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及到2020年总体规划纲要(第3部分).docx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678368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及到2020年总体规划纲要(第3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及到2020年总体规划纲要(第3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及到2020年总体规划纲要(第3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及到2020年总体规划纲要(第3部分).docx(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及到 2020 年总体规划纲要(第 3 部分) 特征码 zUfXKoplWlXRwQrdOUYw 三、发展措施 (一)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教育结构,加快建立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巩固农村义 务教育,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由“两基”向“两全”的转变, 20XX 年,义务教育阶段正常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达到 100, 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 96以上。大力发展高 中阶段教育,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尤其要突破职高教育瓶 颈,重点加强国家级、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重点职业高中技 术学校建设,全面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质量。 整合教育资源,建设具有优质

2、教育资源的区域辐射中心, 创建全市知名学校,重点加快片区性初、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培 育与建设,全县要着力加强县城、四面山、底蓬三个片区优质 教育资源建设,并集中财力、师资全力办好一所学校,并以此 带动全县中小学示范性学校的创建,力争县级以上中小学示范 校达到 25 所。 以“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为基地,加强师资培训, 第 2 页 提高教师学历合格率,加快课改进程,创新教学方法,营造教 学教研氛围,培养一批优秀教师,提高全县教学水平。 (二)增加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全额纳入预 算。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特别是农村教育设施投入。在校 舍基本得到一定缓减的

3、情况下,应重点加强学校教学与信息化 设备、学校后勤、运动场、绿化带、师生饮水等附属设施建设, 重点实施高中阶段教育建设工程、职业教育专项建设计划、中 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突出村小建设) 、教育信息化工程、农 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加强中小学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 以中小学技术装备标准化、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提升中小 学办学档次和教育教学质量,使广大农村群众享受到优质教育 成果。 (三)促进教育公平 切实保障弱势群体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建立和完善资助家 庭贫困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制度,到 20XX 年,力争使义务教育 阶段家庭贫困学生都能享受“两免一补” (免杂费、免书本费、 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4、) ,努力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因贫失学、辍 学现象。建立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制度和工作机 制,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女 童初中阶段入学率,有关助学资金适度向女童倾斜。要配合流 入地政府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及时 第 3 页 办理返回原籍就读学生的就学手续。 (四)深化教育改革 推进办学体制改革。积极鼓励、支持个人、企业和团体采 取独资、集资、合资、股份制等形式,创办民办教育,力争 20XX 年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 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在规范社会力量办学的 同时,尽量为民办教育提供简化、便捷的服务;

5、制定优惠政策, 突出引进外地名校、企业集团资本,重点投向初、高中教育, 尤其是职业高中教育,新建一所优质民办学校。民办教育与公 办教育在校生比例达 2:8。 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巩固以县为主的办学体制, 增加政府投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强化课程 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尽快建立教育财务结算中心,加强对学 校的财务监管,把有限的办学经费用于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学 校债务,及时、分期化解债务。 加快学校人事、教学、学生素质评价等制度改革。建立适 应教育现代化发展要求的行政、教学、后勤管理和督导评估机 制。继续深化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大力推进校长公 开选拔和职级制度,提高学校管

6、理决策水平;建立灵活、高效、 进出有序的教师聘用制度,引进和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加强 课程设置改革,中学,尤其是高中要增设劳动技能课程;小学 要增设英语、艺术类课程,特别是城区小学, “十一五”要全面 第 4 页 开展英语教学,乡镇中心校应在三年级以上开设英语,并扩大 幼儿教育,其它小学逐步展开。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素质综 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素质的稳步提高。 加快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在中学中全面推行学校后勤 社会化改革,将学校住宿、饮食推向社会。制定相对统一、但 又有一定灵活性的学校后勤社会化招商引资办法与建设、经营 优惠政策,以加速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 第二节 文化事业 强化基础设施

