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655719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市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XX市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XX市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市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特征码 uefDTSvUSirGVsdQFFWD 从 20XX 年开始的“十一五”时期,是完成十六届五中 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历史任务的关键时期。 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市农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切实提高农业的整 体素质和效益,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奠定坚实基础,根据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实际和市“十一五” 规划要求,编制市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XX-20XX 年) 。 一、规划基础 “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 首位,切实加强对农业各项工作的领导。各级围绕“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总体

2、目标,优化农业结构, 推进科技兴农,提升质量水平,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取 得显著成绩。主要体现在: 1、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20XX 年,全市完成不变价农 业总产值 16.81 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 6.4%,农民人均纯收入 4591 元,比 2000 年增加 1125 元;农业增加值 21.62 亿元,比 2000 年增长 34.3%,年递增 7.6%。20XX 年粮食总产量 57 万吨, 亩产 431 公斤;油料总产 5.1 万吨,亩产 158 公斤;粮油亩产 第 2 页 水平分别比“十五”初期提高 4.9%、3.3%。20XX 年生猪出栏量 94.3 万头,家禽饲养量 1099.2

3、 万只,山羊出栏量 31.5 万只, 奶牛存栏量 1241 头。20XX 年肉类总产 8 万吨,比 2000 年增长 17.3%,水产品产量 1.7 万吨,比 2000 年增长 9.7%。 2、生产结构更加优化。农业总产值中林牧渔业产值占 55.3%,其中养殖业产值占总产值的 47.9 %,分别比“十五” 期初提高 8.3 个、8.1 个百分点。种植业优质专用品种比重提 高,优质稻米、专用小麦、优质油菜种植比例分别达到 90%、98%和 100%以上。养殖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元生猪、 杂交山羊、优质家禽、优质水产品上市比例分别达到 30%、20%、85%、60%。林业产业异军突起。 “十五

4、”期间新增成 片造林 14.7 万亩,建成绿色通道 1300 公里,新建完善农田林 网 64 万亩,四旁植树 1000 万株,森林覆盖率提高 7.8 个百分 点。 3、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围绕粮油、蔬菜、畜禽、银杏、 特色水产品等特色产业,建成初具规模的农产品基地 42 个。培 育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130 个,农产品加工值达到 21 亿元, 年出口创汇 1000 万美元。 “苏三 0”集团跻身国家级龙头企业 行列,省和泰州市级龙头企业达到 13 家。订单农业起步发展, 20XX 年订单收购农产品可达 2.3 亿元。 4、科技贡献分额迅速上升。5 年累计引进推广各类新品种 (系)100 多个,大

5、面积推广 20 多个,大宗作物良种覆盖率达 第 3 页 95%以上。稻麦轻型栽培、麦套稻、水稻塑盘旱育抛秧、银杏早 果丰产、生猪高效集约化养殖、高床养羊、大棚养鸡、水产品 网箱养殖等重大技术的推广,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力。 5、农产品质量建设开局良好。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22.4 万亩,申报并获得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 品共 58 个,制定了省、市级农业地方标准及有机农业标准 28 项,建成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7 个。在城区主要农 贸市场实行了市场准入。 展望“十一五”期间,我市农业经济发展面临难得机遇和 严峻挑战。一方面,随着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的 加大,

6、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将大为改善;城乡居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对农业的多层次需求增加,拓展了农业的发展空 间;长三角经济发达城市农业产业的转移,为我市农业借助外 力发展带来良机。另一方面,随着农产品买方市场和大流通格 局的形成,我市的农业结构和产品质量滞后于城乡居民高质量、 多样化的生活需求,难与国内外质优价廉的农产品竞争;随着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农业的土地和优质农村劳动 力资源日益紧缺;乡村两级干部队伍精减以后,农业经济工作 领导力度、农民和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呈弱化趋势。 凡此种种都要求我们在新时期新阶段审时度势,趋利避害,科 学规划和精心组织好农业和农村经济。 二、 “

7、十一五”农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工作目标和 第 4 页 突破重点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 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两个趋向”重要论断和 “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的要求,用先进的物质条 件装备农业,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先进的管理理念 指导农业,用先进的组织形式经营农业,加快农业的产业化、 外向化和生态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为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发挥产业推动作用和物质基础作用。 (二)主要发展目标 1、农业经济总量指标。期末农业总产值 23 亿元(90 不变 价) ,年递增 5.5 %左右,农业增加值 29 亿元,年递增

