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赛原创请勿转载】统编版三年级下册-13花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堂实录13.花钟教学设计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课型新授课设计者许小晴课题13.花钟课时第二课时课标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第二学段有明确要求:“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教材分析花钟是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花钟这一课
2、紧扣主题,主要写一天之内不同的花会在不同时间开放的现象,并探究和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了花朵分时开放的奥秘。这篇课文段落不多,但是语言优美,表达方式丰富。本文紧扣语文要素,引导学生知道细致的观察可以增进对事物的了解,进而感受观察的乐趣,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认真观察、留心周围事物和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他们喜欢花,但很少关注花朵开放的时间,更缺乏有关花朵开放原因的知识,课文中涉及的花有些他们也不熟悉。因此,师生课前要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如花朵图片、不同花开放的时间等。在阅读方面,他们已经学过如何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本单元对学生提出了
3、进一步的学习要求,学生只有理解了一段话的意思,知道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才能准确判断具有概括性或提示性的关键语句,从而概括出一段话的大意。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观察和发现带来的乐趣。语言运用:学习用不同的语言表达花的开放。思维能力:能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审美创造:感受作者是如何借助不同的词语描写不同的花开放的状态。教学重点学习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教学难点能仿照课文中表达鲜花开放的语句,仿写自己喜欢的花。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和含义,介绍花钟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2.直观演示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鲜花开放的图片、视频,让学生直观地
4、感受花朵的美丽和开放的姿态。3.朗读法: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4.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5.情境教学法:运用AI生成情境、人物呈现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花钟的世界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可结合学科特点自行设置)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发布情境任务1.欢迎同学们来到自然观察室,我们今天的大任务就是要观察鲜花开放,老师还邀请一位神秘嘉宾进入我们的课堂,大家掌声欢迎。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1.学生齐读课题。通过创设情景
5、任务、“神秘嘉宾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让学生集中精神,以便教学活动的开展。环节二:重温与花儿的约会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是花钟,知道了第一自然段各种花开放的时间,现在检验学习效果的时间到了,谁来说说什么是花钟?第一自然段为我们介绍了哪些花儿,它们是如何开放的,请同学们分别为它们代言。请你粘贴到属于它的位置。这么多美丽芬芳的花儿,你会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从课文找找)复习导入生回答为花儿代言,并将花儿粘贴到钟面相应的地方。巩固基础: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花钟概念、花卉开放时间)。环节三:花儿的舞蹈派对出示学习任务:请大家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哪句话提示了这一段的主要意思,画出关键语句
6、说说理由。(一)标出句子: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1)这一句提示了段落的意思,是关键语句。(2)指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概括第一段的大意。提示学生可以删减关键句中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使其更简洁。(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3)师生总结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意的方法(一):先找出关键语句,如果关键语句不够简洁,要进行适当删减和修改,最后概括出段落大意。(二)关注第1自然段鲜花开放的不同表达方式。课文是怎么介绍它们的?(1)出示第一组句子:这些句子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预设:都是先写花开的时间,再写花是如何开的。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花的开
7、放?(吹起、绽开、醒来、开了、怒放、苏醒)点拨:描写时大多都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出示万寿菊图片,理解词语“欣然怒放”的意思(2)出示第二组句子: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三种花的开放?(舒展、开花、含笑一现)相机理解词语:“舒展意为伸展,引导学生做做舒展的动作;“含笑一现”指带着笑容出现,但时间很短。出示昙花相关资料,了解“一现。昙花从花开到花谢,只有短短四五个钟头,人们称之为“昙花一现”,后来这个词语也被用来比喻事物一出现就很快消逝。指导完成课后第三题填空小结:同样是描写花的开放,作者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让花儿变得生动而鲜活。指导完成课后小练笔学生默读并画出关键句。生回答,并说出理由。生一起说
8、出概括一段话大意的方法。学生观察并思考后回答问题。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利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生观察图片,理解“伸展的意思,并用肢体做出舒展的动作。单独请学生读昙花的资料,了解“一现”的意思。学生动笔完成课后题,并回答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花的开放的好处。学生看图写句子。生展示答案。语言积累: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四字词语(如含笑一现欣然怒放),丰富词汇库。感悟表达:通过对比“吹起、绽开、舒展等动词,体会作者运用拟人修辞的生动性,培养语言敏感度。核心能力培养:训练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借助关键句概括段意)。思维训练:引导学生通过删减冗余词提炼核心意思,提升信息加工与逻辑概括能力
9、方法论指导:明确步骤化策略,为学生独立概括段落提供可迁移的方法。环节四:花儿的朗诵大会教师:花确实美,经过作者生动的描写更美,如果配上你们有感情地朗读就更完美。老师给你们配乐,一起来读读。(教师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并加上表情)1.生有感情朗读。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在读中感受花儿的神奇与美丽。环节五:花钟探秘小侦探1、出示学习任务。教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一样呢?课文里有答案哦!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自主学习第2自然段,看看你能找到哪些原因。(教师巡视)预设:我发现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有关系。教师:很棒!还有其他同学补充吗?预设:还有,它们
