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五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总则1第一章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形势2第一节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现状2第二节“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完成情况3第三节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1第四节“十五五”地质灾害综合防治面临的形势2第二章总体思路3第一节指导思想3第二节规划原则3第三节规划目标4第四节主要任务5第三章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及防治分区6第一节地质灾害易发分区6第二节地质灾害防治分区8第四章规划主要任务11第一节调查评价11第二节监测预警13第三节综合治理14第四节能力建设16第五章资金估算与绩效目标17第一节资金估算17第二节资金筹措及管理18第三节效益评估19第六章保障措施20第一节明确责任分工,完善工作机制2
2、0第二节完善政策体系,抓实风险管控20第三节统筹安排资金,严控经费使用21第四节强化宣传教育,提高防灾意识21第五节开展科学研究,提升技术能力21附则22附件1、市区“十五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说明书附表1、区地质灾害隐患点(I类风险隐患)一览表2、区地质灾害易发分区表3、区地质灾害防治分区表4、区地质灾害防治(I类风险隐患)规划表5、区风险斜坡(II类风险隐患)一栏表6、区地质灾害防治经费估算汇总表总则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它既是与民生密切关联的惠民工程,也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的重大战略任务。为进一步提高区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
3、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省“十五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市“十五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方案(20182022年)等。并针对当前区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变化趋势以及地质灾害防治综合体系建设现状,将“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各处环节,科学研究安排部署“十五五”期间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特编制市区“十五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一、规划依据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3、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4、中共省
4、委关于制定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5、中共市委关于制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6、省“十五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7、市“十五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8、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方案(20182022年);9、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二、规划期本规划以2020年为基期年,规划期为20262030年,展望期为20262035年。三、规划对象及适用范围本规划对象为区行政辖区范围地质灾害风险隐患。I类风险隐患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地面塌陷、地裂缝等隐患点;11类风险隐患为风险斜坡。将隐患点和
5、风险斜坡对应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规划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本规划适用于市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包括区自然资源局所掌握的“十四五”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台账,以及“十五五”期间经自然资源部门组织资质单位认定由自然因素诱发为主,且列为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于以人为工程活动为主要诱发因素的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管行业管安全”的原则,由行业主管部门和责任单位进行督促和防治。第一章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形势第一节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现状据统计,截止2026年10月31日,区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I类风险隐患)28处。其中地质灾害隐患点管理台帐的也有23处,“规划”核查未发现新增地质
