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心得体会:砥砺三十载 奋进谱华章.docx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643750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心得体会:砥砺三十载 奋进谱华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读《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心得体会:砥砺三十载 奋进谱华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心得体会:砥砺三十载 奋进谱华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心得体会:砥砺三十载 奋进谱华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读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心得体会:砥砺三十载 奋进谱华章 特征码 jWOOBiKTdilgicNIzszX 读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心得体会:砥砺三十载 奋进谱华 章 根据省委党校第十七届“好书共读”方案部署,近期,我 认真研读了勃兰特、罗斯基两位中国经济专家编写的伟大的 中国经济转型 ,这本书通过翔实的数据资料,清晰的逻辑和扎 实的理论基础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成就进行了抽丝剥茧 般的分析,在不失磅礴的大气的同时深入浅出,即使不是经济 学专业出身的人读起来也并不晦涩,实属中国经济研究领域难 得一见、不得不读的工具书。在本书学习期间,我认真做好笔 记,并结合自己的思考与工作实际,形成学习

2、心得体会。 一、全书内容特点 改革开放 30 年,中国经济持续腾飞,在世界经济增长史中 创造了中国奇迹。北美两位著名的中国经济专家勃兰特、罗斯 基教授对此充满兴趣,邀请包括众多中外专家学者编撰了一部 第 2 页 研究中国经济增长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工具书,这就是伟大 的中国经济转型 。该书出版于 20XX 年,对中国 30 年的经济改 革历程进行全面细致的总结,共 20 章 754 页,分 20 个专题从 历史、发展经济学、世界范围内经济学理论阐述、各个经济专 题、经济改革的结构性问题等具体视角分析改革过程,最后对 未来(截至 2025 年)中国经济增长进行了展望。全书内容呈现 三个特点: (一

3、)内容翔实。全景式回顾了中国改革历程,涵盖政治、 劳动、人口、环境、资源、教育、科技、工业、农业、财政、 金融、结构转型、全球化、法制建设、收入差距、地区差异等 广泛论题,引用文献和数据丰富严谨,研究论述详尽深入。 (二)注重实证。注重利用数据和资料来展示改革的真实 过程,并归纳出改革历程的逻辑发展主线,而没有直接倾泻作 者的主观价值,较为准确和接近真实。既没掩饰作者对中国改 革巨大成功的由衷赞叹,也表达出对中国改革的一些负面问题 担忧和批评。 (三)理论扎实。各专题在国际经济学界基本上都是研究 前沿。各专题作者均有现代经济学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独到见解, 对中国改革的描述并非简单的数据陈列和资料

4、堆积,而是试图 提供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为读者从浩繁的的经济现象中归纳 出中国改革的逻辑主线。 二、令我印象深刻的内容观点 第 3 页 (一)中国经济的大转型。从 70 年代末实施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开始,中国已经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改革,这些改革越来 越具有连续性和集中性,但仍是部分的、逐步的、还没有完成 的,中国经济还缺乏全面改革成功所必须的一些制度基础。中 国改革开放 30 年的经验证实了经济命运不是注定的,国外的观 察者们都没有预料到中国在过去 30 年中的重要经济转型,渐进 式改革实现了中国经济的腾飞,没有哪个国家有中国这么好的 运气,能把国内劳动力同海外企业家的资本和知识结合起来运 用

5、。中国“路径依赖”的条件并非总是有利的,中国的改革不 得不克服计划时代遗留下来的麻烦因素,不完善的制度和政治 是中国前进道路上的危险信号,中国不稳定的财政制度成为继 续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资本市场继续倾向国有企业的做法会 削弱为加速就业而付出的努力;由于收入不平衡和财政上的忽 视而千万农村教育投入不足,会恶化未来的结构性失业问题。 (二)中国与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是一套经验的概括、 一套范例和工具,它告诉我们为什么在不同的国家,社会群体 和阶层以及相互之间存在生产力和收入的巨大差异,而且这种 差异将长期存在。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对比数据来了解 中国 30 年的发展历程和目前境况,在对比的

