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2.docx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642293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特征码 PcCZMDzHLuMnMbNXzhen 一、认真学习领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分析、把握形 势,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 收工作的重要性 20XX 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31.76 亿元,按可比价格比 上年增长 1.9%,JP3粮、棉、油总产分别达到 50.4 万吨、 1.36 万吨、5.87 万吨,肉、蛋、水产品总产分别达到 6.16 万 吨、1.92 万吨、8.61 万吨,除粮食因播种面积减少和退耕还林 影响有所减 产外,分别比上年增长 9.9%、11.4%、1.9%、2.2%和 2.2%;JP全 市农民人

2、均纯收入达到 2385 元,增长 5%,居全省第八位。农 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工作稳步推进。茶叶、秋浦花鳜、皖 南土鸡、山野菜、花卉苗木、食用菌等优势农产品初具规模, 天方、美思佳、九华冷冻、官港市场等一批龙头企业竞争力、 带动力明显增强。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全年新建 沼气池 1.5 万口,全市已累计建设沼气池 3.1 万口,占全省沼 气池总数的 1/7。安全绿色有机农产品市场竞争优势逐步显现。 第 2 页 全市有 6 种农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4 种农产品获得国家绿 色食品认证,28 种农产品获省无公害农产认证,17 万亩茶叶获 得无公害产地认证。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

3、改善。 全年水利资金总投入 1.03 亿元。统筹城乡配套改革取得明显进 步。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直接减轻农民负担 1127 万元,粮食 直补全面完成,向农民发放补贴 1150 万元。社会救助、新型合 作医疗、基础教育等各项工作也取得积极进展。在肯定成绩的 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一些困扰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业面临的市场和效益问 题、农村面临的就业和全面发展问题、农民面临的维护经济利 益和保障民主权利等问题,还相当突出。而整个“三农”问题, 当前最突出的,就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年初中央出台了一 号文件,省委出台了八号文件,这两个文件含金量都很高,是 指导当

4、前和今后“三农”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深入学习 领会,用足用好用活政策。我的理解,关键要把握好三点:一 要坚持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中心任务, 挖掘农业增收潜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二要把增强政府的统 筹能力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环节,切实将政府的职能转变 到完善公共服务上来;三要把深化体制改革作为统筹城乡发展 的根本保障,消除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发 展机制。总之,各级各部门都要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深 刻领会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战略意图,深刻认识解决好 第 3 页 “三农”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切实

5、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增强统筹城乡 发展、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采取更有针对性、更加有力的措施,千方百计促进农民 收入的较快增长 1 、加快农产品优势产区建设。现在我市的水稻、棉花、 “双 低”油菜、水产品、沿江水禽、中药材等被分别列入了全国和 省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市农委这次又拿出了农业产业化的 8 个主导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已有一定基础的茶叶、鳜鱼、皖南 土鸡、茧丝绸等地方特色产品。这些产业和产品,就是池州的 比较优势所在,就是我们结构调整的重点所在,各地都要按照 规划的要求,强化特色和规模,促进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向 优势产区集中,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主

6、导产业。要着力抓好优 势产品基地建设,逐步形成北部沿江洲圩粮、棉、油、鱼,南 第 4 页 部茶、禽、茧的农业块状区域经济,以及以贵池为中心的秋浦 花鳜、以青 阳为中心的皖南土鸡、以东至为中心的沿江水禽、以石台为中 心的中药材优势产业带。建设优势产区,核心要抓好两点:一 个是要抓好加工型龙头,一个是要抓好市场和流通组织。向优 势产区集中不是把产品简单地拢到一起,而是要依托龙头企业 的带动,形成区域化种养、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产业整 体开发模式;不仅要把优势产区建成生产基地,更要建设成为 农副产品的加工基地、农产品销售基地,建设成为农村劳动力 的培训和转移基地。 2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推