7、建设,以“四张”文化名片为主线、大型文 化设施为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标志性现代文化设施和一批 高档次、有特色的群众文化设施。 一、发展目标 到 20XX 年,县图书馆达到县级一级馆标准(3000 平方米, 藏书量 15 万册);新建档案馆(4000 平方米) ,乡镇建有图书 室(300 平方米,藏书量 20000 册) 。新建一座容纳 800 人影视 中心、 “国立剧专” 陈列馆、竹工艺博物馆;积极争取建成 长江奇石博物馆。农村广播电视全部实现“村村通” ,广播 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 100%。农村文化市场体系初步建立。 二、发展措施 建设文化设施,繁荣文艺创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发展 文

8、化产业。完善县、乡镇及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国立戏剧影视 中心、县文化广场、文化艺术馆、青少年科普中心、 “数字电视” 第 5 页 、高完中与初级中学体育场、乡镇文化站等一批文化体育设施。 突出竹橙、戏剧、民俗、奇石等地方文化特色,调动文学艺术 创作队伍积极性,繁荣文艺创作。以竹都艺术团为载体,积极 创办民俗文化节,扩大旅游性的创作演出。大力开展群众性文 化活动,抓好民族民间文化、文物保护与开发。深化文化体制 改革,积极发展广播电视、舞台艺术等现代文化事业和产业。 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完善市场监管,深入开展“扫黄” 、 “打非”和版权保护工作;整顿网吧市场,净化青少年成长环 境。 第三节 卫生

9、事业 推进以“一个机制、四个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公共卫生体 系建设,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为市民提供安全、 有效、可负担的医疗保障,不断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卫生 服务需求,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国民健康的主要指标达 到全市中等以上水平。 一、发展目标 20XX 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 75 岁,婴儿及 5 岁以下儿童 死亡率分别下降到 15和 35,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 45/十万, 每万人病床数达到 8 张,建制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全部达到国 家标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到 60,儿童全程计 划免疫接种率达到 90。 二、发展布局 第 6 页 按照建立和完善以县医院、中医院、疾病

10、预防控制中心、 妇幼保健院、卫生执法监督所等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中心,乡 镇卫生院为枢纽,村级卫生站为网底的三级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的要求,科学布局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一)县城。建立和完善以县人民医院(精神医专科医院) 、 中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紧急救援中心、卫 生执法监督所为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社区卫生服 务站为前哨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整合卫生资源,迁建中医院、 妇幼保健院在江北新建县中医院,在城东新建妇幼保健院。新 建 1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二)乡镇、村。建制乡镇必须建设符合一级卫生院标准 的乡镇卫生院,红桥、底蓬、怡乐、水清、迎安片区卫

11、生院要 加强辐射功能,提高就近医治病人能力。新建底蓬、怡乐卫生 院,改扩建红桥、大井、仁和、夕佳山、留耕、水清、滥坝、 四面山镇卫生院十所乡镇卫生院,建设 15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300 个村卫生站。 三、发展措施 (一)加快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加快建立农村公共卫生体系,提高农村突发公共卫生的应 急处置能力。健全和完善以疾控中心、传染病区为主体、乡镇 防保所为辅助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 治体系。着力建设疾控中心、传染病区等机构的抢运、诊断、 第 7 页 救治设备与医疗队伍。重点加强对传染性疾病、地方病、职业 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人畜共生疾病的经常性监测、预防和

12、 控制。同时,要十分重视不合格食品、饮用水源和工业污染源 的监测,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广泛开展群众爱国卫 生运动,重点加强对乡镇场镇、中心村及人口相对集中村卫生 保洁,突出抓好垃圾、污水处理;县城要巩固市级卫生县城成 果,争创省级卫生县城。 (二)增加投入,健全农村公共卫生体系 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卫生发展资金的卫生投 入机制,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共同发 展卫生事业的新格局。着重加快“一个机制、四个体系”的公 共卫生体系建设,即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立健 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卫生 执法监督体系、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基本