6、框架里来看待管理 问题,这是集中许多不同国家共同行政特点的问题,即腐败现 象和权力寻租机制。中国和许多发展中的转型经济体有一个共 同的治理特点,那就是官员在决策中有很大的权力,这种权力 第 4 页 为贿赂和腐败创造了机会。腐败是否成为发展的一大限制?实 证表明,在腐败水平相当高的情况下,中国、巴西、印度这三 个总体人口占全世界人口 40%的国家,依旧发展得很成功。短 期来看,由于经济发展的速度超过了社会治理制度监督腐败和 不正当交易行为的速度,发展带来了对不正当获得财产的回报, 从而刺激了发展。长远来看,人们会对快速发展期出现的治理 混乱进行补偿,揭露腐败现象更加简易和积极,政府治理越来 越有

7、透明度和责任感,将更好地服务于经济。 (三)中国的转型表现。通过与中东欧与独联体国家比较, 尽管中国和中东欧以及独联体的其他转型国家在体制和初始条 件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中国存在更多的农业经济和更稳定的 政治经济体制,中国采取了渐进的经济改革战略,在现有体制 上创造了新的经济活动,使中国避免了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所 发生的转型衰退,实现了经济高增长,并持续 30 年。 (四)中国转型过程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中国一贯的“渐 进主义”改革思想很符合中央集权体制下的国家领导人的需要。 中国改革的主要政策内容在不同阶段差别很大,大都可以归结 为权力结构的变迁和中央集权体制中的领导人所作的策略性权 衡。第一

8、阶段(1978-1993 年) ,高层权力相对分散,而持有权 力的人对改革的认识和所代表的利益又各不相同,因而互相制 约,使政策制定非常缓慢,形成的大多是渐进的增量改革。第 二阶段(1993 年以后) ,高层权力开始集中,愈来愈能够将改 第 5 页 革的社会成本加诸特定的社会集团,资源配置权再度集中化, 趋向于建设一个遵守规则而不是朝令夕改的体制。两个阶段显 示了经济政策的效果取决于行政权力的分配。中国转型过程中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人灵活敏捷的应变能力,就像走钢丝一 样,只有时间才能告诉我们中国领导人能否继续这样漂亮的走 下去。 (五)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人口因素。中国经济改革之 初,政府将

9、控制人品所为政策的重中之重,将人口控制与经济 改革作为“基本国策”并举,导致了更严格的控制生育政策的 出台,这种人口政策有利于经济增长。20XX 年以后,中国成功 转型为市场经济,但人口政策基本原封不动,在“可持续发展” 这个新命题下,缺乏人口因素在中国经济转型中扮演角色的认 真审视。更快的经济增长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难以估量的成本, 由于部分父母只能生一个孩子,很难说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是 否超出了父母为一胎政策所付出的直接代价。人口变化对经济 的影响通常要过几十年时间才能完全释放出来,中国将有很长 一段时间面临劳动力供给萎缩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困境,这种趋 势在短期内难以扭转,可能带来严重而持久的

10、社会影响。由于 中国各地区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力度不同,老龄化进程将会在全 国不均匀分布,各地区差别将很大,地区间人口差异对地区的 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会有重要影响,区域间的互动与联结将在未 来中国人口和经济变化过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第 6 页 (六)改革中的中国劳动力市场。中国不断发展的劳动力 市场对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传统社会主义 制度给城市劳动力的承诺对改革施加了限制。但随着时间推移, 劳动力市场继续与经济崛起同步发展,但在许多方面劳动力市 场的改革仍不完善,存在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户籍制度为移民 造成负担、教育住房等公共服务不平等待遇、城市劳动力市场 大幅非正式化、没被社

11、会保障覆盖的工人更易受伤害等关键障 碍。 (七)改革时期的教育。改革期间的教育发展表现形式同 改革前大不一样,因为改革者努力动员社会资源并强调教育和 经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政策调整教育方针,开始大力发展职 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结果,中国人的教育程度越来越高,而且 教育系统本身也更具前瞻性,在结构、资金和教育内容上也较 以前更加多样化,推动了中国融入国际市场的进程,而且与整 个经济发展的过程相辅相成。同时国际市场一体化进程提高了 教育回报,突出表现在教育投资回报的增加上。随着社会发展 和教育普及,教育质量和水平会影响中国将来的社会分层,教 育资历在劳动力和婚姻市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今天受 教