7、进产业化的关键是培育龙头企业。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 扶持龙头企业的政策措施,今年市财政继续设立了产业化扶持 资金,各地也要根据财力状况,加强扶持。一是坚持多种所有 制、多种形式一起上的原则,谁有能力谁牵头,谁能牵头扶持 谁,尽快使更多的龙头企业进入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行列,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二是鼓励城镇工商企业发展农产品 加工业,尤其是精深加工,构建我市农产品加工体系,尽快形 成布局科学、大中小企业并举、高中低技术搭配的加工企业集 第 5 页 群,努力提高我市农产品加工率。三是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 +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合同契约、资产 参与、投资入股等多种形式,

8、与农户建立新型利益分配机制, 带动和帮助农民由生产环节进入附加值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 加工、流通等环节,让农民从中得到实惠。四是积极发展农民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致富带头人,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 织化程度,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探索多区域、 多层次的联合与合作。今年各地都要抓好 1-2 个专业合作经济 组织的 培育。 3 、加快农业标准体系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一是抓好标准化生产。大宗农产品要全面采用无公害标准,特 别是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的优势产区要逐步走上标准化生 产的路子。地方特色产品,要抓紧制定生产标准和配套的技术 规范,尽快使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二是抓好质量认证

9、。 这是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当然我们现在有了一些无公害农 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但与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的要求 相比,总体上数量还不多、规模还不大。要继续以国家无公害 食品行动计划为指导,加快产品和产地认证,尽快形成群体优 第 6 页 势。三是抓好质量控制。要逐步建立健全农产品的质量检测体 系,抓好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探索区域性质检站、市 场速测站建设,逐步实行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检测。 四是抓好执法监督。要切实加强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强 化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产出品质量安全的依法监督检查, 逐步使执法监督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同时还要注重动 物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10、 4 、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综合分析,我市粮食安全 是有保障的,粮食生产仍有潜力可挖。现在关键是要建立起有 利于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这里我特别强调,各地要 加强耕地的使用管理,由“藏粮于库”向“藏粮于地”转变。 要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五个不准”:除法律规定的国家和省重 点建设项目外,不准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不准将平原地区 耕作条件较好的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范围,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 行植树造林,不准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和进行畜禽养殖等严 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化隔 离带建设。要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确保占一补一,同 时搞好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加快中低

11、产田改造。 5 、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和小城镇发展。要大力发展农村中小 企业,重点是要放宽农村中小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清理和修 第 7 页 订限制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消除体制性障碍,加 快完善覆盖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 难问题,创造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要继续大力发展 乡镇企业,全面提升乡镇企业的整体素质,增强竞争力。要重 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小城镇建设 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产业支 撑,突出特色,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加快建设步伐。 要继续抓好 6 个中心镇的建设。 6 、加大农村劳务输出力度。要把农

12、业搞上去,就必须把农民 减下来。进城务工是农民增收的现实途径,各地要继续下大力 把劳务输出作为产业来抓。要积极开拓劳务市场,扩大劳务输 出的规模。今年要加强我市驻沪、京、浙、粤等地的劳务输出 服务机构建设,大力培育和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引导中介机构 把劳务培训和职业介绍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 度。要改善农民务工环境,简化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 各种手续,禁止巧立名目向外出务工就业的农民乱收费。要进 一步搞好就业指导和中介服务,为农民及时提供外出务工就业 信息,引导农民有序流动。特别要把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 培训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坚持培训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原则, 提高培训的针对

13、性和适用性。 第 8 页 三、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1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关键是要加强对农民技术培训和咨询服 务,核心是“教会农民怎么干” 。要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园、龙头 企业、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培训农民的作用, 通过多种形式向农民传授农技知识,大力培育农民技术员。要 稳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同时,积极扶持民间农业科技队 伍的发展,建立与优势农产品产区建设相适应的跨区域、专业 性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尽快形成国家推广机构和社会服 务组织相结合的多元化农技推广新格局。 2 、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着力培育农产品的营销主体。 要进一步

14、完善农产品的市场体系,以批发市场和区域性专业市 场为重点,放手发展、积极引导、逐步完善,为农产品销售提 供载体。要加快培育各类中介组织和农民经纪人,发展壮大以 农民为主体的农产品营销队伍。要加强农业信息服务,加快市、 县、乡三级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继续组织实施好“农业信息进 村入户到企活动” ,抓紧实现与乡镇站所、农产品市场、龙头企 业、农业中介组织的联网,开拓无形市场。要进一步搞活农产 品流通,开通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 。同时要加大名牌农产 第 9 页 品开发和宣传力度,加强农产品商标和标识管理,努力提高池 州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要继续实施好防洪保安

