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农民收入问题 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docx

上传人:randyorton 文档编号:641540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决农民收入问题 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解决农民收入问题 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决农民收入问题 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决农民收入问题 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解决农民收入问题 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特征码 FdgecIfmvwNiDplLvFRj 当前,关于农民增收问题从上到下,从理论界到实际部 门,都给予极大关注,作了许许多多的探讨,提出了诸多的对 策和建议,很受启发,我们认为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是个系统 工程,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归纳和多层次进行分析,本文试图 从“三个关系”谈点看法。 一、要正确处理好“农内”和“农外”的关系 在诸多的探讨农民收入问题的中,主要的是从二个方面进 行研讨,一个方面是从农业内部去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另一 方面是从农业外部去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当然也有一些比较 系统地从内外结合作研究,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2、,都无可非 议。但是也有一种看法似乎有点绝对化,强调“农业的根本出 路在农外” 、 “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功夫不在农内,而在农外, 如果我们仍然重复过去打补丁的做法,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 我认为,城乡二元结构这个基本体制矛盾没有突破,无论怎样 调节微观机制的政策都很难发挥作用,同时提出,创造农村发 展的外部环境,首先要加快城镇化,尽可能吸纳农村剩余人口; 其次是在战略上以新的资源开发带动农村剩余人口的转移,比 第 2 页 如,在西部开发中,动员大量农村过剩劳动力从事水利建设, 实行人海战术,以工代赈,以工授地,安置东部剩余农民;再 次是在金融、保险、流通、批发等非农领域中发展农民专业合 作组

3、织,让农民有利可图,上述见解,被称为“农外论” 。对这 个“农外论”已有同志提出不同看法,认为农外富农之途是无 可挑剔的,甚至是应当进一步深入阐述的,而且也是需要大大 加以扩展的,但是认为目前“农内”进行增收活动“已经没有 任何意义” ,都是难以令人信服的。实际上,现阶段在我国广大 农村开展增收活动,还是大有可为的,并且分别从农业结构调 整、农业产业化、农地使用权流转和规模经营、土地产权制度 改革与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等方面加以论证。 本人认为,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或者说把解决“三农” 问题,绝然地分为外部问题和内部问题,或者单纯从外部或内 部去寻找解决途径,是不全面的,是欠妥的,更不能从

4、根本上 解决问题。从简单的道理上说,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内因, 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外因也可以起到主要作用,不过外因要通 过内因起作用,具体到解决农民收入问题,也很难单纯从内部 或外部找到有效途径,这里仅举一例加以说明。 大家已经比较一致认识到,要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 民收入问题,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以结 构调整为主线,农业结构调整问题,关系到农业内部许多问题, 比如,农业的区域结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的突出的区 第 3 页 域结构趋同效应,仍没从根本上解决,失去比较优势;农业的 产品结构问题,高质量的农产品比重小。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 争力,同时也带来农业效益低的问题

5、,但是如果单纯从农业内 部去解决农业结构问题,就不完全切合实际,也不可能从根本 上解决问题,这里还有个外部的问题。很明显的,农业结构调 整必须以劳动力转移结合起来,众所周知,目前农业结构调整, 最为迫切的既要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也要进行要素结构的调 整,关键在于农业劳动力的转移程度。所以,农业结构调整必 须与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并进,必须在制度层面上做出调整, 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推动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 移,为农业劳动力的流动和合理配置创造条件和拓展空间。还 有农业结构调整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支持,政府必须处理好财政 负担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对农业结构调整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 农业结构调

6、整应与改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等等。 农业结构调整涉及到许许多多的外部问题,切不可忽视,所以, 农业结构调整既涉及到“农内”问题,也牵涉到“农外”问题, 无法绝对地从一个方面去解决。 综上所述,我们的看法是,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必须正确 处理好内部和外部关系,内外结合,表里兼治。 二、要正确处理好“分”与“合”的关系 20 多年前,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 包经营,即在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基础上进行家庭经营, 第 4 页 打破了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集中劳动,集中经营, 统一分配”的模式,相对于原来的“大、一、统”的经营方式, 这实际上是一种分散经营方式,大大调

7、动了农民的积极性。20 多年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践 证明,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是亿万农民的历史选择,符合中国的 基本国情,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农村土 地二轮承包时,中央作出决策,延长土地承包期“30 年不变” 。 现在的问题是,我国农村经济经过 20 多年的改革与发展, 尤其是解决了绝大多数农民的温饱问题之后,也出现了一些新 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在这种背景下,有 的同志就提出“小农”怎么长大的问题,认为,改革以来,我 国农村从原有的集体制中裂变出 2 亿多个农户,这些规模狭小 的农户仍然深深印有中国农村几千年来所形成的“单个马铃薯”

8、特征,内在联系梗阻,组织脆弱,当前面对波诡云谲市场经济 时,他们表现出严重的先天不足,因为“小农”难以提高效率、 难以适应市场、难以避免伤害。因此,有计划地改变目前状态, 提高我国农民的经济组织程度,使“小农”长大,已是当务之 急,而且,这种组织起来,不是过去人民公社体制下的集体经 济方式,也不是一个小农加一个小农的简单结合,而且按照现 代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由其产业链条和内在的经济利益所 联结起来的合作关系,诸如此类,见诸于报刊杂志上,主张把 第 5 页 农民组织起来,或者主张走合作化的道路的和观点为数不少, 比如,有的主张“倾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 ,有的提出“国际上 发达国家的农民合作经

