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僵蚕人工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69704 上传时间:2025-07-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材僵蚕人工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药材僵蚕人工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药材僵蚕人工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药材僵蚕人工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药材僵蚕人工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DB51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XXXXXXXX中药材僵蚕人工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防疫要求25生产环境质量要求26饲育场所及设施设备27生产管理38生产技术要点39僵蚕的收集、干燥、储存410质量检测4附录A5参考文献6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提提出、归口并解释。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

2、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特种经济动植物研究所)、西南大学、四川国药天江药业有限公司、四川省南充市桃园生物化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南充盛瑞农业有限公司、四川审元药业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青学刚、李文学、王琳璐、周围、刘刚、张友洪、肖文福、陈宝瑞、周跃、陈小平、周安莲、安雎、刘斌彬、尹红、张文。本文件为首次发布。中药材僵蚕人工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动物源中药材僵蚕养殖与生产技术规范,包括防疫规定,饲育场所及设施设备,生产管理,生产技术要点,僵蚕的收集、干燥、储存和质量检测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中药材僵蚕饲育和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

3、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DB51/T849桑蚕小蚕共育技术规程DB51/T1186大蚕蚕台饲育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51球胞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Bals.)Vuillant种子囊菌门的虫生真菌、也是家蚕的一种病原真菌,分类上属于真菌界QKingdOlnfUngi)、双核亚界(ZZ3zya)、子囊菌门(ASCOnIyCota)、

4、盘菌亚门QPeZiZOlnyCOtinG、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肉座菌亚纲QHyPOCreolnyCetidae)、肉座菌目QHyPOCreaIeS)虫草菌科QCOrdyCiPitaCeae)、白僵菌属(Beauveria)。僵蚕BombyxBatryticatus为蚕蛾科昆虫家蚕(Bom机ozZJ5龄的幼虫感染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体。含胞量conidiacontent每克白僵菌抱子粉中所含的球抱白僵菌分生抱子的个数。乳化剂emulsifier用于辅助球抱白僵菌分生胞子粉分散于水中的试剂,常用吐温80O僵死率mortalityrate家蚕在吐丝结茧前通过球抱白僵菌感染引发白僵

5、病死亡的数量占接种家蚕总量的比值。发僵室rigidityroom用于家蚕感染球抱白僵菌死后另行放置的场所,等待白僵菌菌丝突破家蚕体壁并形成分生抱子覆盖蚕体。4防疫要求,1僵蚕生产基地建设僵蚕生产基地应远离种茧育、丝茧育养蚕区域5km以上,且避免共用桑园;41应配备专业从事僵蚕生产的工作人员,不与普通养蚕工作人员交叉。未接种白僵菌蚕与接种白僵菌蚕交叉饲育期间,养蚕区域和工作人员应严格分开44条示例僵蚕生产使用后的蚕具应及时浸泡消毒,禁止用于种茧育、丝茧育家蚕饲育。AJ其它防疫措施参照当地防疫规定进行。5生产环境质量要求空气质量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中的二级标准要求。土壤质量土壤质量应符合GB

6、15618中的二级标准要求。灌溉水质量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5084中的二级标准要求。6饲育场所及设施设备61饲育场所选择6.1.1选址要求选择光照和水源充足、没有工业等污染的区域,桑园建设集中连片,且远离种茧育、丝茧育桑园5km以上,具备完善的道路系统和排灌系统,统一规划生产基地,具有一定规模,统一肥料、农药和技术管理的条件。生产基地至少完成两个生产周期僵蚕生产,并有两个收获期僵蚕质量检测数据且符合质量标准。6.1.2小蚕共育室小蚕全部要求共育,每共育50张小蚕,需配备30n?带天花板的小蚕共育室,其中:层高2.8m的饲育室16m2,贮桑室5m2,操作间9i112,要求南北朝向、地面水平、墙壁

7、光滑、有对流窗,饲育室具有环境调节功能,且配备消毒池211有蚕沙池2nA蚕沙池离蚕房30m以上。每50张大蚕,需配备100m2以上大蚕室,配备蚕台蚕架,可饲养大蚕面积达2000n?以上,蚕房通风换气条件良好,交通便利,与小蚕共育室有一定距离,不影响周围其他农业生产。6.1.4发僵室每50张僵蚕,要求配备100m2以上发僵室,可将采收僵蚕摊开平铺,配置调节温湿度设备,便于消毒,且远离桑园和蚕房。6 .1.5储藏室每50张僵蚕需配备100m2以上储藏室,储藏室要求低温、干燥,配置可调控温湿度的设备。7生产管理7 1生产基地应具备现场指导人员、监督管理人员,并建立生产档案。75应生产档案应包含以下内

