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装山东大学青年学者未来计划申报书所在单位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订申请人程星星填表日期 2017年 4月7日线山东大学人事部制- 1 -填写说明1申报书内容要逐项填写,实际内容不发生的,请注明“无”。有字数限制的,应严格控制在限定字数以内。2申请人应客观、如实填写申报材料,所在单位应严格把关,对申报材料进行认真审查。3“研究领域”请填写所在研究方向的关键词,至多填写三项。4项目“经费来源” 请填写项目的具体性质, 如“美国 NIH 基金项目”、“863 项目子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5表中涉及时间的,一律按“2013.09”格式填写。6本申报书一式一份,用A4 双面纸打印,按左侧装订线装
2、订。- 2 -一、申请人基本情况姓名程星星性别女出生年月1984.09专业技术最高学历博士最高学位博士副研究员职务所在二级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研究领域燃煤污染物治理;烟气脱硝学科起止年月学位毕业院校专业教育经历2002.09-2006.07学士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动力工程(从大学2006.9-2008.08硕士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起填写)2009.06-2013.10博士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工作起止年月就职单位从事工作及职位经历(含海外2014.03- 至今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学科研,副研究员研修情况)其它国际国内学术组织兼职、在国际国内学术会
3、议做重要报告等情况:申请人近五年担任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 Energy and Fuels、中国环境科学等国际国内期刊审稿人,其中 2016 年为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审稿超过 10 篇,为中国环境科学期刊审稿近 10 篇。参加了工程热物理年会、中国化工年会、国际燃烧会议、ACS PublicationsSymposium: Innovation in Molec
4、ular Science (2016) ,11th China-Korea Clean Energy Workshop 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申请人所在团队为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近30 人,所在均具有博士学位,团队在马春元教授的带领下,致力于传统能源的污染物控制及节能减排、能源资源化利用、新能源利用技术等,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近年来,本团队在国内外重要期学术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 500 余篇;授权 / 申请国家专利70 余项; 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团队部技术发明二等奖、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7 项;承担国家 863 计划、 国情况家科技支撑计划、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山东省自主创新及成果转化重大专项等国家、省部级课题 60 余项,各类企业委托课题100 余项,年度科研经费达到3000 万元。是否入选国家、省部级人才支持计划:是否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名称:入选时间:年月- 3 -二、教学及人才培养情况(近五年)教育教学情况简介(限500 字,包括主要授课课程、授课对象以及指导研究生等情况)1. 本科生教学方面,主讲专业基础课传热学和基础课大学计算机基础;参与了能动学院节能减排创新训练课程的教学, 2016年共承担了 119 人次的观摩课程和两个组队的实践课,课时数40.8,学院最高;入职3 年内共指导24 名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积极参与指导学生
6、科创活动,共计指导大于7个节能减排大赛作品,获得校级特等奖一项;担任2015 级本科 2 班班主任。教学工作量饱满,2016年教学工作量271 学时;获2017 年山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2. 研究生培养方面,共计指导3 名博士生和 7 名硕士生,其中 7 名研究生为协助指导,所指导研究生在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 RSC Advance 等期刊发表数篇高水平论文,并获得校优秀成果奖(第一名)等多个奖项。3. 教学会议方面, 参加了 2015 年复旦大学主
