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81670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精品解析: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L本试卷共8页,共两部分,共28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生须知2 .考试形式为开卷,只能翻看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禁止交流和借阅。3 .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姓名、班级和学号。4 .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5 .在答题卡上,判断题、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6 .考试结束,考生应上交答题卡。第一部分一、判断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正确的写正确,错误的写错误)1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答案】正确【

2、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据教材所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故说法正确。2 .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答案】正确【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宪法的地位。依据教材所学,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故题文说法正确。3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和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答案】

3、正确【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坚持党的领导。依据教材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和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故题干说法正确。4 .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政治基础。()【答案】错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宪法的基本原则。根据所学知识,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故题干说法错误。5 .我国宪法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答案】正确【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依据教材所学,我国是人民

4、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故题文说法正确。6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确认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实现,是宪法的核心价值。()【答案】正确【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的认识和理解。根据所学知识,我们作为国家的主人,是通过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实现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确认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实现,是宪法的核心价值。所以,题文中的判断是正确的。7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答案】正确【解析】【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人身自由的认识,根据所学,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

5、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所以题文中的观点是正确的。8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答案】正确【解析】【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认识,根据所学,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所以题文中的观点是正确的。9 .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答案】正确【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行使权利。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

6、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故题干说法正确。10 .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答案】错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依据教材所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故题文说法错误。二、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1 .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2月23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提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

7、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这体现了()A.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B.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C.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D.国家鼓励和帮助公民开展科学文化活动【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尊重和保障人权。A: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故A说法正确;BCD:说法正确但题干没有体现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国家鼓励和帮助公民开展科学文化活动,故B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2. 1954年宪法在序言部分,总结了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中国成立最初5年进行社会改革、推进建设的成就和经验。现行宪法在19

8、54年宪法基础上,总结了建国30多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2018年宪法修正案总结了党领导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新经验,确认了新成果。这段内容告诉我们()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宪法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A.B.C.D.【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坚持党的领导。:题干内容告诉我们,宪法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正确;:题干未涉及国家

9、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不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错误;故本题选D。13. 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宪法所规定的是()违法责任的承担方式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国家机构的设置及职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A.B.C.D.【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的认识和理解。:依据教材知识,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分析题干可知,国家机构的设置及职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都属于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故说法符合题意;:违法责任的承担

10、方式、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的规定都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由其他法律规定,故说法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4.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即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和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有利于公民履行监督义务有利于规范国家权力运行目的在于限制国家机关行使权力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A.B.C.D.【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规范国家权力运行的要求、监督权的认识和理解。:依据教材知识并分析题干可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中明

11、确指出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因为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有利于规范国家权力运行,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滋生;同时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故说法正确;:有利于公民行使监督权利,故说法错误;:目的在于规范国家机关行使权力,而不是限制国家机关行使权力,故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15. 一位同学说,“最开始,我以为宪法是治国平天下的学问,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发现宪法还是每个公民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武器。”该同学的表述告诉我们()A.宪法不仅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还尊重和保障人权B.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C.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D.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

12、考查对宪法的认识和理解。A:依据教材知识并分析题干可知,“最开始认为宪法是治国平天下的学问,随着学习的深入,越发认识到宪法不仅是治国平天下的学问,还是每个公民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武器L这表明宪法不仅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还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故A说法符合题意;BCD:此三项说法正确,但均与题干主旨不符,故BCD说法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6. 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明确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此后五年间,全国人大制定了土壤污染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修改了大气污染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这表明()A.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

13、基础和立法依据B.其他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C.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D.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宪法是国家根本法的认识和理解。A:依据教材知识并分析题干可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明确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此后五年间,全国人大制定了土壤污染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修改了大气污染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这表明了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故A说法正确;B:题干未能体现其他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故B说法不符合题意;C: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带

14、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故C说法错误;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7 .备案审查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监督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备案审查工作,累计推动督促制定机关修改、废止各类规范性文件2.5万余件。对此理解正确的有()备案审查有助于维护宪法权威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严格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宪法的基本原则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A.B.C.D.【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加强宪法监督。:题文中的备案审查体现了我国加强合宪性审查和监督,即审查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使其与宪法不抵触,维护宪

