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的蒸发实验一、案例背景在一次户外自由活动时,中班的孩子们在操场玩耍。雨后的地面还有一些小水洼,随着太阳渐渐升高,水洼慢慢变小直至消失。有的孩子发现了这个现象,好奇地问道:“老师,水洼里的水怎么不见了?”这个偶然的发现,弓I发了孩子们对水的变化的浓厚兴趣。基于中班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喜欢探索的年龄特点,结合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我设计了“水的蒸发实验”活动,旨在弓I导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初步了解水的蒸发现象。二、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感知水的蒸发现象,对自然界的科学现象产生兴趣。2 .引导幼儿尝试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提高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 .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
2、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三、活动准备L材料准备:透明玻璃杯若干、水、保鲜膜、记号笔、托盘、小风扇、酒精灯(教师操作使用)、温度计。4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关于水的基本认知,知道水是液体,能流动。四、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发兴趣老师端着一盆水走进教室,神秘地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昨天老师在操场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早上还有好多小水洼,到了中午,水洼里的水都不见了,你们猜猜水去哪儿了呢?”孩子们纷纷开动小脑筋,有的说被小草喝掉了,有的说被地吸走了,还有的说被太阳带走了。老师对孩子们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顺势弓I出今天的实验主题探索水不见了的秘密。(二)实验操作,观察发现1.
3、老师拿出两个透明玻璃杯,在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水,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并记住水的高度,用记号笔在杯壁上做好标记。2老师将其中一个玻璃杯用保鲜膜封住杯口,另一个不做处理,然后把两个杯子放在教室的窗台上。老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猜猜过一会儿,这两个杯子里的水会有什么变化呢?”孩子们积极猜测,有的说没盖保鲜膜的水会变少,有的说两个杯子的水都不会变。3 .在等待过程中,老师拿出另一个玻璃杯,倒入少量水,然后用小风扇对着杯口吹。弓I导孩子们观察:“现在老师用小风扇吹杯子里的水,大家看看水会发生什么变化?”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盯着杯子,发现水面好像下降得比之前快了一些。老师提问:“为什么用风扇吹,水就下降得更快呢?
4、孩子们讨论起来,有的说风把水吹跑了,老师弓I导孩子们思考风与水变化之间的关系。4 .老师在安全的前提下,使用酒精灯对装有少量水的玻璃杯进行加热(距离幼儿一定安全距离操作),让孩子们观察水的变化。孩子们看到水开始冒热气,水面快速下降。老师适时提问:“加热后,水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呢?弓I导孩子们感受温度对水变化的影响。()分享交流,总结提升过了一段时间,老师带领孩子们观察窗台上的两个杯子。孩子们兴奋地发现,没有盖保鲜膜的杯子里的水明显变少了,而盖了保鲜膜的杯子里的水几乎没有变化。老师组织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分享自己的发现。“老师,没盖盖子的水变少了!”“我觉得是跑到空气里去了!”孩子们你
5、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着。老师总结道:“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水变成了我们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到空气里去了,这个过程就叫做蒸发。而且呀,刚才我们发现,用风扇吹、加热都会让水蒸发得更快,这是因为风可以加快空气流动,温度升高也能加快水的蒸发。”(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老师引导孩子们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水蒸发的现象。孩子们纷纷举手,有的说洗完的衣服会变干是因为水蒸发了,有的说锅里的水烧着烧着就没了也是水蒸发了。老师对孩子们的回答给予肯定,并鼓励孩子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更多关于水蒸发的小实验,继续探索科学的奥秘。五、活动反思在本次“水的蒸发实验”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出了极高的参与热情和探索欲望。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了水的蒸发现象,对科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和提升。然而,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实验操作环节,由于幼儿人数较多,在使用小风扇和酒精灯时,虽然强调了安全注意事项,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今后的活动中,对于涉及危险物品的操作,应更加注重分组和个别指导,确保每个孩子的安全。另外,在弓I导幼儿思考和讨论时,部分幼儿的思维还不够开阔,提出的问题和想法较为单一。在后续的科学活动中,我会进一步丰富弓I导策略,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提问,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