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一、学习重点(一)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L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它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是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2.法律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确保社会生活的有序进行。例如,交通法规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使车辆和行人能够有序通行。保护公民权益:法律赋予公民各种权利,当公民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通过法律途径寻求保护。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规范人们行为:明确告诉人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引导人们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规范和要求。(二)依法维权的方法和途径1 .
2、明确权益是否受到侵犯:要清楚自己拥有哪些合法权益,当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准确识别。例如,在消费过程中,若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和知情权就受到了侵犯。2 .维权方式协商:权益受到侵害时,可先尝试与侵权方进行友好协商,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如与商家协商退换有质量问题的商品。调解:可以请求有关部门或第三方调解机构介入,进行调解,促使双方达成和解。例如,消费者协会可以对消费纠纷进行调解。仲裁:根据双方事先或事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将争议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裁决。一些合同纠纷可以通过仲裁解决。诉讼: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协商、调解、仲裁等方式无法解决问题时,
3、诉讼是最后的维权手段。(三)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律知识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了解该法律中对未成年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和司法保护等方面的规定,明白未成年人享有特殊的保护。2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知晓法律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治的相关内容,引导未成年人远离违法犯罪。二、学习难点(一)法律条款的理解与应用1 .法律条文抽象复杂:法律条款通常较为严谨和抽象,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其具体含义存在一定困难。例如,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合同的一些规定时,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合同的成立、生效等概念。2 .结合实际案例理解:需
4、要将抽象的法律条文与实际生活中的案例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法律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比如,通过分析未成年人遭受网络诈骗的案例,让学生理解法律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在网络环境中的财产安全。(二)权利与义务的平衡1 .识别权益界限:教育学生正确识别和界定个人权益与他人权益的界限,明白在维护自己权益的同时,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例如,在班级中,学生有使用公共学习资源的权利,但不能独占资源,影响其他同学的正常使用。2 .遵循法律规定维权:在维权过程中,要遵循法律规定,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例如,在进行集体维权活动时,要通过合法、有序的方式进行,不能扰乱社会秩序。三、练习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
5、法律是由()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性法律文件。A.学校B.企业C.国家2 .小明在商店购买了一个玩具,回家后发现玩具存在质量问题,他可以通过()方式维权。A.与商家协商退换B.直接找商家吵架C.忍气吞声3 .下列属于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是()。A经常旷课、逃学B.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C.帮助同学解决学习困难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环境。A.社会B.家庭C.学校5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最有效的维权手段是()。A协商B.调解C.诉讼(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15分)1 .法律只约束大人,对我们小学生没有约束力。(
6、2 .当我们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可以用武力解决问题。()3 .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所以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4 .发现有人侵犯自己的权益,要勇敢地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5 .协商是解决纠纷的唯一方式。()()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要说明法律的作用有哪些?2 .当你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了,你会如何依法维权?(四)案例分析题(10分)L小辉是一名六年级的学生,他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几个高年级的同学拦住,向他索要零花钱。小辉身上没有钱,高年级同学就对他进行了殴打。请分析这个案例中涉及到哪些法律问题,并为小辉提供一些维权建议。四、答案(一)选择题1C2.A3.A4.B5
7、C(二)判断题r2.3.4.5.()简答题1 .法律的作用:法律具有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法律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确保社会生活有序进行;赋予公民各种权利,当公民权益受到侵害时,可通过法律途径寻求保护;明确告诉人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引导人们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和要求。2 .依法维权做法:如果在学校被同学欺负,首先要及时告知老师或学校管理人员,寻求学校的帮助和调解;如果欺负行为较为严重,造成了身体伤害或精神损害,可以告知家长,由家长与对方家长沟通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寻求法律援助,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四)案例分析题1 .法律问
8、题:高年级同学向小辉索要零花钱并进行殴打,侵犯了小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非法送养未成年人或者对未成年人实施其他侵害人身权利的行为。同时,这种行为也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殴打他人等相关规定。2 .维权建议:小辉应在第一时间告知老师或家长,让他们帮助处理此事;如果身体受到伤害,要及时就医,并保留好相关的诊断证明和病历等证据;家长可以与对方家长进行沟通协商,要求对方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并对小辉的损失进行赔偿;若协商无果,可以向学校反映,要求学校对涉事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理,必要时,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依法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