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露和霜》课后作业.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71959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露和霜》课后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露和霜》课后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露和霜》课后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露和霜》课后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人教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露和霜课后作业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L深秋的早晨,我们常看到树叶、草叶上有晶莹的露珠,露珠的形成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A.熔化B.液化C.凝华D.汽化2 .下列关于露和霜的说法,正确的是()A.露是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B.霜是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水滴C.露和霜都是在温度较低时形成的D,露和霜形成的温度条件相同3 .在做模拟露的形成实验时,往烧杯中加入冰块的目的是()A.让烧杯变凉,模拟低温环境B.让冰块融化产生水C.增加实验的趣味性D.观察冰块的融化过程4 .夜晚,当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形成露,这个“一定程度”指的是()A.0B

2、高于0。C且温度较低C.低于OoCD.任何温度都可以5下列现象中,与霜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A.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B,春天河里的冰融化C.夏天从冰箱拿出的饮料瓶“出汗”D.秋天早晨的雾6 .小明在观察露和霜的形成过程中发现,同样是在早晨,草地上有的地方有露,有的地方有霜,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不同地方空气湿度不同B.不同地方物体表面温度不同C.不同地方风向不同D.不同地方光照不同7 .露和霜的形成都需要的条件是()A.有充足的阳光B.有一定量的水蒸气C有强风D.有沙尘8 .为了更清晰地观察露和霜的形成,我们可以选择在()进行观察。A.炎热的夏天中午B.温暖的春天傍晚C.寒冷的冬

3、天早晨D,潮湿的夏天夜晚9 .当外界温度快速下降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更容易()A.形成露B.形成霜C.变成水D.变成水蒸气10 .下列哪种情况更容易形成霜?()A.阴天,地面潮湿B,晴天,地面干燥C,阴天,地面干燥D,晴天,地面潮湿11 .在研究露和霜的形成实验中,我们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表面的温度,其目的是()A.记录数据,完成实验报告B.比较不同物体表面温度与露、霜形成的关系C.学习使用温度计D.看看温度是否会变化12 .露和霜的形成与大气中的()密切相关。A.氧气含量B,二氧化碳含量C水蒸气含量D,氮气含量13 .一位同学在观察到霜后,做了如下记录,其中错误的是()A.霜是白色的B.霜摸

4、起来很凉C.霜的形状像小雪花D.霜是由小水滴凝固形成的14 .为了模拟霜的形成,我们可以将一个干净的金属杯放在(),观察杯壁外侧的变化。A,装满热水的容器中B,常温环境中C.装满冰块和盐的容器中D.阳光下15 .露和霜对农作物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露和霜都会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B,露和霜都对农作物有益C.少量的露对农作物有益,霜可能对农作物造成危害D.露对农作物有害,霜对农作物有益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只要空气中有水蒸气,就一定会形成露和霜。()2 .露是在温度较高时形成的,霜是在温度较低时形成的。()3 .霜的形成过程中,水蒸气要放出热量。()4 .在实验中,我们可

5、以用吹风机加热物体表面来观察露和霜的消失过程。()5 .露和霜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降水形式。()6 .不同植物的叶子上形成的露和霜的量是一样的。()7 .当夜晚的气温下降到0。C以下时,一定会形成霜。()8 .露和霜形成的过程中,物质的状态都发生了变化。()9 .用湿布擦拭玻璃,然后将玻璃放在低温环境中,玻璃上出现的小水珠就是露。()10霜的形成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也有一定关系,粗糙的表面更容易形成霜。()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2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3 .露和霜形成的共同条件是空气中有以及温度o4 .在模拟露的形成实验中,烧

6、杯外壁出现的小水珠是由遇冷形成的。5 .通常情况下,露在(填“夜晚,或“白天,)形成,霜在(填“气温较高或“气温很低”)时形成。6 .为了让霜更快地形成,我们可以在模拟实验中往冰块中加入其作用是o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露和霜的形成过程有什么不同?2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露和霜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五、实验探究题(10分)为了探究露和霜形成的条件,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准备两个相同的烧杯,在烧杯A中加入适量的冰块,在烧杯B中不做处理。将两个烧杯放在室外同一位置,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烧杯A的外壁出现了小水珠,而烧杯B的外壁没有明显变化。(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什么?(3分)

7、2)实验中设置烧杯B的目的是什么?(3分)(3)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4分)答案一、选择题1.B2,C3.A4.B5.A6.B7.B8.C9.B10.D11.B12.C13.D14.C15.C二、判断题1.2.3.4.5.6.7.8.49.X10.三、填空题1.液化2.凝华3.水蒸气;较低4.空气中的水蒸气5.夜晚;气温很低6.盐;降低温度四、简答题1 .露的形成过程:在夜晚,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物体表面,从而形成露。霜的形成过程:当气温很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物体表面,形成霜。二者的主

8、要不同在于,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由气态变为液态;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且霜形成时的温度比露形成时的温度更低。2 .露对生活的影响:有利方面,少量的露可以为一些农作物、花草等提供水分,有助于它们的生长;清晨的露使空气更加清新湿润,给人带来舒适的感觉。不利方面,如果露水量过大,且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会使一些农作物的叶片长时间处于湿润状态,容易弓I发病害。霜对生活的影响:有利方面,在一些特殊的农业生产中,比如一些水果种植,适当的霜可以使水果的糖分含量增加,提高水果的品质。不利方面,严重的霜冻会对农作物造成冻害,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霜还会使道路表面变得湿滑,影响交通安全。五、实验探究题(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温度较低是否是露形成的条件。(2)实验中设置烧杯B的目的是作为对照,通过与烧杯A进行对比,更直观地看出温度较低这一因素对露形成的影响。(3)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露的形成需要温度较低的条件,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物体表面时,会液化形成小水珠,即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