7、办的教学峰会和2016 年教育部能源动力类教指委会议。4. 教学咨询方面,是山大最年轻的和唯一以新教师身份入选的教学咨询员。参与担任了河北医科大学、济南大学等教学培训和山大新教师培训、中期教学反馈等工作。2016 年夏被选派赴加拿大参与FDW 教学培训并与多所高校进行教学交流,取得了FDW 证书,为山大第一批获得认证的ISW 引导员,于 2017 年 3 月担任了山大第一期ISW 教学培训班的引导工作。三、主要研究成绩及代表性成果(填写近五年情况)(一)主要学术成绩、创新点及其科学意义(字数限本页)学术成绩:申请人 近 5 年以一作或通讯作者在Green Chemistry和 Applied
8、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等国际国内高水平期刊发表SCI/EI论文 17 篇,其中 SCI 论文 15 篇,影响因子累计达53.118,一区 /二区论文 13 篇,其中两篇论文 IF8.0 。申请近三年以第一发明人获6 项国家发明专利,以第二发明人共获1 项国家专利和 1 项美国专利。主要研究方向为:1. 基于回转式反应器的一氧化碳脱硝技术,实现了 NOx 吸附和还原的解耦,消除了氧气对CO 脱硝的影响。目前已完成前期的部分机理研究和过程优化,已完成中试实验台的搭建, 中试试验正在进行,为大规模的工业推广打下基础。此技术可取代传统的氨法SCR 技术,可彻底避免氨逃逸问
9、题;一氧化碳为还原剂,成本低廉,可源自煤气化的热解气或商业合成气;用燃烧型气体解决燃烧的污染问题,即燃烧系统的自我清洁过程,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铁基催化剂,绿色环保,不存在固废处理问题,催化剂成本低廉; 脱硝温度区段为100-400 ,在此温度区段内脱硝效率稳定,随温度波动较小,有很强的变工况适应性。在钢铁、冶金、水泥等非电行业,烟气温度较低,且波动较大,目前尚无合适的脱硝手段。 而这类行业都拥有大量的一氧化碳源,应用 CO 脱硝时运行成本极低,本技术可 填补非电行业脱硝领域的技术空白,有更为广阔和紧迫的市场需求。此研究方向目前 已获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支持,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0、7 项,美国专利 1 项;发表 SCI/EI 论文 9 篇,其中 SCI 论文 7 篇; 2 篇论文发表于国际高水平期刊Green Chemistry 和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影响因子分别为8.506和 8.328。2. 基于内循环流化床的 HC-SCR 脱硝过程, 以丙烯为还原剂, Fe/ZSM-5 为催化剂,在内循环流化床中进行 HC-SCR 脱硝反应,克服了碳氢化合物脱硝过程中氧的负面影响,突破了HC-SCR 脱硝在固定源排放烟气中应用时的技术瓶颈,为HC-SCR 脱硝方式的深入发展和推广奠定了基础。此方向现已发表SCI论文7篇,其中一区
11、二区SCI论文6篇,部分论文发表于Chemical/Engineering Journal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等国际高影响力期刊。- 4 -(二)发表(出版)论著情况(近五年,共出版著作册,发表论文2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被SCI 收录 15 篇、EI 收录 2篇、SSCI 收录篇、CSSCI收录篇。以下限填 10 项。)序时间论著名称刊物名称 /位次收录影响他引号出版单位情况因子次数Nitrogen oxides reduction by carbonmonoxide over semi-coke supportedGreen1SCI8
12、506112016catalysts in a simulated rotary reactor:Chemistryreaction performance under dry conditions2 20173 20174 20125 20136 20147 20148 20149 201410 2016Investigation on Fe-Co binary metalAppliedoxides supported on activated semi-cokeCatalysis B:for NO reduction by COEnvironmentalA simulated rotar
13、y reactor for NOxChemicalreduction by carbon monoxide overEngineeringFe/ZSM-5 catalystsJournalReaction Kinetics of Selective CatalyticChemicalReduction of NOx by Propylene overEngineeringFe/ZSM-5Journal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nitrogenChemicalEngineeringoxides adsorption in fluidized bed reactorsS