15、工程, 建设一批防洪除涝骨干水利项目,抓好险病水库的除险加固, 搞好大型灌区水利设施的配套改造,努力扩大稳产高产田、旱 涝保收田面积,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要加强农村“六 小工程”建设,坚持多元化、市场化等多种途径筹措资金,强 化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三要组织实施好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生 态工程建设,搞好城镇和村庄绿化,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 积极发展速生丰产林、名特优经济林、苗木花卉等林业生产基 地; 全面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林业产业化,促进林农增收。 特别是要继续抓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这是我们的特色和 优势,是当前“三农”工作的抓手。 4 、加快建立投资保障机制。一要认真落实中央

16、和省提出的 “一个倾斜” 、 “一个主要”和“两个高于” ,依法安排并落实好 对农业和农村的财政投入,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积极争取国家对我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资金支持,千方百计落 实 第 10 页 好地方配套资金。二要加大金融资金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要把农村信用社改革作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明晰产权 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为“三农”的服务功能。今年农村 信用社农业贷款占新增贷款的比例不能低于 80以上。三要采 取贴息、配套、补助、奖励等形式,鼓励和引导工商企业资本、 民间资本和外资直接开发农业。 5 、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要突出“路、水、电、医、学” 五个重点,科学编制农

17、村公路发展规划,加快县乡道路建设, 提高公路通达度;完成农村电网改造,抓紧验收,年内实行城 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发展,加大投入 力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大力发展农村 卫生事业,改善农村卫生环境,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逐步建 立和完善农村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加强农村预防保健和 计划免疫工作,对农村贫困农户实行医疗救助。同时,要努力 解决农村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问题,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和完 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继续搞好扶贫开发。 四、深化农 村各项改革,为农民增收提供机制保障 1 、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这次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今后 5 年内 农业税税率每年将减

18、少一个百分点;我省又在全面取消农业税 第 11 页 附加和农机养路费的基础上,将农业税下降了 2 个百分点。这 是中央和省在农村税费改革上的又一次重大政策调整。必须严 格按照政策调减到户。要加快推进配套改革,进一步精简乡镇 机构,按照时间要求,积极稳妥地完成乡镇区划调整,搞好分 流人员的安置,进一步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同时,要切实加强 农民负担监管,重点是要进一步清理规范涉农行政事业性收费, 落实农民负担的领导责任制和部门责任制,严肃查处各类加重 农民负担的行为,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行为,确保农民 负担不反弹。 2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继续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 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

19、制度。各地要妥善解决当前土地承包 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尤其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能随意打农民 土地的主意,出现类似情况坚决纠正。要在长期稳定并不断完 善 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按照“自愿、有偿、依法”的原则, 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稳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要按照保 障农民权益、控制征地规模的原则,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 程序,逐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有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 展 第 12 页 ,有利于保护耕地和农民利益的土地征用制度。要高度重视失 地农民的保障工作,合理分配使用征地费用,实行就业安置和 养老并举等措施,妥善安置失地农民。 3 、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今年我省要 全

20、面放开粮食收购、粮食市场和粮食价格。我们要抓住机遇, 面对沿海发达地区的粮食市场,进一步提高我市粮食质量,加 强粮食销售,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增加农民种粮收入。 要加快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按照有利于社会资本参与, 有利于保全国有资产、保全银行债权,有利于确保粮食安全的 原则,全面推进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建立 健全企业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 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要加强地方粮食储备,市政府今年安排了 80 万元作为粮食储备基金,要发挥好作用,增强政府对粮食的 调控能力。要进一步推进粮食直补方式的改革。这里特别强调, 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严格按照中央、省的要求,把直补资金直接 发放到农民手中,绝不允许用粮食直补资金抵扣农业税,各地 对此要高度重视,认真进行检查,违者要坚决予以纠正,并追 究相关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