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食品馅料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67581 上传时间:2025-07-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版《食品馅料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5版《食品馅料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5版《食品馅料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5版《食品馅料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5版《食品馅料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食品馅料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安委20247号)等文件精神,强化我公司在食品馅料生产等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保障全体员工生命健康及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从事食品馅料生产、加工、包装及相关管理活动的部门、班组及全体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各岗位人员,以及临时聘用人员和被派遣劳动者。第三条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倡导

2、人人都是安全员”的理念,鼓励员工积极发现并报告事故隐患,对报告人实施奖励,以形成全员参与、共同维护安全质量的良好氛围。第二章报告内容第四条公司鼓励员工重点报告以下事故隐患:一人的不安全行为:1 .员工未对进入车间的原料进行脱包或清洁外包处理,导致交叉污染风险。2 .工作人员在配料、投料过程中超范围或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违反GB2760标准要求。3 .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员未取得有效健康证明即上岗作业。4 .员工穿戴破损或腰部以上有口袋的工作服进入清洁作业区,可能造成异物污染。5 .人员进入清洁作业区时未按要求进行洗手消毒及更衣,增加微生物污染风险。6 .员工携带笔、首饰、钥匙等易脱

3、落物品进入车间,未进行严格管控。7 .熟制工序操作人员未按工艺标准控制温度和时间,导致产品未完全熟制。8 .检验人员未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选择检验方法,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9 .仓库管理人员未执行先进先出原则,导致产品存放不符合要求。10 .运输人员未对冷链产品运输过程中的温度进行有效监控,致使温度不达标等。二、设施设备的不安全状态:1 .生产车间及仓库未配备有效的虫害控制设施(如纱帘、防鼠板等),或设施损坏未及时修复。2 .通风、除尘设施布局不合理、损坏或长时间未清洁,导致车间空气被污染。3 .水处理设备(多介质过滤器等)未定期清洗更换,影响生产用水质量。4 .排水设施破损、排水不畅,固体废

4、弃物易进入及浊气逸出。5 .废弃物存放设施设计不合理、配备不足或未专区存放,存在溢出、渗漏风险。6 .温度、湿度控制设施及监控设备未定期校准,导致无法达到企业内部标准。7 .计量器具(如称、天平)未进行有效检定或校准,影响计量准确性。8 .设备未制定维保计划或未按计划实施,导致设备故障影响产品质量。9 .设备清洗消毒不彻底,存在导致产品微生物超标的风险。10 .食品接触的润滑部位使用非食品级润滑剂,易造成产品污染。11 .冷藏(冻)库房温度控制设施故障,导致温度不符合标准要求。12 .灭蝇灯安装位置不合理或未使用粘捕式,对虫害产生吸引作用等。三、环境的不安全因素:1 .厂区内堆积废旧设备及杂物

5、未定期清理,存在虫害孳生风险。2 .厂区绿化距离车间及仓库过近,且未选取不易产生虫害的植物品种,导致虫害侵入风险。3 .厂内垃圾清理不彻底、不及时,造成虫害孳生和环境污染。4 .熟制车间顶部设计不合理,生产过程中有水蒸气凝结滴落的风险。5 .车间地面不平整、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导致生产或清洗后出现积水。6 .车间地面、墙面、屋顶破损未及时修补,易孳生微生物和造成异物污染。7 .清洁作业区未定期进行环境消毒,或消毒效果未验证,导致微生物污染。8 .冷藏库房清洁不到位,存在孳生嗜冷菌污染产品的风险。9 .不同类别产品(不合格品、待检品等)未按区存放或缺少明确标识,易导致误用。10 .车间内部环境

6、存在吸引因素(如潮湿脏乱),将园区虫害吸引进入车间等。四、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和漏洞:L未建立化学品清单,或未对化学品存储、使用进行有效管理,存在污染风险。2 .原辅料进货查验制度执行不到位,未按频次查验检测报告或进行抽样检测。3 .检验管理制度不完善,实验室检验能力不足或委托检测机构选择不当。4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未有效落实,不合格品未分区存放或未进行风险评估。5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制定不合理,未定期检查风险防范措施落实情况。6 .产品研发过程中未充分识别质量安全管控点,导致正式生产时存在风险。7 .未及时关注和更新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对法规标准解读不准确。8 .标签、说明书内容不符合相关