6、灾害隐患点,根据“市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价”(简称详查)截止2026年10月底新增5处地质灾害隐患,现区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8处。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地面塌陷4种类型。其中滑坡6处、崩塌15处、不稳定斜坡2处、地面塌陷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按规模等级划分为3处中型,25处小型。主要威胁对象为村民、房屋、道路及过往车辆、行人的安全,直接威胁394户1754人,威胁公路2处(道路长450m),潜在经济损失14286.77万元;根据详查资料,全区共发现存在76处风险斜坡(II类风险隐患),其中百花湖镇37处、朱昌镇12处、金华镇23处、宾阳街道2处、观山街道1处、金阳街道1处,
7、该76处风险斜坡潜在威胁503户3026人,潜在威胁资产26212.19万元。第二节“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完成情况“十四五”期间,区针对辖区内地质灾害特点,牢牢抓住提升综合防治能力建设这一主线,整体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初步建立了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完善了地质灾害防治基础技术资料、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各项工作,实实在在地取得了以下三方面成效,为“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基本完成提供了有力保证。一、管理工作成效“十四五”期间,市成立了市、县区两级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同时,“管行业必须管地灾”的部门责任制得到了制定和落实。对本辖区内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均落实了领导干部“四级包保”责任制,形成了
8、区级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系统,健全了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管理机制,逐步做实了地质灾害“一体五位”管理体系。二、技术工作成效1、技术保障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选定了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队伍,为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专业技术保障,保障单位参加区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中工作。对汛前、汛中、汛后地质灾害进行排查,查清区内现存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基本情况,对突发地质灾害隐患及安全隐患进行详细调查并出具应急调查报告及处置建议,区与技术保障单位在汛期过程中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及培训工作。为区地质灾害防治责任部门更加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确保了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9、2、监测预警“十四五”期间全区建立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完成了地质灾害隐患点简易监测设备全覆盖安装并投入运行。此外,有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了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系统,全区地质灾害隐患及险情的巡查、排查基本实现网格化管理,初步形成了较为全面的“技防+人防”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全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三、地质灾害防治成效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十四五”期间,全区对在册32处地质灾害点进行了规划,见下表1-1,全区地质灾害治理经费投入不断加大,资金主要来源于区自筹,其中争取到省、市级财政投入防治经费398万元,区级财政投入7274万元。其中3处地质灾害实施了搬迁避让(2所学校整体搬迁和2
10、4户村民搬迁避让),通过工程治理地灾隐患点16处,共使得202户1223人、近3530万元财产从根本上消除了地质灾害的威胁,见表1-2,消除了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带来的恐慌,给群众带来了满满的安全感、获得感,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达到了防灾减灾保民生的目的。“十四五”期间还剩余1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还未消除,将继续纳入“十五五”期间进行防治,见表l-3o表1-1区“十四五”期间地质灾害规划一览表序号编号灾害类型地理位置X坐标Y坐标稳定性受威胁户数(户)受威胁人数(人)其他威胁对象潜在经济损失(万元)险情诱发因素防治经费估算(万元)防治措施建议治理分期1GSl滑坡金华镇翁贡村新村组294759
11、8.49655461.81不稳定41240小型人为150加强监测、工程治理20192GS2地面塌陷金华镇上视村6组2942142.57653350.64不稳定31430小型人为90加强监测、搬迁避让20163GS3地面塌陷金华镇上机村8组2942841.06652884.4不稳定95290小型人为270加强监测、搬迁避让20164GS4地面塌陷金华镇上视村7组2942959.24652459.42不稳定21035小型人为60加强监测、搬迁避让20165GS5滑坡金华镇翁井村2937203.77655409.82不稳定1460100小型自然420加强监测、搬迁避让20176GS6地面塌陷金华镇翁
