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杠杆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7231456 上传时间:2020-11-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杠杆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物理杠杆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物理杠杆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物理杠杆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杠杆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杠杆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2.1杠杆教学设计下关中学 赵鹏飞一、教材分析这节课是八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四节内容,在学习了力的基础上,再来介绍简单机械杠杆。为下一节滑轮的学习埋下伏笔,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主要学习杠杆的概念、平衡条件及分类,有很多物理方法渗透其中,对学生是很有好处的,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从生活中获得较多的关于杠杆的感性认识;已经初步掌握物理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及方法;对力有所认识,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有初步的作图能力。好奇心强,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三、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概念和五要素,会画力臂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

2、杠杆的分类和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常见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四、学习重难点1、会画出杠杆的力臂。2、经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能对杠杆进行分类。五、学习用具铁架台、钩码、杠杆、刻度尺六、学习过程模块一:杠杆的概念及五要素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物如:船桨、剪子、核桃夹、跷跷板等得出杠杆的概念及五要素的学习。小组交流有疑问的问题,合作解决。预设问题:1、什么是力的作用线?解决措施:先让其他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以图的形式进行讲解。2、力臂的概念可能会提出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解决措施:先让学生讨论,实在解决不了的,就用实验说明,在杠杆一段固定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另一侧竖直向下拉和斜拉,发现

3、示数改变,从而引发认知冲突,教师在这时在引入力臂的概念。板书:杠杆的概念和五要素。设计意图:初步介绍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模块二:杠杆的平衡条件在进行实验之前,引导学生思考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为什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解决措施:大部分同学会想到静止时平衡,想不到水平位置,在学习完力臂后再告诉他们。这样方便读出力臂,便于读数。2、什么时候我们说杠杆平衡?如果实验探究的话,在什么情况最好读数?解决措施:杠杆平衡应该能想到静止,这里联系复习二力平衡的定义,物体受二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二力平衡。引发学生思考,然后再说杠杆

4、匀速直线转动时不好读数,所以用静止状态。然后请同学们按照探究要求,设计实验方案,并且边实验,边完成实验数据表格,然后小组内交流,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让学生代表先说出实验方案,全班交流,确定之后再进行实验,完成实验表格。学生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有问题及时解决,并把疑难问题记录下来。板书:杠杆的平衡条件。设计意图:在实验中要做好几步,所以把实验分成很多小步,要理清思路,不要忘了实验是为了研究什么的。模块三:杠杆的分类通过对生活中物品的实际作用,对杠杆进行分类,引导得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设计意图: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反思总结:师:同学们整理、反思刚才的学习内容,用简

5、短的语言完成下列知识网络,然后小组内交流完善。并提出对于本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疑惑?生:学生先进行整理,不会的问题可以老师讲解。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画力臂要注意的问题:(1)辨认杠杆;(2)先找支点O;(3)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4)过O点画出力臂 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 阻力阻力臂 F1 L1 F2 L2分类:省力杠杆:L1 L2 ,F1 F2,省力费距离费力杠杆:L1 F2,费力省距离等臂杠杆:L1 = L2 ,F1 = F2,既不省力也不费距离设计意图:使学生对知识整理、内化、提升,理清思路。达标检测:1、如图

6、所示,要使杠杆平衡,所用最小的作用力是( ) A. F1 B. F2 C. F3 D. F42、如果使用撬棒的动力臂是100 cm,阻力臂是30 cm,当用60 N的动力时,能撬动重_ N的物体。3、用剪刀剪东西时,如果用剪刀的尖部去剪就不易剪断,而改用剪刀中部去剪就容易些,这是因为( )A.增大了动力 B.减小了阻力 C.减小了阻力臂 D.增大了动力臂 七、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工具入手,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观察、体验、求证、运用等研究活动。实际教学中力图突出两点:第一,通过我精心引导的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数据的记录分析能力;第二,绘制杠杆示意图。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的理念。实验中有意识引导学生探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的条件”, 对于“倾斜位置平衡”留在实验评估中结合课件进行研究,以确保实验顺利、成功进行。数据的采集使用投影一至两组学生成果引导分析,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可由教师事先准备大幅表格挂在黑板上,学生实验中教师选取有代表性数据由学生填入大表格中,实验结束师生共同分析数据,这样数据多、有代表性,可以有效避免部分学生由于实验失败造成无数据可分析的尴尬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