13、医疗服务体系,确保 每个建制乡镇拥有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让广大群众享受到 费用低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三)切实推行卫生工作的全行业管理 强化卫生主体职责,切实推行卫生工作的全行业管理。建 立和完善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大型医疗设备 等医疗要素的准入制度。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加强 对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和医疗广告的审批管理,认真做好执业医 师、护士注册登记和资格考试以及大型医疗设备配置管理。 第 8 页 (四)加快卫生管理体制改革 继续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综合推进医院管 理、医疗服务和医药营销改革,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加快 公立医疗机构改制,完善高端公共卫生服务与

14、基本公共卫生服 务运营政策,控制医药价格过快上涨,降低群众就医成本。积 极探索建立符合农村实际和群众意愿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力 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20XX 年达到 40%。 第四节 人口与计划生育 改善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降低人口出生率,控制人 口规模,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人口控制目标 到 20XX 年,人口总量控制在 56.5 万以内,年人口出生率、 死亡率分别控制在 10、5,人口自然增长率 5以内,年均 递增 3000 人,出生人口缺陷发生率逐步下降,出生婴儿性别比 趋于正常。 二、人口控制措施 建立和完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

15、,政 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控制人口 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政策,逐渐推行 计生以奖代补奖励补偿,激发广大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加 强农村基层计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建设县计生服务站,新建、 第 9 页 改建六个中心站,四个普通站,把服务机构建设成“环境优美、 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秀、群众满意”的育龄夫妻之家。 加强计划生育服务队伍的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全面提升计生 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要求与生殖保健需求,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殖健康水平。推广 婚前医学检查,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加强出生缺陷干预和出生 人口素质的监测,

16、严厉查处违规鉴定胎儿性别、非医学需要的 终止妊娠、溺弃婴儿等行为。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加强流动 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认真贯彻落实“一法三规一条例” ,严 格执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七不准”和“十禁止” ,规范计划生 育行政行为,切实做到文明执法。严格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 强化抚养费的征收、管理、使用,严禁挤占和挪用,保证社会 抚养费用于计划生育事业。 第五节 就业服务体系 培育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培训体系,积极拓 宽就业渠道,优化就业创业环境,有效改善就业结构,缓解就 业矛盾。 一、发展目标 城镇年均新增就业人数 2000 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 1 万 人以上,培训各类职业技能人数

17、 4000 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 控制在 5%以内。 二、发展措施 第 10 页 全面贯彻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的方针,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构建和谐社会的 基石。鼓励非全日制就业、弹性就业和劳动者自主创业实现就 业。建成以县城和红桥、底蓬、水清劳动力市场为骨干的,与 其余乡镇、社区联通的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服务网络,使就业信 息发布实现全覆盖。规范发展就业中介组织,增加就业服务机 构网点,促进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和自由流动,形成市场导向 的就业机制。完善就业培训体系和扶持体系,着力抓好再就业 和农民工、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提高创业就业技能,积极落 实就业、再就业的

18、各项扶持政策,努力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水 平。 第六节、社会保障事业 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险、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和扶贫济困的协调发展。 一、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末,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5% 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90%以上,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超过 1.5 万人;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率分别超过 90%,各类社保参保总 人数 7 万人以上,退休、退职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 100%。逐 步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均月补差标准,做到有保必保、 应保尽保。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二、发展措施 第 11 页 (一)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形成有效覆盖

19、农村的 社会保险网络。坚持和完善以“五大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 政策措施,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提高 “五大保险”覆盖面。整合城镇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 立相应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优先推进被征地农民、农民工、 小城镇农转非居民、计划生育对象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积极 推进城郊地区和一些富裕地方养老保险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力 度,逐步扩大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受益面。 规范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加大各项社会保险费征缴,提高 社会保障的资金能力。全面做实基本养老、医疗保险个人账户, 建立失业保险缴费记录。完善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加快建 设“金保工程” ,实现与省市联网运行;开通保险政