14、cienceHydrodynamics of an i-CFB deNOxPowderreactorTechnologyA review of recent advances in selectivecatalytic NOx reduction reactorParticuologytechnologiesCatalytic NOx Reduction in a NovelIndustrial &Engineeringi-CFB Reactor: I. Kinetics DevelopmentChemistryand Modeling of Reduction ZoneResearchCat
15、alytic NOx Reduction in a NovelIndustrial &Engineeringi-CFB Reactor: II. Modeling andChemistrySimulation of i-CFB ReactorsResearch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NO ReductionIndustrial &by CO over Activated SemicokeEngineeringSupported Fe/Co CatalystsChemistryResearch2/ 通SCI8.3282讯1SCI5.31001SCI5.31011SCI2
16、75001SCI2.75901SCI2.280121SCI2.56701SCI2.56701SCI2.5670- 5 -(三)主持、参与项目情况(近五年,共主持 8项项目,其中省部级及以上项目3项。 以下限填 10 项)序起止时间项目名称实到经费位次经费来源号(万元)12015.01-HC-SCR 交替循环脱硝过程的解耦机25.01国家自然科学基2017.12制金青年项目(国家级)22015.01-回转式 HC-SCR反应器的解耦机理3.51教育部留学归国2018.12研究人员科研启动经费(省部级)32015.01-生活污泥 /秸秆混合成型燃料燃烧过4.01重庆大学低品位2016.12程中的
17、挥发份析出机制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省部级)42015.01生态产业链系统优化设计与评价研52.03国家自然基金面-2017.12究上项目(国家级)52017.01-蓄热耦合分步变氛围的CO脱硝过程15.02山东省自然基金2019.06及其协同机理研究面上项目(省部级)62016.07-回转式一氧化碳脱硝反应器的开发9.61企业横向2018.07研究72015.12-大唐八0 三发电厂 2*330MW烟气脱硝7.01企业横向2016.12工程数值模拟计算及物理模型实验(四)省部级以上奖励及授权专利情况(近五年,共获得 8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项;获得省部级
18、及以上奖励项。 以下限填5 项)序获奖项目名称获奖名称、等级及受奖单位获奖时间位次号(或专利名称 )(或专利授权国、专利号)(或公告日 )1一种全碳烟气脱硝系统及脱硝方国家发明专利, 201510516291.42017.031法2一种高温风道脱硝反应器及用其国家发明专利, 20151011926772017.031脱硝的方法3一种利用贫富氧交替反应进行烟国家发明专利, 201410153585.02016.081气脱硝的工艺4钢铁企业自给式绿色脱硝系统及国家发明专利, 201410350546.X2015.111工艺5Air preheater and NOx美国专利, NO.14/762.
19、313 (已获2016.122reduction integrated reactor授权通知并已缴费)and reaction method- 6 -四、可行性及预期目标工作计划:入选本计划后工作设想、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工作目标,预期贡献及现有基础、团队情况等(本栏限 1 页)工作设想、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工作将主要围绕烟气污染物治理技术,特别是CO 脱硝反应的机理与优化方面展开,主要包括:( 1)基于晶格缺陷的表面氧/晶格氧迁移规律及催化剂结构缺陷控制技术。探究反应过程中NO和 CO 吸附在金属表面的分子结构,分析不同载体类型对NOx 表面吸附形态和CO+NO 反应活性的影响。分析载体的表面
20、结构和孔径分布对催化剂吸附NOx 和还原脱硝活性的影响,剖析NOx和 CO 在催化剂不同孔道结构中的吸附形态和规律。分析金属助剂在晶格中的嵌入结构和对主体金属的替代关系,剖析助剂金属对晶格形态和晶格缺陷形成的影响,探究金属助剂和主体活性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阐释金属助剂对 NO+CO 反应过程中电子迁徙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分析金属助剂对 CO 催化剂脱硝活性的影响。( 2)近凝结氛围下表面亲 /疏水性的调制及其对成键过程的影响。 为得到催化剂在低温高水高硫氛围下的反应机理及控制措施,分析催化剂表面活性位及孔道构型对不同偶极矩分子的吸附活性及选择性,探究高极性分子占优时其他分子与表面活性位的竞争