12、井村敖凡冲社区2937816.66655077.94不稳定21420小型人为5加强监测2016-20207GS7崩塌金华镇三铺村五路口2941246.88656889.7不稳定318120小型人为180加强监测、搬迁避让20208GS8滑坡金华镇三铺村十二组2941455.65659799.15不稳定1710小型人为5加强监测、工程治理20189GSlO滑坡百花湖乡温水村2958949.29648863.97不稳定150威胁温水小学100小型自然3200加强监测、搬迁避让201610GSll不稳定斜坡百花湖乡哪嘎村一组2959592.95650489不稳定21020小型自然60加强监测、搬迁2
13、016避让11GS12不稳定斜坡百花湖乡温水村石头田2958293.71650012.22较稳定1347130中型自然5加强监测2016-202012GS13滑坡百花湖乡麦城村2955656.08650277.08不稳定225威胁麦城小学及其下公路15m100小型自然370加强监测、工程治理201613GS14不稳定斜坡百花湖乡萝卜村三岔河组2945262.19644952.37基本稳定73770小型人为5加强监测2016-202014GS15滑坡百花湖乡萝卜村三岔河组2946036.04644925.33基本稳定21920小型人为5加强监测2016-202015GS16滑坡百花湖乡萝卜村杨家
14、庄2946704.01645483.23不稳定1240120小型人为570加强监测、工程治理201716GS17地面塌陷朱昌镇茶饭村杨大寨大兴一组2952241655710.16基本稳定94390小型人为5加强监测2016-202017GS18崩塌朱昌镇茶饭村金永砂石厂2954324.09655098.56较稳定50小型人为460加强监测、工程治理202018GS19崩塌朱昌镇郝官村岂树湾2956621.13655096.82较稳定1510小型自然50加强监测、工程治理201919GS20崩塌朱昌镇郝官村郝官七组2957925.21656274.29不稳定24120960小型自然1260加强监
15、测、工程治理201720GS21滑坡朱昌镇高寨村沙天一组2949362.72651938.83不稳定210村公路50m300小型人为270加强监测、工程治理201821GS22地面塌朱昌镇麦乃村2949487.03654287.38不稳定24120200中型人为10加强监2016-2020陷李家冲测22GS23地面塌陷朱昌镇麦乃村鸡脚坝2948447.96655896.07不稳定1325441000中型人为5加强监测2016-202023GS24滑坡世纪城社区世纪城乾山广场2945000.88662070.94不稳定威胁公路20m80小型人为180加强监测、工程治理201824GS25滑坡金岭
16、社区西二环2945147.77666034.77不稳定威胁公路60m500小型人为1350加强监测、工程治理202025GS26滑坡金岭社区小关特大桥桥下2946771.43667887.29不稳定威胁公路70m180小型人为460加强监测、工程治理201726GS27崩塌金源社区龙泉村龙泉新村安置点2944112.95662175不稳定威胁其下安置区建设50小型人为2160加强监测、工程治理201827GS28崩塌金源社区龙泉村龙泉新村安置点2944149.13661878.37不稳定1510小型人为1560加强监测、工程治理201728GS29崩塌金源社区二牛寨2949589.936586
17、85.66不稳定41220小型自然120搬迁避让201829GS31崩塌金麦社区上寨村新桥竹山坡2948377.15664673.21不稳定1510小型自然30搬迁避让201930GS32滑坡金岭社区公园2948747.9662638.18基本稳定威胁公园道路20m500小型自然360加强监测、工程治理201731GS33崩塌金岭社区阳关村厂黄坝2945307.1666249.63不稳定对工程建设构成威胁150小型人为2000加强监测、工程治理201732GS34潜在滑坡金源社区小箸村2组2945539.84658644.9不稳定315230小型人为1300加强监测、工程治理2019序号编号灾
18、害类型地理位置X坐标Y坐标稳定性受威胁户数(户)受威胁人数(人)其他威胁对象潜在经济损失(万元)险情诱发因素防治经费估算(万元)防治措施建议治理分期治理情况备注1GSl滑坡金华镇翁贡村新村组2947598.49655461.81不稳定41240小型人为150加强监测、工程治理2019已治理已销号2GS3地面塌陷金华镇上机村8组2942841.06652884.4不稳定95290小型人为270加强监测、搬迁避让2016已搬迁采取搬迁治理,但房屋为车拆除,隐患点仍存在3GS5滑坡金华镇翁井村2937203.77655409.82不稳定1460100小型自然420加强监测、搬迁避让2017已治理已销
19、号4GS7崩塌金华镇三铺村五路口2941246.88656889.7不稳定318120小型人为180加强监测、搬迁避让2020已治理已销号5GS8滑坡金华镇三铺村十二组2941455.65659799.15不稳定1710小型人为5加强监测、工程治理2018已治理已销号6GSlO滑坡百花湖乡温水村2958949.29648863.97不稳定150威胁温水小学100小型自然3200加强监测、搬迁避让2016已搬迁已销号7GS12不稳定斜坡百花湖乡温水村石头田2958293.71650012.22较稳定1347130中型自然5加强监测2016-2020已治理采取工程治理,完成初验,未终验,隐患点仍存
20、在8GS13滑坡百花湖乡麦城村2955656.08650277.08不稳定225威胁麦城小学及其下公路15m100小型自然370加强监测、工程治理2016已搬迁已销号表1-2区“十四五”期间地质灾害实施情况一览表9GS16滑坡百花湖乡萝卜村杨家庄2946704.01645483.23不稳定1240120小型人为570加强监测、工程治理2017已治理已销号10GS17地面塌陷朱昌镇茶饭村杨大寨大兴一组2952241655710.16基本稳定94390小型人为5加强监测2016-2020已治理已销号11GS23地面塌陷朱昌镇麦乃村鸡脚坝2948447.96655896.07不稳定132544100
21、0中型人为5加强监测2016-2020已治理已销号12GS25滑坡金岭社区西二环2945147.77666034.77不稳定威胁公路60m500小型人为1350加强监测、工程治理2020已治理已销号13GS26滑坡金岭社区小关特大桥桥下2946771.43667887.29不稳定威胁公路70m180小型人为460加强监测、工程治理2017已治理已销号14GS27崩塌金源社区龙泉村龙泉新村安置点2944112.95662175不稳定威胁其下安置区建设50小型人为2160加强监测、工程治理2018已治理已销号15GS28崩塌金源社区龙泉村龙泉新村安置点2944149.1366187837不稳定15