20、策查询系统, 规范养老金领取核查制度。强化社会保障服务,力争将社会保 险经办机构向乡镇延伸,及时审核办理职工退休,按时足额发 放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失业人员的失业救济金,核报医保 人员的医疗补助费。 (二)完善社会福利、生活保障及扶贫解困体系 逐步建立以国家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示范、多种所有制 形式的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居家供养 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网络。大力加强社会救助设施建设, “十一五”期间,新建老年公寓 2 所、乡镇福利院 5 所、村级 敬老院 20 所、救助站 1 所;加快突发性灾害应急体系建设,新 第 12 页 建突发性灾害应急救助中心。 健全生活保障制度,城

21、镇要全面落实完善低保制度,切实 做到有保必保、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农村贫困人口纳入扶贫 开发对象,通过实施新村扶贫、劳务扶贫、移民扶贫、技术培 训、危房改造等工程,促进低收入地区加快发展,确实解决绝 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巩固温饱成果,降低越温户返贫率。 提高农村五保户待遇,解决五保户的医疗费,为全县 80%的农 村五保户修房建屋,确保农村五保户生活高于农村人口平均生 活水平。确实解决优抚对象的生活、住房、治病等“三难”问 题。 重视老龄事业的发展,建立完善老年服务体系,弘扬我国 尊老、敬老优良传统,大力倡导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强化 家庭、社区在养老保障中的重要作用。贯彻落实妇女儿童两 纲

22、,切实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加强残疾人事业发展,落实残疾 人就业、教育、保健、扶持等方面优惠政策。巩固双拥成果, 力争 20XX 年以前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县城;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 策,完善优抚补助自然增长机制,建立和完善自主择业、扶持 就业、经济补偿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形式的退役士兵安置办法。 第七节 体育事业 广泛开展群众体育运动,普遍增强人民体质,竞技体育水 平显著提高,体育产业发展加快。 第 13 页 一、发展目标 20XX 年前建成可容纳 3000 人的标准化体育馆和以标准化 游泳池为主体的安体育活动中心。经常参加体育健身的人口占 总人口的比例保持在 40%,积极组织大型群体比赛,定期举办 全

23、县运动会,竞技成绩列全市前茅。 二、发展布局 县城,新建场(田径场) 、馆(体育馆或练习馆) 、池(游 泳池)配套的体育中心;社区建成一批简单适用的群众体育健 身设施。加强县业余体校、中学训练基地建设,培养体育后备 人才。 乡镇场镇,完善一场建设,满足群众体育健身需要; 初级中学,建成一批跑道为 200-400 米的运动场。 三、发展措施 加大体育事业投入,重点加强体育中心、社区、乡镇基层 体育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体育产业化,进一步做好即开型体育 彩票的发行工作,积累体育设施建设资金;制定优惠的招商引 资政策,利用土地置换方法解决县体育中心建设资金;鼓励个 人、企业、团体投资经营营利性的健身场所

24、;积极扩大县内体 育赛事的影响,通过体育竞赛广告赞助、企业冠名组队参赛等 形式,扩大体育经费。健全基层体育服务网络,发展群众体育 协会。加强后备力量基地建设,完善优秀体育人才培养选拔机 制。 第 14 页 第七章 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高度重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 资源节约、技术创新促进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 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生态建设 一、建设目标 在构建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的新型产业的同时,要加强 保持山川秀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建设。坚持生态 保育、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并重,把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 障建设示范区。到 20XX 年,全县水土流失基本得

25、到治理,森林 覆盖率达到 35%,初步建立起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二、县域生态体系 建立以“山、水、城”为生态基础,构筑以“园、轴、区” 为为支撑的多层次、立体化、网络状生态体系。 (一)园。县城生态园。以县城为中心,着力加强南屏山 森林公园、牛角坝,淯江河两岸防护林带建设,中心城区、长 江大桥北桥头、小坝与江北新区绿地建设,构筑城市生态屏障。 (二)轴。1、长江主生态轴。沿长江建设涵盖镇、怡 乐、桐梓、井口、滥坝、四面山大部分区域的长江防护林体系, 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示范区。2、次生态轴。包括高洞河次生 态轴、绵溪河次生态轴、红桥河次生态轴、叙高路次生态轴, 第 15 页 建设两侧绿带生态