15、法权威,体现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故说法正确;:说法正确,但题文中未体现,故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8 .围绕“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序事件体现的公民权号利国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受教育权公民参与网上评议政府文化权利国家为80岁及以上老人发放高龄津贴物质帮助权国家表彰科学研究劳动权A.B.C.D.【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认识和理解。:依据教材知识并分析题干可知,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免收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是国家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具体体现;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时,有从国家和社会获

16、得物质帮助的权利,高龄津贴是物质帮助权的具体表现,故说法正确;:公民参与政府评议属于政治权利(监督权);国家表彰科学研究体现的是对公民科学研究自由(文化权利)的鼓励,而非劳动权。劳动权通常指公民有获得就业和劳动报酬的权利,故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9 .围绕“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序号事件体现的公民义务大学生小李在校期间应征入伍依法服兵役小卢参观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美术馆等维护国家利益小徐妈妈经营餐馆并按时申报纳税依法纳税小明在家中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劳动义务A.B.C.D.【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的认识和理解。:依据教材知识,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

17、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分析题干可知,大学生应征入伍是履行依法服兵役义务的表现;小徐妈妈经营餐馆并按时申报纳税是履行依法纳税义务的直接体现,故说法正确;:参观博物馆、美术馆是公民享有文化权利的表现,而非义务;积极参与家务劳动是承担家庭责任,建设美好家庭的表现,宪法规定的“劳动义务”是指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通常指参与社会劳动(如就业),为国家和社会创造财富,故说法错误;20.2025年的“315”晚会聚焦“共筑诚信提振消费”主题,曝光了用垃圾纸品做婴儿纸尿裤、卫生巾,家电维修无病乱修、小病大修、价格不透明等现象。当我们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依法维权的合理途径有()痛

18、骂商家败坏名誉找到商家双方和解向法院起诉该商家联系消协进行仲裁A.【答案】CB.C.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公民维护权利的途径和方式的认识和理解。:分析题干联系教材内容可知,公民依法维权的正确方式有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结合题文材料分析,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以找到商家双方和解,也可以向法院起诉该商家,故说法正确;:痛骂商家败坏名誉这是非理性的行为,可能涉嫌侮辱、诽谤或侵害商家名誉权,不属于合法维权途径;公民应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消费者协会的职能是调解消费纠纷,而非“仲裁”,故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21.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阻碍执行紧急任务的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抢险

19、车、警车等车辆通行的,处警告或200元以下处罚;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避让特种车辆()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会扰乱道路交通秩序,造成交通拥堵维护了部分人的权利,损害了公众利益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A.B.C.D.【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认识和理解。:依据教材知识并分析题干可知,避让特种车辆(如消防车、救护车等)可以让这些车辆尽快到达现场,从而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避让特种车辆既是道德上的要求,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如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故说法正确;:避让特种车辆是法律规定的义务,虽

20、然可能会短暂影响交通,但目的是为了更大的公共利益,不能说是“扰乱秩序”或“造成拥堵”;避让特种车辆是为了公共利益(如抢救生命、扑灭火灾等),并未损害公众利益,故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22.一男子使用登山手杖在某景区的省级文物上刻了四个字,法院判决该男子支付文物修复费、修复方案设计费、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款,三笔费用合计超过12万元。这启示我们()要维护景区环境卫生,爱惜公共设施了解法律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利遵守宪法和法律,履行公民基本义务违反法定义务,须依法承担法律责任A.B.C.D.【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遵守宪法和法律。:题干中男子的行为受到处罚,这启示我们要遵守宪法和法律,履行公