12、育最少(或质量最差)的群体将会成为明天的穷人,教育不 平等揭示了在不远将来的经济不平等。 (八)环境资源与经济增长。现有数字表明中国的增长是 可持续的,然而中国在优化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核算体系方 第 7 页 面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环境问题被忽视多年之后,终于受到 中国经济决策层的日益关注,尽管已经发布许多法规,政府在 统一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方面仍大有可为,尤其是在生态层面, 最受关注的就是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稀缺和全国性的水质下降问 题。中国危机的特征就是危机与机会并存,需要政府开动智慧 解决这些问题。 (九)中国的科学与技术。尽管中国改革前非常落后,但 同时也面临一个在技术上赶超西方的黄金机遇

13、。快速发展的国 内经济、鼓励资本流入和技术扩散的全球经济以及丰富的人才 资源禀赋,正在推动中国科技腾飞。当然中国要成为世界技术 强国还面临很多困难,如果中国能在加强市场制度建设方面取 得成功,包括改革融资体系以允许更多私人资本进入风险领域、 推动知识产权法律的有效实施以及继续扩大对国外技术和投资 的开放程度,那么中国在未来的 10-15 年中很可能成为全球的 技术强国。 (十)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实证表明,与 20 世纪 80 年代相比,90 年代的投融资等营商政策环境变得更加 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而到了 90 年代末,对待民企的政策变得 更加宽松,政府开始寻求改善民营企业的商业环境

14、,特别是对 农业改革的深入推进将有利于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随着政府 由之前“外资公司优先”转向“外资与民营企业并重”的思路 转变,是否将立即和大幅改善国内民营企业的商业环境,现在 第 8 页 还言之尚早,取决于政策的发展,但是当前的政策调整方向是 非常清楚的,即向着更加支持中国民营企业的方向发展。 (十一)法律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经济的成功促进 了法律的发展。正式的法律体系在给予人们回报的期望上起到 了一定作用,但没有起到很大作用。不管从经济上、政治上还 是社会上看,法律体系真正严重的缺陷和空白在于缺少一个能 够有效规范农村土地所有权的系统,好让农村对自己要交易的 土地拥有一些基本的权利。

15、土地交易可以促进农民合理使用土 地并获得最大收益中,农民也能够联合拥有土地。缺少解决纠 纷的体制已使当今经济社会付出了过高的代价是,但单靠法律 远不能解决这一问题,这需要政治的参与,法律在经济发展中 的实质作用并非那么大。 (十二)中国的财政体系:进行中的工作。公共财政至关 重要,关系到经济可持增长、经济稳定、收入和财富分配、教 育卫生等基础服务提供、政治稳定。中国的公共财政体系关键 在于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而公共部门的所作所为及其筹资方式 对中国的发展却神奇般地不产生任何影响。如果中国不开始更 系统地解决各级地方政府财政中已有的严重问题,那么随着时 间的推移,将日益扭曲资源的配置,加剧分配的紧

16、张,并且可 能将减缓近年来中国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如果不能构建出一 个公共机构和地方政府组成的可持续性更强的财政框架,政府 就不能理解或解决收入和支出方面的问题。政府能否成功地在 第 9 页 财政休系的关键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扩大改革影响将在很大程 度上左右中国的财政及未来经济。 (十三)中国的农业发展。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是国家经济 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改革开放前后农业部 门的表现有很大的不同,改革开放后,农业部门成功地奇迹般 的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劳动力、食物、原材料、出口以及工 作岗位,但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提高 8 亿农业人口收入和生活 水平)仍未能实现。农业部门面临的真正挑战

17、是它能否解放更 多的农民到城市里生活和工作,仅仅留一小部分的农民家庭控 制足够多的土地和其他资源,使他们日子过得更好。中国可能 还存在其他因素限制增长,如技术进步导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降低,越来越多的土地被用于兴建房屋、道路和商业设施,将 会使农业和非农业部门的关系更为紧张。这一趋势要求建立更 好的管理体制以调解矛盾、补偿弱者、规制污染者,并能推选 一系列政策来促进一个现代的、富裕的农业体系的形成,使之 能与中国大部分居住及工作在非农部门的居民和谐共存。 (十四)中国的金融体系。稳定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 要因素,而金融体系的稳定与经济稳定密切相关。减少不良贷 款并最终使其降低到正常水平的长期