26、走廊。 (三)区。1、仁和寨竹类厥类生态自然保护区。以仁和百 竹海为中心,连接大井、仁和、底蓬,实施以竹类厥类为重点 的自然生态保护。2、次生态保护区。青峰寺半自然保护区、九 龙滩自然生态休闲区、连天山自然休闲生态区、铜锣沟自然生 态休闲区、道祝自然生态休闲区、玛瑙滩水库自然生态休闲区。 三、生态建设措施 (一)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 坡改梯与中低产田土改造工程。到 20XX 年,在全县范围内 完成 4 万亩坡改梯、14 万亩中低产田土改造。重点对 5-15 度 的坡耕地集中连片进行综合治理,把坡度降到 5 度以内,同时 采取科学的耕作方法,推行横坡种植、轮作间套、品种搭配、 合理整地,增强土壤

27、的蓄水能力和保土能力。 水利水保工程。到 20XX 年,在五矿、红桥、大井等乡镇整 治和新建一批塘堰、蓄水池、排灌渠道,解决一些旱片死角和 缺水区域的自蓄自用水问题,减缓地表径流和防止水土流失。 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进一步推进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 在有条件的地方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到 20XX 年规划造林 2.5 万亩,全县的森林覆盖率达到 35%;同时,通过实施禁伐和加 强森林管护,有效提高森林防风固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功 能,减少水土流失。 第 16 页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重点抓好以高洞河、绵溪河、红桥 河等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完成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 理 44.1 平方公里。

28、 (二)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 完成全县重点地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建立全县地质灾 害监测网络和预警分析系统,完善县、乡(镇) 、村、社四级地 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地质灾害评价制度化、 法制化,尽量减少因工程建设诱发的地质灾害。 (三)积极申报国家级或省级自然保护区 仁和寨竹类厥类自然保护区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屏 山森林公园力争申报省级自然保护区。 第二节 环境保护 一、环境保护目标 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坚持工程治理、生物治理相结合, 全面开展县域范围内的环境整治,加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 抓好重点区域、流域的保护,实现工业污染全面达标,促进区 域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

29、。20XX 年,全县出境江水达到 III 类 标准,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天数达到 292 天/年,县城污水集中处 理率达到 70,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80。 二、环境保护重点 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分散处理和集中处理相结合 的原则,在县城区、阳春工业功能区、夕佳山、底蓬、井 第 17 页 口、红桥等乡镇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在建成垃圾转运站 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城区和红桥、底蓬、夕佳山、水清等 乡镇的垃圾处理厂建设。 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严格实施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 制度,以重点污染企业治理为突破,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积极 促进城区污染企业向工业园区迁移,从源头减少废渣、废气、 废水排放量

30、。 严格控制噪声及扬尘污染。加强对工业生产、建筑施工、 城区交通、经营娱乐场所噪声污染的严格监管,减轻噪声对周 围生活环境的影响。 促进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鼓励企业研制开发粉煤 灰、煤矸石、尾矿、磷石膏等的综合利用技术,减少工业废渣 存放量,有效缓减工业废渣污染,实现废弃物资源化。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积极推广使用 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降低镉、 铬、砷、铅等重金属对土壤及地下水源的污染,确保人畜饮水安 全。 三、环境保护措施 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加强行业指导和管理,建立生态建 设与环境保护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加大环保监督 执法力度,

31、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运用市场手段,拓宽环保项目资金,加大环保投入。加强环保 第 18 页 宣传,完善生态环境信息发布制度,拓宽公众参与和监督渠道, 促进生态环境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第三节 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土地资源 (一)发展目标 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 基本国策,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对经 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到 20XX 年全县耕地保有量不少 于 3.89 万公顷,其中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不少于 3.3 万公顷。 (二)发展措施 科学规划用地。应用现代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科学规 划土地开发利用空间