21、民基本义务;违反法定义务,须依法承担法律责任,故符合题意;:题干未涉及要维护景区环境卫生,故不符合题意;:题干未涉及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故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3.劝导下图中的讨债者,下列表达合理的是()你In非法胸条tt!这型犯,欠或钱不还这是违法如维护权利本无错,非法拘禁要担责解决纠纷靠法律,违反法律是犯罪权利义务相统一,依法维权放第一欠债还钱没有错,解决问题最重要A.B.C.D.【答案】B【解析】【详解】讨债者将欠债者拘禁起来是违法行为,维权要采取正确的方法,说法正确;“违反法律就是犯罪”的说法错误,违反法律有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说法错误;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讨要债务的方式一定要

22、合法,否则维权将变成违法,说法正确;欠债还钱没有错,但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要合法,说法错误。本题选B。24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连任13届全国人大代表的申纪兰说,“人民代表大会让人民有了说话的权利。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的利益,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从中可以看出()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人大代表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人大代表要优先使用质询权A.B.C.D.【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代表的职权和义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让人民有了说话的权利”,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当人大代表

23、就要代表人民的利益,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人大代表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故说法正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故说法错误;:人大代表要依法行使职权,不是优先使用质询权,故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25 .以下是某同学收集的关于我国民法典编纂过程的信息。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的立法任务。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明确了“两步走”的编纂计划:第一步出台民法总则;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分编,并将各分编草案同民法总则合并为民法典草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

24、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的编纂过程说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扩大公民权利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A.B.C.D.【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我国民法典编纂过程,可以看出党提出立法任务,全国人大审议通过民法典,说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故说法正确;:公民的权利不能随意扩大,故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第二部分本部分共3题,共50分。26 .学习宪法知识,领悟宪法精神,践行宪法要求。【解读宪法条文】某校在法治宣传栏中设

25、置了“宪法条文我解读”栏目。以下是同学们向栏目推送的宪法条文。宪法条文解读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示例: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I)运用所学知识,仿照示例,为推送的宪法条文补充解读内容。【讲好宪法故事】故事一宪法的诞生故事二庄严的宪法宣誓故事三我国现行宪法诞生过程中,宪法修改委员会多次广泛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阶层的意见,并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进行全民讨论。宪法修改委员会根据全民讨论的意见,对宪法草案作修改完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26、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这部凝聚全国人民意志和智慧的宪法修正草案,现行宪法正式诞生。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家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秘书长,国务院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委员,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先后进行了宪法宣誓。我是一名中学生,受教育既是我的权利,也是我的义务。到了18周岁,我就可以行使宪法规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哥哥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一份心仪的工作,开启了自食其力的生活。爷爷奶奶退休后,他们享受着国家给予退休人员的保障,生

27、活舒适又开心。(2)结合材料,为故事三拟定一个题目。(3)针对故事一和故事二的内容,同学们产生了以下疑问。任选其一,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大家解答疑问。疑问一:宪法草案为什么要进行全民讨论?疑问二:国家工作人员为什么要进行公开的宪法宣誓?【自觉践行宪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4)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践行宪法?(至少2条)【答案】(I)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我国实行监察体制改革,设立监察机关。(2)宪法与我们的生活。(3)选择疑问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任何公民、社会

28、组织和国家机关的根本的活动准则,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宪法草案进行全民讨论,有利于保障宪法的内容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保障宪法的权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选择疑问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的根本的活动准则,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宪法宣誓,有利于国家工作人员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推动宪法实施;有利于激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保障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为人民谋利益;有利于人民群众监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4)学习宪法。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领

29、会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增强宪法意识。认同宪法。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践行宪法。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解析】【分析】考点考查: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是根本活动准则、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增强宪法意识的原因和要求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治观念、责任意识【小问1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宪法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

30、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链接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一链接我国实行监察体制改革,设立监察机关。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小问2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宪法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宪法修改委员会多次广泛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阶层的意见;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我是一名中学生,受教育既是我的权利;18周岁,我就可以行使宪法规定的选举权和