22、10小型人为1560加强监测、工程治理2017已治理已销号16GS31崩塌金麦社区上寨村新桥竹山坡2948377.15664673.21不稳定1510小型自然30搬迁避让2019已治理已销号17GS32滑坡金岭社区公园2948747.9662638.18基本稳定威胁公园道路20m500小型自然360加强监测、工程治理2017已治理已销号18GS33崩塌金岭社区阳关村厂黄坝2945307.1666249.63不稳定对工程建设构成威胁150小型人为2000加强监测、工程治理2017已治理已销号19GS34潜在滑坡金源社区小箸村2组2945539.84658644.9不稳定315230小型人为130
23、0加强监测、工程治理2019已治理已销号序号编号灾害类型地理位置X坐标Y坐标稳定性受威胁户数(户)受威胁人数(人)其他威胁对象潜在经济损失(万元)险情诱发因素防治经费估算(万元)防治措施建议治理分期治理情况1GS2地面塌陷金华镇上视村6组2942142.57653350.64不稳定31430小型人为90加强监测、搬迁避让2016未治理2GS4地面塌陷金华镇上视村7组2942959.24652459.42不稳定21035小型人为60加强监测、搬迁避让2016未治理3GS6地面塌陷金华镇翁井村敖凡冲社区2937816.66655077.94不稳定21420小型人为5加强监测2016-2020未治理
24、4GSll不稳定斜坡百花湖乡哪嘎村一组2959592.95650489不稳定21020小型自然60加强监测、搬迁避让2016未治理5GS14不稳定斜坡百花湖乡萝卜村三岔河组2945262.19644952.37基本稳定73770小型人为5加强监测2016-2020未治理6GS15滑坡百花湖乡萝卜村三岔河组2946036.04644925.33基本稳定21920小型人为5加强监测2016-2020未治理7GS18崩塌朱昌镇茶饭村金永砂石厂2954324.09655098.56较稳定50小型人为460加强监测、工程治理2020未治理8GS19崩塌朱昌镇郝官村岂树湾2956621.13655096.
25、82较稳定1510小型自然50加强监测、工程治理2019未治理9GS20崩塌朱昌镇郝官村郝官七组2957925.21656274.29不稳定24120960小型自然1260加强监测、工程治理2017未治理10GS21滑坡朱昌镇高寨村沙天一组2949362.72651938.83不稳定210村公路50m300小型人为270加强监测、工程治理2018未治理表1-2区“十四五”期间地质灾害未实施情况一览表11GS22地面塌陷朱昌镇麦乃村李家冲2949487.03654287.38不稳定24120200中型人为10加强监测2016-2020未治理12GS24滑坡世纪城社区世纪城乾山广场2945000.
26、88662070.94不稳定威胁公路20m80小型人为180加强监测、工程治理2018未治理13GS29崩塌金源社区二牛寨2949589.93658685.66不稳定41220小型自然120搬迁避让2018未治理2、地质灾害紧急避险通过监测预警体系的运行,对出现险情的隐患点,立即组织地质灾害防治专家现场核查,按照省厅”三个紧急撤离”原则,对险情判断为可撤可不撤时,要求各级各相关部门一律先撤离人员,确保因隐患点给人民带来生命安全及财产免遭损失。“十四五”期间,成功准确预警预报3起,紧急避险撤离120人,表明区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能力、组织实施能力建设效果明显。第三节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地质
27、灾害防治责任难以认定1、“十四五”期间,市自然资源局虽然颁发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工作责任制度的通知(筑府办函(2015)98号),但由于地质灾害隐患产生原因复杂,往往不是单一因自然因素诱发,常常是多种因素共致,甚至多数灾险情以人类工程活动诱发为主要因素导致,加之各行业管理部门之间管理权限复杂交错,在实际工作中责任单位依然存在难以认定,地质灾害防治部门责任制度实际执行效果不甚理想的情况。2、“十四五”期间,区内极端气候天气频繁出现,地质灾害的隐蔽性、突发性特征更为明显,增加了防治工作的难度,3、“十四五”期间是区城镇化建设、交通建设等主要建设时期,强烈的人类工程活动加剧了
28、地质灾害发生。二、防治经费不足“十四五”期间,区通过争取市级补助和加大统筹力度投入专项和应急治理资金,使得所筹措用于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所需的经费较“十二五”期间的投入大有增加,有效推动了全区地灾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的大幅提升。但地处喀斯特岩溶山区的区因特殊的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地质灾害隐患和风险斜坡点多面广的防治现状,以及“十五五”“强省会”发展战略的大环境。面对地质环境背景脆弱,极端天气频发,大量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等人类工程活动越来越频繁和越来越强烈的多重考验,现有的资金投入力度仍不能满足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需求。三、基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区虽已初步建立了地质灾害群测群
29、防体系,但在实际工作中,各镇、街道办对群测群防重视程度和执行力度不一,基层群测群防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为缺乏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负责群测群防的大部分都是临聘人员和普通群众,流动性强,防灾避险知识不足。需完善专职(兼职)监测员(巡查员)公益岗位机制,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监测人员、广大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和防灾、减灾、避灾、救灾宣传工作。第四节“十五五”地质灾害综合防治面临的形势“十四五”时期,区地质灾害防治虽取得一定的成绩和效果,进入“十五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但仍面临着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资金投入有限区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百花湖镇、朱昌镇、金华镇,