8、 5 %左右。 粮食总产量稳定在 50 万吨左右,畜禽肉类总产达到 10 万吨,水产品产量 2.2 万吨。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20 %。农民来自一产的收入年均增长 8%。 2、农业经济结构指标。农业总产值中养殖业产值比重达到 52%,提高 4 个百分点。种植业品种优质化、专用化率达到 80%,提高 10 个百分点。养殖业名特优新产品的比重明显提高, 三元生猪、杂交山羊、优质家禽、优质水产品上市比重分别达 到 60%、50%、55%、60%。 3、农业产业化经营指标。 “十一五”末农产品加工企业发 展到 180 家,产值 35 亿元以上,与农业产值的比例 11。市 第 5 页 级龙头企业经营收入

9、 60 亿元,年递增 12%;农产品批发零售市 场达到 180 个,市场交易额 65 亿元。农业利用“三资” 15 亿元,其中外资 4000 万美元以上。期末农产品出口值 2000 万 美元,年递增 15%。 4、农业科技进步指标。引进示范推广种养业新品种 150 个,推广新型农业生产技术 20 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 训 10 万人次以上。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无公害农产品、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达到 50 个以上,优质农产品比重达到 80%。 (三) “十一五”突破重点 针对“十一五”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形势和新要求,结 合实际,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要在稳定耕地面积的 基础上,坚持以

10、市场为导向,在农业的产业化、生态化、外向 化上取得重点突破: 1、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在农业产业化上有新突破。 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农业经济内涵的挖掘和外延 的拓展,从 4 个方面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 一是做强特色产业促进产业化。在巩固提高银杏、专用小 麦、优质瘦肉型猪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同时,面向大中城 市,面向国际市场,重点建设特色蔬菜、优质家禽、花卉苗木、 优质水产、特色林业等高附加值、高科技产业,使资源优势、 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特色产业基 第 6 页 地面积和产品销售额期末翻一番。 二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促进产业化。以“三个提高一个扶持” (提高对当地

11、农产品资源的消化能力、提高对农户的带动能力、 提高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为 重点,努力培育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着重在企业规模、科技 创新、产品档次、农户带动能力方面求突破,新建成有品味、 有规模、有档次、强带动的龙头企业 20 家。 三是构建现代营销体系促进产业化。加快发展现代物流、 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业态和流通方式,推动农产品 流通领域标准化建设。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方式,实行 城区农贸市场超市化,并争取市内农产品与 3 家以上大型连锁 超市“联姻” 。 四是培育农产品品牌促进产业化。以农产品行业协会为龙 头,以企业为载体,名特优农产品为重点,以技术创

12、新、质量 管理为手段,全面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提高传统品牌的品牌 效应和新兴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期末全市拥有农产品品牌数增 加 150%,省和泰州市名牌农产品数增加 1 倍。 2、以扩大发展空间为宗旨,在农业的外向化上有新突破。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我市农业的 外向度,加速农业的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 (1) “三资”投入农业上规模。围绕区域特色产业,按照 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外向农业的发展方向,加快各类农业园 第 7 页 区建设,吸引三资投入农业生产、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加工 流通以及农业服务等领域。 “十一五”期间农业利用“三资”要 达到 40 亿元,其中外资 1.2 亿万

13、美元。 (2)外向型农产品基地建设上规模。制订和实施“市 农产品出口行动计划” ,根据现有农产品出口情况,品牌特色和 国际需求,规划建设一批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促进有比较优 势和出口潜力的产业、产品发展,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品牌 知名度高的外向型农业示范企业,出口农产品基地面积在“十 五”基础上翻一番。 (3)产品直接外销上规模。以开拓国内外市场为核心,以 强化农产品国际营销服务为主要内容,大力发展网上交易和代 理、连锁、配送、批发等新的营销方式,加快建立快捷高效的 农产品出口绿色通道,改善农产品流通环节,加快我市农产品 与新型流通业态对接。农产品出口企业境外品牌注册、卫生注 册和国际质量、环

14、保认证数较“十五”明显增加。 3、以提升农业功能为目标,在农业的生态化上有新突破。 以崭新的理念指导农业发展,通过实现农业的生态化,把 农业的功能从“解决温饱问题,创造经济效益”的层面,提升 到“塑造良好乡村风貌、保护农村自然环境、改善人民生活” 的层面。 (1)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快农产品认证认定步伐,积极开 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产 第 8 页 地认定,扩大“三品”生产基地规模。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产 品、农业投入品、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质量环节得到有效监 控。 (2)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以生态农业县创建为龙头,严格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全面实施“清洁田园、清洁水源、