32、布局,进一步明晰城镇、产业、基础设施、 林业、基本农田保护功能划分,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加强土地开发利用管理。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加大土地整理与复 垦力度,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优 先保证国家级、省级、市级重大项目用地。稳定农村土地承包 制度,大力推进规范的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加 强对土地开发利用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与检查。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规范土地市场,严格土地行政审批, 建立城镇土地储备机制,经营性用地一律实行公开竞价拍卖出 让,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盘活存量土地,消除闲置土地, 第 19 页 引导企

33、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民建房向小城镇、中心村集中, 建设农民多层住宅,实现农村退宅还田。加强工矿、交通建设 废弃地和荒山、荒滩等未利用地的土地整理,增加用地面积; 积极改造中低产田土,提高土地质量。 切实保护耕地。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对划定的基本农田保 护区要严格遵守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制度,对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 田的除依法纳税外,还必须开垦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 条件开垦或耕地不符合要求的,按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 二、水资源 (一)发展目标 贯彻“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原 则,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充分发挥水资源 的综合效益。 “十一五”期间,重点加强溪河、水库

34、等水源区自 然植被保护,建设完备的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体系;改革 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推广节水设施,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二)发展措施 加强水源生态保护区规划建设,特别是饮用水源区的区划 建设,在溪河、水库的水源区加强森林保护与植树造林,建设 完备的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体系。 “十一五”期间,重点加 强牛角坝地表水保护区建设。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快重点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鼓 第 20 页 励工矿企业采取循环用水、一水多用和污水处理后回用等措施, 促进废水资源化;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田间节水等农业 节水灌溉技术;大力推进城镇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切实加强节

35、水设施建设。加强水库、山平塘及其渠系建设, 提高区域供水能力,增加水库等水利设施有效农田灌溉面积, 通过水库调节枯水期径流状况,保证枯水期水资源应急能力。 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制定各 行业用水标准定额,实行用水定额供应计划。优化水资源消费 配置,实行分质供水,优质优用。建立节水型示范行业。利用 税收、贴息、排污收费和排污权交易制度等政策和经济手段, 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加强水环境保护。 三、矿产资源 (一)发展目标: 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统筹规划 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与秩序,实现资源合理开发与集 约利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 “

36、十一五”期间, 要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综合利用好硫铁矿、煤、石灰石, 以及工业废碴等,实现矿产资源的可再生利用和循环利用。 (二)发展措施: 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调整优化矿产资源开发规模, 鼓励矿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组建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产 品多样化、抗风险能力强的大型矿业集团,特别是要积极引导 第 21 页 和支持组建以开采和综合利用硫铁矿为主的矿业集团;支持企 业改善产品结构和优化技术结构,综合利用硫酸尾碴、磷石膏 等工业废碴。 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提高矿产资源采选回收率,进一步 完善新建矿山企业设计审查制度和矿产储量检测考核体系,监 督矿山企业按照批准的开发利用方案和采矿设

37、计进行采矿活动。 积极推进先进采、选、冶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矿产资源的回 收利用水平。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重点加强煤矸石、硫 精砂尾矿、硫酸尾碴、石灰岩矿渣、磷石膏的综合利用,高硫 煤的脱硫技术改造,减少矿渣、尾气对环境的危害,提高矿产 资源细节利用水平。 第四节 建设节约型社会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 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从体制、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采 取综合措施,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 一、建设目标 力争到 20XX 年,能源利用效率达到 30%,万元 GDP 能耗下 降到 1.2 吨标煤;万元 GD