8、容:蚕品种、菌种、生产人员、消毒、接种时间和接种浓度等生产过程关键操作步骤及操作人员。71生产档案及相关文件应妥善保管,对于每个批次的养殖全过程信息至少保存3年。8生产技术要点A1蚕品种选择根据饲育季节,选择僵蚕专用蚕品种或当地常用个体较大的家蚕品种。ft1菌种选择选用菌种应以僵死率为标准,选择家蚕接种后120h144h僵死率达到95%以上的菌种,不得使用来源不明的白僵菌菌种。Rq1龄5龄蚕饲育1龄3龄小蚕饲育参照DB51/T849执行,4龄5龄大蚕饲育参照DB51T1186执行。A僵蚕生产8.4.1接种时间5龄起蚕24h内接种白僵菌。8.4.2接种环境准备保持接种环境温度2527,湿度不低于

9、75%,并将该温度、湿度维持到接种后30min.8.4.3菌液的配置和用量按照球抱白僵菌抱子粉(含抱量与IXIOI。个g,含抱量测定见附录A)2g3g0.1g吐温80、2000mL水(无菌水或冷开水)的比例配置成菌液,菌液浓度为lX107jmL5X107jmL,配置时,先使用100mL20OmL水将吐温80混匀形成母液,将母液和抱子粉倒入水中,充分混匀,温度保持在2527,待用。按照每张标准蚕种(25000头蚕)接种200OmL菌液接种。8.4.4 接种采用体表喷雾接种的方法,将100omL抱子粉液使用喷雾器(喷头带罩)将菌液均匀喷洒于家蚕5龄起蚕体表,喷雾器要求雾点细密,喷洒均匀,确保IL抱

10、子粉液将每头蚕体喷湿,喷后30min正常给桑饲养。8.4.5 采收接种后正常饲育,120h144h后蚕发病死亡,待有80%僵死蚕后开始采收。8.4.6 接种后管理接种后正常饲育,120h144h后蚕发病死亡,待有80%僵死蚕后开始采收。8.4.7 集、干燥、储存9 1收集养护蚕体死亡硬化后及时收集,平摊为单层放置于干净的烘盘中,放入发僵室,发僵室温度保持在2527,相对湿度不低于75%,观察白僵菌突出体表时间,当白僵菌分生抱子布满蚕体,变白后,准备干燥。Q3干燥将收集养护好的僵蚕放入烘箱烘干,烘干温度5060,烘干至水分含量到13%以下。10 1包装储存烘干好的僵蚕收集整理,包装好后,标注好品

11、名、产地、生产日期、生产批次和重量等信息,储存在不高于20的干燥条件下,避免阳光直射,防虫、防鼠,存放待售。10质量检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部僵蚕项检测并符合相关规定。附录A(资料性)含胞量的测定A.1试剂吐温80。A.2仪器设备光学显微镜、精度为千分之一的天平、组织捣碎机、血球记数板(16X16)、微量移液器、玻璃器皿等。A.3操作过程用精度为千分之一的天平准确称取球抱白僵菌抱子粉1g,装入组织捣碎机的盛液杯中,同时加入0.1mL的吐温80、200mL清水,以5000r/min的速度搅拌2min,加清水定容至500mL,再以5000r11in的速度搅拌1min,使之成为均匀的抱子悬浮液。

12、将抱子浓度控制在每中格2040个,如果不合适可以稀释样品调节成此浓度。取深度为0.1mm、血球计数板格为16X16个中格,盖上配套专用盖玻片,用吸管吸取配制好的悬浮液沿盖玻片的边缘滴入,使抱子液恰好充满盖玻片于载玻片之间,以抱子液不入槽为度,多余胞子液用滤纸吸去。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静置Imin2min,待浮动的抱子静止后,放大400倍检视计数。A.4结果计算血球计数板记数格为16个中格,每个中格为16个小格,则计算双线范围内任一斜对角线上的四个中格共64个小格的抱子总数。记数时每中格的四周如有压线的抱子,计上线不计下线,计左线不计右线。按公式计算待测样品的抱子含量:C(S1+S2+S3+S4)4IO,T一64式中:S含抱量,亿抱子/g;SlS4任意4个中格中抱子的数量;T稀释倍数。每个样品设3个重复。允许误差率为10%。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简明教程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