30、中心城区零星分布偏少,以百花湖镇较多,近占全区的50%,分布位置偏远,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增加了难度,目前地质灾害防治资金以政府投入为主,还未形成政府、企业及个人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格局,资金渠道单一。另外,因为地质灾害隐患以小型为主,规模小,达不到申报国家或省级地质灾害专项资金进行治理的条件,所以地方财政需承担的防治经费较大。2、极端气候天气的影响,技术力量薄弱根据近年的气候变化总结气候发展规律,“十五五”时期,极端气候天气仍将持续,使得地质灾害的突发性更加突显。虽然目前区通过政府采购服务委托技术保障单位负责日常技术工作,但技术人员相对较少,工作经费不足,对地质灾害隐患专业化的全覆盖巡查、排查工
31、作难度较大。3、地质环境脆弱,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区百花湖镇、朱昌镇、金华镇地形地貌起伏大,地形切割强烈,地层岩性破碎,是地质灾害的易发区和高发区。中心城区交通、水利、城镇等基础设施等大量工程建设,破坏地质环境,人为引发地质安全隐患的几率增加。诸多因素致使十五五期间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依然会十分严峻,人类工程活动较以往强烈,极大的增加了地质灾害发生的活跃性,为地质灾害的防治带来了新的挑战。第二章总体思路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
32、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和意识。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要求。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开发与保护,高质量发展与高效利用之间的关系。以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健全、完善和巩固与防灾形势相适应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切实解决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着力提高全区地质灾害防治效率,科学实施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和能力建设等工作任务。第二节规划原则1、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作为地质灾害
33、防治工作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最大程度减少地质灾害危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协调一致、结合实际:结合全国、全省、全市“十五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以及当前全省、全市地质灾害防治“一盘棋”的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任务需要。开展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研究与编制工作,保持区地质灾害防治政策任务和上位规划政策任务的有效性和连续性。同时根据全市建设和发展、以及防灾减灾工作的实际需要,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防治的能力水平。3 .统筹兼顾,有效衔接:聚焦市区“十五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建设需求,结合市国土空间规划,以市的重大战略规划区、重要生态功能区为重
34、点,结合强省会”五年行动建设需要,统筹规划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省会城市建设、地方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修复等重大工程保驾护航。4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全面落实“十五五”规划,聚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和薄弱环节,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面开展“人防+技防”的地质灾害监测工作任务,加大力度实施综合治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识灾、防灾意识、自救互救和临灾避让能力,有效化解和规避地质灾害风险,切实提高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5 .基础先行,技术支撑:扎实做好地质灾害调查、巡排查和精细化调查。不断完善网格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监测预警和综合治理水平。努力实现基础调查常态化、预警
35、预报专业化、综合治理科学化,能力建设信息化。6.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落实区政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主体责任。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依法依规推进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各项措施,不断增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合力。笫三节规划目标“十五五”期间,构建政府主导、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工作新格局,形成各地各部门“主动查、主动防、主动治”的新常态。基本解决地质灾害防治体系薄弱环节的突出问题。开展常规性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安排部署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同时结合我区组织实施的地质灾害避险移民搬迁工程,基本消除全