18、努力,对避免银行危机是 至关重要的;而完善监管制度可以避免股市崩盘。如果中国开 放资本账户,将会有大量的国际资本涌入,而大规模的资本流 动和投机炒作会提高发生双重危机(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的 第 10 页 风险,这种危机曾在 1997 年严重破坏了亚洲新兴国家的经济。 为防止此类危机,改进金融体系的政策应当与财政、贸易政策 相互搭配使用。 (十五)中国的工业发展。改革以来中国工业取得巨大成 就,以及从过去的成功中获得的信心和乐观,将成为推动未来 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日本从令人崇拜的工业巨子到经济长期停 滞的迅速转变,说明过去的成功并不能保证未来的繁荣。中国 的成就已经促使所有企业都要做出反应。随

19、着全球产业价值链 重构的加速,中国未来的增长必须建立在继续促进改革、促进 产业升级和企业合并的基础上。中国商界和政府明白:过去的 成就并不能为未来的成功提供保证,这种意识使我们相信随着 产能构建和更多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中国制造业在未来几 十年中将取得更快的发展。 (十六)拥抱全球化。中国采取了发展中国家最为开放的 贸易政策和外商直接投资体制,是改革时期取得的最显著的成 就之一。中国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大体与中国的比较优势相一致, 为中国及期贸易伙伴带来了重要的利益。中国的一些改革者在 追求加入全球化过程中表现出了值得称赞的实用主义精神和勇 气,后代人将为此感谢他们。对中国的领导层而言,货币低估

20、 是 20XX 年以来才出现的,拖延货币重估的代价在逐步上升,不 仅是指史无前例的外汇储备的积累或者与重要贸易伙伴关系的 恶化。只要货币体制一直没有大的改变,中国人民银行将始终 第 11 页 受到为防止过度发展而不断追求谨慎宏观经济政策的严重制约, 货币被明显低估的情况持续越久,资源错置的可能程度也越大。 (十七)中国的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改革 30 年,中国人 均 GDP 每年以 7%的速度增长。通过构建农业、国有、非农业非 国有部门的三部门的结构模型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在过去 的 30 年内,中国非国有非农业部门是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量, 表现为此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传统的将非

21、农业部门 作为一个整体会掩盖这一重要的增长。2、改革初期,巨大的部 门权重扭曲和壁垒,使得中国经济遭受到资源向新型产业流动 的阻碍,中国改革的重点必须放在减少资源流动壁垒上,使得 资源向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高的部门流动。3、三部门的壁垒减 少促进了总体经济增长,其中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间劳动力 流动壁垒的减少发挥更重要的作用。4、虽然壁垒有所减少,但 信贷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壁垒,通过减少信贷市场的扭曲,将 会获得大量的收益。 (十八)中国经济转型中的收入不平等。改革 30 年,中国 收入不均水平显著提高,这种收入不均的扩大,必须放在中国 的大环境下考察:收入快速增长和福利的改善使得千百万的中 国

22、人特别是农村人摆脱贫困状态,但贫困依旧存在,超过 1.2 亿贫困人口集中在农村。也许没有任何一个别的因素能像教育 那样影响未来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分配。中国需要像大多数其 第 12 页 他国家一样采取再分配税制,以支持“社会安全网” ,提供公共 品并让社会上更多的人能分享财富。 (十九)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因素。中国空间结构的特点 是工业结构极度分散、城市集聚不足、城市化进程缓慢、地区 专业化水平低以及要素流动性差,这些严重阻碍了全国市场的 形成。30 年来,城市人口增长率高,主要由于净移民和城市地 区的扩张。中国城市正在经历“功能专业化”阶段,制造业生 产从特大城市分散开,但总部以及商业金融和服

23、务中心依然集 中在大城市,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改革将会促进工业继续成 功地从大城市和市郊地区分散到中型城市。户籍制度下的城市 政策限制了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迁移,空间聚集程度低,限制 了规模效益和整体生产力水平,随着移民限制的放宽,更具竞 争力的地区将会经历加速增长而竞争力差的地区将面临人口流 失。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空间发展是由中央计划“有形之手” 控制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实施,计划体制的一些关键结构继续 影响着资源配置的空间结构,其中一个结构就是司法行政级别, 其具有“看不见的墙”阻碍了全国经济整合。市场力量是否会 占上风,取决于制度的变化。 (二十)预测 2025 年之前中国经济增长。预测未来

