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从传统文化中学什么.docx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649685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领导干部从传统文化中学什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领导干部从传统文化中学什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领导干部从传统文化中学什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导干部从传统文化中学什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领导干部从传统文化中学什么 特征码 jEayWKufohUqTlOEelod 领导干部从传统文化中学什么 在实践当中,受功利性读书观影响,个别领导干部对传统 文化的学习有失偏颇,存在着“肤浅化” “庸俗化” “教条化” 的倾向:或为了解官场文化,或为洞察厚黑之学,或为学习处 世之道,或为熟谙潜性规则凡此种种,都是将学习作为实 现既定目标的手段,背离了学习的本旨。至于囫囵吞枣、不求 甚解,只是拿传统文化来装点门面、自我标榜的,也是有的。 培根曾经说过:“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 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领导干部学习传统文化,应当 树立正确的目标取向,选择科学的立

2、场、观点和方法,防止误 入歧途和陷入盲目。 修身之德 古人非常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传统文化当中的修身克己 思想随处可见、俯拾皆是。 大学一开始就讲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并强调“一切皆以修身为本” 。 左传提出立德 立功立言之三不朽,并将立德奉为“大上”即最高层次。孔子 第 2 页 要求杀身成仁,孟子提倡舍身取义,曾子则曰“一日三省吾身” , 林则徐更是指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至于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等更是许多士大夫一贯秉承的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当今领导 干部承担着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重要职责,认真学习传统文 化,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养

3、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可以说是 为政的基本条件。这就需要广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传统文化当 中的修身克己思想和自我反省精神,不断提升道德境界,学会 知足、知止、知畏、知耻;勇于进行自我剖析,做到慎独、慎 微、慎初、慎终。并通过长期的砥砺坚持使之内化于心、外化 于行,成为生活上的日常规范和工作中的行为准则。 为政之道 传统文化当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治国理政方面的探索和智 慧,比如:“天人合一” “和而不同”的宇宙观和世界观, “民 为邦本,本固邦宁”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礼法合治、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以及“治大国若烹小鲜”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治理经验,等等。实践证明,有些探

4、索 和智慧直到今天对于中国乃至世界仍然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意 义和借鉴价值。上世纪末,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瑞典人汉内 斯阿尔文教授曾经指出:“人类要想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 就必须回到两千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作为领导干部, 应当认真总结历史上的治国理政思想和方略,从中汲取正反两 第 3 页 方面的经验教训,并结合当今的国际国内实践进行创造性地转 换重塑和批判性地继承发扬,不断提高治国理政的本领。 兴替之律 历史记载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古往今来的兴衰治乱、 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 汇。古人云:“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 ”恩格斯指出: “我们根本没想

5、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 ,历史就是我们 的一切。 ”多学习一些历史知识,有助于开阔我们的眼界和胸襟, 在认识问题时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以历史眼光来想问题、作 决策;有助于我们从中总结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找到 前进的正确方向,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有助于我 们获得经验和启示,并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来很好地指导我们 今后的实践。能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得见多远的未来。 领导干部只有认真学习历史、深刻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 现在、面向未来。 审美情趣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在更深层的意义上,不 是为读书而读书,而是为修炼心性、完善人格,为培养高雅的 审美情趣。黄宗羲曾经

6、说过, “人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林语堂认为, “读书的主旨在于排脱俗气” ,强调的都是读书 对于精神气质的培养和熏陶。曾国藩则曰, “刚日读经,理气养 生也;柔日读史,生情造意也” ,俨然是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生 第 4 页 活情趣、一种休闲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独特的 审美价值和心灵体验,尤其是文学艺术作品,更是以其深邃的 思想境界和极高的文学造诣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国人的精神世界。 品读这些文学艺术作品,无论是唐诗的慷慨激昂,宋词的浅吟 低唱,还是明清小说刻画的世态炎凉、人物群像,本身就是一 种精神的陶冶、心灵的洗礼。 总之,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需要秉承科学客观的态度,既 不能照单全收,更不能全盘否定。对其糟粕,比如特权思想、 等级观念、官本位意识等,要深挖其历史根源,以达到批判当 下时弊的目的。对其精髓,则要本着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原 则继承发扬,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深邃的哲学思想、 质朴的道德操守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这既是国学复兴的题中义, 也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