38、P 取水量不超过 70 立方米,城市再生 水回用率达到 35%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 40%;工业废 弃物利用率达到 60%以上,城镇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率达到 15%。全面建设节约型机关。 第 22 页 二、构建节约型经济体系 着力构建节约型的城市化模式。科学布局城市空间,建设 节能省地型城市,积极采用新型建筑体系,推广应用高性能、 低材(能)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以政府机构节能 改造为突破口,推动既有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加快城镇居民 住宅节能改造。切实抓好城镇节水工作,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 重点推动公共建筑、生活小区和住宅设施建设中节水器具的推 广应用,提高污水再生利用率。突出

39、抓好城镇集约和节约占用 土地和其它资源的规划工作,实现城市的集约用地;加强村镇 规划建设管理,制定各项配套措施和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 农民相对集中建房,节约用地。 着力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 在巩固农业、壮大工业的同 时,要把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快用新技术和先进适用 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快淘汰落后工艺、 技术和设备。推进企业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大 力发展集约化农业。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优质能源比重。 根据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力,确定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和功能 定位,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40、为特点的产业 集群实现充分发展和合理布局。 着力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 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节俭、合 理消费、适度消费的理念,用节约资源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 第 23 页 式的变革,逐步形成文明、节约的行为模式。优化消费结构, 提高非资源密集产品的消费,努力提高文化娱乐、体育和生态 旅游等方面的消费比重,鼓励和引导居民消费节约资源、保护 环境的消费品,鼓励使用节约型产品。禁止过度包装、盲目追 求豪华等浪费行为,使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 收、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等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逐步形 成与国情相适应的节约型消费模式 三、建设节约型机关 政府机关,要加大节能、节水管理工作力度,制定

41、节能、 节水目标及措施。建立政府机构能耗统计体系,明确能耗、水 耗定额,生活接待标准,重点抓好政府建筑物和空调、照明、 电脑系统节能改造以及公务车节能;要从小事做起,节约每一 滴水、每一度电、每一方气、每一张纸,倡导夏季用电高峰期 间室内空调温度开到 26,力争全年节能 8%以上;加强机关接 待管理,严格接待标准,减少生活费开支。落实节能产品政 府采购实施意见 ,推行政府机构节能采购,优先采购节能(节 水)产品和节约办公用品,降低费用支出。建立节约型社会考 核制度,将资源节约责任和实际效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 和干部考核体系中。同时,推进全社会的节约工作。 第五节 创新能力建设 完善以企业为

42、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 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 第 24 页 一、发展目标 20XX 年,科技人才总量达到 7000 人以上,新增 2000 人, 每万人中有专业技术人员 120 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力 争达到 50%。 二、技术创新体系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 科技研发、科技企业孵化、科技中介服务、科技风险投资平台,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优化整合农业、卫生、 天原与双赢企业的科技力量,重点建设天原技术研发中心和竹 工艺研发中心,积极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围绕产业结 构优化升级和发展循环经济,以精细

43、化工、良种繁育、农产品 精深加工、竹工艺开发、农林畜优良品种、煤炭采掘、新材料 等为重点领域,开发应用一批新技术、新工艺,加速企业和农 村科技进步。 三、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培育企业核心竞争能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大研究开发 经费投入,创建技术研发中心,培育自己的核心技术;对不具 备条件的企业,要依托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各类技术、信息 服务机构,以多种形式推进产学研联合,建立稳固的技术协作 关系,进行联合技术开发。 加强技术引进工作,依托自身资源和县域特色产业,重点 支持相关企业引进科研院所先进技术、生产工艺及产品,促进 第 25 页 企业技术进步。 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

44、建设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 市场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农民收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有力保障。 加强农业科技开发和运用。重点抓好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 优质、高产的农林畜水产新品种繁育和粮食、油料、水果、蔬 菜的保鲜、加工技术及食品新产品开发和运用。注重农作物病 虫测报防治专家系统、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信息系统、畜禽标准 化与规模化饲养管理系统等农业信息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同时, 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示范场、示范户建设,以点带面,加 速农业适应科技的推广。 全面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重点是强化科技培训阵 地和设施建设,完善培训投入机制。要逐步建立以县农业技术 培训为主体,乡镇初级中学(挂农