24、经济增 长是很困难的,本专题就列举很多变化的因素,如人口数量及 素质,中国对外的投资结构等。预测结论:“接下来的 20 年中, 中国经济将会继续沿着快速增长的道路发展。预测经济每年会 第 13 页 实际增长 6%-8%。这虽然明显低于 1978-20XX 年 9.5%的增长率, 以 6%-8%的速度扩张 20 年将带来中国经济大的增长,无论是绝 对量还是相对量,并且会极大地提高中国近 15 亿居民的生活水 平。 ” 三、我的学习感受 改革开放 30 年以来,中国经济取得长足进步,倍受关注, 即使是经济遇到瓶颈,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时,通过一系列的经 济改革,中国经济任然奇迹般快速增长,增长速度是世

25、界的 3 倍之多,取得的成就是不可否认的。一方面,经济规模迅速扩 大,目前仅次于美国。另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断提高, 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正如伟大的经济学家马歇尔所言, “自然不会飞跃” ,中国创造出“中国奇迹” ,必有其理。有关 经济学家对此作了大量研究并给出解释,有人认为是先解放农 村劳动力,显著增加农业产出,然后通过乡镇企业的崛起和城 市国有企业的改造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也有人认为主要是县 一级的区域竞争,在财政制度改革之后,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活 力;还有有人追溯到过去的传统和文化,认为东亚经济增长模 式与西方有所不同,等等。 勃兰特与罗斯基组建了最出色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做好

26、相关基础研究工作,通过确凿的基础事实和研究论证,形成 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 。全书汇集了数十位学者协作的二十篇 专题论文,较为全面研究梳理中国经济过去现状和未来,试图 第 14 页 解释“中国奇迹”的成因,运用各种经济统计和政策分析方法, 调查甄别,把统计年鉴上毫无生气的数字,转变成一幅幅生动 的经济画面,认真专业,在每一个领域内搜集丰富资料,严谨 地梳理出局部的逻辑,有理有据,有观点有实证,从各个方面 描绘中国经济发展的真实历程,实属不易,这本身就是一项复 杂而伟大的工程。 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之路具有中国特色,没有任何经典 教科书和历史经验可鉴。这项改革从农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释放出

27、惊人的能量,一下子提高农业产量,缓解农业压 力,这个成连制定政策的领导人都没有想到。中国经济以此为 契机,一步步摸索着走上转轨之路。此后的中国经济发展经历 了多次的考验,物价开放,通货膨胀压力,国有企业改革,城 市化,金融危机等等。不管怎样,中国经济全都“摸着石头过 河”挺过来了。回顾祖国走过的风雨历程,我们或许会有一种 民族的自豪感,而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会让我们陷入失望,但是 无论如何我们的祖国挺了过来。或许,我们对今天的政府和党 存在的问题愤愤不平,但不可否认的是,政府和党确实做了很 多卓有成效的改革,中国正在一步一步的走向世界,正在恢复 自己昔日的荣光。 当然,这种发展路径,也留下大量令人

28、担忧的隐患和弊病。 近年来,这些多年未能解决的顽疾逐渐对中国经济开始产生影 响,特别是收入分配差距明显拉开,居民所急需的养老、医疗 第 15 页 等社会保障跟不上,金融市场产生泡沫,使得居民的生活压力 陡增,等等,导致一些人对中国目前采用的发展模式提出质疑。 有人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资源大量消耗、环境被严重破坏,导致人们生活质量不升反降, 治理这些污染在未来都将付出更多的代价。 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一书对中国经济的未来还持一种 谨慎乐观的态度,所有这些问题中国未必就不能有效解决,只 要经济还能保持一个稳定的发展速度,这些坎坷就都能迈过去。 书中提到近几十年中国经济

29、增长主要是靠投资拉动,而投资对 经济的促进作用正在不断下降,在未来的十多年里,如果保持 现有经济模式不变,那么投资大约只能带来 5左右的增长速 度,与我们保持多年的 8甚至 10的增长速度相去甚远。然 而,经济增长模式都有一定的规律的。正如 80 年代的亚洲四小 龙,靠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发展密集型产业。中国吸取 这些国家经济改革经验,改革前期也大力发展密集型产业,充 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政策也给予支持。但是随着国内的工资 不断上涨,为了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得不产业转型,一定要继 续产业升级,加强技术投入。因此,中国必须改变自己的经济 结构,不断进行产业升级,而中国拥有世界最多的人口,理论 上也应该拥有世界最多的高智慧人才。随着中国大力发展教育 事业,多措并举加大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评价力度,更加 注重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注重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替代 第 16 页 投资和要素驱动增长模式,中国经济的未来仍充满潜力、大有 可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