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体育课前滚翻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飞猪 文档编号:73191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体育课前滚翻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四年级体育课前滚翻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四年级体育课前滚翻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小学四年级体育课 前滚翻教学设计望洲完全小学:曾庆先一 指导思想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为设计目标,在老师激励和评价下,着重培养学生展示自我的愿望,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活动中,同学间能合作交流,并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练习,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学习习惯,在此基础上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二、教材分析根据常德市体育教学计划,前滚翻是小学核心内容之一,前滚翻是技巧基础动作,与生活实际相关不大,练习的形式较为枯燥,通常学生的学习兴趣都不高。但如果把前滚翻设计成为一种故事情节,创设相关的情境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

2、导学生运用技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前滚翻动作质量的高低,团身抱膝是关键。初学者易犯的错误,往往是用头顶着垫子,或是提臀过高,重心前移时不能迅速屈臂团身,也有的学生由于两臂用力不匀,屈臂程度不同,滚翻不正。教师应仔细观察,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心理特点:五年级的学生年龄在10-11岁左右,自我意识已经开始形成,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已经有了独立的思维,但是竞争意识强,特别是在体育竞赛中。2、技术技能基础:五年级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在1-4年级通过教学初步得到锻炼,但多是模仿或自发形成的,对技术要领有了一部分但是还未

3、完全正确的理解。前滚翻教案年 级四年级上课时间2019.4曾庆先教学内容1、体操技巧:前滚翻2、团队接力教学重点学习前滚翻的动作技能教学难点团身紧、滚动圆滑教学目标1.运动参与目标: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前滚翻的练习,并从中获得乐趣。2.运动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90%以上的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前滚翻的技术动作。3.身体健康目标:发展学生的协调性,以及对身体的掌控能力。4.社会适应目标:通过游戏练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与学的过程教与学的过程组织与要求运动负荷次数时间强度激趣热身一、课堂常规 1、集合整队、检查服装和人数、师生问好;强调安全。2、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前滚翻是体操的

4、基础动作二、准备活动1、徒手操 a、头部写字 b、肩绕环 c、腹背运动 d、腰绕环2、慢跑游戏(找朋友) 教师带领跑教 法:1、督促整队,检查服装2、讲解学习目标,提出学练要求学练法:1、明确学习目标及要求2、迅速进入准备状态学练法: 教师讲解学生听口令练习教 法: 听口令按要求找朋友组织:四列横队要求:整队快静齐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组织:四列横队要求:注意力集中,听信号做练习组织:学生松散站立要求:注意力集中 做动作有一定力度态度认真114x8拍2-45-7 小探究合作合作探究三、徒手练习:1、让学生围成一圈跟着老师做准备练习2、学生分组练习(提示:尽量低头)三、前滚翻动作要点:蹲撑开始,两腿

5、用力蹬地,低头团身抱腿。口诀:一蹲、二撑、三低头、滚动抱腿像圆球。重点:两腿迅速蹬直; 难点:团身紧、滚动圆滑、保护到位保护:按头提臀四、游戏-翻山越岭方法:1、 从起点出发,先进行一次前滚翻,越过相应的障碍物再返回起点和下一位同学进行交接。(下一位同学蹲下准备)2、 第二次比赛时,小组自由搭建本组障碍物,可随意搭配。规则:四队同时进行,男女分别计算成绩,返回时不需要翻越障碍物。率先返回起点的队伍获胜。教 法:1、 怎样才能保护好自己的头部。2、讲解、示范动作,指挥学生分组练习3、巡回指导学练法:1、教师讲解如何低头。2、听讲解看示范3、分小组在垫子前练习。教 法:1、讲解并示范前滚翻动作要领

6、及保护办法2、指挥学生分组练习,巡回指导3、请学生展示,教师点评。4、提出口诀、强调重难点5、分组练习6、请动作较好的学生展示学练法:1、听讲解,看示范2、分小组练习3、每小组推选一人展示4、记口诀5、根据口诀再次练习6、展示优秀动作教 法:1、带领学生设置场地2、讲解游戏方法、规则3、示范一次4、组织学生游戏学练法:1、 铺设场地2、 听讲解看示范3、 进行游戏比赛组织:5-7人一组一张垫子。 要求:动作连贯注意安全积极练习组织:分成小组进行要求:认真观察 积极参与练习 牢记口诀 注意安全组织: 四列纵队要求: 充满热情 积极参与游戏富有竞争意识5-712-165-7中中交流分享一、放松运动二、总结评价三、整理器材教 法:1、教师指导学生做放松运动。2、点评本次课的学习情况,再次提出口诀学练法: 1、放松运动 2、听点评,记口诀 3、归还器材组织: 体操队形散开要求:身心放松,模仿动作4-6小场地器材操场,体操垫若干安全措施1、充分做好热身准备2、提示教学安全注意事项教学反思练习密度3540%平均心率90100次/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体育理论与教学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