9、济组织在其农业发展中发挥着很大的作 用,我们也应借鉴其经验并根据中国的国情,积极鼓励农民开 展多种形式的联系与合作。 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民收 入问题,存在“统与分” ,即“分”与“合”的问题,换句话说, 就是继续坚持家庭联产承包制,还是采取各种形式把农民组织 起来,我们认为,应当正确处理好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分” 与“合”的关系。 首先,家庭承包经营决不能动摇,长期坚持家庭联产承包 经营不动摇,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农村市 场经济,增强农民收入,农民是主体,谁也不可替代,家庭承 包经营、乡镇企业、村民自治等农村改革都是农民首创,农民 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10、的主力,只有充分发挥亿万农民的创造力, 农村经济才能快速发展,农村改革才能进一步深化,才能最终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不动摇, 是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基础,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从 我国的国情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农业仍将是农民收入的主 要,土地仍是农民最可靠的生活保障,事实证明,凡是土地承 包关系不稳定的地方,往往出现的问题就多,社会就不稳定, 所以,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最大因素。 第 6 页 其次,应当采取措施,逐步地有计划地把农民组织起来, 诸如采用合作制等多种形式,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 业生产力发展,从事实层面来看,从已有的国内外实践证

11、明, 合作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主要优势是利益直接,民主管理, 能够真正代表和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是农户与市场、生产和 流通,农民与政府相互结合与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农业生产力 越是提高,农业产业化越是发展,越是要求农民组织化程度提 高,专业化分工明确,从我国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 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农业发展是在分户经营的基础上 进行的,生产规模偏小,且组织化程度低。据了解,目前我国 加入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业只占全国农户总数的 3%,这 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经济效益提高, 当然也就影响到农民收入的提高。 本人认为,要正确处理好农业发展的“分”与“合”的关

12、系,以提高农民收入,制度创新更为重要,所谓制度创新,就 是在实现农业产品化上,需要一套有效的组织形式,具体一点 说,在农产品生产环节上应采取由家庭联产承包来完成,并提 供初级产品;而在初级产品的销售环节,这是目前我国最为薄 弱的环节,应组织起合作社并由其完成,这有利于统一进入批 发市场,并获取较高的销售收入,最后,农产品加工环节,应 由合作社或股份公司来完成,最好以股份制公司为主,这样, 农业产业的不同环节,由家庭联产承包、合作制、股份制公司 第 7 页 三种基本组织形式来完成,使农业产业组织基本形式多样化, 突破现有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做法,上述作法,既坚持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又起到把

13、农民组织起来的道路,互相兼 顾,另一方面,一定要注意到,把农民组织起来,或者实施合 作制,一定要坚持“条件、自愿”的原则,也就是要看条件是 否具备,农民是否自愿,各级政府不能包办代替,不准强行实 施,这在历史上已有过教训。 三、正确处理好“抽吸”和“反哺”的关系 在改革开放前,咱们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虽然也把农 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大力宣传和提倡发展农业,但是, 实际上发展农业是为发展工业服务的,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 基础,发展的思路很明确,即农业为基础,优先发展工业,特 别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其后再“反哺”农业,这实质上是由工 业“抽吸”农业,把农业作为工业发展资金,实现工业原始积 累

14、,据有关部门测算,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通过“剪刀差” 形式为工业提供了近 1 万亿元资金,年均每年 200 多亿元,由 此,不难看出,改革开放前我国农业发展缓慢之原因的一斑。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提出优先发展农业,解决农业的基础 性地位问题,特别是采取措施,从制度上革新,坚持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逐步放开农产品收购价格,使农民做到实惠,农 民收入有很大幅度提高,大大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但是, 由于我们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旧 第 8 页 体制的影响依然存在,因此,发展的思维仍然带有旧思路的惯 性。在解决农民收入问题上,重城市,轻农村,先城市居民后 农村居民,其具体表现还

15、是明显的。比如,近几年,市场需求 不足,农产品消费首当其冲,价格长期低迷,农民卖难很突出, 从而影响到农民收入,为刺激消费,开拓市场,在寻求解决出 路的办法中,有人提出,先增加城市居民收入就会带动农产品 的消费,刺激农产品价格的提高,进而增加农民收入,我们是 有理由说,亿万农民为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立下汗马功劳, 功不可没,但是,由于长期对农业的“抽吸” , “抽农补工”的 做法,对我国农业发展的负面影响是很明显的,农业缺乏自我 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导致农业生产率提高缓慢,农民收入增 长不快,城乡差别扩大,因此,对农业的“抽吸”不能再继续 了,应当尽快变“抽吸”为“反哺” 。 实现对农业由“

16、抽吸”到“反哺”的转变,利农利国,就 争开拓农村市场,刺激消费来说,我国近 9 亿的农民,2 亿多 个家庭,任何商品普及率只要提高一个百分点,就会增加 200 多万件的需求,如果国家被真正“反哺”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可能很快就会转化为最终消费需求,拉动投资需求,形成国民 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要实现对农业由“抽吸”到“反哺”的转变,国家要实施 有效的保护农业的政策,而当前关键是国家要调整国民收入分 配结构,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农业特别是水利和生态 第 9 页 建设投入一定的资金,提高了农业的生产能力,但是,由于长 期以来对农业的发展欠帐太多,远没能解决问题,广大农民渴 望加大投入,最终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帮助防范自然 风险和市场风险,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尽快提高农民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