。要紧跟时代步伐和理论创新步伐,及时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决策部署。同时,要注重与其他党员和群众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相互启发、共同进步。四、实践应用: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一)坚定理想信念通过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我们要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在面对各种
38、困难和挑战时,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坚定立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终身。(二)强化责任担当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不仅要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作为党员,我们要强化责任担当意识,积极投身到党和人民事业中去。要勇于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起岗位职责和使命任务。在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能够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在面对群众利益受损时能够挺身而出、维护正义;在面对矛盾冲突时能够冷静处理、化解矛盾。(三)推动工作创新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不仅是为了提高个人素质和能力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将其转化为推动工作创新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泉。我们要善于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创新和发展。要敢于突
39、破传统思维模式和方式方法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提炼出规律性认识并将其转化为推动工作创新和发展的有益借鉴;要注重团结协作和集思广益形成推动工作创新和发展强大合力。五、结语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是提升党员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深刻认识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篇三、党内主题教育党课讲稿:牢记党的宗旨忠心耿耿为民同志们,朋友们:今天这个活动,是X驻X办党组和X驻X单位党委联合举办的一次党课教育活动,是主题教育的自选动作,旨在深入学习贯彻
4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增强党的观念,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办事处党组要我作个中心发言,和大家一起学习,互相交流。我作为办事处的老主任、驻X单位党委的首任书记、有着65年党龄的老党员,有责任、有义务带头传承党的知识,发扬党的光荣传统,为党的建设作出贡献。今天,我主要和大家一起讲讲党的宗旨问题,题目叫牢记党的宗旨,忠心耿耿为民。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一)党的宗旨是共产党人的灵魂要说明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宗旨。宗者,宗教教义,开宗明义也;旨者,主旨,旨意也。从政治层面和社会范畴解释,宗旨是一个组织、团体、单位、政党创建和存在的根本
41、目的和意图。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章总纲第四条指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最高的价值取向。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宪法第十八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这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写入了党和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为什么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呢?这是基于以下原因:一是党的性质所决定。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马克思和恩克斯在共
42、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大多数的、为绝大多数谋利益的独立运动。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除了忠实地代表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外,没有其他任何特殊利益。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阶级政党的重要标志,也是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最高原则和根本内容。共产党为什么伟大?因为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共产党员为什么光荣?因为他情系百姓,忠心为民。有人说,共产党人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其实这种特殊材料就是党性与人民性的结合,就是家国情怀与人民情怀的结合。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位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忧国忧民、为国为民的老共产党员,他就是我曾经工作过的株洲33
43、1厂的第一任厂长、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保尔柯察金”的吴运铎。为什么叫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因为前苏联有一位在卫国战争中的英雄叫保尔柯察金,是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他说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恨悔,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的经典名言,成为了许多人的座右铭。吴运铎就是一位把一生献给人民革命事业的的钢铁战士。他出生在江西萍乡煤矿一位贫困工人的家里,14岁就到矿里当童工,1937年参加新四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救国救民,他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在近乎原始的条件下,建成了我军第一个军械修理车间,制成了我军第一支自制步枪。为了
44、制造武器,一生多次受伤,体内有几十块弹片,左手四根手指被炸断,右腿成残疾,左眼几乎失明。他为新中国的军工事业“开疆拓土”,“虽九死其犹未悔”。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株洲33Irr长、中南兵器工业局局长、国家兵器工业部副部长。他写了一本回忆录,叫把一切献给党,书中写道:我的一切都是属于党的,党叫我干什么就干什么;我的一切都是属于人民的,人民需要我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天性,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情怀。正是这种天性和情怀,使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据中组部统计,我们的党从建党初期的58名党员发展成为今天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党。二是党的路线所决定。党的路线包括政治路线、思想路
45、线、组织路线,它是指导一个党走向何处的至关重要的问题。路线正确与否,决定党和国家的兴衰与存亡。路线的核心,主要着眼于国家的前途与命运,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经济的繁荣与昌盛,人民的响往与追求。集中到一点,就是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脂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他还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可见党的路线就是党和人民的生命线。坚持党的宗旨就必须坚持好党的路线。毛主席早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就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一英明论
46、断,无论过去和现在都是无比正确的。我们党在100年奋斗中所积累的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正确的路线,不断排除来自左的或右的方面的干扰;就是在斗争中培养了大批为党和人民事业而不懈奋斗的干部。大家熟悉的县委书记焦裕禄,地委书记孔繁森,省委副书记郑培民,就是千千万万干部的代表。在这里,我要向大家重点介绍一下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焦裕禄同志。这位上世纪60年代的河南兰考县委书记,曾获得“最美奋斗者”称号。在那艰苦创业的年代,他带领兰考人民战天斗地,对内涝、风沙、盐碱三大袋害全面出击,综合治理。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基本改变了兰考贫穷落后的面貌,而他却因劳累过度,积
47、劳成疾,不幸以身殉职,年仅42岁。焦裕禄用自已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格,感人至深。1990年7月15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看到人民日报刊登的人民呼唤焦裕禄的报导后,有感而发,连夜写了一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魂飞万里,盼归来,此山此水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勿改英雄气!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如长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这首词充分表达了对焦裕禄同志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历史证明,有了正确的路线
48、再加上大批忠诚执行党的路线的干部,我们的党就一定无往而不胜。党的二十大确定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地位,这是新时期党的使命所在,党的宗旨所在。修改后的党章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党的二十大决议指出,“两个确立”,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这是对党的宗旨
49、最好的诠释。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一定会更加焕发出蓬勃生机,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三是党的最高理想所决定。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壮山河的的壮丽诗篇。党的二十大讨论通过的新党章,在总纲中再次明确,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共产党员入党时都宣过誓,誓词总共只有80个字,其中有22个字是这样写的: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可见实现党的最高理想,是每个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和最高追求,也是坚持党的宗旨的最终目的。在我们党的奋斗历史进程中,无数革命先烈为此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大家熟悉的夏明翰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