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2018年3月人才工作交流发言稿.docx

上传人:randyorton 文档编号:645353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院长2018年3月人才工作交流发言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院长2018年3月人才工作交流发言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院长2018年3月人才工作交流发言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院长2018年3月人才工作交流发言稿.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院长 2018 年 3 月人才工作交流发言稿 特征码 DtgSjBquxUfyLVShQzCY 院长 2018 年 3 月人才工作交流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年是学校的“党建工作对标年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 设年” ,凸显学校对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结合学校 召开高层次人才工作推进会,我就化学化工学院近两年人才队 伍建设情况谈几点感想,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请提出宝贵意 见。 一、摸清家底,找准问题,明确人才工作总体思路 20XX 年,化学化工学院仅有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2 个专 业,时有教职工 24 人,其中,一线专任教师 15 人,高级职称 7 人,博士

2、5 人,45 岁以上教师占到 1/4。这样一个与区域经 济社会发展具有天然紧密联系的化学、化工学科群,专业数量 和人才队伍现状却面临着发展的窘境。同时,存在着教授、博 士流失严重;人才队伍建设存在认识误区、高层次人才匮乏、 第 2 页 双师型师资薄弱、师资结构性矛盾突出、培养机制不健全;教 师从事教研教改的氛围不浓,应用研发总体能力不强,产出率 不高等一系列问题。 针这一现状,我院及时研究确定了人才建设工作思路:以安 康学院“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为引领,按照学校“转 型发展、提升层次” 、 “两个一流”建设、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等新要求,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院的当务之急,通过转变观

3、念、引育并举、搭建平台、创建团队、提供保障服务等举措, 加快推进领军人才引智计划、高水平人才培育计划、青年人才 培育计划、 “双师型”教师建设计划等工作,经过 3-5 年的努力, 建设一支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二、转变思想观念,统一认识,把人才工作当做第一要务 两年前,我院相当一批教师认为:一是进人多了,课时少了, “蛋糕”分的少了;外出进修、实践锻炼多了,耽搁多了,钱 拿的少了。二是博士是人才,现有人员中难道就没有人才?花 那么多钱,他们无非搞几个项目、弄几篇,能为学校创造多大 价值。三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围绕地方搞研究,难出 SCI 论文, 评职称就难了,不愿意走出去

4、、懒得下功夫。 第 3 页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在教职工大会上多次讲、反复讲,帮助分 析我院人才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的紧迫性,让教师了解学 校转型发展、提升层次、争创一流的目标要求,强化人才工作 是第一资源的认识,宣讲学校“用好现有人才、稳定关键人才、 培育高端人才、引进紧缺人才”的人才观,传达学校新出台的 激励保障措施等。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与探讨,全院在思想上、 认识上达成了统一,进而为我院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奠定了基 础。 三、成立人才工作组织机构,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会商机制 1. 成立了化学化工学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 党总支书记任副组长,成员包括 4 个系主任、办公室主任和

5、博 士代表。院长负总责,党总支书记负责政审,考察人品、师德、 团队意识、家庭情况,系主任和博士代表负责考察专业能力和 水平,综合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协调、联络和保障服务工作。 2. 建立人才工作制度。制定了年度人才队伍建设计划、 化学 化工学院人才招聘简章(20XX-2019) 化学化工学院师资共同 体实施办法 化学化工学院大学生“双导师制”实施办法等 文件,明确了高层次人才引进、教师培养培训等建设目标和实 第 4 页 施办法。 3. 定期研究人才工作。在年初、中期、年底等时间节点,研究 部署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及教师培养工作。传达学习了安康 学院人才工作暨第四次教学工作会议材料 安康学院师资队

6、伍 建设制度体系 化学化工学院 20XX 年组织教师赴行业企业实 践锻炼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安康学院“定责、定编、定岗”实 施方案等文件和学习材料,举办了学院人才队伍建设与科研 工作专题会、学院青年教师暑期实践锻炼总结暨经验交流会等。 20XX 年召开涉及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党政联席会议 15 次,组 织面试 8 次。 四、坚持引育并举,搭建平台,提供保障服务,创新人才工作 机制 1. 坚持“用好现有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培育高端人才、引进 紧缺人才” 一是在用好现有人才方面,安排纪桢博士、袁光辉博士、黄婷 副教授、靳文娟讲师担任系主任和专业负责人,黄婷、靳文娟 还兼任教工两个支部书记;安排纪桢、袁

7、光辉、谢娟平作为 3 个科研平台的负责人,武立州担任工会委员,王和平为 xx 省富 第 5 页 硒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室主任;推荐谢娟平、袁光辉申 报学术带头人;组织 6 名青年教师申报“第二届中国创新挑战 赛(安康) ”项目 7 个。 二是在稳定关键人才方面,我院获批学校硕士点培育学科单位 后,将硕士点培育学科负责人交由谢娟平教授,并让谢娟平、 靳文娟分别主持申报了 2 个学科建设配套项目;20XX 年,袁光 辉博士原本打算与西北大学签约,我们经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 作,随返回母校工作;鉴于曹国标博士的表现,学院支持他成 功申报了副教授职称。 三是在培育高端人才方面,袁光辉博士获得“安康市

8、青年科技 奖” ,武立州博士入选 xx 高校首批“青年杰出人才”,推荐申报 xx 省“青年拔尖人才” ;纪桢博士被推荐申报 xx 省“黄大年式 教学团队” ;黄婷副教授被推荐申报 xx 省“三秦学者”创新团 队。 四是在引进紧缺人才方面,由于制药工程、化妆品方向的博士 引进十分困难,通过嘉南药理大学、镇平县挂职副县长等朋友 帮助,成功引进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院长马世平教授担任 “学科首席专家” ;从台湾长庚大学引进了化妆品方向的许佳林 博士;从中科院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引进了制药工程博士后任莉 第 6 页 莉,他们将于近期到岗。 2.坚持学科方向区别对待的原则,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一是严把应聘人员专

