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成教育个性化辅导授课教案课题:孟子两章教师:学生:时间:年月日段课题:孟子两章一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目标:1 .通过各种阅读方式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 .熟读成诵,增强文言语感;3 .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懂得要正确面对逆境。教学重难点: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懂得要正确面对逆境。授课内容及步骤:【知识梳理】一.作者简介孟子,名珂,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亚圣”。本文选自孟子,它是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撰写而成,是对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载,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融知于题:(一)、文学常识填空:1
2、孟子,名_o时期学派的代表人物。2、孟子是一部记录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南宋朱熹将孟子、_、_、_并称为四书二.课文梳理原文: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注音吠()亩傅说()胶鬲()拂()士问题:1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那么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证的?请简
3、述本文的论证思路。点拨:中心论点“生于安乐,死于忧患”。作者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进行论证。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练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来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从两面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是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2 .这篇文章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点拨:这篇短文采用了类比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如把造就人才与治理国家类比,如六位逆境中成才的人物事例罗列,如把成就伟人与国家灭亡对
4、比,如先分析论证,后归纳观点等。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知道有哪些名句与此意思相同?请列出两句;点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魏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孔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亡,治而不忘乱”;欧阳修:“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魏绛:“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周文王:“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4 .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这一个道理?请举出几例。吴王夫差立志为父报仇,打败强国楚国;贪图享乐,败于自己曾打败过的小国越国。秦朝末年,农民陈胜
5、首举义旗,对抗暴秦,后称王.富贵了的陈胜不仅忘记了少年时的承诺,而且变的贪图享乐,最终兵败被杀唐玄宗开元时励精图治唐到达盛世.天宝年间他贪念美色使唐朝衰落通假字:(1)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入则无法家拂土(拂,通“弼%辅佐)(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必先(苦:使.痛苦)其心志,(劳:使.劳累)其筋骨,(饿:使.饥饿)其体肤,(空乏:使.贫困)其身名词用作动词:(入:在国内)则无法家拂士,(出:在国外)则无敌国古今异义:发:起,指被任用。今义:发迹。筑:筑墙。今义:建筑。:狱官,此处指监狱。今义:士
6、兵。益:增加。今义:益处。征:征验,表现。今义:出征,征服。一词多义:发:舜发于吠亩之中(发,被起用)/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发出)于:舜发于吠亩之中(于:介词“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介词“在)/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于:由于)拂:行必乱其所为(拂,违背。)法家拂士(拂,而:而后作而死于安乐也通“弼辅佐)(表承接,无义)(表并列,无义。)融知于题1 .(2009年北京市)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舜发于吠亩之中发: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舜与于吠亩之中泻出于两峰之间者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温故而知新C、行拂乱其所为其
7、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中考演练2007年吉林长春卷1 .孟子是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是家经典著作。(1分)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舜尊于吠亩之中()空W其身()(3意于虑()而后/()3 .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4 .格言联璧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做简单说明。(2分)答:28.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和“行拂乱其所为”能够增
8、加人的才能。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理解。(3分)答:答案:1.战国儒2.被起用使穷困缺乏通“横”,梗塞,不顺被了解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或: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4.是下联的意思。微祸给人带来内心的困苦和思想的梗塞,但能让人奋起有所作为,这正是“福人”之处。5.围绕“思想受到磨砺,培养顽强的精神和坚韧的性格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或“身体的摔打和体魄的健壮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或“在生活中经历挫折,承受失败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回答。小结:12、3、4、三、本次作业: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傅说举于版
9、筑之间()故天将降大隹于是人也()必先带其心志()征于色,发于声,而后事()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舜发于吠亩W中(的)B.故天将降大任书是人也(到)C.行拂刮塔所为(他的)D.生于忧患,丽死于安乐也(因而)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曾益其所不能。译文:人恒过,然后能改。译文:4 .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2分)答:课后习题答案:L(被)选拔责任(使命、任务)使痛苦被了解(明白)2.D3.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人经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4.生于忧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学生对于本次课的评价:O特别满意。满意。一般O差学生签字:五、教师评定: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O好O较好O一般。差2、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好O较好O一般。差教师签字:六、教后记学成教育教务处:教学主管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