10、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2、课文还用了什么例子来解释原因?举了昙花晚上九点开花的例子。提问:昙花晚上九点开花的原因是什么?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灼伤。小结:课文列举昙花事例来解释: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和光照有关。还写了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指导理解词语“吻合”,意为完全符合。资料补充,观看视频了解“昆虫传播花粉”。小结:从这里我们知道了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昆虫活动时间也有关。第2自然段中哪句话提示了段落的主要意思呢?指导学生找出关键语句。(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关键语句没有直接写出段落意思,我们如何概括段意?点拨:有时候,一段话的大意需要根据关键语句的
11、提示进行概括。如,这一自然段的关键语句是第一句话,它不能帮助我们直接概括出这一段的大意,但是我们可以借助这句话的提示概括为: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师生总结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意的方法(二):先找出关键语句,如果关键语句不能直接概括段意,要进根据提示概括出段落大意。1.学生自主学习第2自然段,提炼原因。2.学生交流学习。3.小组代表回答。4.思考文中引用哪个例子并回答。5.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学生找出关键句并概括段意。7.学生总结概括段意的第二种方法。科学素养渗透: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取科学原理,理解自然现象的逻辑(开花条件与昆虫传粉)。难点突破:针对“疑问式关键句
12、这一特殊类型,教授”根据提示概括”的策略,拓展学生思维灵活性。跨学科整合:通过视频补充昆虫传粉知识,将语文学习与自然科学结合,深化理解。环节六:学以致用巧概括出示练习:蚂蚁是靠什么来把消息通知同伴呢它招呼同伴就靠头上那对触角,它们用触角互相碰撞来传递信号。如果食物又大又可口,触角就摆动得特别猛烈。教师:用上这个本领来阅读下面的文段,找到关键句,概括段意。教师:很好!大家学得真快!相信在以后的阅读中,你们也能灵活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1、交流反馈,像刚刚那样概括大意。能力迁移:创设新情境检验学生对概括方法的掌握程度,实现“学以致用。巩固策略:强化“定位关键句一调整表述一精准概括”的思维路径,形成稳
13、定的阅读技能。总结评价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了花钟的世界,了解了花儿的美丽与神奇,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你认为花钟之所以能被植物学家建造出来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留心观察、勤于思考)出示Al植物学家对同学们的寄语:美妙的大自然还有很多奥秘等着大家来探索,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做一个有心人,相信在你的细心观察下,也一定会有所收获。1、学生思考后回答。价值观培养:引导学生感悟观察与思考的价值,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情感熏陶:通过寄语激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将课堂学习延伸至生活实践,体现“知行合一。时代元素融合:借助“AI科学家”增强课堂趣味性,呼应科技与人文的结合。分层作业基础作业:1.抄写课
14、后生字词,如“花钟、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万寿菊、欣然怒放、含笑一现、温度、湿度、光照、密切、关系、娇嫩、适宜、适应、展示、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植物学家、修建、组成、时钟”,并用“争奇斗艳”“欣然怒放各写一句话。2.朗读课文,找出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用表格记录下来。拓展作业:1.观察一种花的开放过程,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包括时间、花朵的变化等,字数200字左右。2.收集不同花开放的时间,画出一个完整的花钟。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次花钟的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品味课文生动优美的语言,并重点训练“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的核心阅读能力。回顾整个设计流程和实施构想,反
15、思如下:成功之处与亮点:1.目标明确,双线并行:教学设计清晰地将“理解花钟现象及原因、品味语言表达的精妙”与“掌握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两大目标线贯穿始终。知识目标与方法目标紧密结合,避免了单纯的知识灌输或技能训练。2.情境创设,激发兴趣:开篇“自然观察室”和“神秘嘉宾的导入,成功营造了探索自然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结尾“AI植物学家”的寄语,呼应开篇,升华主题,将科学精神(留心观察、勤于思考)自然地融入其中。3.方法指导,层次分明:方法一(直接删减):对第1自然段关键句的处理清晰到位,通过“找-删-概括的步骤,让学生直观理解了如何精炼关键句。方法二(转化概括):对第2自然段疑问式关键句的
16、处理是难点也是重点。设计通过“找(疑问句)-理解内容-转化概括(变答句)”的步骤,有效突破了难点,让学生明白了关键句的提示作用及概括的灵活性。两种方法的对比与总结,帮助学生建立了清晰的认知结构。迁移应用及时:设计的“蚂蚁传递信息小练习,紧扣方法二的核心(处理疑问式关键句),难度适中,有效检验了学习效果,实现了学以致用。4.语言品味,扎实有效:聚焦第1自然段“不同的说法表达开放”,通过分组对比、动词赏析(吹起、绽开、怒放、舒展、含笑一现)、动作体验(“舒展”)、图片辅助(万寿菊)、资料拓展(“昙花一现”),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学生体会拟人化语言的生动性与多样性,避免了枯燥的术语讲解。结合课后题(
17、填空、小练笔)进行实践,将语言积累与运用落到实处。配乐朗读设计:引导学生在理解、品味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强化语感,感受文字之美与自然之美。5.探究过程,注重自主:第2自然段原因探究环节,设计为“自主学习-寻找原因-分析事例”,给予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师角色定位为引导者和支持者(巡视、点拨、补充资料、视频),符合新课标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理念。6.板书设计,提纲挈领:拟采用花朵造型的板书,将核心知识(现象、原因)、核心方法(概括段意)、核心品质(观察思考)以及语言特色(不同表达)有机融合,直观形象,便于学生回顾总结。需要反思与改进之处:学情差异的关注:对于概括能力较弱的学生,在方法二的学习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可以适当提供脚手架(如填空式概括模板)等方面有更细致的分层设计。本次花钟教学设计整体上思路清晰,目标聚焦,在情境创设、方法指导、语言品味和探究学习方面有诸多亮点,有效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借助关键句概括段意)和人文主题(感受观察与发现的乐趣)。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通过不断反思与调整,力求使课堂更高效、更生动,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技能的同时,真正领略文字之美、自然之奇,并点燃持续观察与思考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