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doc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7198091 上传时间:2020-11-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中坝镇中学 张军年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叫张军年,来自中坝镇中学。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一、教材分析主要说明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这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勾股定理中的第二节。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在勾股定理之后,继续学习的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判断定理,它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和深化,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初中几何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今后判断某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以后的解题中,将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同时在

2、应用中渗透了利用代数计算的方法证明几何问题的思想,为将来学习解析几何埋下了伏笔,所以本节也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之一。课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二、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支配着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关键。根据数学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能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能利用它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勾股定理的有关历史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

3、作的团队精神及创新意识。三、学情分析及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尽管已到初二下学期学生知识增多,能力增强,但思维的局限性还很大,能力也有差距,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学生第一次见到,它要求根据已知条件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根据学生的智能状况,学生不容易想到,因此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我确立的教学重点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教学难点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而如何构造三角形就是解决它的关键,这样就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教学关键:如何构造三角形四、教法、学法分析为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提出的

4、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精神和培养创新活动的要求,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以及初二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发现、操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即不违反科学性又符合可接受性原则,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猜想、验证、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突破难点和突出重点。此外,本节课我还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联系学生现有的经验和感性认识,由最邻近的知识

5、去向本节课迁移,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独立探讨、主动获取知识。总之,本节课遵循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力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力争把教师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生亲自探索、发现知识的过程;力争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培养。五、教学过程本节课的设计原则是: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和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围中,通过巧妙而自然地在学生的认识结构与几何知识结构之间筑了一个信息流通渠道,进而达到完善学生的数学认识结构的目的。(一)、复习回顾复习回顾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内容,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创设问题情境一开课我就提出了与本节课关系密切、学生用现有的知识可探索却又解决不好的问题,去提

6、示本节课的探究宗旨。(演示)古代埃及人把一根长绳打上等距离的13个结,然后用桩钉如图那样的三角形,便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一出现马上激起学生已有知识与待研究知识的认识冲突,引起了学生的重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因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创造了我要学的气氛,同时也说明了几何知识来源于实践,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解决问题,总结规律(包括难点突破)因为几何来源于现实生活,对初二学生来说选择适当的时机,让他们从个体实践经验中开始学习,可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所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不是由教师直接给出的,而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具体的实践

7、中观察满足条件的三角形直观感觉上是什么三角形,再用直角三角形插入去验证猜想。这样设计是因为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证明方法是学生第一次见到,它要求按照已知条件作一个直角三角形,根据学生的智能状况学生是不容易想到的,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让学生动手裁出了一个两直角边与所作三角形两条较小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通过操作验证两三角形全等,从而不仅显示了符合条件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还孕育了辅助线的添法,为后面进行逻辑推理论证提供了直观的数学模型。接下来就是利用这个数学模型,从理论上证明这个定理。从动手操作到证明,学生自然地联想到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它与一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顺利作出了辅助直角三角形,整个证明过程

8、自然、无神秘感,实现了从生动直观向抽象思维的转化,同时学生亲身体会了动手操作观察猜测探索论证的全过程,这样学生不是被动接受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因而使学生感到自然、亲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使学生确实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自我创造的快乐。(四)、迁移应用,熟悉定理例题是课本74页的例1,是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运用的步骤(五)、随堂练习本着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了四个题目。前三个题目比较简单,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并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运用的步骤,尽量让学生口答,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第四个题实际上是对问题情境的进一步解答既可以解决本课知识,又可以提高灵活运用以往知识的

9、能力。通过练习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利用率。(六)、归纳小结,纳入知识体系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吧本节课小结先让学生归纳本节知识和技能,然后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尤其是注意总结思想方法,培养能力方面。这种形式的小结,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每一位学生都创造了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并为程度不同的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多极化学习的需要(七)、作业布置本节课布置的作业是课本76页 习题18.2第1题,是最基本的思维训练项目题,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提高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六、教学

10、反思(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本节课以活动为主线,通过从估算到实验活动结果的产生让学生总结过程,最后回到解决实际问题,思路清晰,脉络明了。2、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育思想;突出了“特征让学生观察,思路让学生探索,方法让学生思考,意义让学生概括,结论让学生验证,难点让学生突破,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3、在本节教学活动过程中,我尽量以学生身份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激励回答问题的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师生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零距离的接触。 (二)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及改进方法:1、本节课我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增大了教学密度,而缺少了板书示范,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加强。 2、在重难点的突破上还应加一些递进的习题,降低题的难度,使优生学好,中等生也能跟上。这是我在以后教学中要注意的。3、还是不敢放手,总是牵着学生走。学生配合不够积极,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少,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对中下学生关注的太少;教师说的多,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讨论交流;课堂教学内容稍多,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