21、吸附关系。分析不同疏水性表面对不同偶极矩分子的选择性,分析 NO 和 CO 在不同疏水性表面的吸附及成键规律,分析气相和液相水对 NO 和 CO 在不同疏水性表面成键的影响。通过改变催化剂表面活性金属、增加表面助剂、改变催化剂载体、催化剂制备方法等方式,实现催化剂表面形态的改变,进而改变催化剂表面的疏水性,提高催化剂的抗水性能。通过催化剂的前处理和形态改造,增强催化剂的抗硫性能。()脱硝反应与传热/传质过程的解耦重组及其在多过程融合中的协同作用。通过反应与传热3CO/传质过程的解耦重组实现CO 脱硝反应过程与电力生产或烟气处理过程中其他过程的协同,进而实现多过程的融合交叉,促进不同指向功能之间
22、的有机耦合和促进。根据不同生产过程的特点建立脱硝 /生产协同过程中的有机耦合,实现多参数的有机配合,实现烟气净化过程与电力生产过程的协同。脱硝与空气预热的协同方面,通过蓄热过程的温度变化和脱硝反应对温度的依赖出发,耦合蓄热和吸附还原过程,实现传热过程和反应过程的有机耦合协同。基于吸附脱附的解耦过程,建立脱硫和 CO 脱硝过程的同步与协同,通过反应过程的设计,实现消除烟气中SO2 对脱硝催化剂的中毒影响,充分利用CO 对脱附和再生过程的促进作用,提高脱硫脱硝效率,增加系统的有机耦合程度。工作目标:()建立基于表面结构缺陷控制的催化剂制备技术;( )实现近凝结氛围下的催化剂12活性改良;( 3)实
23、现 CO 脱硝过程与传热传质过程的耦合协同。预期研究成果:( 1)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2 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论文大于30篇,其中一区 二区SCI收录论文大于25篇,累2/计影响因子总和超过70。( 3)申请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20 项。( 4)培养博士生 2-4名,硕士生 6-10名。现有基础、团队情况:申请人所在团队 燃烧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设施完备,工作条件优越。开展试验研究已经具备两套脱硝试验装置,即脱硝性能测试试验装置和动态吸附-还原脱硝试验装置,在曲阜用于一套中试试验装置,能够保障相关研究工作的顺利快速进行。本实验室拥有高温热重分析仪、X 射
24、线荧光光谱仪、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离子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炼厂气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色谱 -质谱联用仪等大型精密仪器,试验中所需进行的催化剂成分、反应产物成分分析,均可在自有实验室内高效完成。- 7 -五、培养期内所需研究经费预算序号科目名称预算经费备注(计算依据及说明)(万元)1设备购置费10小型仪器等2材料费23试验材料、耗材、办公费3测试化验加工费5检验、测试、化验、加工费4差旅费5调研旅费、交通费、参加学术会议费5会议费0项目负责人组织召开的 研讨会、验收会等(报销时须附会议通知)6国际合作与交流费0短期出国 及外请专家在国内费用7出版/文献/信息传播 / 知识1资料、
25、出版、复印、邮电、软件、专利等(个人产权事务费电话费除外)8劳务费6助研津贴、计算分析费、数据采集劳务费9专家咨询费0咨询、鉴定、评审费等(校外专家,需提供身份证号码)10其他支出0以上 10 项以外的支出,需详细列明支出内容年度经费划拨情况合计50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1010101010说明:本计划资助经费按山东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有关规定执行,预算一经批复, 需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 当年拨付经费需当年执行完成。六、申请人承诺本人郑重承诺, 以上所填内容完全属实,并严格遵守资助经费相关管理规定,切实保证研究工作时间,认真开展研究工作。申请人签字:年月日- 8 -七、单位推荐意见(一)单位对申请人政治思想表现、教学科研工作情况的综合评价,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的审核情况等。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年月日(二)院学术委员会推荐意见(对申请人的学术水平评价)应到人数实到人数同意票不同意票弃权主任签字:年月日(三)申请人入选“未来计划”,单位拟采取的保障措施(资金投入、工作条件等)单位盖章: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年月日八、学校组织专家评审意见参与评审专家人数同意票不同意票弃权经综合评价,同意(不同意)确定同志为山东大学青年学者未来计划拟培养人选,并给予万元科研支持经费。组长签字:年月日-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