9、业方向,对人品较差、不符合本院专业方 向和科研方向的人员,以及不具有转型潜质的人员不予考虑。 二是坚持学科专业方向区别对待的原则,化妆品工程与技术、 制药工程博士极少,难以引进,可适当降低学术标准;鉴于材 料化学方向应聘博士较多,我们要求必须有 1 篇 SCI 一区或 2 篇 SCI 二区以上的标准,重点招聘 80 年代末或 90 年代初的人 员。三是招聘不走过场,面试人员独立判断打分,发表意见, 现场汇总,会商后形成招聘结论。 3.为人才搭建平台,组建团队,促进人才脱颖而出 一是组建了秦巴中药资源研究、富硒食品研究、新材料研究、 化学工程工艺技术 4 个科研平台,新增校企共建市级科研平台 2

10、 个,凝练形成 8 个研究方向,组建 8 个团队,由教授和博士 任团队负责人;“资源整合”以后,内设了科研实验中心,由 袁光辉博士负责 8 个科研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实行“预约 制、流动式、开放式”管理。 第 7 页 二是组建了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材料化学 4 个教学团队,团队负责人由纪桢、袁光辉、黄婷等博士、副 教授担任,他们兼任了繁重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产教融合等工作,20XX 年我院教学工作能取得全校的一致认可, 他们应居功至伟。 4.做好保障服务,使青年人才安居乐业 一是构建和谐学院,营造干事创业和谐氛围。确立了“保方向、 保稳定、保发展”的保障服务理念

11、,一个“团结和谐、积极向 上”的学院文化已经形成,为高层次人才回归、引进、发展创 造良好环境。 二是保障高层次人才教学、科研基本条件。在学院的“资源大 整合”中,专门新建了“博士联合办公室” ,设置了科技创新实 验室,配备必要的科研仪器设备;与省内部分高校和地方企业 建立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机制;在待建的“产教大楼”专门设 计了科研团队研究室。 三是强化服务意识,关心高层次人才生活,着力解决生活困难。 院长、书记、办公室主任通过积极协调,在后勤保障处的支持 下,改善了武立州、孟现星、王和平、许佳林等博士的住房条 第 8 页 件;每年的困难职工补助名额均给新进教师;年终奖励绩效二 次分配时,专门为

12、每名新进博士发放 3000-5000 元人才引进费, 给新进硕士每人发放 1000-1500 元引进费。 5.建立了“三对接、三结合”的青年教师挂职锻炼工作机制 即挂职锻炼实践基地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企业对接、与学生实 习实训基地对接、与结对扶贫攻坚工作对接;实践内容与教师 所在专业及课程教学相结合、与科研方向相结合、与指导学生 创新创业项目相结合。这些基地对于实施产教融合项目、开展 实习实训和结对帮扶工作奠定了基础,实践内容为教师改革教 学内容与方法、申报科研项目、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提供了帮助。 孙安霞、孟现星等青年教师的良好表现赢得了基地的好评,孟 现星博士还接受了 xx 电视台的采访。 6.

13、建立了人才考核评价导向机制 我院每年制定“教师教研、科研工作任务清单” ,根据教师特长 优势,清单任务实行“选项制” ,细化教师岗位任务。年终按照 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分配,对教学综合评价位居全校前 50 位的教师,以及教研教改、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 等方面成绩突出的教师,绩效分配时进行综合奖励,年终考核 第 9 页 优先评优;对未能完成任务的领导和教师将扣除部分奖励绩效。 五、人才工作初见成效,学院发展充满希望 两年来,我院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第一要务,取得了重要进展。 教职工人数增加到 42 人,其中,专任教师 33 人,高级职称 9 人、博士 11 人、硕士 18 人、 “双师

14、型”教师 8 人。与两年前相 比,在退休 1 名教授,调走 1 名教授和 1 名博士的情况下,专 任教师净增 11 人,引进博士 7 人、硕士 4 人,3 人获聘副教授, 有“学科首席专家”2 人、外聘教师 17 人。有 3 名教师报考博 士,1 名教师外出单科进修, “导师制”培养青年教师 6 名,赴 行业企业锻炼 6 人,申请海外研修 3 人,培养青年教学骨干、 学术骨干 12 人,师资队伍数量、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学源 结构的明显优化,为学院发展注入了活力。 近两年,有 3 名青年教师进入学校“第七届青年教师赛教”决 赛阶段,寇莹获得“青年教师教学能手”称号,改革的课程被 评为校级“优

15、秀教改示范课程”第一名;纪桢博士主持了专业 综合改革、工程专业认证、毕业设计改革试点工作。博士领衔 的科研团队申报 2018 年国家基金项目十多项;科研平台组织储 备项目 45 项;教师发表论文 55 篇,其中 SCI 收录 15 篇、C 刊 第 10 页 6 篇、核心 20 篇,出版专著 2 部,获得国家专利 5 项,获得市 级科学技术奖 3 项,等等。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人才队伍是办学的第一资源,兄弟学院 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举措和成功经验,化学化工学院的 人才培养工作尽管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的高层次人才工 作起步较晚,与建设一支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相适应 的教师队伍还有不小的差距。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 说明人才培养工作是一个需要长期的、持续发力的过程。我们 深知“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的道理,这就要求我们还需 要下大力气改善条件,完善保障,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为 各类人才的脱颖而出作出不懈努力,为建设有特色、省内一流 的学科专业和优秀人才团队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