15、清洁家 园”三大工程,推动“资源产品废异物”的传统增长 模式,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 济模式转变,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社会 和环境效益。搞好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推行畜禽养殖业清 洁生产,通过过腹还田、麦套稻秸杆全量还田、速腐制肥、秸 杆制气、秸杆造纸等多种途径解决秸杆造成的环境问题。以建 设绿色屏障、发展绿色产业、弘扬绿色文化为方向,构建完备 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3)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以开发建设古银杏森林公园为重 点,利用独特的田园景观、丰富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农业 历史,建成 10 家有品味的休闲观光农业园。通过园景欣赏、农 业体验、采摘品

16、尝和垂钓休闲,满足城乡居民回归自然、休闲 娱乐和体验农耕文化的需求,构建一产三产交叉发展的新平台。 三、 “十一五”农业经济发展主要思路和工作措施 “十一五”期间,我市农业发展要围绕“四个提高”的思 路开展工作: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为方向, 第 9 页 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优势特色产业的规模和层次;构 建坚强有力的农业支撑和保护体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三资”农业,提高农业的投入 强度;加强农民培训教育,提高农业市场主体的综合素质。 1、继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 (1)以实施“三新”工程为抓手,建设高效的种植业。大 力引进和推广应用新品种、新

17、技术、新机械,稳定 60 万亩水稻, 巩固发展 40 万亩专用小麦、20 万亩优质油菜,通过高产优质 增效。扩大发展粮油豆肥蔬菜化生产、地下农产品生产和小杂 粮生产。 (2)以规模化和优质化为重点,建设发达的畜牧业。 继续把畜牧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突破口。 深化内部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牛、羊、兔、鹅草食畜禽,做大 奶牛产业。坚持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大力扶持发展 规模养殖经营。加快养殖小区建设,科学规划,加强管理,提 高规范化水平。加强畜禽防疫,防范养殖风险。扩大水面集约 化养殖、特水养殖、种苗繁育和休闲渔业。 (3)以构建绿色为目标,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 发达的林业产业

18、体系。 瞄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森林覆盖率 20%的指标,通过实施 区域化发展战略,发挥林业的生态和经济功能。加紧建设四大 生态工程:一是绿色通道工程。在全市境内所有高速公路、铁 第 10 页 路、省道、市乡公路两侧营建高标准、多树种、多效益兼顾的 防护林体系。二是沿江生态防护林工程。结合沿江开发,整合 江滩、江心洲、江堤资源,建设长江生态防护林工程。三是绿 色河道屏障工程。在全市干河、中沟两侧营造水土保持林。四 是农田林网工程。开展农田林网达标村创建活动,力求村村达 标,构造抗御自然灾害的林业生态屏障。 高沙土地区以银杏生产为抓手,尊重农民意愿,利用高垛 田、边角田发展银杏成片林,由果用银杏向材

19、用、花用、盆景、 观赏多功能发展。充分利用古银杏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沿靖地 区重点抓好银杏间套种工作,提高土地产出率,促进早花、早 果;沿江地区着重抓好生态防护林建设,开发江滩、江心洲, 栽植意杨、杞柳,改善沿江生态环境,达到两个效益的统一; 城郊地区以花卉业为突破口,扩大生产面积,提高生产水平, 成为主城区的后花园。 “十一五”期间力争银杏产业经济规模达 到 10 亿元。意杨产业建成 3 万亩生产基地。苗木、盆景、园林 生产基地新增 1000 亩。古银杏森林公园建成我市旅游、休闲、 观光胜地。 2、加快构建坚强有力的农业支撑和保护体系。 按照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新要求,加快构 建适

20、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科研示范体系、 农民培训教育体系、动植物病虫害防疫体系、农产品质量监测 体系、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和农业信息服务体系。通过保障工作 第 11 页 经费、提高生活待遇、落实工作责任,调动农业科技人员工作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全市农业的科技贡献份额和质量水平, 化解畜牧业和种植业重大疫病带来的生产风险。 3、不断加大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入。 按照“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方针的要求,充分 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作用,把党和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重视 体现在加大投入上。尤其要在体系队伍建设、优势主导产业和 新兴产业培育、新技术、新机械推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 业循环经

21、济等方面,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加强政府财政投入, 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大力发展“三资”农业。 建设现代农业需要集约化的资本投入。 “十一五”期间要充 分调动民资、外资、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积极性,主动承接长 三角大中城市的农业产业转移,引导“三资”投向银杏等农产 品深度加工、规模养殖业、农田林网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园开 发等项目。加强对“三资”农业项目的扶持和服务,并通过以 奖代补的方式鼓励投资,形成“政府投入主导,三资投入跟进” 的良好局面。 5、积极培育现代农民。 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 、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 “科 技进村入户工程”等项目,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培 训,在农民中普及农业科技、市场营销、经营管理、政策法规 第 12 页 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创业技能,使更多 农民成为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的有文化、懂技术、会 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劳动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