7、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存在不规范表述。9 .委托生产管理不到位,未对被委托方进行准入审核及生产过程有效监督。10 .未建立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或机制未有效落实。11 .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不符合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要求。12 .食品生产许可证等资质未及时延续、变更,或超出许可范围生产等。第三章报告途径第五条为确保员工报告事故隐患的渠道畅通,公司设立以下报告途径:1 .线下报告:员工可直接向所在部门的安全员或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安全员负责初步核实并上报至安全管理部门。2 .线上报告:公司开通了微信群、邮箱、电话等线上报告渠道,并在公司醒目位置公示报告方式和流程,方便员工随时随地

8、进行报告。3 .匿名报告:为保护报告人隐私,公司设立了匿名举报箱和匿名举报电话,员工也可选择匿名方式进行报告。第四章核查整改第六条对员工报告的事故隐患,安全管理部门应按以下程序组织核查:1 .初步核查:接到报告后,安全管理部门应第一时间联系报告人,核实具体情况,初步评估隐患的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2 .现场核查:经初步判断属于事故隐患的,须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赴现场复核,确保隐患识别准确、风险评估到位。3 .整改落实:(1) 一般事故隐患应立即采取整改措施并闭环处理;(2)重大事故隐患若无法即时整改,需制定专项整改方案,明确责任主体、整改措施、完成时限及应急措施,并全程跟踪整改进度,确保隐患彻底消除

9、4 .闭环管理:所有整改完成的隐患均需建立台账记录,实施销号管理,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关闭流程。第五章奖励资金与实施第七条公司依据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设立事故隐患报告专项奖励资金,用于激励员工主动报告安全隐患。第八条奖励标准根据隐患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分为小隐患奖励和大隐患重奖两类:1 .小隐患奖励:针对可快速整改、影响较小的一般隐患,给予报告人物质奖励(如小额奖金、便携式灭火器、安全头盔等)及通报表扬等精神激励。2 .大隐患重奖:对可能引发严重事故、造成重大损失或人员伤亡的重大隐患,经核实并完成整改后,对报告人给予高额奖金、晋升机会或福利待遇等奖励,并在公司范围内公开表彰。第六

10、章正向激励与结果运用第九条公司对隐患报告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及个人实行正向激励:1 .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中优先考量并给予加分;2 .对隐患排查治理贡献突出者,在职务晋升、岗位调整时予以倾斜;3.设立“安全生产之星”“隐患排查能手”等荣誉称号,表彰先进典型。第十条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定期主持召开安委会会议,定期分析员工报告隐患情况,举一反三排查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工艺技术等环节的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持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第七章宣传引导第十一条公司通过以下方式加强隐患报告奖励制度的宣传引导:1 .利用内部刊物、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广泛宣传典型案例及奖励落实情况;2 .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

11、训,提升员工隐患辨识能力与主动报告意识;3 .鼓励员工提出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营造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良好氛围。第八章附则第十二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与修订。若公司其他规定与本制度冲突,以本制度为准。第十三条本制度每年开展有效性评审,每三年系统性修订一次,特殊情况下可临时调整。附表:1 .公司事故隐患排查记录表(整改通知单)2 .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台账3 .公司安全隐患内部报告登记表4 .公司安全隐患内部报告人员奖励台账公司事故隐患排查记录表(整改通知单)被检查部门:序号安全隐患隐患分级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整改完成时间备注整改要求望你部门于上述规定时间对上述安全隐患

12、进行整改处理,并及时将整改完成情况报检查部门验收。检查人员:日期年月曰三l:W:雌:第9页,共14页第10页,共14页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台账序号部门隐患名称排查日期原因分析整改措施整改负责人计划完成日期整改期间安全措施隐患等级隐患分类整改情况完成时间整改确认人备注填表部门:填表人:日期:年月日第11页,共14页公司安全隐患内部报告登记表序号报告日期报告人姓名部门/岗位联系方式隐患描述隐患位置/设备隐患等级(一般/重大)建议整改措施报告接收人接收时间第12页,共14页第13页,共14页公司安全隐患内部报告人员奖励台账序号奖励日期报告人姓名部门/岗位隐患等级(一般/重大)奖金金额(元)奖励形式(物质/精神)备注备注:L奖金金额:根据事故隐患的严重程度和整改效果确定,可依据公司内部规定进行灵活调整。2 .奖励形式:物质奖励包括但不限于奖金、礼品等;精神奖励可包括表彰、颁发荣誉证书、通报表扬等。3 .备注:用于记录奖励过程中的特别说明或后续跟进情况,如是否参与表彰大会、奖金是否已发放到位等。小hongshu:EHS安全教育交流第14页,共1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人力资源 > 质量管理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