45、民培训学校)为基础,农科 教统筹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体系,对涉农就业的初、高中毕业 生开展科技、法规和经营知识培训,对农民工实施就业技能、 职业道德和法规知识培训。 推进“科技入户工程” 。创新科技,优化手段,多形式推进 农业科技到户,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影视科技读物、 科技书刊等传媒手段,让农民在喜闻乐见中接受科技知识。在 20XX 年前,县电视台、电台应设置固定宣传农业科技的专题节 第 26 页 目;各乡镇、有条件的村应设立一个以上的农业科技图书室, 把科技信息、市场信息、涉农政策等持久地传送到千家万户。 第八章 社会管理 第一节 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 一、民主与法制建设

46、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度,不断拓展民主与法制渠道,完善民主参与决策与听证制度, 确保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坚持依法治县方略,全面推进法制建设。推进司法改革, 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排除地方干扰, 保障司法机关独立办案,维护司法权威。推进政府工作法制化, 从严治政,依法行政,完善公务员制度;完善依法行使权利的 制约机制,建立完善重要人事任免制度,重大项目资金使用公 开制度和主要领导干部的问责制度及公开透明的监督考评机制。 在依法行政过程中,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 推进政务公开,扩大基层民主。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和社 区民主建设制度,坚

47、持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使政务公开、厂务 公开、村务公开有章可循。 认真搞好“五五”普法工作。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普法工作要深入基层,进村入户,使公民的法制观念普遍增强, 使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产关系,信用关系和契约关系更加规范, 积极做好法律援助工作。 第 27 页 二、精神文明建设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握时代脉膊,激 发全民创业热情,以高昂的精神状态建设,共创和谐社会。 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对党员和干部的“三观”教 育,引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革命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 加强未成年人的“三义”教育,增强爱国主义

48、、集体主义和社 会主义观念,有效实施“阳光工程” 、 “春风行动”和“雨露计 划”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继续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 , 大力宣传“二十字“道德规范,使道德规范和道德实践更加普 及。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作用,有序开展 “希望工程” 、 “青年志愿者” 、 “手拉手” 、 “幸福工程” 、 “春蕾 计划”等活动。 巩固创建成果,丰富活动内容,争创省级文明县城。继续 巩固市级文明县城成果,搞好文明县城复查验收工作,争创省 级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城,逐步实现争创省级文明县城目标。深 入开展“四进社区”和“五心进社区”活动,规范建设社区文 明公民培训学校,搞好文明楼院、文明

49、小区建设,积极开展文 明家庭,文明公民评比活动。深入开展塑造城镇美好形象活动, 加快城市窗口形象建设步伐,抓好绿化、亮化、净化、硬化五 大工程,改善人居生活环境。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开展文 第 28 页 明行业创建活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广泛开展“文明行 业创建承偌”考评活动、 “文明行业看窗口”和“五型”机关活 动,搞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 、 “文明服务示范一条街” 、 “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的评选。深入开展“三讲一树”活动和 爱国卫生活动,倡导团结、奉献、友爱、诚信的现代文明之风, 构建新型人际关系。 弘扬先进文化,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充分 发挥新闻媒体的主旋律作用,积极调动文学艺术工作者的创作 热情,讴歌风物,聚焦发展变迁,搞好谢晋文艺奖评选。 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对网吧和娱乐场 所的专项整治和“扫黄打非” ,逐步实施爱国主义电影进校园活 动。继续搞好“三下乡“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创建社会主义文明新村。加大对村镇文明公益设施建设的 投入,搞好重点示范,以点带面。加强对村镇文明单位和行业 的创建指导,进一步完善创建文明村镇的科学考评机制。继续 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深入开展“三户一村”创评活动。加强思 想引导,注重科技帮扶,丰富活动内容,有序组织村镇之间开 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