31、被选举权等一链接宪法与我们的生活。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小问3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是根本活动准则、增强宪法意识的原因和要求的有关知识,从原因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宪法草案为什么要进行全民讨论一链接宪法的地位+国家性质+有利于保障宪法的权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关键词:国家工作人员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有什么意义一链接有利于国家工作人员增强宪法意识+有利于激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有利于人民群众监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32、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如何践行宪法,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案例分析】“百善孝为先。”孝敬、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一纸诉状引发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因丈夫早年病故,周女士一人含辛茹苦将两个子女抚养成人。两个子女一个在企业上班,一个开了一家公司,经济条件都不错。周女士已经80岁,无法独立生活,但子女无反哺之心,相互推诿,拒不履行赡养义务。老人悲愤之下一纸诉状将两个子女告上法庭。法院审理认为,两个子女的不赡养行为使得老人不但生活上无法得到照顾,精神上也遭受打击。经过调解,两个子女最终达成协议,轮流赡养照顾老人,尽量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法律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3、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I)运用所学,请你评析两个子女的做法。【观点辨析】有同学认为:“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如影随形,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因此,我享受多少权利,就履行多少义务。”(2)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答案】(1)从道德层面看百善孝为先,孝敬、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周女士含辛茹苦将两个子女抚养成人而两个子女却无反哺之心,相互推诿,拒不履行养义务,这种行为违背了中华民族尊老爱老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从法律

34、层面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障法也明确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两个子女拒不履行赡养义务,违反了宪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是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如影随形,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这表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但是,权利和义务并不是完全对等的。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享受多少权利就履行多少义务。公民的某些权利可以放弃,但义务必须履行。例如公民有继承遗产的权利,公民可以选择放弃继承,但不能不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

35、而且,权利和义务的履行在不同的情境和阶段可能并不完全对应,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权利和义务,既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也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解析】【分析】考点考查:孝亲敬长的内涵和要求、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公民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道德修养、法治观念、责任意识【小问1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孝亲敬长的有关知识,从评析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两个子女的不赡养行为使得这位八旬老人不但生活上无法得到照顾

36、精神上也遭受打击一链接孝敬、赡养老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违背这一传统美德,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孝敬、赡养老人也是每个子女应尽的法律义务,如违反了宪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是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小问2详解】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观点:我享受多少权利,就履行多少义务。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错误。论据: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论据:权利和义务并不是完全对等的,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权利和义务,既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也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论据:公民的某些权利可以

37、放弃,但义务必须履行。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8 .结合所学,完成探究学习报告。【时事解读】2025年3月1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的决定。(1)在这个过程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全国人大代表行使权。【知识回顾】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2)结合所学,完成上图填空。【综合探究】同学们对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进行自主学习,发现新加入了第四、第五、第六条内容,如下表所示:第四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当以坚持好、完善好、运行

38、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己任,做到政治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发扬民主、勤勉尽责,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建设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机关、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机关、全面担负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贡的工作机关、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而积极履职。第五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忠实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弟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当忠于宪法,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法治

39、国家贡献力量。(3)综合运用所学,说明为什么要加入以上内容。【答案】(1).立法.表决(2)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监督。(3)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角度:人民代表天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加入这些内容有利于人大代表更好地坚持、完善和运行这一制度推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建设成为坚持党的领导、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担负各项职责、密切联系群众的机关,保障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良好运行和发展。从人民当家作主角度: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大代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忠实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能更好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

40、利得以实现。从法治建设角度: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人大代表忠于宪法,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和法制统一尊严,有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保障国家各项事业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解析】【分析】考点考查:宪法的基本原则、组织国家机构的方式、内容和原则、增强宪法意识的原因和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和基本内容、人大代表的职权和义务、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治观念、责任意识【小问1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

41、要运用人大代表的职权和义务、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的决定一链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关键词: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的决定一链接全国人大代表行使表决权。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组织国家机构的方式、内容和原则,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小问3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

42、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宪法的基本原则、增强宪法意识的原因和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和基本内容的有关知识,从原因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当以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己任一链接人民代表天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加入这些内容有利于保障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良好运行和发展。关键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一链接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大代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能更好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关键词:忠于宪法,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力量一链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人大代表忠于宪法,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和法制统一尊严,有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

宁ICP备18001539号-1