36、区较为危险危急危重的地质灾害隐患威胁,大幅提升地质灾害风险管控能力,努力实现一下目标。通过立体谋划、系统实施、全程管理,形成基础扎实、预警及时、治理有效、信息畅通、支撑有力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格局,更好服务区高质量发展。即:1、健全、完善常态化调查评价体系,夯实全地域的识灾查灾核灾基础。2、健全、完善专业化监测预警体系,实现全过程的数据分析风险管控。3、健全、完善科学化综合治理体系,实现全手段的生存生活生态保障。4、健全、完善信息化能力建设体系,实现全方位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第四节主要任务(1)开展全区常规性地质灾害排查、巡查、复查及应急调查工作;完成省区地质灾害风险普查项目工作;进一步开展
37、风险斜坡详细调查工作。(2)完善全区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健全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群测群防网络,将气象预警预报工作融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体系;(3)实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实施常规地质灾害工程治理与避险移民搬迁项目,开展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治理和紧急避险工作;(4)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充实完善地质灾害管理体系建设,实现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信息化,开展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及避险演练。第三章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及防治分区第一节地质灾害易发分区根据地质灾害及隐患点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环境地质条件、不利岩土体分布及人为工程活动等致灾要素,全区按易发程度可划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3种类型。(一)高易发区
38、A区)该区一般为地质灾害隐患点集中发育、地形地貌切割强烈、地层岩性破碎或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区域,易形成或发生地质灾害(隐患)。该区地形切割较为强烈,地形高差50350m,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岩性变化较大,地质结构较复杂,地质作用活动较强烈,矿产资源分布较广,地质灾害点分布较密集,规模较大,该区面积5662Km2,占全区总面积的18.4%,分为1个亚区(Al),为百花湖镇百花湖镇哪嘎一杨家庄-温水-铁厂-云归村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共有各类地质灾害点(I类风险隐患)9处,占调查统计现状地质灾害点的32.14%;风险斜坡(II类风险隐患)共计30处,占总的39.47%。威胁对象主要为乡村公路、居民点,
39、共威胁124户612人,威胁财产4427.35万元。(二)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该区地形切割较强烈,地形高差30-150m,地质环境条件较复杂,岩性变化较大,地质结构较复杂,地质作用活动较强烈,面积68.15Km2,占全区总面积的22.14%,分为3个亚区,(BhB2、B3),共有各类地质灾害点(I类风险隐患)11处,占调查统计现状地质灾害点的39.29%;风险斜坡(II类风险隐患)共计32处,占总的42.11肌地质灾害隐患点现威胁对象主要为居名点、公路、行人,居民住户257户890人,威胁财产8804.10万元。各区分述如下;1、朱昌镇赵官村-郝官村-长冲村-青龙村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l):
40、该区面积1888K2,占全区总面积的6.13吼该区地质构造较复杂,地貌类型以低中山溶蚀、侵蚀地貌为主,相对高差30T50m,整体地形起伏较大,平均坡度在1540,局部陡崖地段大于70。,地形切割较强烈。地表水系较发育,植被覆盖率差,该区第四系残坡积层较薄,出露地层主要有寒武系芙蓉统娄山关群、三叠系地层。岩性包括灰岩、白云岩、炭质泥岩、泥质白云岩等。区内地质构造较复杂,人类工程活动强烈,以硬质岩为主,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地质环境条件较为脆弱。该区共地质灾害点(I类风险隐患)6处;风险斜坡(II类风险隐患)共计8处。该区地质灾害点主要威胁居民住户,威胁26户159人,威胁财产773.10万元。2、金
41、华镇翁贡村-苍坡村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2):该区面积31.32Km2,占全区总面积的10.18%,该区地表水系系较不发育,地形坡度1040,以溶蚀、侵蚀地貌为主,地质构造较发育,出露地层主要有三叠系、二叠系,岩性包括为灰岩、粘土岩、燧石灰岩、凝灰岩、炭质泥岩等。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主要表现为矿山开采、切坡建房及切坡修路。该区共调查地质灾害点(I类风险隐患)4处,均为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隐患,属基本稳定,为人为因素诱发;风险斜坡(II类风险隐患)共计15处。该区地质灾害点主要威胁居民住户,共威胁174户617人,威胁财产6821.50万o3、金华镇翁井村-宾阳街道办小箸村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3):该区面积1795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